?

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策略探討

2023-09-07 03:56劉貴祥
廣西教育·C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社區學院社區教育職業教育

【摘要】本文闡述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在分析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推動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策略:發揮地方政府作用,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加大宣傳力度;明確各方職責,捋清工作思路;瞄準企業與社會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共享教育教學資源,拓展人才培養深度與廣度。

【關鍵詞】職業教育 社區教育 社區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8-0022-03

當前,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形態多元化、復雜化趨勢更為明顯,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與創新教育模式。積極開展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已成為大眾共識。社區教育在開發人力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社區學院在全國各地都得到了一定范圍的推廣,有力地推動了全民學習的開展。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將成為我國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方向。

一、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一)滿足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需要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文件,為我國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明確了建設目標?!督逃康染挪块T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社區教育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內容形式更加豐富,教育資源融通共享,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居民參與率與滿意度顯著提高,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模式;《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提出,要建立社區與職業院校聯動機制,支持社區參與職業院校發展規劃、專業建設規劃和社區服務計劃,協調社區企事業單位為職業院校提供實習實踐場所;《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努力開放教育資源,參與社區教育,在構建國家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梢?,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是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需要。社區教育學院化是一種全新的職業教育模式,它對引導國民開展終身學習、在生活中掌握和提升技術技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讓各行各業逐漸走向“高精尖”,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支撐。2011年國家出臺《關于印發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2016年國家又出臺《關于深入推進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的通知》,這兩個文件密切結合我國的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明確指出要深入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藝、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穩步提升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的整體素質,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制造2025”提供人才支撐。高技能人才的成長必須經歷職前系統學習、崗中系統培訓的過程,這需要職業院校與社區教育的核心社區學院高質量的密切融合,積極做好產業工人“崗前培養—崗中提升”工作,幫助其認識新材料、掌握新工藝和新技術,進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三)滿足社區居民的個人學習需求

在工作過程中,社區居民積累了工作經驗、掌握了工作方法,但是隨著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很多社區居民發現自己的原有知識儲備不足以應對工作中出現的新變化。社區居民有必要開展再學習,從而增加知識儲備、適應工作崗位要求。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日漸增加。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無論是師資水平還是辦學規模都可以為社區以及其他社會組織提供更加完善的教育資源,可以滿足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為社區教育提供保障與幫助。

二、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現狀

我國的社區教育起步較晚。1994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考察了美國的社區學院后作出了“試辦社區學院”的指示,我國一些發展較快、基礎較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開始創辦社區學院;1998年,教育部發布《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質”,一些經濟和教育條件較好的城市(如青島、杭州、蘇州等)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200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高等教育要大力發展地區性高等職業教育和社區學院,全國各地的成人高校、??茖W校開始整合教學資源與地方政府試辦不發文憑的社區學院。

我國的社區教育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社區學院開辦初期其建設基本上是依托當地現有的成人教育機構(如縣區級廣播電視大學),再整合一些其他資源,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院校尚未真正參與其中,職業教育教學資源難以進行共享,以致社區學院存在著管理歸屬不明、各方職責定位不清、宣傳力度不夠、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學設備陳舊落后,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與社區經濟發展、社區居民需求嚴重脫節等問題。

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發揮地方政府作用,貫徹落實國家政策

針對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國家已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教育資源的共享、服務能力的提升、發展環境的優化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融合是一種跨主體教育改革模式,涉及職業院校和諸多行政部門的工作主體內容。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須發揮地方政府的領導和統籌作用。地方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促進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聯姻”,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在此過程中要對國家相關政策進行細化分析,從供給側改革層面入手,構建融合教育發展模式。例如:地方政府可以協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依托國家新型學徒制實施方案推出轉崗培訓機制和再就業機制,由社區教育機構深入本社區企業進行調研,并與本社區企業共同確定學徒對象、學徒崗位、培訓內容、培訓目標。在地方政府的指導下,相關職業院校圍繞企業崗位需求開展職工培訓,為培訓合格的職工頒發相應證書,然后根據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方案的具體辦法申領培訓補貼。有了政府的職工培訓補貼,社區內的中小企業可以招用社區內更多的青年勞動者(包括新型農民)參與崗位培訓。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深度融合開展學徒制培訓,能使社區勞動者在不影響當下生活節奏的前提下開展再學習,最終提升就業技能水平,此舉提高了勞動者的就業穩定性。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加大宣傳力度

為推動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融合發展,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一方面要在社會上積極營造“人人愛學習、人人愛勞動”的氛圍;另一方面要對各種政策的實施進行充分調研與分析,結合區域實際情況制訂對應措施,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宣傳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組織宣傳隊伍深入社區開展政策宣講活動,幫助社區勞動者了解相關政策和消除疑惑,進而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又如,面向教育行政部門、社區教育中心、社區教育示范合作單位以及職業院校的相關負責人舉辦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專題研修班,開展專題講座、實地調研和經驗交流等活動,讓學員身體力行感悟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明確各方職責,捋清工作思路

職業院校與社區應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結合區域教育的實際情況,明確自身職責與任務,并且通過協商交流以確定具體的合作方案。無論采取何種合作模式,雙方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都需要從制度的角度進一步深化組織架構,建立更加清晰的工作機制,設定好合作目標與工作任務,最終實現協作育人。職業院校、社區教育機構及企業共同制訂崗位技能培訓方案與培訓目標;職業院校提供培訓師資、實訓場所,負責對學員進行培訓與教育;社區負責宣傳、調研、招收學員、到企業聯系實習場所等。例如,在培養計算機技術人才的過程中,社區主要負責宣傳計算機技術的作用與好處,而職業院校則負責對社區召集來的學生進行培訓教育,彼此負責不同的工作方向,形成一整套較為完善的工作流程與教育方案。

(四)瞄準企業與社會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職業院校和社區學院在開展協同育人的過程中,既要針對通用技能進行培訓,又要在把握企業與社會的人才需求的基礎上調整培訓重點,構建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例如,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服務與管理人才供不應求,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水平偏低,而職業院校老年人服務相關專業尚未形成規模與特色,難以吸引學生報考。而將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相融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職業院??膳c社區學院開展合作,對原“老年人服務與管理”專業進行改革,根據社會需要重新設置“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將職業院校擁有的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養老服務相結合,職業院校與社區協同開展人才培養,為社區養老機構培養高素質服務人才,使醫養結合服務得以優化、智能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在此基礎上成立“智慧康養產業學院”,依托“產學研用”合作平臺發揮多方資源優勢,加大行業調研力度,精準把握老人服務行業的新需求,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五)共享教育教學資源,拓展人才培養深度與廣度

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有各自的資源優勢。職業教育資源是國家共有資源,人人均有權利享受,有專門的技能、嚴密的組織、系統的內容、穩定的形式是職業教育的特點。社區教育是利用本社區有限的教育文化資源面向本社區的公民以促進人與社會的發展為目標的各類教育活動,靈活性與適應性是社區教育的特點。實現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之間教育教學資源共享,一直以來是促進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重點與難點。職業院校要善于利用社區的人力、物力、信息等有形與無形資源,強化自身的教育效果;社區教育機構——社區學院要意識到利用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資源是提升社區發展質量的有效途徑。針對實現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資源共享的問題,雙方必須在資源認知上有大局觀,不能計較一時得失。建議職業院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兩三個社會急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專業向社區開放共享。在就業信息資源共享方面,職業院校有專門的就業服務機構——大學生就業服務中心,有專門的就業信息管理平臺——大學生就業信息管理中心,有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就業指導教師團隊,表現出明顯的優勢。然而,職業院校的就業指導教師對社區的中小型企業崗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行業新材料、新工藝的了解相對有限。而社區教育機構的工作人員面對的是本社區的中小型企業以及企業員工,對企業的人才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精準的把握。二者需要密切合作,加強溝通與交流,開展協同育人,及時為社區企業輸送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積極為社區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此舉既可以穩定就業又可以為社區企業解決燃眉之急。只有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高質量融合發展,真正做到教學師資共享、實訓基地共享、就業信息共享,才能拓展人才培養的深度與廣度,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高質量融合發展是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需要,是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方向。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職業教育工作者與社區教育工作者應攜手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與創新教育模式,為推動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廉依婷.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機制探索[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

[2]楊海珍,徐誠,宋鹿鳴.高職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對策[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

[3]許明.高職院校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實踐思考:以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為例[J].內江科技,2020(1).

[4]陳新文,周志艷.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的實踐特征與現實問題[J].成人教育,2018(10).

[5]梁宗厚.基于大數據的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機制探索與實踐:評《互聯網+視角下的產業發展與高等教育融合》[J].中國科技論文,2022(8).

[6]郭宇,高妍,陳雪.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與改進路徑:以內蒙古地區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22(6).

[7]邵建華,李彥超,王春霞.新時代社區教育與社區建設融合發展機制研究[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21(3).

注:本文系柳州市教育局2022年度職業教育科研立項課題“柳州市新時代社區學院建設研究”(LZJ2022A02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貴祥(1972— ),廣西天峨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體育、職業教育改革。

(責編 雷 靖)

猜你喜歡
社區學院社區教育職業教育
美國、日本社區教育與企業結合模式分析
數字化閱讀:社區教育的創新
社會參與美國社區學院治理及對中國應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啟示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啟示
論高等繼續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互動合作
少年兒童社區教育的對策分析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