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 的中醫藥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可視化分析*

2023-11-28 10:49楊志飛汪吳嬌武玉澤郭伶俐林謙萬潔
天津中醫藥 2023年11期
關鍵詞:微血管發文心絞痛

楊志飛,汪吳嬌,武玉澤,郭伶俐,林謙,萬潔

(1.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 100029;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內科,北京 100700;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心內科,北京 100078)

微血管性心絞痛(MVA)又稱心臟X 綜合征,多由心臟前小動脈或小動脈的結構或功能異常引起,以心絞痛為典型臨床表現,心電圖運動平板試驗陽性,但冠狀動脈造影和計算機斷層掃描血管成像(CTA)結果無明顯冠狀動脈阻塞病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與冠狀動脈微血管血流儲備損害和內皮功能的不全有關,其發病率女性明顯多于男性,尤其好發于絕經后的女性,臨床上目前還缺乏統一有效的治療方案,主要以西醫基礎治療為主[1-3],主要癥狀為胸痛,伴氣短乏力、胸悶心慌,屬于中醫“胸痹”的范疇。近年來,因中醫具有獨特的辨證論治體系和個體化的治療思維,中藥通過多中心、多靶點、多種形式發揮藥效,在治療微血管心絞痛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相較于單純西醫治療可能具有一定優勢[4]。因此文章運用CiteSpace 對中醫藥治療微血管心絞痛研究現狀及趨勢進行探究,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與檢索 檢索中國知網、維普、萬方、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4 大數據庫相關文獻,檢索式為(“中醫”OR“中藥”OR“中醫藥”OR“中成藥”OR“中西醫”OR“中草藥”OR“湯”OR“方”OR“丸”OR“散”OR“丹”OR“顆?!監R“膠囊”OR“注射液”OR“提取物”)AND(“微血管性心絞痛”OR“心臟X 綜合征”),檢索時間跨度為建庫至2023 年5月31 日。

1.2 納入標準 已發表的所有研究主題為中醫藥治療微血管心絞痛的文獻。

1.3 排除標準 文獻主題不符;信息不完整的文獻;重復發表的文獻;碩博士論文;其他文獻類型,如會議摘要、新聞、報紙、科普、信函等。

1.4 數據分析

1.4.1 數據的處理轉化 將檢索到的文獻題錄以Refworks 格式導入NoteExpress,運用軟件自帶除重功能進行除重后閱讀文題與摘要,必要時閱讀全文篩選文獻,將最終篩選的文獻題目導出,并以“download_***txt”格式命名,選擇CiteSpace 內置轉換器將導出文件轉換成可識別的格式。

1.4.2 數據的清洗與規范 進行合作機構可視化分析前,將同一機構的不同名稱進行合并,二級機構合并到一級機構,科室合并到醫院,進行關鍵詞可視化分析前,表達不規范的關鍵詞轉化為規范化表達,意思相近的關鍵詞轉化為一種表達形式。

1.4.3 軟件參數設置 使用CiteSpace5.7.R5 對納入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軟件參數設置:時間跨度設置為1995 年1 月—2023 年5 月,時間切片設置為1 年,節點類型分別設置為機構、作者、關鍵詞,閾值選擇標準設置為topN=50,修剪方法設置為“Pathfinder”與“Pruning sliced networks”法,其他參數均為默認值。

1.4.4 合作、機構、關鍵詞知識圖譜分析 使用普萊斯定律計算核心作者的最小發文量M=0.749×Nmax1/2(M 取整數,Nmax 為發文量最多者的發文數),統計核心作者人數和核心作者發文總數的占比,大于50%以上表明形成核心作者群。

合作和機構共現圖譜中的節點半徑越大,表明作者或機構發文量越多,節點間的連線代表作者間或機構間的合作,連線越粗合作越密切[5]。

關鍵詞聚類時編號越小,表明該聚類越大,包含的節點越多。輪廓值越大表明聚類相似性越大。根據網絡結構和聚類清晰度,使用模塊值和平均輪廓值(Q 值與S 值)評價聚類效果。Q 值>0.3 表明聚類結構顯著,S 值>0.5 表明聚類合理,S 值>0.7 表明聚類令人信服[6-7]。

2 可視化分析結果

2.1 檢索結果及年發文趨勢

2.1.1 檢索結果 初步檢索到文獻1 442 篇,中國知網、維普、萬方、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分別184、108、522、628 篇,使用NoteExpress 軟件除重后剩余778 篇,閱讀題目與摘要,必要時閱讀全文,排除與主題不符文獻,最終納入301 篇。

2.1.2 發文趨勢 年發文量可以反映某領域隨時間的發展狀況,發文量整體呈現上升趨勢,1995—2006 年發文量較少,2007—2016 年發文量增長較緩慢,2017—2022 年發文量逐漸增加,大部分年份發文量大于20 篇,2023 年截至5 月發文12 篇,未用于年發文趨勢統計。見圖1。

圖1 年發文趨勢Fig.1 Annual publication trend

2.2 作者合作網絡分析 作者合作網絡圖譜生成節點823 個,連線1 723 條,網絡密度為0.005 1,表明發文作者共823 人,作者之間的合作線1 723 條。根據普萊斯定律計算出核心作者最小發文量M=2.80,取整數為3,核心作者共32 人,共發文138 篇,占總發文量的45.8%,小于50%,表明未形成顯著的核心作者群。見圖2。由作者合作圖譜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從事中醫藥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研究的團隊較少,其中以毛靜遠、王賢良、王恒和、葛永彬、張運、王強為核心成員的研究團隊,研究人員穩定,發文量大是該領域的主要研究團隊,發文量前3 名的作者分別為毛靜遠14 篇、王賢良9 篇、王恒和7 篇,發文量≥4 篇的作者見表1。

表1 發文量≥4 篇的作者Tab.1 Authors with more than 4 literatures

圖2 作者合作網絡圖譜Fig.2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map

2.3 機構合作網絡分析 機構合作網絡圖譜生成節點271 個,連線118 條,網絡密度0.003 2,表明納入研究機構271 家,從圖譜可以看出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中醫院校及中醫醫院,西醫機構相對較少,機構間有一定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區,但合作較少。見圖3。發文量前3 名的機構分別為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3 篇、天津中醫藥大學19 篇、黑龍江中醫藥大學9 篇,也是主要研究學者的所在機構,發文量≥5 篇的機構見表2。

表2 發文量≥5 篇的機構Tab.2 Institutions with more than 5 publications

圖3 機構合作網絡圖譜Fig.3 Institutiona collaboration network map

2.4 關鍵詞分析

2.4.1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文獻核心主題的概括,對納入文獻的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可探尋該領域的發展狀況、研究熱點及趨勢,關鍵詞中心性則反映了其在整個關鍵詞共現網絡中的重要性,中心性數值越大,該關鍵詞的影響力越強,中心性≥0.1 的關鍵詞具有高中心性。關鍵詞詞頻統計與共現圖譜見圖4、表3。所納入文獻關鍵詞節點共有405 個,連線1 251 條,網絡密度為0.015 3。詞頻≥5 次的關鍵詞有35 個,高中心性的關鍵詞8 個,分別為心臟X 綜合征、微血管性心絞痛、中醫藥、臨床療效、中西醫結合、平板運動試驗、血管內皮功能、胸痹。

表3 詞頻≥5 的關鍵詞Tab.3 Keywords with word frequency≥5

圖4 關鍵詞共現圖譜Fig.4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2.4.2 關鍵詞聚類分析 采用LLR 法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關鍵詞聚類信息表見表4,聚類圖譜見圖5。聚類模塊性指數值Q=0.561 6>0.3,聚類輪廓性指數值S=0.823 2>0.7,表明聚類結構顯著且結果令人信服。共產生13 個聚類標簽,其中聚類#0、#1、#5 為研究的主題微血管性心絞痛,#4、#10 主要為該疾病的診斷即有心絞痛的癥狀、運動平板試驗陽性、冠狀動脈造影無顯著狹窄,#9 為該病的好發人群即該病多發生于女性,#3、#6 是該領域的基礎研究,#2、#7、#8、#11、#12 為治療及臨床療效研究。

表4 關鍵詞聚類分析表Tab.4 Keywords cluster analysis table

圖5 關鍵詞聚類圖譜Fig.5 Keywords clustering map

2.4.3 關鍵詞突現分析 關鍵詞突現反映的是某一時間段內某些關鍵詞增加明顯,受到研究者們的重視,可以看出該領域內的研究熱點演變趨勢可以預測下一階段的前沿熱點研究[8]。突現分析得到20 個突現詞,見圖6?!靶呐KX 綜合征”是突現強度最高的關鍵詞,其次是“平板運動試驗”“尼可地爾”“通心絡膠囊”等,表明這些突現詞最受研究學者們的關注。從突現時間看2010 年以前學者們主要關注點為“冠狀動脈造影”“心臟X 綜合征”“內皮素”“通心絡膠囊”“平板運動試驗”“理氣寬胸活血發”“心電圖”“心絞痛”“C 反應蛋白”,2011—2015 年學者們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丹紅注射液”“臨床觀察”“益心舒膠囊”“復方丹參滴丸”“中西醫結合”,2017 年以后學者們主要的關注點為“尼可地爾”“超敏C 反應蛋白”“臨床療效”“微血管心絞痛”,其中“Meta 分析”“網絡藥理學”2 個突現詞延續至今。涉及診斷、臨床療效觀察、基礎研究、系統評價及網狀藥理學等方面。

圖6 關鍵詞突現圖Fig.6 Keyword emergence map

3 討論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 軟件對主題為中醫藥治療微血管心絞痛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探索該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以及趨勢,以期為學者全面了解該領域提供參考。

3.1 研究現狀 從發文趨勢上看,中醫藥治療微血管心絞痛的第1 篇文獻出現在1995 年,2006 年以前發文量較少,2007—2016 年發文量緩慢增加,2017 年以后年發文量較之前增加明顯,年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但發文總量較少,僅有301 篇。從發文作者來看,該領域的研究學者較少,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核心團隊缺乏,僅有一個規模較大、合作密切的研究團隊,其余研究團隊內部核心人員與發文量均較少。從發文機構來看,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中醫院校與中醫醫院,西醫醫院較少,機構間有一定的合作與交流,但是合作的規模較小,呈現出一定的區域合作趨勢,北京、天津地區合作最為密切。

隨著2020 年《中國多學科微血管疾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與2022 年《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的發布,預測未來該領域會引起更多學者的關注,相關研究者會逐漸增多,發文量會逐年增加,各研究學者與研究機構間應增加交流合作、優勢互補,廣泛地開展學術交流,增加基礎及臨床研究方面的合作,特別是核心研究團隊、核心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同時增加跨區域合作,促進該領域進一步發展。

3.2 研究熱點與趨勢 本研究結合高頻關鍵詞、關鍵詞聚類分析與突現詞,分析中醫藥治療微血管心絞痛的研究熱點與研究趨勢。

3.2.1 微血管性心絞痛的診斷 微血管性心絞痛的診斷主要涉及聚類#4(平板運動試驗)與聚類#10(心絞痛),關鍵詞與突現詞涉及“平板運動試驗”“心絞痛”“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血流量儲備”等,目前西醫[9]對于微血管性心絞痛診斷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1)存在客觀的心肌缺血癥狀,即心絞痛的癥狀。2)客觀的心肌缺血記錄,即平板運動試驗陽性。3)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不能診斷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4)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減少,從關鍵詞及聚類結果可以看出中醫對于微血管性心絞痛的診斷基本與西醫相似。

3.2.2 中醫證型治法與臨床療效觀察 中醫治法與臨床療效觀察主要涉及聚類#2(臨床療效)、聚類#7(中醫藥)、聚類#8(氣虛血瘀)、聚類#11(血府逐瘀湯)、聚類#12(氣陰兩虛),關鍵詞與突現詞主要涉及“中西醫結合”“通心絡膠囊”“麝香保心丸”“尼可地爾”“丹參注射液”“臨床觀察”“血府逐瘀湯”“氣虛血瘀”“辨證論治”“復方丹參滴丸”“理氣寬胸活血法”“臨床療效”等。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基本特點之一,精準的辨證是施治的基礎,目前中醫藥治療微血管心絞痛的辨證分型尚未取得統一,張敏州等[10]認為絕大多數患者伴有血瘀證表現,氣虛血瘀的患者居多,亦有氣滯血瘀、痰瘀互結、氣陰兩虛的患者,目前學者們認為微血管性心絞痛主要涉及氣虛血瘀證、氣滯血瘀證、痰瘀互結證、氣陰兩虛證和心血瘀阻證[10-11],從本研究的高頻詞與突現詞可以看出氣虛血瘀證、氣陰兩虛證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12-13]。

治療微血管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觀察研究較多,王永新[14]的研究發現通心絡膠囊可以減少患者心絞痛的發作次數,對患者心電圖ST 段與T 波改善效果明顯,有確切的臨床療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方璐等[15]的研究發現,西醫基礎治療加用麝香保心丸可明顯患者心絞痛的程度,改善心肌斷層顯像缺血情況。許瑞等[16]的研究發現血府逐瘀湯加減聯合常規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和患者心絞痛癥狀。此外,中西醫結合治療微血管心絞痛也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重視,如尼可地爾、地爾硫卓等西醫經典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藥物,如郭興邦等[13]的研究表明對于氣陰兩虛型的微血管性心絞痛患者中藥聯合尼可地爾相對于單獨使用尼可地爾在臨床有效率、Duke 運動平板評分、中醫證候療效方面均具有優勢??偟膩碚f中醫藥治療微血管心絞痛療效方面主要集中在降低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及疼痛程度,改善心肌缺血,改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

3.2.3 機制研究 機制研究方面主要涉及聚類#3(內皮功能),涉及的關鍵詞及突現詞有“血管內皮功能”“C 反應蛋白”“內皮素”“超敏C 反應蛋白”“一氧化氮”“炎癥因子”等,魏瑛[17]的研究表明通心絡膠囊與常規西藥組相比,通心絡膠囊組血清中一氧化氮水平更高,血管內皮素-1 的水平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朱薇[18]的研究表明相對于西醫基礎治療,血府逐瘀湯在降低炎癥因子超敏C 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以及內皮素的效果更顯著??偟膩碚f中醫藥通過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抑制炎癥反應,調節血管內皮一氧化氮與內皮素含量的平衡,改善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從而發揮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的作用。

3.2.4 Meta 分析與網絡藥理學的運用 Meta 分析通過科學、規范、合理的方式對已有研究的數據進行整合,使得研究的證據等級更高,為臨床與基礎研究提供更高等級的循證醫學證據,如毛天詩等[19]1 項納入25 項隨機對照試驗(RCT)的Meta 分析表明,聯合中藥治療在臨床療效、心絞痛發作頻率、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運動平板試驗總運動時間、血管內皮素-1 水平、血漿一氧化氮水平、超敏C 反應蛋白等指標方面均優于單純西藥治療,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數據挖掘可以對中醫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的用藥規律進行總結,基于此可以發現總結學者們使用頻繁且療效顯著的單味藥物或藥對,再使用網絡藥理學的方法尋找可能存在的作用通路與靶點,促進基礎研究的發展。劉振飛等[20]基于數據挖掘探討中藥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用藥規律,同時使用網絡藥理學和分子對接技術探究其作用機制,發現丹參-川芎配伍是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的重要藥對,木犀草素、丹參酮ⅡA 活性較高,為中醫藥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思路。

4 小結

本章運用CiteSpace 軟件對中醫藥治療微血管心絞痛領域的研究與發展現狀進行了總結與可視化分析,第一篇相關報道出現在1995 年,此后約10年間中醫藥在該領域的相關研究文獻一直處于相對較少,2007 年開始該領域受到相關專家學者的關注,中醫藥治療微血管心絞痛方面的文章數量逐漸增多,相關發文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集中在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包括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要的研究學者包括毛靜遠、王賢良、王恒和、葛永彬、張運、王強等,結合機構及學者的發文數量來看,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毛靜遠教授團隊是該領域的核心研究團隊,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

研究內容分析發現,學者們針對微血管性心絞痛的診斷、中醫證型、中醫藥治療臨床療效以及相關機制進行了研究。目前診斷方面與西醫相似,即存在心絞痛癥狀、平板運動試驗陽性、造影不能診斷冠心病、冠狀動脈血流儲備減少;中醫證型方面氣虛血瘀、氣陰兩虛兩種證型受到關注較多,氣滯血瘀證、痰瘀互結證、心血瘀阻證也見于微血管性心絞痛的患者;臨床療效方面可以發現中醫藥可以減少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緩解心絞痛發作程度、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中醫證候積分,綜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A研究方面的研究發現中醫藥可有效改善血管內皮功能,調節血管內皮一氧化氮與內皮素含量的平衡,減少超敏C 反應蛋白、IL-6、TNF-α 等細胞因子的水平,抑制炎癥反應,從而減少微血管心絞痛的發生。

5 局限性與展望

本研究選取中國知網、維普、萬方、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服務系統的文獻,運用CiteSpace 軟件直觀展示了中醫藥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的研究現狀、熱點以及發展趨勢。由于Pubmed 與Web of Science 數據庫相關文獻數量較少,共計12 篇,故未納入分析,此外中文數據庫不能對文章共被引情況進行體現以及文獻質量的參差不齊,均可能導致研究結論存在局限性。

建議未來機構間加強合作、開展多中心、高質量的臨床研究,在基礎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充分發揮中醫藥治療微血管性心絞痛的優勢。

猜你喜歡
微血管發文心絞痛
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細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關性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校園拾趣
爺孫趣事
以牙還牙
IMP3在不同宮頸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微血管密度的相關性
上皮性卵巢癌組織中miR-126、EGFL7的表達與微血管密度的檢測
中西醫結合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6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56例
益氣養陰法治療穩定型心絞痛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