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2023-12-25 11:25劉姣姣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課賽崗課賽證融通

劉姣姣

(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武漢 430212)

0 引 言

隨著國家“3060”雙碳目標的提出,新能源產業再次迎來發展機遇。獵聘發布《2023年度新能源人才趨勢報告》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行業將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2022年全國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突破1.2億kW,創歷史新高,可再生能源裝機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47.3%。新能源行業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領域,近一年新能源行業人才需求量持續上升[1]。隨著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光伏產業對光伏工程技術專業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將愈加迫切,預計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相關產業從業人數將超過400萬[2],而大數據、互聯網+、智能產品與光伏領域跨界合作發展,對光伏領域相關從業人員職業綜合能力要求更高。

但新能源行業人才供給明顯不足,在光伏行業表現較為突出。當前光伏行業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后期運維和智能化生產階段,高職院校匹配專業僅有2個:光伏工程技術和光伏材料制備技術,全國備案開設上述專業的高職院校較少,湖北省僅有3所,并且開設時間平均不足5年,畢業生質量未能達到企業的實際要求?,F有從事光伏行業的技術人員多為電氣自動化技術等相關專業技術人才轉型,不能完全滿足光伏行業崗位需求。

當前正值光伏產業急劇轉型升級期,光伏電池BC技術、TOPCon技術等加速迭代,如何培養適應光伏產業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尤為重要。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完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機制[3]。因此,深入研究“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邏輯內涵和時代特征,緊密對接光伏產業人才崗位需求,動態確定光伏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實施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路徑,提高光伏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對于促進光伏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崗課賽證”融通的內涵

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融通是指“崗課對接”“課賽融通”“課證融合”三個方面,相互關系如圖1所示?!皪徴n對接”是指基于光伏發電崗位群的工作過程及崗位需求,構建融合職業崗位能力和通用素質能力的專業特色課程體系;“課賽融通”是指將能源類相關職業技能競賽訓練內容與實踐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采用分層教學形式,把競賽項目變成課堂實踐教學項目;“課證融合”是指遴選光伏行業核心崗位所必備的職業資格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將證書考核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逐項細化,一一對應,融入相關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標準中,學生在完成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考取相應的職業證書。

圖1 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融通內涵

“崗”是課程設計的依據,課程設置必須滿足崗位需求;“課”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賽”是課程教學質量的高質量檢驗;“證”是教育教學成果的行業認可?!皪徴n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是要推動崗位需求與課程設置、競賽標準與實訓內容、職業標準與課程標準的無縫銜接,最終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2 當前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崗課賽證” 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崗、課、賽、證四者的實施主體不同,其生成邏輯、基本特征、評價標準也有區別,導致融通難度較高。通過對國內尤其是湖北省內開設光伏工程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調研,發現各個高職院校對光伏產業核心崗位、各類大賽所起作用和相關證書匹配度的認知上存在差異。受制于專業舉辦年限較短和產教融合實施能力不足,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在“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2.1 “崗課對接”不夠緊密、缺乏標準

“崗課對接”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路徑。光伏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需要具備一線生產實際經驗的課程團隊--能夠將光伏電站設計、建設、運維等工作崗位要求融入到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中,使“崗課對接”更加緊密,使課程體系更加契合崗位能力需求,但目前的課程團隊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因此“崗課對接”不夠緊密。原因有三,一是新能源發電專業是新興專業,專任教師多數是電氣類專任教師轉崗,缺乏光伏工程項目實踐經驗,對于光伏企業實際崗位要求,如設計標準、操作規范、無人機巡檢等新技術、新工藝了解不深,崗位能力分析不夠準確全面,從而影響課程設置及課程內容設計;二是校招直聘的光伏專業畢業生教師,缺乏企業工作實踐經驗,教授理論知識容易脫離實際專業崗位要求,教學內容把控不精準,也為緊密“崗課對接”帶來困難;三是光伏企業兼職教師對于職業教育認識程度不高,對高職院校學生學情了解不夠,很難對“崗課對接”形成有效助力。

另外,當前高職院校光伏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條件建設標準尚未發布,通用實訓設備尚未形成共識,各高職院校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實訓設備類型、類別差別較大,造成專業“崗課對接”無法對標進行實訓條件建設。

2.2 “課賽融通”覆蓋不夠全面

“課賽融通”是指將社會認可度較高的技能競賽項目有機融合至專業課程中,精心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訓項目,以競賽項目驅動課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做好競賽成績替代相應專業課程學分的制度設計,根據大賽級別和獲獎情況賦予參賽學生相應課程學分,有效解決備賽參賽學生學習時間緊張的矛盾。

當前得到高職院校和企業認可的全國性競賽項目主要有: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型電力系統運行與維護”賽項、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新型碳中和能源管控技術及應用”賽項、“智能供配電技術”賽項以及電力行業協會舉辦的各類賽項,競賽設備、競賽項目內容側重點不盡相同。同時全國性的職業技能競賽是對拔尖專業技術人才綜合能力的考驗,職業性、競技性、單一性是其突出特點,這與職業院校致力于“人人成才、人人出彩”,標準化設計課程內容,系統組織實施教學,全員實施過程考核的標準化教學是有一定矛盾的,以競賽內容替代教學內容、以競賽成績替代課程考核僅僅適用于部分優秀學生,覆蓋面不夠廣泛。

2.3 “課證融合”方法單一、相互脫節

“課證融合”是指將職業證書的考核內容與課程內容有機融合?!白C”包括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光伏工程技術專業目前相關證書有注冊電氣工程師、太陽能利用工、高壓電工證、低壓電工證等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或行業認定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光伏電站運維、10kV不停電作業等由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認定的“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證書面向的是將要從事該崗位的或有對應崗位就職期望的求職者,證書考核標準和內容均來自于實際崗位最真實、最實用的技能和素質,體現了實際崗位的職業技能等級要求,具有專業性和市場化的特征。而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以學生為主體,既要兼顧職業及崗位需求,又要兼顧學生可持續發展;既要完成學歷教育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也要兼顧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以達到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片面強調“證”與“課”的固有特征,忽略學生主要就業崗位要求,階段性應付“證”與“課”的考核要求,必然使得“課證融合”流于形式,相互脫節。

在部分院校中,存在任課教師過分關注課程質量考核和學生考證通過率,致使課程教學存在“課證脫節”的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實行學生短期突擊考證訓練,課程教學內容簡單移植證書考試內容,導致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不過關,專業實踐技能不成體系,職業道德培養缺失,這些都成為“課證融合”的阻力。

3 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的幾點建議

3.1 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推進“崗課對接”標準化

光伏工程技術專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對推進“崗課對接”的標準化意義重大。崗位需求最終以崗位標準體系來呈現,《企業標準體系要求》中將崗位標準體系定義為“企業為實現基礎保障標準體系和產品實現標準體系有效落地所執行的,以崗位作業為組成要素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3],而這一載體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轉化成為專業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

不同地區,其光伏優勢產業也不同,如江浙地區,光伏電池的生產制造是該地區的優勢產業,而在西北地區,光伏電站的開發建設、運行維護是該地區主要的優勢項目,立足當地特色產業需求,服務當地產業發展,是專業建設及課程建設的目標。而課源于崗、課立足崗、課服務崗也是“崗課賽證”融通模式中進行專業課程內容改革的邏輯起點[5]。

校企共同組建一支同時具備企業實踐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的雙師團隊,更加精準對接不同區域光伏行業崗位的培養培訓標準,科學分析光伏發電系統設計、建設與施工、運行與維護等崗位的內在要求,并將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素養細化融入課程之中,通過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通、課程標準與崗位標準融通,最終實現企業崗位能力需求與學校專業課程設置的融通。

3.2 優化實施分層教學,推進“課賽融通” 普及化

高職院??筛鶕I自身建設條件和辦學基礎,確定1~2項競賽項目作為“課賽融通”教學體系構建的基礎,如選擇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新型電力系統運行與維護”賽項為藍本,將大賽理論培訓與理論教學環節相結合、操作訓練與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比賽訓練方法與課程教學方法相結合、比賽項目評分標準和課程過程考核標準結合。

教學團隊將大賽訓練內容及要求進行系統化重組,并細化成教學項目,形成課程教學資源,有機融入到《光伏電站建設與施工》《供配電技術》等專業核心課程中。重點分析不同基礎、不同入學層次的學生學情,進行三個層次的教學內容設計:形成基礎能力(如光伏發電系統及設備識讀能力、常用工具使用能力等)→比拼專業能力(如光伏發電系統裝調能力、巡檢能力等)→比拼創新能力(如系統故障分析及處理能力等)。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動態實施分層教學,將競賽考核內容分層普及到所有學生的專業學習中,使得人人都具備一定的競賽能力和競賽精神,創造人人競爭的技能學習環境,真正實現以賽促學的目標。

3.3 細化證書考核內容,推進“課證融通”規范化

調研區域光伏產業優勢,分析學生就業崗位需求,準確遴選行業認可的職業證書,結合學校自身硬件及軟件基礎,以對接職業標準和工作過程作為制定課程內容的主要依據[4],按照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將職業證書的知識、技能和素養標準,與對應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實訓任務有機融合,同時兼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求和全面可持續發展需求。學生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能夠順利達到職業證書的考核要求,真正實現“以證驗課”。

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首先需找準合適的專業課作為載體,按照證書標準和培訓體系進行“課證融通”,以“1+X”光伏電站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例,可將《光伏電站運行與維護》課程中的章、節、知識點與證書中的工作任務、領域、技能點相對應,選擇關鍵切入點進行融合,實行“證課互認”,取得“1+X”光伏電站運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學生可直接獲得課程學分,免于《光伏電站運行與維護》課程考核。

4 結 論

光伏工程技術專業“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就是根據大數據、互聯網+、智能產品與光伏領域四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光伏工程技術專業發展現狀,以課程為載體去呈現企業崗位標準、職業技能競賽標準、職業證書考核標準,以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為主線進行相互交叉融合,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與生產實踐脫節、教學內容滯后生產實踐等缺陷,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和可持續發展,滿足能源產業結構升級對本專業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歡
課賽崗課賽證融通
“崗課賽證”融通在職業本科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課程改革中的應用與實踐
應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及成效——基于“崗課賽證+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討
“崗課賽證”融通的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模式研究與實踐
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重構實踐研究
高職英語“課賽”結合中的教學映射
高校市場營銷專業“課賽”有效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包羅融通的藝術探索家
論教讀與學寫的生活化融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