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協同推進的三重邏輯

2023-12-27 11:04鄭士鵬杜穎
貴州省黨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國家治理現代化黨的建設

鄭士鵬 杜穎

摘 要: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協同推進具有理論、歷史、實踐三重邏輯。從理論層面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為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基本遵循,現代國家建構理論為黨領導國家治理現代化明確基本任務,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黨驅動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科學思維方法;從歷史層面看,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二者的變化與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統一關系;從實踐層面看,黨堅持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自我革命,發揮黨領導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為增強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政黨能力、凝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書寫民族復興答卷提供重要支撐,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實保障。

關鍵詞:黨的建設;國家治理現代化;協同推進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5381(2023)06 - 0067 - 07

收稿日期:2023 - 10 - 19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協同推進研究”(項目批準號:22BDJ085)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鄭士鵬,男,山東濱州人,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建。

杜 穎,女,山東濰坊人,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建。

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現代國家建構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從各個方面解決自身難題、加強自身建設,持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并將其貫穿到國家治理的全過程和各領域,以偉大工程引領偉大事業,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然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入推進迫切要求黨提高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不斷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向縱深發展。新時代新征程,唯有厘清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二者的內在契合邏輯,方能在黨的領導下更好地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把民族復興偉業向前推進。

一、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協同推進的理論邏輯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理論是實踐的先導。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探索出有別于西方國家的治國理政方略,制定出與本國國情相契合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方案,關鍵在于有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為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基本遵循,現代國家建構理論為黨領導國家治理現代化明確基本任務,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黨驅動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科學思維方法。在強大理論指導下,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協同推進的中國方案在實踐中展現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機。

(一)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為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基本遵循

十月革命勝利后,列寧在馬克思、恩格斯黨建思想的基礎上,總結俄共(布)同國內外敵人和黨內各種機會主義派別作斗爭的經驗教訓,初步構建了具有鮮明人民性、革命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一方面,列寧提出“兩個先鋒隊”思想[1],號召無產階級政黨同勞動群眾保持密切的牢固的聯系,進而提出“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2],強調維護蘇維埃政權的人民性,必須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本質上給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與使命作了“人民性”的定位。另一方面,列寧認為:“一個政黨對自己的錯誤所抱的態度,是衡量這個黨是否鄭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對本階級和勞動群眾所負義務的一個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盵3]因此,列寧在領導俄共(布)探索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實踐中始終堅持自我革命,勇于直面錯誤并改正錯誤,把黨建成堅強的領導核心,為蘇俄經濟的恢復發展提供了政治保證。

作為“依照蘇聯共產黨的榜樣建立起來和發展起來的”[4]政黨,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列寧關于工人階級執政黨建設的理論,并在實踐中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政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認識,最終探索出跳出歷史周期率的兩個答案??梢哉f,“人民民主與自我革命同國家治理現代化內在要求的重要前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5]。第一,人民民主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合法的政權基礎。人民民主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底色。在進行國家治理的制度安排時,黨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為人民充分行使民主權利提供根本保證。在進行國家治理時,我們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以人民權利制約公共權力,保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筑牢根基。第二,自我革命為黨深入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鍛造了強大的執政能力。新時代,受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影響,“灰犀?!薄昂谔禊Z”事件層出不窮,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道路充滿風險與挑戰,這對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進行自我革命,使共產黨人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永葆先進性與純潔性,在新的歷史征程中不斷更新執政理念,調整執政策略,完善執政制度,提高執政本領,才能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鍛造堅強的領導核心。由此可見,黨在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指導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找到了實現長治久安的正確之道——人民民主與自我革命,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以及在黨的領導下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行穩致遠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現代國家建構理論為黨領導國家治理現代化明確基本任務

“現代國家的建構是一個民族-國家和民主-國家的雙重化建構過程?!盵6]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過程經歷了重重阻礙,帝制中國內部分崩離析,傳統中國幾乎不具備自主建構現代國家的條件與力量。因此,“現代國家建構在中國的開啟,其首要任務就是要把原子化的個人和碎片化的社會重新凝聚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7]。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國家、民主-國家的建構過程中發揮“以黨建國”“以黨治國”的領導作用,圍繞確立國家主權、整合國家認同、改造國家公共性的基本任務[8],逐步探索出了適合起步較晚且基礎薄弱的大國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建構方案。

首先,確立國家主權。國家統一、主權獨立是現代國家建構的第一要素。近代以來,盡管無數仁人志士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艱辛探索,但終不能以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方案救國救民。在種種方案失敗之后,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把目光轉向“建造一個新中國”的目標,認識到只有革命才能使中國擺脫內憂外患的困境,同時充分重視底層勞苦大眾的訴求,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成立了新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與主權的獨立,初步完成了中國的現代轉型。其次,整合國家認同。國家認同是政治統治獲得合法性的基礎。自古以來,中國便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群體眾多,部分少數民族之間存在矛盾與沖突,導致各民族對國家的歸屬感較弱。新中國成立后,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共產黨開始探索多民族國家的國家認同建構。一方面,黨通過制定、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在統一的政治共同體下平等、和諧發展,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政治權益,實現了各民族對國體、政體和政府的政治認同;另一方面,黨依據各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與文化積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將民族成員與政治共同體聯結起來,增強了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實現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認同。在政治、文化認同的雙重建構下,中國的現代化轉型開始加速前進。再次,改造國家公共性?!肮残允菄抑卫淼膬r值根基?!盵9]在西方國家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轉型中,“工具理性”“科學精神”“效率”等成為西方政府的核心價值導向,但這種僅具有形式合理特征的理性,往往存在著價值理性的不合理,容易造成國家的現代性危機。鑒于此,中國共產黨在建構現代國家的過程中,既注重包含理性、科學的治理之“術”,又秉承公平、正義、自由、民主的治理之“道”,不斷將“眾利”“眾意”轉化為“公利”“公意”,使國家治理體系在本質上具有了鮮明的人民性,蘊涵和體現著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價值邏輯。正是在這樣的探索下,現代國家建構的中國方案逐步成型,不僅化解了全球治理危機,展現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治理效能,而且啟示了發展中國家,為后發國家探索現代化方案提供了成功范例。

(三)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黨驅動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科學思維方法

作為一個國家的執政黨,必須以科學方法揭示社會發展規律并作出正確的判斷與決策。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秉持系統、辯證、歷史、創新的思維觀,為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和行動指南。

首先,中國共產黨堅持系統思維,“用普遍聯系的、全面系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事物”[10]20,立足全局,對國家治理體系進行了系統謀劃,明確其基本方向與根本要求,朝著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不斷前進。其次,中國共產黨堅持用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看待世界,從“公共利益優先、兼顧個人利益的治政要領”[11]出發,明確了“一元主導,多元協同”的國家治理模式,形成了一個主體(公有制)與多種所有制、一個主體(按勞分配)與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市場、政府同時發揮作用的經濟運行機制,使國家治理結構蘊含“一”與“多”共存的邏輯。再次,中國共產黨堅持用“鑒往知來”的唯物史觀對歷史進行整體把握,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汲取智慧,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洞悉共產黨執政、社會主義建設、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要求,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正確道路。最后,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守正創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將自身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最終形成了一套蘊含著中國智慧的國家治理方案。由此可見,黨在領導現代化各項事業中自覺運用系統思維、辯證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正確處理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若干重大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執政經驗,提升了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為提高國家治理效能與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

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協同推進的歷史邏輯

回溯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基于不同時期的歷史使命,堅持以黨的建設促進國家建設,以中國共產黨之治推進中國之治。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思想建設開啟探索式治理,完成救國大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為主要內容進行運動式治理,完成興國大業;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開展改革式治理,完成富國大業;在新時代,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開展綜合式治理,推進強國大業。歷史地考察二者之間的互動,對于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協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思想建設為出發點開啟探索式治理,完成救國大業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便對如何通過黨的領導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了思考與探索。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政黨要想推翻資產階級取得革命的勝利,除了堅持人民立場、團結人民群眾,還要加強黨內團結,對黨的政治路線、政治目標形成共同的認識。只有實現思想上的統一,才能保證行動上的一致;只有凈化思想作風,才能堅守黨的政治路線。正是領悟到這一點,毛澤東首先著重在思想上、政治上進行建設,通過糾偏、整風、教育等實現了全黨的思想統一與行動一致,團結帶領廣大人民奪取政權,以革命的手段擺脫了剝削與壓迫,成立了新中國,完成了救國大業,開啟了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探索與實踐。

井岡山時期,基于中國革命現狀,毛澤東提出了從思想上建黨的主張,開啟了以思想建設推進黨的革命的新征程。1939年,毛澤東總結黨的建設的歷史經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將黨的建設看作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首次提出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工程”,明確了黨的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此后,黨越來越重視思想領導在一切領導中的重要意義,著力推進以思想建設為首位的“偉大工程”,在黨內開展延安整風運動,清除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等錯誤思想,端正了黨的思想政治路線,使黨員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禮。但是,黨內不利于革命取得勝利的思想仍然存在。毛澤東指出,很多黨員雖然“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12],即不具備無產階級的科學思想——馬克思主義。為解決這一問題,毛澤東號召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增強黨性教育。接受了思想洗禮后的中國共產黨空前團結,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仍堅守革命理想,沖鋒在前,不僅取得了廣大人民的信任與擁護,還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恢宏史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開啟了探索國家治理的新征程。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思想、組織、作風建設為主要內容進行運動式治理,促進興國大業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肩負起帶領廣大人民改變“一窮二白”面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組織規模愈加龐大,黨進行國家治理面臨的風險挑戰更多、難度更大,黨員內部更容易出現精神懈怠、組織松散、作風腐敗等問題。在黨的建設中,“思想建設是靈魂、組織建設是核心、作風建設是關鍵”[13]?;诖?,中國共產黨從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加強自身建設,通過運動的方式使黨員隊伍始終保持政治本色,全身心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1950年,全黨全軍進行了一次整風運動,首先是整頓干部作風,采取文件閱讀、經驗與問題總結、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方式,力圖改正黨內的工作錯誤,提高領導干部的政治水平,拉近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距離。盡管整風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黨的工作作風,但并沒有觸及黨的思想、組織建設問題。1951年,中共中央繼續加強黨的建設,發出用三年時間進行整黨工作的指示,在全黨上下有步驟地開展整黨運動,使新、老黨員保持思想純潔、信念堅定,夯實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在整黨運動期間,黨內還開展了“三反”運動,有力地糾治了官僚主義,打擊了貪污、浪費等不正之風。通過整頓黨內在思想、組織、作風方面存在的不良問題,黨員的先進性與純潔性大大提高,黨員隊伍的戰斗力不斷增強。黨在執政初期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集中力量辦大事,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科技方面成功研發了“兩彈一星”、雜交水稻,文化方面實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社會方面初步解決了幾億人的溫飽問題,充分釋放國家發展現代化的生機與活力,完成了興國大業,使國家治理體系初具雛形。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制度建設為切入點開展改革式治理,實現富國目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推動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系統總結了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的經驗教訓和成敗得失,敏銳地意識到制度問題對黨和國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意義,認為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14]作用,“關系到黨和國家是否改變顏色”[15]。因此,黨重新調整側重點,從制度建設切入,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進行了領導制度與組織制度的全面改革,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完成了富國大業。

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是黨開展一切活動的根本遵循,因此黨圍繞民主集中制進行制度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這一時期,黨首先恢復“文革”前黨和國家的組織領導機構,建立健全領導制度,形成了黨領導國家機構建設的政治格局。隨后,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建立健全黨委會工作制度、組織生活制度、監督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等,使黨內形成了完整的制度體系。隨著黨的制度建設深入推進,國家治理的制度體系也逐漸完備、成熟,黨依法治理國家的能力不斷提升,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極大地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跡,為我國實現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飛躍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體現了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偉大創新與重大成就。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政治建設為統領開展綜合式治理,推進強國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個大局”交互激蕩,黨面臨著更為復雜、嚴峻的風險和考驗,也對黨的治國理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向縱深發展,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強調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制度建設協同推進的治黨新方略,為新時代全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把穩政治方向、創新治理理念、提升治理能力、健全治理機制,將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強大治理效能。

首先,以黨的政治建設把穩國家治理方向。中國共產黨是具有絕對領導權威的執政黨,國家治理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政治立場、方向、原則、道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國家治理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沿著正確的道路行進。其次,黨的思想建設創新了國家治理理念。黨堅持理論創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的若干重大關系與深層邏輯,為在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再次,黨的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作為廣大黨員的“主心骨”,黨組織通過嚴明政治紀律、肅紀反腐、自查自糾、整治“四風”問題等凈化黨員隊伍,永葆初心使命,使黨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的治國理政能力得以提升。最后,黨的制度建設健全了國家治理機制。黨將制度治黨作為治本之策,通過完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體系、紀檢監察制度體系、巡視巡察制度體系等,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推動國家治理機制不斷完善、成熟。在全面從嚴治黨視域下,實行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高效能治理回應中國、世界、人民、時代之問,以歷史主動精神創造偉大成就,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向著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邁進。

三、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協同推進的實踐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習近平指出:“治國必先治黨,黨興才能國強?!盵16]如何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時代背景下把黨建設成為順應歷史發展趨勢、能夠應對風險挑戰、充滿生機活力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以堅強有力的領導深入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是新時代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為此,中國共產黨應著力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堅持以歷史主動精神推進自我革命,增強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政黨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盵10]1-2中國共產黨是世界上組織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覆蓋范圍最廣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擁有獨特的理論、政治、制度、組織優勢,以及自我革命、密切聯系群眾優勢,這些優勢推動著社會主義建設向前發展,取得了彪炳史冊的偉大成就?!按缶鸵写蟮臉幼?,大也有大的難處”[17],在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實現“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保持先進性與純潔性等都是世界大黨面臨的獨有難題[18]。要想解決這些難題,黨必須充分發揚歷史主動精神,不斷深化自我革命,以獨有優勢破解獨有難題,帶領中國人民持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其一,必須加強政治建設,提高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政治三力”,維護黨內政治生態,這是自我革命的根本方向;其二,必須夯實思想建設,引導廣大黨員學、思、踐、悟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增強黨性,這是自我革命的基礎;其三,必須抓好黨風黨紀建設,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這一“小切口”入手解決黨內歪風這一“大毛病”,進而形成激濁揚清、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這是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徑;其四,必須堅持懲惡、反腐,通過約束、監督、問責等方式讓黨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徹底根除黨內毒瘤,這是自我革命的長效路徑;其五,必須重視黨組織建設,以“關鍵少數”影響帶動“絕大多數”,確保黨組織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這是自我革命的組織保障;其六,必須完善制度建設,不斷健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著力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這是自我革命的制度保障。[19]這“六個必須”推動自我革命向縱深發展,為黨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指明了行動方向。

(二)發揮黨領導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凝聚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健全新型舉國體制”[10]35。明確其在新時代的戰略地位,彰顯超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有效治理的獨特制度優勢,是加強黨的建設以更好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從實踐路徑看,通過新型舉國體制增強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民族凝聚力,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處理好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社會多元主體參與、政府科學統籌與市場優化配置的關系。

一方面,要處理好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與社會多元主體參與的關系。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使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民族向心力,黨的領導優勢能促進中央與地方、政府與社會間形成良性互動,促進基層黨組織發動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廣泛調動各行業、各領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現代化建設構建起社會支持網絡,以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實現多元主體協同聯合、創新發展。另一方面,要處理好政府科學統籌與市場優化配置的關系。在新發展階段,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正面臨“卡脖子”技術的重大難題,需要深化改革與創新,打造適應時代需求的新型舉國體制。具體來說,就是要正確定位政府職能,將權力下放給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與企業的主體作用,將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結合,在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牽引作用的同時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層面的科學統籌作用,打造“政產學研用金”一體化的創新鏈,“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20],為國家發展構建起優化治理模式。如此,依托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凝聚強大合力,形成“全國一盤棋”,推動黨的建設與國家治理效能協同共進,確保舉國上下同心同德、步調一致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三)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書寫好民族復興答卷

強大理論鍛造強大政黨,強大政黨引領強國時代。無論是總結、提取、凝練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還是將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不斷向前推進,黨的理論建構都至關重要。在百年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書寫了中華民族歷史巨著,并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回應和破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實現進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構建強大理論需做到兩個把握。一是把握理論的系統性與整體性。作為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理論是系統的、完整的,而非孤立的、碎片化的。這要求黨在構建新的理論體系時必須掌握系統思維,不僅要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進行系統研究,還要從解決各領域、各層面實際問題出發,以問題為導向,把解決理論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讓黨的理論全面、系統地指導實踐并開拓新的實踐。二是把握理論的繼承性與創新性。黨的理論既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是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總結和升華國內外優秀治國理政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新時代,黨繼續對馬克思主義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堅定理論自信,拓寬理論視野,盤活理論資源,豐富理論體系,不斷推進黨的理論與時俱進,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作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點”與“面”,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不斷發揮以點帶面、以面促點的協同作用。從理論、歷史、實踐三個層面深入思考二者的契合邏輯,有利于更全面、系統地理解黨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推動黨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更好地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最終實現偉大夢想。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全集:第三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80.

[2]列寧.列寧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82.

[3]列寧.列寧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7.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57.

[5]楊平.人民民主與自我革命: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支撐[J].思想戰線,2022,48(6):59-67.

[6]徐勇.現代國家建構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5):97-103.

[7]馮海波,張梧.砥柱中流: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9.

[8]燕繼榮,王江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國家建構邏輯[J].政治學研究,2022(3):3-13+160.

[9]張雅勤.公共性視野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10]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1]王浦劬.新時代的政治與治政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47.

[1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

[13]劉先春.全面從嚴治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4.

[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530.

[15]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16]習近平.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6.

[17]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全面從嚴治黨論述摘編(2021年版)[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217.

[18]嚴書翰.堅持自我革命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必由之路[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3,8(2):4-13+118.

[19]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 堅持不懈把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N].人民日報,2022-01-19(1).

[20]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5.

The Triple Logic of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the New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Zheng Shipeng,Du Ying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The new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 and the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have a triple logic of theory, hist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e theory of Marxist ruling party construction provides basic compliance for the CPC to promote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the theory of modern state-building defines the basic tasks for the CPC to lead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provide the methods of scientific thinking for the CPC to drive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the century-long struggle of the Party,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have always been inseparable organic unity relationships. From the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CPC adheres to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to promote self-reform, gives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a new type of national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and provides important support for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capacity to steer social transformation, gathering strong synergy for promoting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writing a good answer to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se practices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 for building a strong country and advancing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the Party building;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collaborative advancement

責任編輯:孔九莉

猜你喜歡
國家治理現代化黨的建設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重要意義的政治學分析
淺析列寧政治遺囑中的“黨的建設”
改革舉措落實難的表現及其化解
論習近平關于黨的組織建設思想的創新
試析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政府公共危機管理能力建設
把“兩學一做”落實在思想上和行動上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路徑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背景與現實維度
運用大數據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路徑選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