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羲之書法對《道德經》辯證法思想的契合

2023-12-27 07:40
關鍵詞:布白章法道德經

李 永

(宿州學院 美術與設計學院, 安徽 宿州 234111)

中國書法史上的王羲之具有多重社會角色,既是一位影響深遠的書法家,也是一位東晉政權系統中的高級官員,同時又是一位虔誠的天師道徒。魏晉南北朝時期,處于上升時期的道教奉老子為教主,王羲之自然也對《道德經》頂禮膜拜,他的創作中引用或化用《道德經》的語句非常多。如王羲之著名草書《十七帖》中的《旃罽帖》有“知我者?!币痪?出自《道德經》七十章“知我者希,則我者貴”。其著名的政論《上司馬昱箋:論退軍?;础吩啤耙怨逸o朝,最可直道行之……可謂以亡為存,轉禍為?!?其中“直道”化用《道德經》五十八章“直而不肆”,“轉禍為?!被么苏隆暗溬?福之所倚”。著名的行書《蘭亭集序》有云“靜躁不同”,化用《道德經》二十六章“靜為躁君”。羲之聽從老子精神訓誡,辭官歸隱,告誓父母先靈,其《誓墓文》云“每仰詠老氏、周任之誡……止足之分,定之于今”,其中“老氏之誡”的“止足”化用《道德經》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其《答許掾詩》云“爭先非吾事”,化用《道德經》六十七章“不敢為天下先”,為老子“三寶”之一。羲之《蘭亭詩》(二首)為典型的魏晉玄言詩,運用老、莊思想言論,表達其尊道貴玄的天師道徒本色。如“代謝鱗次,忽焉以周”“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化用《道德經》二十五章“周行而不殆”天道觀;“和氣載柔”,化用《道德經》十章“載營魄抱一”“摶氣致柔”語句;“異世同流”,仿造《道德經》一章“同出而異名”一句;“前識非所期”中的“前識”出自《道德經》三十八章“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此外,羲之書帖還出現“玄同”“有無”“虛實”等詞語,均化用《道德經》諸章語句,不一一列舉。由此可見,王羲之的藝術創作與《道德經》有著內在聯系?!兜赖陆洝氛軐W思想作為魏晉時代思潮,已融貫在王羲之藝術創作中,尤其是書法領域與《道德經》辯證法思想聯系緊密。下面分正復為奇的用筆、知白守黑的布白、無為無不為的心法等三部分,集中論述《道德經》辯證法思想與王羲之書法的契合。

一、正復為奇的用筆

《道德經》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泵茈p方可以相互轉化,如禍福、正奇、善妖等。嚴靈峰先生認為“‘奇’,邪也?!盵1]285“邪”通“斜”,傾斜也,即“攲”。攲與奇兩字上古音韻部相同,故奇通“攲”。奇正原是古代兵法術語。古代作戰以對陣交鋒為正,設計邀截、襲擊為奇?!秾O子·勢》曰:“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逼嬲蟊贿\用于書畫創作領域,說明用筆奇正相生的轉化。

羲之在《書論》中說:“夫書字不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稈,或下細若針芒;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盵2]28-29此論開頭明確地提出了“夫書字不貴平正安穩”,必須“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即主張用筆攲側與平正相生相合。接著,舉例說明奇正關系,如“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其中“豎牽”為正,“屈折”為奇;又如“枯稈”“針芒”為正直,“飛鳥空墜”“流水激來”為奇側,每書又有“十曲五直”“十起五伏”的奇曲正直的起伏變化。既有定性比似,又有定量標準,書法用筆奇正關系變化的論述,至羲之《書論》已經成熟。羲之《用筆賦》又曰:

馳鳳門而獸據,浮碧水而龍驤。滴秋露而垂玉,搖春條而不長。飄飄遠逝,浴天池而頡頏;翱翔弄翮,凌輕霄而接行。詳其真體正作……沒沒汨汨,若蒙汜之落銀鉤;耀耀希希,狀扶桑之掛朝日?;蛴酗h繇騁巧,其若自然……若長天之陣云,如倒松之臥谷。[2]36-37

此段文字敘述真書(楷書)用筆奇正變化。其中“獸據”“垂露”“朝日”“陣云”等用筆為守正,“龍驤”“搖條”“銀鉤”“松臥”等用筆為出奇,此賦則更多地鋪陳“有攲有側有斜”的用筆,如“飄飄頡頏”“翱翔弄翮”“凌霄接行”“飄繇騁巧”等,以奇為正也。

羲之《草書勢》則運用大量的物象描述草書奇妙的筆勢,其云:“因為之狀曰:疾若驚蛇失道,遲若淥水徘徊。緩則鴨行,急則鵲厲。抽如雉踞,點如兔擲。乍駐乍引,任意所為?;虼只蚣?隨態運奇……似蒲葡之蔓延,女蘿之繁縈……河漢之有列星。厥體難窮,其類多容,婀娜如削弱柳,聳秀如裊長松。婆娑如同舞鳳,宛轉而似蟠龍……或臥而似倒,或立而似顛,斜而復正,斷而還連。若白水之游群魚,叢林之掛騰猿?!盵3]此勢在《用筆賦》側重奇側用筆的基礎上變本加厲,用“世間無物不草書”之意,極盡鋪陳自然萬象的千姿百態,闡明草書在疾遲、緩急、駐引、抽點、粗細、臥立等運筆過程中“隨態運奇”的用筆變化,如“驚蛇”“淥水”“鴨行”“鵲厲”,又似“蒲葡蔓延”“河漢列星”“婀娜弱柳”“白水群魚”“叢林騰猿”等,又是一篇草書賦,更加注重草書奇側取勢、生姿的用筆效果,即“立而似顛,斜而復正”,正復為奇(斜)矣。

王羲之書法作品也體現正奇用筆的變化??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本漢第七》又云:“然二王之不可及,非徒其筆法之雄奇也,蓋所取資皆漢、魏間瑰奇偉麗之書,故體質古樸,意態奇變?!盵2]794康有為也對二王雄奇筆法追根溯源,認為二王取資漢魏瑰奇書風,故有“意態奇變”的效果。例如王羲之晚年復古小楷《孝女曹娥碑》中“者”“之”“淹”“哀”諸字的中軸線呈現向左邊傾斜,“崩”字的中軸線卻向右邊傾斜(見圖1),其他如“喪慈父”“歸是”“洲嶼”“或趨”“不扶”“土”“死貴”“夜”等諸字,皆呈現或左或右的傾斜,皆有漢魏古樸瑰奇之風,得奇正相生之勢。

王羲之行草用筆也多為“正復為奇”。正如王鏞先生主編《中國書法簡史》評鑒大王著名《喪亂帖》《二謝帖》《得示帖》行草三帖,云“此三帖行草相雜,字形奇側生姿,章法動蕩不定,書寫中帶有強烈的即興性,并在揮運中形成形式語言的豐富性。王羲之用筆是中、側鋒并用,圓轉、翻折兼施,因此點畫形態變化多端。帖中線形狀方圓對比之強烈而果斷,是構成其奇偉灑脫風格的重要因素?!盵4]102大王此三帖多用絞轉翻折筆法,中鋒為輔助,形成攲側生姿、逸宕妍美的書風。如《喪亂帖》中“茶”“當”“複”等字的中軸線向左邊傾斜,“奈何”“何”(見圖2)等字的中軸線卻向右邊傾斜;《二謝帖》中“謝”“面”“再”等字的中軸線向右邊傾斜,“當”“試”“省”(見圖3)等字的中軸線卻向左邊傾斜;《得示帖》中的“示”“下”“猶”等字的中軸線向右邊傾斜,而“知”(見圖4)“足”“明”等字的中軸線向左邊傾斜,所有這些行草字的中軸線或左或右傾斜,均構成了正復為奇、奇側逸宕的用筆特色。

二、知白守黑的布白

帛書《道德經》乙本二十八章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盵5]477黑為陰,白為陽,知白守黑為太極陰陽二儀之道,在自然現象上體現為日月之道?!吨芤住は缔o上》云“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断缔o下》曰:“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盵6]269因此,知白守黑在自然現象上就體現為日月相推生兩儀,寒暑相推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此生大業。大業之一便是運用“八卦納甲法”而產生的人體養生修煉之道,“復歸于無極”,大定也。

《道德經》此章原文可從內丹修煉生外藥的角度進行闡釋?!段蛘嫫獪\解》卷中四十三曰:“黑中有白為丹母,雄里懷雌是圣胎。校注【三】:元精元神凝結,即金丹之基礎?!盵7]101“黑中有白”指坎卦(水)中間的陽爻,黑為水為陰,白為陽為“丹母”為元精;“雄里懷雌”指離卦(火)中間的陰爻,為“圣胎”為元神?!吨芤讌⑼酢吩?“知白守黑,神明自來。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迸頃宰?“白者,金也。黑者,水也。知金水之根用為藥基,則神精自生于器中,故云神明自來也?!盵8]155“白者金精”即坎卦(水)中間的陽爻,為元精?!爸鹚脼樗幓币颜f明是內丹修煉之藥。陸西星亦曰:“所謂神明,即神德也?!渍呓鹁?黑者水基’。所謂金精,即金炁也。五行之氣,金能生水,而還丹造化,先天白金卻生于坎水之中,故作丹者,惟虛心恭己,奉坎以求鉛,迨夫時至機動,神明自來?!盵9]123修道之人唯求坎中白金作丹藥也。從內丹學分析可知,黑為坎水為陰,白為坎水中陽?!饵S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篇》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張介賓注曰:“君者上也,相者下也。陽在上者,即君火也。陽在下者,即相火也。上者應離,陽在外也,故君火以明。下者應坎,陽在內也,故相火以為?!盵10]13所謂君火指離(心)中外火,相火指坎(水)中內火,再次證明白為坎水中內火,為內陽也。

但后人卻將“知白守黑”運用于書畫創作中字法、章法的布白。西晉成公綏首先提出了書法上的黑白分布章法,其《隸書體》云:“章周道之郁郁,表唐、虞之耀煥,若乃八分璽法,殊好異制,分白賦黑,棋布星列?!盵2]10其中“分白賦黑”即“知白守黑”的翻版,“棋布星列”即章法分布。在“賦黑”行筆過程中,又進行“分白”,分割創作載體上的空白,從而形成作品的章法。

王羲之繼承了這一創作法則,并上升為書訣理論,其《記白云先生書訣》曰:“天臺紫真謂予曰:子雖至矣,而未善也。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寶齊貴,萬古能名。陽氣明則華壁立,陰氣太則風神生。把筆抵鋒,肇乎本性?!盵2]37-38此訣蘊含《道德經》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陰陽之道,將書法與丹訣融為一體,書入道,能將混元之炁開發為陰陽二氣,“陽氣明”(離)與“陰氣太”(水)均“肇乎本性”,水火兩者交融,仿佛“守黑(陰)知白(陽)”之性,沖氣以為和也。

又如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具體闡述書法創作準則,其曰:“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齊平,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昔宋翼常作此書,翼是鍾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見繇,即潛心改跡?!盵2]26-27“預想字形”即在想象中“知白守黑”地布白,此論又以宋翼作反面事例,說明不講字法布白便不是書法的緣由。其《書論》則進一步闡述字法、章法的布白:

夫書字不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鵠頭;或如散隸,或近八分;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欲書先構筋力,然后裝束,必注意詳雅起發,綿密疏闊相間。每作一點,必須懸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后曳。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稈,或下細若針芒;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為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2]28

此論又主張字有“偃仰、大小、長短”的布白變化,如“蟲食木葉,水中蝌蚪”等分割空間,必須注意“綿密疏闊相間”,至于作一字“數種意、數體入”,則是破體字,要求更高了;“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則是章法上安排經營。此書論將點畫、字法、章法的布白闡述得詳細而生動。

王羲之書法創作也注重布白。如清代書畫家笪重光論及王羲之楷書章法,其《書筏》有曰:“精美出于揮毫,巧妙在于布白,體度之變化由此而分。觀鐘、王楷法殊勢而知之。真行、大小、離合、正側,章法之變,格方而棱圓,棟直而綱曲,佳構也?!盵2]561笪重光評論鐘繇、王羲之楷書章法善于“大小、離合、正側”變化,故出佳構。例如王羲之《樂毅論》、《黃庭經》(見圖5)、《曹娥碑》等楷書,章法均參差錯落,縱橫交叉,靈活多變?!饵S庭經》第一行開頭“上有黃庭”四字與第二行開頭“入丹田審”四字左右橫列并不對稱,而是上下錯開,形成章法的參差不齊的變化效果。不僅如此,《黃庭經》正文總計五十八行,每行楷書分布均呈現曲線細微地搖擺,而每行之間橫列均是左右錯落有致,章法天然自成,巧于布白?!稌ぁ酚衷弧昂谥慷葹榉?白之虛凈為布?!敝苯诱f明守黑知白為章法分布。包世臣《藝舟雙楫·述書上》亦論及六朝人的章法:“是年又受法于懷寧鄧石如完白,曰:‘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云湔f驗六朝人書則悉合?!盵2]641包世臣以“計白當黑”的清人奇趣,驗證包括王羲之在內的六朝人書,則是“知白守黑”的近代版矣。

羲之行書布白以《蘭亭序》(見圖6)為典型。南宋書法家陳槱《負暄野錄·論紙品》云:“《蘭亭序》用鼠須筆書烏絲闌繭紙,所謂繭紙,蓋實絹帛也。烏絲闌即是以黑間白,織其界行耳?!庇脼踅z闌布白,是《蘭亭序》創作運用的獨特章法。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書法》又曰:“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盵11]23《蘭亭序》布白不僅講究上下字之間錯落有致,“映帶而生”,小大自如,而且行距也有大小的變化,第二行與第三行、第三行與第四行、第十三行與第十四行之間的行距略大于其他行距。另外,整幅作品的底部由于上下字錯開、粗細字的對比(“仰”“情”“所”“今”諸字筆畫輕細),底部布白顯得空靈剔透,跌宕起伏,整幅作品看起來氣韻生動,風神瀟灑,堪為神品。

其草書《十七帖》章法更是意態飛動,以實涵虛,講究挪讓、照應、穿插、平衡,字里行間縱橫跌宕,呈現一種簡約流動的美感。如其中《青李來禽帖》(見圖7)以“青李、來禽、櫻桃、日給滕,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諸字楷書開始,布局獨特,以“青李、來禽、櫻桃、日給滕”諸字橫列,“子皆囊盛為佳,函封多不生”諸字縱一行,故縱行留下大片空白,但縱橫之間依然取得了平衡。其后均為虛實相生、遒勁姿媚、意趣豐富的小草,其中“種彼”“皆生”“種果”“以此”諸字出現上下之間的連筆,前后穿插、照應、挪讓隨意而生,因勢生形,精巧天成。此帖將楷書章法與今草章法融為一體,真所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大膽留白,又疏密相間,章法獨特。

圖6 《蘭亭序》馮承素摹本

圖7 《青李來禽帖》宋拓本

三、無為無不為的心法

《道德經》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之靜,天下將自正?!盵1]212四十八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盵1]250其中“無為”是“體”,是道,是自然,是無目的,是減法,只有無為才能入道、得道;“無不為”是“用”,是目的,是人為,是加法,只有得道才能無所不為,才能“取天下”矣。

“無為而無不為”是《道德經》辯證法的核心思想,也是內丹修煉的總則,后被運用于藝術領域,成為藝術創作的心法指導思想。德國古典美學家康德講審美之道,主張“無目的的合目的性”,與此有相似性??档抡f:“美是一個對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在它不具有一個目的的表象而在對象身上被知覺時?!盵12]74鄧曉芒先生闡釋,“最純粹的美應該是不帶任何目的,到自然界里面欣賞一片風景,就不帶任何目的,但藝術美從創造出來就帶有目的……所以,藝術創作是有目的的活動,包含技巧和熟練的因素。當然它是基于無目的,用審美的眼光來看,它是基于那種鑒賞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它表達出來必須顯得好像是沒有目的,所以它能夠表達美,也能夠被人欣賞?!盵13]122“無目的”相當于“無為”,“合目的性”相當于“無不為”。中西哲學在此交會,卻凸顯出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審美價值。

羲之在日常書札創作中流露出無為的痕跡。如《比日帖》云:“比日尋省卿文集,雖不能悉周遍,尋玩以為佳者,名固不虛。序述高士,所傳小有異同。見卿一一問……暇日無為,想不忘之?!碧小皩ね妗睂儆趯徝赖摹盁o目的”,“暇日無為”是現實中的“無為”,“佳者”與“想不忘之”卻是目的,此帖可作為《道德經》“無為而無不為”辯證法思想的書法寫照。

羲之諸篇書論均在不同程度上蘊含“無為而無不為”創作思想。如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后》有曰:“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后作字?!盵2]26“凝神靜思”屬“無為”入靜,“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則是“無不為”的妙用。

又如王羲之《書論》論述了書法的屬性、創作準則,其云:“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大抵書須存思,余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鐘繇書,骨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為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盵2]28其中“夫書者,玄妙之伎也”,即書載玄妙之道,只有無為方能入此道?!按蟮謺毚嫠肌比缤澜躺锨迮删毠Α按嫠挤ā?即前面所論的“凝神靜思”,也是無為入靜法,“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為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則是無不為的具體展現。

羲之《用筆賦》用形象化的語言闡述用筆神妙的神秘性與功能性:“秦、漢、魏至今,隸書其惟鐘繇,草有黃綺、張芝,至于用筆神妙,不可得而詳悉也……馳鳳門而獸據,浮碧水而龍驤。滴秋露而垂玉,搖春條而不長……其若自然;包羅羽客,總括神仙……信能經天緯地,毗助王猷,耽之玩之,功積山丘。吁蹉秀逸,萬代嘉休,顯允哲人,于今鮮儔。共六合而俱永,與兩曜而同流;郁高峰兮偃蓋,如萬歲兮千秋?!逼渲小坝霉P神妙”,屬于書道范疇,入無為之境;“其若自然”,即如“獸據”“龍驤”“秋露”“春條”,自然而然,如此能羽客升仙,又能“經天緯地,毗助王猷”,“六合俱永”“萬歲千秋”,則展現書道無不為的功用。

其《記白云先生書訣》將書法上升至道本體高度,用陰陽范疇分析書道的玄妙變化,其曰:“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寶齊貴,萬古能名。陽氣明則華壁立,陰氣大則風神生。把筆抵鋒,肇乎本性。力圓則潤,勢疾則澀;緊則勁,險則峻;內貴盈,外貴虛;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遠;望之惟逸,發之惟靜。敬茲發也,書妙盡矣?!盵2]37-38其中“書之氣,必達乎道”上升至無為境界,而“望之惟逸,發之惟靜”,也是無為入靜?!斑_乎道”,能生混元之炁,從而華壁風神,“內盈外虛”,似七寶之貴,垂萬古之名,又是無不為矣。

王羲之書法創作體現著“無為而無不為”意蘊,唐以后書論均有評述。如唐孫過庭《書譜》謂“《黃庭經》則怡懌虛無”,《黃庭經》(見圖5)為上清派內丹修煉經典,蘊含虛無之道。羲之創作此卷小楷也入虛無無為之境,故有虞世南《勸學篇》所謂“故羲之于山陰寫《黃庭經》感三臺神降”的感應,真乃無不為的神奇妙驗。

羲之行書《蘭亭序》(見圖6)屬于即興創作,也入無為之境。如宋代李之儀《姑溪居士論書》有云:“世傳《蘭亭》,縱橫運用,皆非人意所到,故于右軍書中為第一。然而能至此者,特心手兩忘,初未嘗經意。是以僚之丸,秋之于奕,輪扁斫輪,庖丁解牛,直以神遇,而不以力致也。自非出于一時乘興,淋漓醉笑間亦不復能爾?!盵14]72右軍乘蘭亭詩酒雅集之興創作《蘭亭》,達到心手兩忘的境界,臻入無為的境地,故能直接神遇,出現姿媚百態的無不為創作佳境。

又如元書畫家郝經《移諸生論書法書》評論王羲之楷草書法登峰造極,源自他高遠的無為風度:“楷草之法,晉人所尚,然至右軍將軍羲之,則造其極。羲之正直,有識鑒,風度高遠。觀其遺殷浩及道子諸人書,不附桓溫,自放山水間,與物無競,江左高人勝士,鮮能及之,故其書法韻勝遒婉,出奇入神,不失其正,高風絕跡,邈不可及,為古今第一?!盵14]174-175此論言及羲之“遺殷浩及道子諸人書”楷草諸帖,其意境似“自放山水間,與物無競”,呈現無為之志,故“韻勝遒婉,出奇入神”,呈現無不為的妙境。如大王《上虞帖》(見圖8)小草七行字,是寫給親戚的日常書札,隨手拈來,精熟爛漫,又簡約散淡,逸然天成。正像明解縉《春雨雜述》論王羲之偶然之作“不經意肆筆為之”,屬于有無意之間,卻“奇妙出焉”,如蘇東坡云“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也如明項穆《書法雅言·神化》所云“字雖有象,妙出無為”也。

由此可見,唐以后書論均論述了“無為而無不為”辯證思想與王羲之書法創作的有機契合。

圖8 《上虞帖》唐摹本(上海博物館藏 )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歷代書論梳理出大量的王羲之書論材料,并結合其創作實踐,從用筆、布白、心法三個視角層層深入地論述《道德經》相反相成的辯證法思想與王羲之書法的契合,體現了天師道徒對老子道家哲學的消化吸收及靈活運用的藝術修為。包括老子在內的道家哲學不僅成為中國書法的指導思想,而且在整體上也體現了中國藝術精神與藝術之道,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能量,形成了中國藝術哲學體系。它不僅是中國文明,乃至東亞文明的寶貴財富,也是人類文明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發揚光大,使之與日月齊輝,與天地同壽。

猜你喜歡
布白章法道德經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論書法的布白
例證段的基本章法
讓章法更好看的九個方法
淺析中國畫的虛實關系
淺析寫意花鳥畫的構圖
“布白”技法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的運用
助建腳手架 寫作顯章法
行書章法淺析(三) 章法創造完善字形
《道德經》中的領導智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