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研究

2023-12-29 08:21張曉燕
校園英語·中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師隊伍建設協同育人高職英語

摘 要: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沃茲沃克學習區理論、全面素質教育理念和課程思政理論,為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提供理論支持。同時從課程目標與內容整合、課程實施策略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探討了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具體措施。本文旨在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和啟示,促進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教學策略;教師隊伍建設

作者簡介:張曉燕,神木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一、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明確指出,高職英語課程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然而,當前高職英語教師對課程思政方面的認識還不夠全面,無法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英語教學。因此,探索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有效路徑和策略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從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角度出發,分析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理論基礎及實踐探索,為一線教師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模式。本文首先闡述高職英語教育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理論基礎,其次探究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具體措施,最后總結全文并提出展望和建議。

二、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理論基礎

為了更好地實施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下面從沃茲沃克學習區理論、全面素質教育理念和課程思政理論三個方面對其理論基礎進行論述。

(一)最近發展區理論

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簡稱ZPD)理論是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Lev Vygotsky)提出的。該理論認為,在教師的引導和同伴的協助下,學生可以完成更高水平的任務,而不是僅僅依靠自己的能力。在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發揮學生的潛能,指導學生將思政理論與英語學習相結合,從而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目標。

(二)全面素質教育理念

全面素質教育理念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知識能力、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國際視野等。高職英語教師應遵循全面素質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傳授英語語言知識,還要融入思政元素,使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實現英語教學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目標。

(三)課程思政理論

課程思政理論指出,課程具有育人功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政素養,使學生在學習課程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評價體系,形成協同育人的有機整體。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選擇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教學內容,將英語學習與思政教育相結合。例如,選取涉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倫理、國家發展等的教材和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思考和探討這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例如,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等互動形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理解和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在評價體系構建方面,教師應將課程思政教育目標納入評價指標,關注學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表現。評價方式可以包括課堂表現、作業、論文、實踐活動等多種形式,全面反映學生在英語知識水平與思政素養方面的提升效果。

三、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具體措施

(一)課程目標與內容整合

1.明確協同育人目標。在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實踐中,首先需要明確協同育人目標。目標應該涵蓋專業技能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觀塑造、人文素養提升等方面。為了實現協同育人目標,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等,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教師還需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養,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2.英語教學內容與思政教育內容的整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思政教育內容與英語教學內容有機融合,使之相互促進。首先,教師選取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教材和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接受思政教育。例如,可以選擇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中國歷史文化等方面內容的英語文章、視頻和音頻資料,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次,教師可以巧妙地將思政元素融入英語教學活動中。例如,在討論和寫作環節,教師可以布置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話題,引導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強化學生的愛國情懷、責任意識和道德情操。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思政教育與英語學習的緊密結合。

(二)課程實施策略

1.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是提高課程實施效果的關鍵。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 2》第七單元的課文“Lighten your load and save your life”為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融合多種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從課文中可以挖掘出健康生活觀、環保意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思政元素。課文通過描述輕裝出行的重要性,強調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價值。例如,“People who carry heavy loads on their backs are more likely to get injured...”等句子,強調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同時,文章還強調了環保意識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如“...and the environment will be saved from the harmful effects of excessive consumption”。課文中多處體現了作者關心社會、關注人類健康的情感態度。例如,作者提到現代社會的過度消費問題,關注個人健康與環保之間的關系。此外,作者采取引用專家意見、舉例論證等方式,使觀點更具說服力。全文處處體現了作者對健康生活、環保意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注。通過對這篇課文的深入分析,教師可以挖掘出其中豐富的思政元素,從而明確育人目標,為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提供有力支撐。

教師可以運用任務型教學法,設計與課文主題相關的任務,如簡化生活、環保消費等,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其次,教師可采用情景教學法,通過設置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此外,教師還可應用合作學習法,鼓勵學生分組討論、分享心得,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2.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是確保課程實施質量的重要保障。針對課文“Lighten your load and save your life”,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語言技能、思政教育效果以及綜合素養進行全面評價。首先,對學生的語言技能進行評價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通過形式多樣的測試和練習來了解學生的語言技能提升情況。其次,對思政教育效果進行評價時,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活動中的表現,評估他們對課文內涵的理解程度以及價值觀的認同情況。此外,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評價時,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團隊協作、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等方面的表現,全面評估他們綜合素養的提升效果。

通過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以及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教師能夠更好地開展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同時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并發展綜合素養。

3.創設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應用能力。創設多元化的學習環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通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教師能夠充分挖掘語篇中的思政元素,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篇內涵,實現知行合一。

案例分析:

活動一:角色扮演活動 (從不同角度解讀語篇)。

根據《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四單元的課文“A test of true love”的情節讓學生分組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顒又荚谧寣W生站在不同角色的立場上理解和體驗語篇,從而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思政元素,加強對語篇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活動二:主題討論活動(深化對語篇主題的理解)。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2》第四單元的課文“A test of true love”所體現的真愛觀念,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進行分析和探討。這一活動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關注現實生活中的情感觀念和價值觀,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完善自己的人生觀。

活動三:演講比賽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

學生準備并參加以“真愛觀念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在演講中,學生需要將語篇結構、語法知識、詞匯運用等融入自己的觀點闡述,通過對真愛觀念的解讀和個人見解的表達,實現知行合一。這一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在語言運用中關注社會現象和價值取向。

通過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創設多元化的學習環境是實施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F有的英語教材在選材上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內容涉及日常生活和社會熱點問題,體現了人文關懷和價值取向。教師需善于利用教材,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富有思政教育意義的多元化教學活動。通過文本解讀、主題討論、角色扮演、演講比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學習中關注社會現象、價值取向和思政元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英語課程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實現育人和育才的統一。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在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此外,教師還需要關注課程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探討真實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教師隊伍建設

在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中,教師隊伍建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教師隊伍的素質提升和角色轉變可以有效推動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四、結語

本文從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角度出發,探討了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實踐效果,并對其進行評價和反思。結果顯示,該模式有多個優點,包括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等。本文的研究僅關注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實踐效果,未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且研究對象為高職院校,結果可能不適用于其他類型的高校。未來的研究應探究具體實施方法和評價體系,推動高職英語教學進一步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榆林市“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推動‘高職英語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研究”(項目編號:YGH2303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賈佳子.高職英語教學課程思政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2023(3):46-50.

[2]徐正東,劉家華.高職英語課程思政融入路徑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7):93-95.

[3]黃丹卉.基于語篇研讀的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建設[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8):126-128.

[4]黃民燕.類型教育視域下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改革[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4):134-136.

[5]姚亮.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高職英語課程建設[J].校園英語,2022(48):139-141.

猜你喜歡
教師隊伍建設協同育人高職英語
應用型高?!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分析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教師文化建設是實現學校內涵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論高職英語多元化綜合評價模式的效度與信度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新時期基礎醫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思路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