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藝體類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2024-01-03 21:50呂銀平
校園英語·上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互聯網+互聯網教學模式

摘 要:“互聯網+”背景下,多種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為外語教學提供了很大便利,本文以批改網、微信群、QQ視頻等作為課前、課中、課后的輔助教學平臺,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以音樂、美術、體育專業三個班的大學英語教學實驗為例,闡述新教育技術與英語教學多模態融合的教學方式和過程,以期更好發展藝體類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創建傳統方法與信息技術結合的大學英語教與學新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藝體類英語學習;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呂銀平(1972-),女,寧夏隆德人,寧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文化與翻譯。

一、前 言

“互聯網+”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和智能手機融合打破了教育的時空限制,使外語學習出現了多模態并存現象,為師生的教和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皬慕虒W規律看,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信息多樣化的特點。從教學模式看,現代教育技術既可營造個性化自主學習教育環境,又可營造相互協作的教育氛圍。從教學內容看,現代教育技術可將聲音、圖像、視頻等融為一體,豐富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更充實、更具趣味性?!薄俺恰?、微信群、QQ視頻、批改網等是教學中常用的App,它們提供的便利使語言學習環境更加趨于真實,確保了語言教學的多模態實施。

《大學英語》旨在培養學生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是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使學生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F階段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按照性質分為“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跨文化交際”三大類。我校的音樂、體育、美術三個專業采用公共類通識教材《新起點大學英語》?!缎缕瘘c大學英語》所選課文篇幅簡短,涵蓋了藝術相關領域,又著眼于學生的共同特性,注重情感、態度、人文素養方面的表達。本教材包括讀寫和視聽說兩本,體現了紙質教材與數字產品的完美結合。讀寫教程每單元有詞匯、閱讀、語法、寫作、翻譯等專題,有與課文主題一致的中國傳統文化專題,包括藝術追求、職業精神、親情關系、社會倫理等主題。視聽教材內容充實,強調從每個單元夯實基礎,拓展專業相關的知識。

教學模式的改變體現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理念上的轉變。教學是實現課程目標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起點大學英語》為進行課程教學改革和模式構建從多模態視角提供了工具與途徑。本研究選取2020級音、體、美三個實驗班122名同學作為實驗研究對象,以互聯網+提供的教育技術手段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研究課前、課中、課后的多模態教與學。

二、? 課程設計原則

設計原則在遵循創新性教學的基礎上,體現課程標準中提到的聽、說、讀、寫、譯五個要素,遵循學生、教材和App應用三者結合,以傳統教學和教學平臺補充的多模態設計。

(一)以學生情況為依據

受專業影響,實驗中選取的2020級美術、體育、音樂三個班的學風差異很大,美術班的學生普遍上課沉默不語,只看電子屏、抄筆記。體育學班的學生學習動機強,目標明確,有為考研考博準備的打算。音樂班的同學上課積極配合,但是只有五分之一的同學基礎好。因此,教學設計以各專業學生的接受度為依據。

(二)以教材應用為依據

不同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目的的聯系是形成教學目標的主要促動因素。張德祿提出的五點教學理念是教材權威型、知識獲取型、技能訓練型、經歷體驗型、資源發展型。在教學設計中,筆者以教材權威型的理念為依據,幫助學生理解為主要任務,把傳統的教學和互聯網+教育技術相結合進行多模態教學。

教材權威型的理念推崇傳統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教師講解、設計相關問題,學生聽,學習語法、詞匯、語音、閱讀等,教師指導學生學會反思。

在《新起點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學設計從單元整體目標入手,分節課為支撐確定課堂教學任務,以語言為基準教學,有目的反復訓練讀音、書寫、單詞、句法結構,直到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達到運用英語交流的目標。

(三)以教學App的應用為依據

“互聯網+”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可提供大量信息圖片、動畫、模擬場景等學習資源,使語言課堂更加接近于母語語言的環境。各種學習的App如微信、QQ視頻、學習通、批改網為授課學習獲取資料和作業批改提供了便利。這些先進的App可以助推學習,在具體教學設計中以授課策略、教學內容、學生三方面為主,利用智能手機終端和App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得教學效果升華。根據音樂、體育、美術專業三個實驗班學生的學情背景,本研究主要說明教師授課與“學習通”“批改網”等平臺及軟件結合應用的多模態學習模式。

三、 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實施過程中課程組任課教師合作協商,有系統計劃合作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涉及學年以及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課前、課中、課后的任務,并結合學習平臺和教學軟件輔助教與學的方案。

1.課程組教師根據大學英語課程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設計教學,依據各種活動的測評數據構建多元化監控評測體系,提供滿足學生需求的知識體系,推動語言學習生態環境構建。

2.授課教師根據音、體、美三班學生特點,在學習中遵循通識課程與專業相結合的原則,運用語料資源進行建模。

(1)課前發布預習課件,根據統計完成任務的數據查看預習效果。主要利用教學平臺及App軟件給學生提供任務單,營造虛擬課堂氛圍,建學習空間。取材視聽說教材中的Part A 部分供學生預習口語及其拓展練習。完成預習任務后的學生可和老師視頻,接受單獨指導補充預習的不足。

(2)課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活動, 運用多媒體、智慧教室里提供的適合語言氛圍的環境,學習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反饋學習效果、完成小測驗及相關練習,掌握語言必須學習的課文結構、主題、詞匯、寫作、翻譯等。

(3)課后鞏固學習視聽說的學習內容。以二人或者多人的小組訓練,在學習通App上傳學習任務,通過與同伴的交流,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學會反思,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和英語運用能力。

四、 教學實例

下面以《新起點大學英語》綜合教程3和視聽說3為例,從課前、課中、課后說明課堂教學與學習App結合的教學過程。

(一) 課前布置預習任務,解決發音問題

“超星”有授課、測試、建課、發通知、作業、考試等功能,記錄每個學生預習、課堂活動、測驗、課后練習等環節的總體和細化數據信息,為教師教學“過程性評價”、了解和發現學生學習困難原因等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

會讀是英語學習的基礎,除過教材課件上的課文錄音,檢測學生本人的參與是教學的關鍵?!皩W習通”的作業功能可上傳圖片,也可錄音,教師可以打分數、語音點評,也可在對話框寫批閱意見。利用學習通的作業功能,學生可以朗讀單詞、課文,對話,做summary等,聽到自己的聲音。音、體、美學生個體差異很大,英語基礎非常薄弱,上課占用時間多的話,會沒有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利用“學習通”的錄音功能,監測學生的發音和口語練習,這樣也有利于解決學生怕羞、參與不高的問題,創造機會多鍛煉學生說話的膽量。

(二) 課中綜合知識的學習

課中以教材內容為主,主要培養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素養和道德品質。

綜合課以課堂學習為主,邊講邊請同學回答,進行小組活動、討論分析等學生的參與檢測。綜合教程中包括詞匯、課文、課后練習、語法專題部分,教材內容選取三個專業基本一致,強調重點內容與專業特點相結合。如,體育班講解friendship競技中的道德和友誼, 美術班講解專業有關的人物,如莫奈、蒙娜麗莎、徐悲鴻的知識。音樂班講解莫扎特、貝多芬、肖邦、聶耳的知識。下面以Unit 1,Book 3The violin in the late-afternoon sun做課例,分享三個專業的授課方法。

1. Pre-reading activity熱身導入?,F代教育技術下新型大學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最大的特點在于環境的創設和教學結構的改變,多模態多媒體交互作用強化聽力教學。一次輕松愉快、有吸引力的導入對學習整個單元的內容非常有幫助,猶如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一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導入分為綜合教程中課文Text A前的Pre-reading activity 和視聽說教程中的part B兩部分。引入視聽教材的相關材料做練習,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綜合教程內容時同步熟悉視聽教材的內容,平時能聽說和讀寫結合學習。

每個單元的Pre-reading activity與學習的課文主題相近。視聽教材中B部分的導入內容有“Task 1: What's the best first instrument? Task 2: Chinese Violinist Sheng Zhongguo. Task 3:? News items. Task 4: Why Do I Play the Guitar? ”,這些話題與綜合教程的學習主題緊密結合,作為聽力和口語話題拓展知識視野。下面是美術、體育、音樂三個班學生的表現和變化。

a. 美術班和體育班的小組口語練習作業。美術班和體育班的同學英語課不愛張嘴,長期引導訓練后基本能配合視聽教材做對話練習。如,對waiter/waitress與customer之間的點餐對話,體育班里二人一組上講臺展示口頭報告, role play 扮演顧客和飯店服務生的對話,語音語調好,聲音抑揚頓挫,非常形象。展示不好的小組課后利用微信、QQ視頻等從多方面把英語課堂建成適合語言發展的環境。

b.音樂舞蹈班的小組口語報告。音樂學院學生要早起訓練體能,上課時愛開小差,不能進入學習狀態。經過授課教師組織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提高參與活動積極性,逐漸建立了和諧課堂。在Class Report“waitress/waiter, customer”的對話中,同學們全部寫了對話稿,2人一組角色扮演上講臺展示對話,表現非常積極。舞蹈學生喜歡拍照,把學生的presenting拍視頻反饋微信群里,讓大家看看自己認真的樣子,這種方法竟然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 授課設計中學習詞匯。大學英語教師應有機融合語言與非語言符號,推進多模態詞匯教學;聽覺、視覺等多感官的配合,有效進行模態的轉化; 積極創設情境,有效發揮多模態教學在大學英語課程綜合課堂教學中的效果。詞匯學習是難點,也是重點,把詞匯放在課文講解中學習,教會學生通過上下文猜測、推斷詞的意義及用法,因此,本部分以教材配套的電子資源為主講解,從課文錄音、視聽材料中判斷新詞的意義。例如單詞classified和短語turn to的用法:

(1)單詞“classified”,a.分類的,歸類的,arranged in groups according to subjects or classes,例如:

It can send and receive both classified and unclassified phones calls and emails.

(2)詞組用法“turn to”,start to do or use sth. 開始做……,開始用……,例如:

More people turn to the doctors for surgery after burnt.

The students turned to their project and fulfilled it soon.

3. 課文主旨與文化學習。課文理解中的語義、主題思想、結構分析能強化學生語言基礎,是學習的重中之重。本課中的主題“Violin”適合在音樂班中講解樂器。但本文的德育目標不是讓學生認識樂器本身,而是教育學生從學小提琴中懂得父母為子女的成長創造條件做出的努力。課文從主人公讀到一則求購小提琴的廣告入題,回憶了童年之不易:父親用7美元在朋友的幫助下為自己買到了一把二手小提琴的故事。文章最后主人公也以7美元將自己的小提琴出售,滿足了一個和她父親當年一樣的父親的愿望。

在課文講解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聯系小提琴拓展中國音樂文化知識,單元后Part D的文化聚焦(cultural focus)話題:“The Chinese Guqin(中國古琴)”,給學生播放古琴演奏的節目,教學生用琴相關的文化、故事作為練習的話題,掌握專業名詞,如:琴、棋、書、畫——zither, chess, calligraphy, painting,講解五個琴弦代表金、木、水、火、土的文化和小提琴(violin)的異同,助力學生了解兩種不同的樂器,樹立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

課文B部分是閱讀拓展學習,以泛讀材料講解,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做題技巧,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讓學生全面學習了解閱讀文本的主題,提煉出梗概。

(三)課后學習通補充、拓展教學內容

1.在學習通首頁“章節”中建課。內容包括課文解釋、結構分析、詞匯學習、口語、翻譯等;也包括PPT、word測驗、視聽說資源等公開資料。視頻可以是錄課,也可以選App中優等資源,如“學習強國”和“中國大學慕課”的相關內容。

2.“統計”一欄里查看學生學習的次數?!敖y計”是過程性評價的主要依據,管理學生的參與課堂活動,檢測作業、測驗的完成情況,作為平時成績的依據。

3.“資料”中選擇書目、視頻、云盤的資源作為課外拓展學習資源。

4.“管理”中添加英語專業研究生,輔助授課教師及時了解掌握學生學習情況。

(四)寫作練習檢測方法

寫作部分是單元學習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寫作練習的教學方法分兩步:

1.傳統的布置作業和人工閱讀批改作文。通過人工批改,授課教師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便于學生和授課教師交流,彌補寫作中的不足。

2.利用批改網(http://www.pigai.org/)的強大功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批改網的數據統計功能檢查學生對發放材料的掌握和配合度,把教師從人工批改作業和試卷數據統計分析的大海中解救出來。精品題庫里包括各級各類考試:四六級、考研、雅思、托福、專四、專八等。學習過程中可利用系統自帶的相關題型為考級做模擬實戰練習。它的寫作主題多,文體全,論文范例、本校題庫、我的題庫、讀后續寫、概要寫作等模塊分類細,教師可配合教材內容和寫作文體在批改網中發命題作文,依據系統的批閱提示,幫助學生了解錯誤原因,解決寫作的問題。在項目實施過程的一學期中,實驗班共布置5次作文,題目為:

(1)The most unforgettable person I've ever known

(2)My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3)The best film star in my mind

(4)I won't stop in pursuit of my dream

(5)The reason for me to travel

完成作業后,批閱系統里評語詳細,通過分析成績分布情況,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寫作優缺點并及時糾正錯誤。相似度比對和作文查重功能監督學生不抄襲作業,其中一個同學在作文(3)中的句子修改達到了20次才能交作業,真正改變了學生在網絡學習的態度。

五、結語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應增強信息化教學技術的運用能力。充分運用微信、學習通、QQ等,使教學和學習評價科學全面,幫助教師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挖掘學生潛能上,給師生提供了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個人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師生間建立默契的關系,拉近了心理距離,利于構建和諧課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教與學中發現一個 “新起點”。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夏師范學院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類重點項目“多模態視角下藝體類《大學英語》課育人模式研究”(項目編號:NJZKCS210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胡燕花.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大學英語優化教學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10):129.

[2]張伯香,張文.《新起點大學英語》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6.

[3]張德祿.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與外語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劉巍.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大學英語聽說教學優化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321):117.

[5]周六英.多模態教學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中的應用與實踐[J].鹽城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22(6):85.

猜你喜歡
互聯網+互聯網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