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作業的有效設計

2024-01-03 21:50周芃
校園英語·上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設計原則類型內容

摘 要:傳統的小學英語作業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設計原則、作業類型單一、作業內容缺乏生活味等,影響了課堂英語教學效果。針對此情況,在實施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要立足傳統作業不足,從設計原則、作業類型和作業內容入手,有效設計作業,使學生通過完成作業,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增強英語學習效果?;诖?,本文筆者重點闡述了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原則、類型和內容。

關鍵詞: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原則;類型;內容

作者簡介:周芃(1993.04-),女,福建武夷山人,福建省武夷山市新豐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眾所周知,作業是英語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英語教學評價的方式之一?!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在“評價建議”明確了作業評價的育人功能,同時針對作業設計,提出諸多建議,如:“設計的作業,既要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和技能,又要有利于學生運用學習策略,增強學習動機?!薄皯獎撛O真實的學習情境,建立課堂所學和學生生活的關聯,設計多種類型的作業,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語言和思維能力,發揮學習潛能,促進自主學習?!笨墒屡c愿違,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實施過程中,部分教師忽視了英語作業的評價原則和育人功能,毫無原則地設計作業。如此設計出的作業,類型單一,內容枯燥尤其脫離學生實際情況,非但不能實現作業的應有價值,反而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如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等等。針對此情況,教師要有原則地設計作業,尤其要以學生為本,設計類型多樣、內容適宜的作業,以此實現作業的應有價值,促使學生學有所得,增強英語教學效果。

一、英語作業的設計原則

設計原則是教師設計英語作業的依據。在缺乏適當原則的情況下,教師會“隨心”設計作業,致使作業缺乏有效性。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以如下原則設計英語作業:

(一)趣味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的原則

趣味性與文化性相結合,是指教師以學生年齡特點為依據,聯系教學需要,融入文化內容,調動學生興趣。新課標指出,英語教學要使學生豐富文化儲備,建構良好的文化認知。中西方文化極具趣味性,為大部分小學生所喜愛。對此,教師要遵循趣味性與文化性相結合的原則,以文化內容為抓手,精心設計作業,借此調動學生興趣,尤其是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建構文化認知,豐富文化儲備,為塑造文化品質奠定堅實基礎。

以“Children's Day ”的Part A為例,該部分以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為契機,介紹了公園慶祝兒童節做的活動。在現實生活中,學生經歷數個兒童節,對其建構了感性認知。但是,他們當中的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兒童節的來源。實際上,兒童節的來源背后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通過了解其來源,學生可以建構文化認知,為學習本部分乃至本單元內容做好準備。因此,教師遵循趣味性與文化性原則,可以設計如下作業:

大家喜歡過六一兒童節嗎?知道我們為什么要過六一兒童節嗎?請回到家中,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利用電腦搜集信息,了解過六一兒童節的原因。在有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用簡單的語言介紹其原因,講述給其他學生聽。

(二)差異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

差異性與多樣性相結合,是指教師以學生學習差異為基礎,設計內容多樣、類型多樣的作業。新課標倡導分層教學,要求教師以學生差異學習為依據,因材施教。同時,分層教學還可以彰顯學生個性,實現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遵循差異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精心設計英語作業。

以“Colors”的教學為例,在參與單元教學時學生體驗了聽、說、讀、寫活動,掌握了red,yellow等表示顏色的詞匯。但是,學生的詞匯掌握程度不盡相同。由此,教師在差異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指引下,可以設計如下作業:

作業一:聽音頻,跟讀單詞,盡量做到發音準確。

作業二:將自己聽到的單詞,用相應的顏色進行表示,試著寫出其英語單詞。

作業三:觀察身邊的事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其顏色。

注意:請大家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選作業內容,認真完成。

二、英語作業的設計類型

新課標倡導豐富作業類型。豐富的作業類型,既可以調動學生的作業興趣,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發展多樣能力。對此,在實施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要在遵循如上原則的同時,發揮聰明才智,設計出類型多樣的作業。

(一)設計探究型作業

探究型作業是以問題情境為基礎,引導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作業。探究型作業是以學生為本的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會充分發揮直觀能動性,或動手操作,或調查分析,或合作交流等等,由此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可以發展多樣能力,增強英語學習效果?;诖?,在實施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情,設計探究型作業。

仍以“Colors”的教學為例,在課后階段,教師設計了如下作業:

1.請大家準備不同顏色的水彩筆或顏料,任意選取兩或三種進行配色。

2.細心觀察,用colour+colour=colour的方式記錄配色過程。

注意:在配色后,大家可能會獲得一種新顏色。當不認識這種顏色時,可以向父母尋求幫助,或者查閱字典,了解其英語表達。

如此作業極具探究性。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配色——觀察——記錄這一過程,感受顏色合成的奧妙,同時因此探尋相關的英語單詞,豐富了單詞儲備。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作業樂趣,增強作業興趣,切實發展科學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有利于提高英語學習水平。

(二)設計創作型作業

創作型作業是以學生為本,以應用所學、自我展示為主的作業。大部分小學生的創作欲望較強。尤其在掌握了英語所學后,其渴望展示自我。在展示自我的過程中,學生會遷移已有認知,積極地進行聽、說、讀、寫,由此增強認知,很好地發展了語言技能。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創作型作業。

以“Shopping”的教學為例,在課堂上,學生通過體驗“Sally和Mom在家里準備到超市購物”這一場景,獲取了相關詞匯,掌握了“What do we need? We need...?”句型,能夠設計購物清單。對此,在課后階段,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

請和自己的同桌合作,分別扮演媽媽和孩子角色,從老師提供的場景中任選一個,進行對話交流,做好購物前的準備。

場景一:孩子要過生日了,媽媽和孩子準備到超市購物,購買開生日part 的物品。

場景二:孩子在周末要和小伙伴一起郊游。媽媽和孩子準備到超市購物,購買郊游時所需的物品。

場景三:媽媽準備給孩子買新衣服。

如此作業,為學生提供了創作機會。在創作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展現出積極性,自覺開動腦筋,聯想課堂所學知識,組建語言,踴躍表達。在此過程中,不少學生主動查閱字典,或向教師尋求幫助,掃除語言障礙,獲取了更多的語言知識。實踐證明,通過完成作業,學生扎實掌握課堂所學,豐富語言儲備,同時鍛煉了聽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有效提升了學習質量。

(三)設計任務型作業

任務型作業是以真實情境為基礎,以系列任務為主的作業。學習任務是學生的學習驅動。有效的學習任務,可以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促使學生發揮自主性,通過體驗不同活動,建構良好認知,鍛煉相關能力。對此,在實施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創設真實情境,設計相關任務,生成任務型作業,驅動學生自主學習。

以“The Spring Festival”的教學為例,通過體驗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掌握了與春節有關的語言知識,并能用其流暢地描述春節。此外,通過體驗現實生活中,不少學生對春節建構了個性認知。于是,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

作業設計:請以“春節”為主題,制作一份英語小報。

內容要求:在制作小報的過程中,請設計三個板塊內容:

第一板塊:知識板塊。內容包括:春節的來歷、本地春節的傳統習俗,如吃、穿等。

第二板塊:經歷板塊。內容包括:自己以及家人的春節經歷,如在春節期間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到哪里玩了等。

第三板塊:信息板塊。內容包括:春節期間的注意事項,如禁止做的事情。

第四板塊:心愿板塊。內容包括:自己的新年愿望,如父母可以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想要完成的學習目標等。

注意:請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任選三個板塊。

格式要求:用A4紙制作小報。小報中的內容,既可以自己編寫,也可以從網上下載,但要對下載內容中的生詞進行標注。在制作小報時,自行排版,力求做到整潔、美觀。

時間要求:請五天時間完成小報。

在制作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張揚個性,選擇不同的內容、方式制作英語小報。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多途徑地搜集相關內容,無形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儲備。在書寫相關內容時,學生鍛煉書面表達能力。此外,不少學生因完成作業,感受到了英語學習樂趣,建構了傳統文化認知,鍛煉了多樣能力,增強了英語學習的有效性。

三、英語作業設計的內容

英語作業內容影響作業質量的關鍵因素。新課標倡導生活化教學、跨學科教學。由此,在實施英語教學時,教師要聯系教學內容與學生學情,設計有層次、有梯度,能夠融合其他學科的作業內容。

(一)設計有生活性的作業內容

生活既是英語學習的來源,又是英語學習的歸途。簡單地說,在體驗生活之際,學生會借助多種多樣的生活現象,獲取豐富的英語內容;會應用英語所學,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場景。英語作業,是學生體驗生活的助力。因此,教師要立足英語教學內容與生活的關系,并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有生活性的作業內容,從而促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用英語。

以“Food and health”的教學為例,通過學習本單元內容,大部分學生掌握了vegetables、whole grains、healthy protein等單詞,能用“...is / are good for...”來討論健康飲食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部分學生存在挑食問題,飲食不健康。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聯系學生學習所得,設計如下作業:

1.請大家聯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實際情況,制作一份日常飲食單,展現自己一日三餐情況。

2.分析飲食單,根據課堂所學內容,判斷自己的日常飲食是否健康?存在哪些問題?

3.自己試著制訂一份健康的飲食單,說明食物搭配的原因,如,Carrot is good for eyesight.

如此作業內容極具生活性。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審視自己的生活,發現生活問題,并嘗試改正問題。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靈活地應用了課堂所學,有利于在加深理解的同時,發展英語應用能力,為在生活中應用英語做好準備。

(二)設計跨學科性的作業內容

融會貫通各學科知識,是學生增強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有密切聯系,是學生融會貫通學科內容的依托。在實施英語教學時,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學科學習情況,聯系教學內容,設計跨學科性的作業內容,促使學生發散思維,應用其他學科內容,增強學科認知,發展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以“A visit to the zoo”的教學為例,通過學習Part A,學生掌握了elephant、bird、hill等單詞,并能用“There is/ are...”描述動物所在位置。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體驗了看圖說話活動,掌握了觀察方法、描述方法等。立足學生的學習所得,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作業:

看圖說話

觀察圖片,看看有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什么樣子的?都在什么地方?可以試著寫一寫動物園里的情景。

如此作業,融合了語文學科和英語學科內容。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會主動遷移語文認知,有方法地進行觀察,了解小動物的具體情況。同時,學生會在腦海中浮現英語內容,順其自然地用英語表述自己了解的情況。在表述的過程中,學生積極思維,組建語言,暢所欲言,由此鞏固語文和英語所學。此外,學生還鍛煉了觀察能力、寫作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教師遵循多種原則,設計類型多樣且內容適宜的作業,可以增強作業的有效性。在實施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要立足傳統作業設計不足,以新課標為指引,遵循多樣設計原則,聯系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設計出類型多樣且內容適宜的作業,以此調動學生興趣,促使學生發揮自主性,應用多樣方式完成作業,由此掌握英語知識,鍛煉語言技能,發展多樣能力,從而實現作業價值,增強作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曉琳.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2(3):47-52.

[2]李慧.優化作業設計,提升核心素養:以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為例[J].英語教師,2022(3):105-108,111.

[3]范菁.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87):121-123.

[4]吳瓊.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路徑的有效探索[J].文理導航(下旬),2021(9):59-60.

[5]林敏.個性化·趣味化·實踐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6):80-82.

猜你喜歡
設計原則類型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我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主要類型及其存在價值初論
C語言教學探討
人名中不應該使用生僻字
利用野花組合營造花海景觀的技術研究
淺析旅游景區公共設施的設計
淺析多層住宅的設計要點及其注意事項
主要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