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路徑探析

2024-01-03 21:50方甜佳
校園英語·上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融合路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中英語

摘 要:在英語教育改革以及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教師應注重教學改革。本文從學生語言能力、交際能力、文化鑒賞能力三個方面探討了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意義,并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不足之處,筆者認為學生詞匯量較少、教材內容淺層化等是較為突出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路徑,旨在為提升高中英語教學質量提供更多的依據。

關鍵詞:高中英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路徑

作者簡介:方甜佳(1985-),女,甘肅天水人,莎車縣第三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也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面臨著極大的沖擊,青少年作為事業的接班人,就需要主動承擔起集成于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責任。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必須重視教學中的文化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蘊含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高度的契合,將其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有利于培養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價值觀念?;诖?,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意義、問題與策略。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是高中英語教學最基礎的目標,當前多數高中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較少,語言能力較差,所以他們在閱讀與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種種問題,尤其是在對語言應用能力要求較高的英語寫作中容易出現詞匯使用錯誤、邏輯混亂等問題。究其原因,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良好的語言習得與應用的環境。如果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到高中英語教學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學習與積累英語詞匯,主動地利用英語更準確、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呈現出來,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英語屬于印歐語系,漢語屬于漢藏語系,二者的思維以及背后蘊含的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所以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明確知曉兩種語言的異同,才能夠準確地利用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短時間內進入到陌生的語言環境后必然會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在使用英語交接的過程中很容易受漢語負遷移的影響,而難以使用英語進行地道的表達,無法抓住交際的機會。同時,學生在應用英語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也難以使用英語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或進行較為細致的介紹。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只注重詞匯與語法的學習,而較少引導學生關注中外文化以及行為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有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能夠為培養高中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多的機會。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

學校是加強文化教育的核心陣地,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客觀看待中外文化差異,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高中生接觸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全球化背景下大量西方國家文化的傳入,也在很大程度上沖擊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絡平臺上一些西方國家低俗的文化觀念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重視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傳承與弘揚誠實、守信等傳統道德觀念,客觀看待中外文化,自覺辨別網絡中的文化信息,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盡可能減少盲目崇拜外國文化的現象。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問題

(一)學生詞匯量少

高中生需要掌握的詞匯量一般在3000-3500左右,一旦學生英語詞匯量較少,就無法流暢地進行口語與書面表達,也會直接影響英語閱讀的速度以及最終的效果。目前,絕大多數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都沒有達到這一要求,只有少部分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可以達到這一標準,能夠較為流暢地進行英語閱讀與寫作。絕大多數學生習得英語詞匯的方式是通過課堂教學進行的,只有少部分的學生會額外通過課外閱讀、歐美影視作品作為其他喜得英語詞匯的途徑。從大多數學生所掌握的英語詞匯內容來看,大多數詞匯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交際語言或者是閱讀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名詞、動詞與形容詞,對于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詞匯掌握極少。所以,一旦需要準確地應用詞匯描述中外文化異同或簡單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許多學生無法完成這一任務。

(二)教材內容淺層化

培養學生語用能力與文化意識是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教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從現實情況來看,以往教師所使用的教材中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相對較少,大多是外國的人文地理情況或者是人物傳記,即使是涉及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也是一筆帶過。雖然教材經過編排調整后,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有所增加,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沒有積極挖掘這些內容并開展教學活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還只是停留在較淺的層面。

(三)教學方式單一

想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就需要結合教學的需求以及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實現教學目標。但因為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大致班級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為了緊跟教學的進度,多數教師習慣性地應用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在講授教材知識的過程中,最多應用電子白板簡單地介紹閱讀文本中所提及的國外文化,或者是簡單地普及一些中華文化,中外文化教學淺嘗輒止,嚴重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致使無法有效引導學生理解中外文化差異。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路徑

(一)課內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豐富詞匯積累

針對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少,尤其是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詞匯量極少的問題,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需要重視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要通過不同的閱讀教學活動,在激發學生閱讀信息的同時,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同時盡可能地強化中外文化鑒賞意識。

課內閱讀是學生積累詞匯量的主要途徑,教師在課內閱讀的過程中也應該巧妙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閱讀教學中通過閱讀分析與交際等活動增強學生對新詞匯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詞匯量的另一種途徑,課外閱讀的書籍以及課外的影視作品,都有利于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尤其是觀看國外的影視作品。相比于傳統的書面閱讀,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能夠顯著提高積累英語詞匯量的效率。所以,高中英語教師應該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即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為不同基礎的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書籍或者是英語影視作品。

(二)注重研讀課本,挖掘傳統文化元素

高中新教材與舊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更加注重中國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英語教材是意識形態的載體,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教師在教學中有責任將文化自信滲透到教材中并傳遞給學生。在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教師需要進一步了解新高中英語教材中包含了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以及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樣有利于師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新教材要求的中國文化意識的培養,也可以幫助學生傳播中國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教師在課前備課階段需要認真研讀教材,目前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在新教材中分布廣泛,這些內容大多是以課文、圖片、口語交際及寫作的形式呈現,集中于物質文化、行為文化方面,涉及的主題語境為節日習俗、道德觀念、知名人物等。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的閱讀文章主要講述了西安的旅游計劃。本單元的寫作任務是寫一份關于兵馬俑的旅行計劃,其中西安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兵馬俑更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文化遺產;第三單元的主題是運動及健身。閱讀文本主要介紹了活著的傳奇,教材中也進一步介紹了中國的喀斯特地貌;必修第二冊第一單元主題是文化遺產,閱讀文本主要介紹了利用數碼影像推廣文化的內容。本單元的寫作任務是寫作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聞報道,此外教材中還為學生詳細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城。所以,新版高中教材中有著為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在備課階段,要努力挖掘課本中已有的傳統文化元素,將其更好地與本單元的學習任務、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并利用多媒體等電教設備將這些傳統文化元素更直觀地呈現出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在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三)多角度融入,創新課程教學方法

1.利用閱讀討論活動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大多數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以單向灌輸為主。為了改變這一局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組織閱讀討論活動以及其他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創設輕松與開放的英語課堂,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也有利于教師在這種集體學習活動中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在必修第三冊第一單元閱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共同閱讀文本的標題以及圖片,由兩人討論概括教材中閱讀材料的主要信息,接著再指導學生快速瀏覽文章中的小標題以及首句。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快速地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節日或慶典的含義。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結合讀課中的學習任務,帶著目的去通讀課文重點閱讀與學習任務有關的內容,以此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2.利用對比閱讀法引導學生理解文化差異。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個別學生因為對于傳統文化有著錯誤的認識,甚至有盲目崇拜發達國家文化的情況,而沒有正確對待中外文化的差異,所以在閱讀以及分析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各種問題,也無法準確進行跨文化交際。所以,教師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創新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更客觀地看待中外文化差異,在這一方面可以利用對比閱讀與分析的方法,例如,在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相關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文本的內容,為學生補充春節有關的民俗等文化知識。對于中國人而言,春節意味著新的一年的開始。對于歐美國家來說,圣誕節則是他們的新年。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進一步補充相關的材料,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文本,將春節與圣誕節這兩個中外節日文化進行對比,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分析文本中這兩個傳統節日的象征物、主要民俗活動、時間周期等。輸入思維導圖以及對比閱讀的方法,學生能夠明確知曉圣誕樹是國外圣誕節的象征物代表,而魚、桃子則是我國傳統春節的象征物。國外的圣誕節象征物大多與宗教信仰有關,而我國傳統春節的象征物則與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有關。教師通過對比閱讀引導學生對比春節與圣誕節的不同,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春節文化以及國外圣誕節文化的理解與感悟,讓學生學會合理看待中外文化差異。

3.線上教學拓寬文化視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各種線上學習平臺不斷出現,線上學習平臺中有著豐富的英語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與學生進行教學,還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中已有的教學視頻或者是其他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獲取更多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通過線上學習可以進一步延伸課內閱讀教學活動。例如,在讀教學中學習外國名人的故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線上學習,進一步了解我國一些知名科學家或運動員的故事。例如,學習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相關語篇,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袁隆平院士身上的美德,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結語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是教育改革的要求,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文化鑒賞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目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教師需要創新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通過課內與課外閱讀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同時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提高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光春,邱林芳.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文化意識培養的實踐路徑[J].中學課程資源,2022(12):64-66,63.

[2]王文權.高考英語試題中家國情懷的滲透分析和教學啟示:以2017-2022年高考英語試題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11):60-64.

[3]金永建.英語教學要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版),2022(10):52-54.

[4]楊標.新課標視角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實踐探索:以外研社Book 6 Module 4 An interview with Liu Fang為例[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1(7):49-51.

猜你喜歡
融合路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中英語
高中英語集體備課的探索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高中英語詩歌創作教學探索與實踐
傳統商貿與互聯網時代供應鏈模式比較及融合路徑研究
高校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效融合的路徑研究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性與相通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