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式構建教學中的“三學”

2024-01-08 12:44孟凡寧天津天津市薊州區第一小學
小學科學 2023年24期
關鍵詞:愛學三學會學

◇孟凡寧(天津:天津市薊州區第一小學)

“構建”是皮亞杰首先提出的,指的是心理結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生和成長過程。探索式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生理和心理結構的構建過程,目的是讓學生積極地、有興趣地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掌握學習能力,形成認識客觀世界的基礎——認知結構與能力結構。并且,為在這一過程中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提供了啟動和維持探索活動的能源,這種表現和學習活動的動力,就是學生“愛學”。學生掌握的知識技能,若沒有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質疑精神,他們的能力和知識仍然得不到充分的開發利用,所以說在探索活動中,我們要想辦法做到讓學生“會學”。在學習活動中教師還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由一個人的發現到小組的發現,并通過集體討論解決問題,從而做到“活學”。

一、創造探索情境,激發動機,使學生“愛學”

如何使學生“愛學”,這是一個所有教師共有的課題。對每一位一線教師來說,都是始終堅持、不斷創新的過程。探索式構建教學是教師在探索式教學過程中,從激發學習興趣入手,選擇恰當的手段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有探索知識的樂趣,從而主動地“愛學”。

(一)以情激志,寓教于理

探索式構建教學,把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出發,選擇合適的激勵策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與實踐。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取決于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需求才有主動,才能對學生身心有塑造力。

情感是人對事物喜怒哀樂表現出來的情感體驗,每個人都有豐富的情感世界。要抓住學生情感的關注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以情激智。

(二)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情境教學就是通過事件的描述和情境的設置,創造如臨其境的逼真感,以實現一定的教育教學目的。例如:在教學“位置”的概念時,可以先讓學生想想自己看過的動畫片、電視劇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各種領域等,是否接觸過這個概念,又是如何理解這個概念的。也可以小組討論總結,然后從中挑選合適的載體進行精講。如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場景作為載體,提出問題:“喜羊羊藏在羊村中,灰太狼發明的探測儀應該怎樣描述喜羊羊的位置才能幫助灰太狼抓到羊呢?”接著引導學生如何定義位置、怎樣具體描述等,在增長趣味的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理解。

二、增強探索意識,點撥思路,使學生“會學”

學生掌握知識、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固然是我們教學的主要成果,但正如葉圣陶先生主張的那樣,“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也就是真正的教學是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使其積極主動地去獲得知識。

(一)主動參與原則

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獲取知識,獲取知識采用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探究活動開始時要充分研究學生的意識形態,提供給他們學習活動的感知材料,經過啟發引導、進行猜想和嘗試、歸納、總結等發現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真正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參與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時,我抓住了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這個關鍵。我為學生提供了兩個大小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讓學生自己實驗,我只提示學生,這是兩個同樣大小的三角形,啟發他們可以通過什么方法把兩個三角形轉化成自己以前學過的圖形。接下來,讓學生觀察思考、動手操作、自主分析,探索由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知識形成過程。學生親歷的過程也是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了學生的能力發展。如果學生沒有親自參與這個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會學”境界的。因此,學生的參與原則是探索,是構建教學的第一個重要原則,是促使學生“會學”的關鍵所在。

(二)滲透性原則

這條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有意識、有目的、螺旋式地再現學習內容,有機地結合知識教學,反復向學生滲透諸如分類與類比、集合與對應、歸納與概括等思想方法。通過日積月累,不斷地感受并加深認識,促使學生的認知發生飛躍,求得“會學”的效果。

例如在“追及”問題中,可根據對不同量的考察設置不同問題。具體如下。

“小明和小強跑步,小明速度是5m/s,小強速度是6.5m/s,小明在小強前30m,小強何時追上小明?”

“小明和小強跑步,小明速度是5m/s,小強速度是6.5m/s,兩人6s時距離有多遠?”

“小明和小強跑步,小明速度是5m/s,與小強距離50m,小強速度應為多少才能在25s 內追上小明?”

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如一題多解、一題簡解、一題優解等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透徹理解掌握概念。激發學生分類比較,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所學知識掌握更加透徹深刻。

(三)漸近性與躍進性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設計的探索式教學過程必須遵循漸進性與躍進性相結合的原則,探索方案的設計要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相適應。這就要求多層次、有一定梯度地安排探索內容,循序漸進。

以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為例,當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曾學過的運用數方格的方法數出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知識時,有學生質疑:如果求一個平行四邊形的菜地或者平行四邊形的小零件的面積怎么辦?方格紙太小了,數方格行不通了!怎么辦?這就會激發學生進一步自主探究新的適合所有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此時,教師及時給予鼓勵肯定并引導學生數出方格紙中另一個長方形面積,他們發現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寬與高相等、面積也相等,由此朦朧質疑道:是否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有一定關系?于是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運用轉化思想動手操作,最后解決問題。這里有了前面的多次質疑,激起了學生的創新欲望,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發展性原則

這條原則要求探索過程逐步地從無序趨向有序,就是說,問題探索的過程及其結果既要有近期效益(問題的解決),又要有遠期效益(如探索過程體現出來的一些思考方式和思想方法),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探索過程從無序到有序的變化過程,其中的要素就是轉化。

我們應通過掌握學生情感前提特性和認知前提能力,進行探索式構建教學,從加強”雙基“發展智力和培養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質使其“愛學”入手,在學生意識能動性的基礎上,讓學生掌握獲取新知的手段和方法,使其自己能逐步提出問題,探索新知。通過問題的探索和解決,促進學生自我組織學習活動,順利形成學習任務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以真正做到“會學”。

三、點燃智慧火花,探索新知,使學生“活學”

在探索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結合知識的傳授,努力培養學生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發展能力,特別是發展創造能力,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身心整體得到和諧發展,讓學生“活學”。

(一)“活學”是探索式構建教學的重要目標

探索是教學系統結構的動態性所決定的,教學情境下的各系統是不平衡的,學生的心理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中。探索式構建教學能使學生提高自適應、自組織、自調整的能力。通過學生自身的探索活動建立的認知結構和能力結構才能適應不平衡的動態性。整個探索式構建教學過程都是能力培養的過程,處于能力結構最高層次的就是創造能力。小學生思想活躍,富于幻想、勇于探索、渴望創造。教師就要在構建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對學生的創造意識多加激勵、培育、矯正和啟迪,在適當層次、適當時機,豐富和提高學生點滴的創造技能,點燃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火花,使他們的探索活動始終指向正確的目標,真正做到“活學”。

(二)加大教學系統的開放性,引導“活學”

探索構建教學系統的開放性,要著重注意學生思維系統與環境的交集,還要注意開展生與生之間、師與生之間、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交流,形成開放的課堂探索氛圍,實現讓學生養成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頭腦中各系統之間的交流開放,進而實現根本性的開放。

以不大于2n 的n+1 個自然數中必有兩個互質的問題為例,探索中直接解決相當困難。啟發學生分組嘗試,有的學生便從任何兩個相鄰的自然數必互質的事實出發,把從1 到2n 的所有自然數分成n組,(1,2)(3,4)……于是便發現題中給的n+1個自然數至少有兩個在同一組,此時,這兩個自然數就是相鄰的自然數,它們必互質。通過思維的開放,使問題在探索中得到了解決,創造技能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以知識主人的態度如饑似渴地深入探索。

(三)強化創新意識,鼓勵“活學”

創新就是認知結構的更新,打破已有認知結構,形成全新的認知。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教學中的每一個探索階段都要把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放在首要位置。哪怕看起來十分荒謬,但只要蘊含了點滴創造精神,就要予以鼓勵和提高。

例:求16,24 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常用方法是短除法,得出16和24的最小公倍數是48。

有的學生從探索學習中發現,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先短除以后,再把最后的商與原來的數交叉相乘,取其中任一個積。以上題為例:16×3=48或24×2=48。

又有學生得出: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可以用短除得出的商除原來的數,如上題:16÷2=8 或24÷3=8。

教師對以上新發現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向全體學生倡議:討論研究這一結果的科學性、嚴密性,得出結論并提倡運用。

學生發現:分解已知數的質因數的個數越多,新方法越有優越性。通過這次學習活動,學生感受到了知識的靈動性和科學性,親身體驗了發現和探索新知識的過程。這是對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最好的體驗,對新知識形成了最強的記憶,從而使他們更加喜歡數學,積極主動創新。

(四)完善檢測手段,促進“活學”

探索式構建教學中學生成績的檢測與評價,除了常用手段之外,還有個體跟蹤觀察、成績的雙軌測試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三條渠道。教學中每節課都提出些討論型、綜合型、多題型及結果不定的發散型思考題,每章都要求學生做全章小結,其中有知識結構小結、解決方法小結、思維自控小結等。期中期末時,還要求學生做全面總結,為實現“活學”打下基礎。

深入的檢測手段則看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平時就應大力提倡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鼓勵他們共同探究問題。學習總結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問題的重要手段,每章都要求學生結合教材撰寫學習總結,促使他們發現和思考,并對有獨創性的學習總結定期展開交流,促進學生“活學”。

在這種探索式構建教學過程中,采用新穎的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親歷實踐和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探索到未知結論。當他們找到規律時,從未有過的喜悅會油然而生,求知愿望的自我實現,能使整個教學系統產生很大的共鳴。要引導學生“愛學、會學、活學”,由“愛學”激趣,“會學”明理,“活學”而創新。

猜你喜歡
愛學三學會學
初中數學線上教學“三學一練一輔”模式探究
昆山市以“三學三小三結合”賦能黨史學習教育落地落實
學會與會學的辯證
解決留守兒童從厭學到愛學的操作方法
小學英語學生的“愛學”和老師的“樂教”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何利用“問題解決”引導學生會學
探究
教育就是愛的傳播
Responses of Irrigated Winter Wheat Yield in North China to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Elevated CO2Concentr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