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鶴塘先生四十自述

2024-01-15 11:47陳崇正
傳記文學 2023年12期
關鍵詞:花城

陳崇正

鶴塘是我的出生地官塘鎮的古稱,也叫鸛塘,在廣東潮州古城東郊,據說北宋年間我們的先祖來到此處,見到有一群白色的鸛鳥在淺水之中驕傲地走來走去,于是決定在此建村定居。

我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記憶中將我帶大的是我的外公,他最為驕傲的手藝是能種出整個鶴塘最好吃的竹筍。這個高高瘦瘦的老人心氣特別高,嚴于律己也嚴以待人,他幾乎用一種強迫癥一樣的精細精神在種地。這可苦了我的母親,她是外公的養女,從揭陽來到鶴塘陳家以后先跟著他打魚,后來又跟著他種竹筍,還要照顧偏癱的外婆。我那個入贅的生父在我兩歲的時候就被起訴離婚趕出了陳家,母親再嫁以后,外公則將我視為上天給予他辛苦勞作的禮物留在身邊。五歲那年,我和外公在修建小學的工地前面停留,一臺巨大的腳手架轟然倒塌,落在距離我不到一米的地方,僥幸沒被砸到,但外公嚇得臉色發青。自此每次上學,他總隔著池塘遠遠看著我。小學六年級時,外公去世,我搬到父母那邊跟他們一起生活。

父母除了種田之外,主要的工作是在村里擺攤賣早點,就是豆漿油條之類。我小時候曾經有過一個時期,需要每天很早就起床,把豆腐和油條裝在竹筐里,再把竹筐綁在自行車后座的右側,然后推著自行車沿街吆喝叫賣這些早點。剛開始父親的手藝并不好,每次都把油條炸得不像樣子,有時候軟得像口香糖,有時候硬得像石頭。祖母常說這油條有時候黏得可以拔牙,有時候又硬得可以磕掉門牙。我每天就拉著這些不爭氣的貨物,走街串巷,沿街叫賣,一根油條一毛錢,一塊錢就可以優惠買十一根,每個早上大概可以賣十幾塊錢。由于生性靦腆,吆喝叫賣的時候,我總能夠準確避開女同學所在的巷子。有時候筐子里的東西沒賣完,村子也就那么大,免不了要來回多轉幾圈,常常還會聽到某個窗口傳出幾聲含混的呵斥,因為我的叫賣聲吵到他們睡覺了。等筐里的東西賣完了,我才能去上學,時間緊迫,所以經常急急忙忙。為了不遲到,我把單車騎得飛快,仿佛騎得快些,我就能飛離這個村子。

我們是這樣一個貧寒的家庭,但我居然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從小我經歷過的種種困苦,他們都看在眼里,所以對我這個大哥也格外照顧。我的大妹比我小四歲,小時候大人忙于生計,常常是我用背帶背著她走來走去。有一回,我背著她一不小心掉進臭水溝里起不來,哇哇大哭,非常絕望,所幸后來有人經過,把我們拉起來。我大妹一直很懂事,但就因為太懂事,她初中還沒畢業就出外打工了。我一直記得有一回,她從工廠回來,我騎著單車去車站接她,下著小雨,她渾身都被淋濕了卻毫不以為意,一雙眼睛非常警惕地東張西望?;氐郊椅也胖浪齽偘l了工資,身上帶著四百塊錢,一百塊藏在包里,一百塊藏在褲袋里,一百塊藏在鞋墊底下,還有一百塊放進襪子里踩在腳下。她說,同事經常說車上賊多,她一路上都很緊張,就怕丟了。我讀高中那會兒,打電話太貴,大妹還會給我寫信,字很工整,我把大妹給我寫的信帶回家,這些信把母親看哭了。除了寄信之外,大妹還會悄悄給我寄錢。后來我上了大學有了手機,她就隔三差五給我充手機話費。大妹越跑越遠,到了廣州,我畢業后去看她,只見她走路帶風,手里拎著很沉的貨物,在人流極其密集的中大布匹市場里來回穿梭,我空手走在后面都跟不上。小妹和弟弟都比較幸運,他們比我小了差不多十歲,所以他們讀大學時,我已經出來工作了,家里的經濟狀況稍微好轉,有錢供他們讀大學。小妹從小身體弱,我們都叫她猴子,她幾乎每次考試都生病,后來才知道是因為緊張。小妹善良,不細心,常常丟三落四。相反,弟弟長得高大,心卻挺細。他們從小是一對冤家,常常吵架。

初三那年,父母原先的規劃是讓我出去打工,賺錢貼補家用。我們兄弟姐妹四人,我是老大,沒有什么理由不出來工作。那時我才16 歲,非常瘦小,穿著白色的襯衫和拖鞋,自行車騎得飛快,對未來并沒有太多的打算。面臨中考,我成績卻很差。一天下午,班主任老師把我叫住。她長得很漂亮,走路像鸛鳥一樣驕傲,在兼任我們語文老師之前,她是教美術課的,美術才是她的專業。她找我談心,問我將來準備干什么,我說不知道。她又問我除了會騎自行車這個技能之外,還能做什么,我認真想了很久說不知道。那一刻,我感到深深的絕望。然后她給我指了一條明路,說可以去考美術,念中專,美術專業的文化課成績要求不高,或許能行。于是,我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素描和水彩訓練,這樣說好像很高大上,其實就是在教室里搬了一塊木板,找了一些瓶瓶罐罐,開始瞎涂抹。班主任老師每天中午會來指點一下,告訴我明暗對比和透視原理,如何拉線條,如何用色彩。那是我最熱情高漲的夏天,因為如果沒有學好美術,通不過中專學校的美術考試,則意味著我可能要到工廠里去打工,反正就不能念書了。所以,在參加潮州師范中專學校美術考試的前一天晚上,我幾乎徹夜失眠,當夜寄住在老城區一個親戚家,聽了一夜的狗吠聲。我反復告訴自己,小宇宙一定要燃燒,各方神佛一定要保佑。第二天走進市區學校,我驚奇于廣場的地面居然鋪了瓷磚,我所在的官塘中學大多數地面還是泥地,只有球場和室內鋪了水泥,更別說是地磚了。另外,我還驚奇于其他同齡人都穿著球鞋,而我穿著拖鞋;他們的畫板、畫架都是專業的,而我的畫板是一塊從舊家具里鋸下來的三合板。那次考試的結果是沒有通過,記得大概是要招12 人,我考了第13 名。我的一個親戚說,你應該去求潮州師范招生辦的老師,讓他們錄取你。我絕望地望著被丟在角落里的畫板和畫筆,默默流淚。這是我第一次感到一個人應該去主動把握命運,去追求些什么,而不應該無所事事。

家里人當時對我的規劃是先去讀中專,學美術,兩年畢業了,可以去當個小學教師。那時候在農村,所有的職業中就只有教師能拿工資,是鐵飯碗,不用干農活,是十分光耀門楣的生計。而現在中專沒念成,去念高中,誰能保證一定能考上大學呢?但我的訴求很簡單,我不想太快出去打工。我有一些出去打工的朋友很早就學會了抽煙和賭錢,我大概可以預料到他們未來的生活會是如何。我隱約覺得自己應該掙脫什么,但不明白莫測的未來將會在我面前展開什么樣的道路。

我將少年時期所經歷的種種苦難視為黑暗的過去,而一個從黑暗中走過來的人,將不再害怕黑暗。雖然時至今日,我的人生并沒有生成一個勵志故事,但支撐我奮力向前的動力一直非常充沛。我總覺得我后面的人生,必須配得上我前面經受的苦難。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和文學有一天會這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和很多白手起家的作家朋友一樣,我成長于非常匱乏的人文環境中。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作家是一個只有在雜志勵志專欄中出現的概念。書本是極度缺少的,我曾為了讀完一部《天龍八部》和鄰居的小伙伴打架,還借過親戚家的書不還,也曾因為“偷看”書店里的書被店老板罰站示眾。我家曾有一個豆腐作坊,當時的塑料袋還沒有完全普及,豆腐是裹在紙張里頭出售的,所以家里每個月都要買進一些舊圖書,我總能在里頭發現很多奇奇怪怪的故事。除了讀,我最早接觸的文學類型,其實都是“聽”來的。當時收音機里經常有“講古”的節目,我就是守在收音機前面聽完金庸的大部分小說的。我很懷念那樣一段歲月,有時候突然想起兒時爺孫倆守著收音機的情景,莫名感懷。前些日子,我還托一位朋友去打探汕頭一位講古師林江先生的消息,可惜他已經不在人世。

當時我家里很窮,每個學期都要為學雜費發愁,而學校的老師基本都按教科書上念完一節課,語文老師講不了普通話,數學老師脾氣急,初中有了英語課,英語老師又喜歡跟家長告狀,每次都害我挨揍,這直接影響了我上課的興趣。而除了語數外之外,其他科都是副科,副科的意思就是可上可不上。所以跟現在的孩子相比,當年我有更多的時間無所事事,只能讀閑書。而家長對所有的閑書都是管制的,母親就曾撕掉我的《水滸傳》。當時四大名著也在我家的閑書名單之列,父母都是農民,他們想當然地認為只有課本才是正經書,好好讀書就是讀課本,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工作是教書,因為教師是他們能接觸到的最有可能的“領工資的人”。

小時候因為太調皮,我經常挨揍,挨完揍我會寫日記,千篇一律地感慨一番。寫,大概是最原始的情感需求吧。而在當時的農村,語文是唯一可以自學成才的學科。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對偶的句子,喜歡在本子上摘抄一些古詩詞句,繼而喜歡現代詩,也會涂鴉一些分行的句子。作文后來幾乎成為我校園生活唯一的驕傲,我會寫一些比較慘的經歷,博取老師的同情,而事實上我童年也的確過得比較慘,本來覺得還好,寫下來就覺得真的很慘,內心也得到一種釋放。這樣一直到了高中,我離開村子到城郊去上學。憑著作文寫得好,我成為學校文學社的社長,而此時所有科目中唯一有點把握的就是語文,語文中唯一有點把握的就是作文。那個時候,盜版韓寒的書已經上了地攤,而我在考慮的是快高考了,我以后該干點什么。身邊很多同學也說我以后會成為作家,但我開始想去學法律,后來陰差陽錯到了中文系。中文系離作家其實也是挺遠的,直到我發現寫稿子還能賺點稿費,而且寫文章對我來說幾乎是唯一技能。所以別人說你為什么寫作,我說因為干不好別的。聽起來像開玩笑,其實也是實話,而且我相信對許多作家來說也是實話。

我是80 后作家隊伍的遲到者,當我還想賺點稿費,跑進青春文學這個飯局時已經遲了,人去樓空,只剩下杯盤狼藉。很多人開始對80后的寫作指指點點,批評的聲音居多。雖然我也獲過新概念作文的獎,但淹沒在一長串名字后面,也沒有什么人會注意到我。大學時候,我寫了很多武俠小說,也寫些青春調調的文字,因為那會兒很多青春類雜志需要這樣的稿子,能換稿費,有了稿費我就可以跟朋友們到學校門口吃頓好的。最近還有很多人問我為什么不去寫網絡小說,網絡小說也賺錢,其實我十年前就嘗試著寫了,但發現自己不是那塊料,寫著寫著就希望不重復自己。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躊躇滿志,但因為家里確實太窮,我當時考慮了三種職業:一是大學老師,二是中學老師,三是編輯記者。主要考慮的是收入穩定,能有閑暇時間寫作,能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老實說,八年的中學教學生活,我過得比較壓抑,因為我一直無法習慣中學教育的規則。從走上中學講臺的第一天開始,我就覺得自己應該到大學里頭去,那里應該有更自由的空氣,應該更適合我??上覕荡慰佳卸家驗橛⒄Z太差而失敗,所以只能轉而寫作。那時我覺得,寫作大概是我唯一的出路。但其實從一個農村小子到一個中學教師,我一直在文壇的視野之外,我很害怕自己墜進自嘆自憐的深淵里。生活中層層的壓力和工作中的挫敗感,常常使我感到焦慮——我擔心一地雞毛的生活會破壞寫作的根部氣息,將文學創作所需要的生活養分連根切斷。所以那段時間,我的詩歌是走在小說前面的,詩歌對生活細膩的情緒感應,以及對情緒直接的撫摸,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我后面小說的轉型。我開始注意到一個人在特定時空中的生存感覺。所謂生存感覺,其實就是情緒和認知,或者說,我意識到情緒有更深層的表現方式,而不是單一的煽情,生存有更為內在和深層的焦慮,于是開始書寫“宿命”和“恐懼”這樣的主題,加上后來家庭發生的一些事情,也間接鞏固了我對于人生和小說之間關系的理解。

陳崇正 :《黑鏡分身術》

也許一個作家必須離開家鄉,家鄉的一切才能在筆下重新復活。當我想明白了這些,便開始在小說中復活故鄉中的人和事。那時,我在東莞松山湖邊的一所中學教書,寫完小說和詩歌就打印了郵寄出去投稿,大多石沉大海。不過當中學教師的八年時間,也給了我相對穩定的環境,可以讀一些書、琢磨一些事情,給了我時間完成最重要的寫作準備。我常常想,那個時候如果沒有選擇教書,而是去當一個記者,估計我就會跟記者朋友去開餐館做生意,沒時間讀閑書寫東西,也就不會走上創作的道路。

2010 年這個年份,對我個人創作來說是個分水嶺。在2010 年之前,我更多以寫青春小說和詩歌為主,而當中篇小說《半步村敘事》寫完之后,我才算進入了比較開闊的寫作境地之中。2010 年年底,我認識了東莞的一些朋友,邀請我主持創辦一本叫《領悟》的民間刊物,從2011 年開始每季度印刷一本。我在大學時代就曾經創辦過校園詩刊《后來》,也跟朋友一起創辦過《九月詩刊》,那時候文學圈對于紙質出版物的推崇還沒有結束,而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和手機閱讀還剛剛起步,處于一個混沌未明的狀態。這些內部交流刊物的誕生,其實是前面十幾年廣東民刊生態的鏡像,那時候《趕路詩刊》《詩歌與人》依然還在印刷,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還是非?;钴S;而另一邊,移動終端的閱讀平臺又開始興起,比如韓寒主持的《ONE》和阿丁主持的《果仁》,吸引了很多青年作家的參與。很懷念有民刊和網絡論壇的時代,那時候我的文學朋友是最多的,他們真正在過一種文學生活。

陳崇正 :《眨眼睛》

后來的一次機緣巧合開啟了我的編輯生涯,我離開了教育行業,從東莞來到廣州,自此業余編刊變成職業。2013 年我寫完了中篇小說《黑鏡分身術》,投給了《花城》后留用,被告知會在2014 年7 月刊登。在這個過程中,我剛好看到當時還在《花城》當編輯的申霞艷老師發的朋友圈,說《花城》要招聘一名編輯,要求是博士。我私下問她,我不是博士,是不是就沒有機會,她說可以試試。于是2014 年9 月,我來到《花城》上班。我對“花城”這個品牌的認可源于王小波。王小波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而花城出版社和《花城》雜志作為王小波作品最早的出版方和發表刊物,讓我一直心生敬意?!痘ǔ恰酚蟹浅:玫膫鹘y,有很明確的代際傳承,刊物風格也有很好的沿襲和堅持,這些都得益于每一代花城人的無私付出。2020 年秋天,我調入《廣州文藝》編輯部?!稄V州文藝》也是老刊物,創刊時間比《花城》還早。期刊編輯的職業很難說好壞,但它依然算是離文學現場最近的職業之一吧。

陳崇正 :《美人城手記》

2017 年我入讀北京師范大學與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到北京讀書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總算看明白了北方的四季,知道銀杏是這樣落葉,雪花是如此飄飛。在此期間認識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并一起討論關于在南方以南確立新的文學坐標的可能性,“新南方寫作”后來逐漸成為學界討論的熱點之一。我的寫作也在不斷變換頻道、拓寬疆域。從虛構半步村出發,到紙上重建美人城,我像一只蜘蛛一樣重新定義屬于自己的文學地理,在南方以南探索一種不確定的創作美學,期望捕捉到時代變遷中移動的肖像,溶解科幻武俠等類型文學中的技術配方,在真與幻之間重塑南方寓言。不過一個人總是寫得越多,就越明白自己所寫的不過是速朽的文字,所做不過是速朽的事業,只有降低自己的期待,才有可能在朝菌蜉蝣之間短暫獲得意義。

轉眼就過了四十周歲的生日。人生四十,意味著再無退路,必須勇敢地去面對虛空,中年變法而骨節咯咯作響,許多事情必須更加認真,但又不要太當真。時間也許是沒有意義的,只有每一天的悲歡以及關于悲歡的沉思才有意義,而我身上折疊了那么多個自己,在懸浮之中分身,每個我都如此庸俗,卻似乎不肯低頭。是的,我正在做這樣的自己,常常猶豫,常常自我懷疑,而這滿肚子不合時宜,就是瘦不下來。

猜你喜歡
花城
春意鬧花城
Beautiful Scenic Spots in the “Busy Flower City”“繁華花城”的美麗景點
珠江·廣鋼花城營銷中心正式開放
晉源區召開稻花城項目推進會
“晉源稻花城”項目啟動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花城看花
花城論色——關于城市色彩規劃工作的幾點思考與討論
開放與堅守,創新求變四十年
花城看花
漂亮的花城廣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