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融合”背景下初中英語實踐類作業設計研究

2024-01-28 18:04張小芳
教育界·A 2023年35期
關鍵詞:五育融合作業設計初中英語

【摘要】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五種綜合素養。具體到各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融合“五育”,助力學生的發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實踐類作業來落實“五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英語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實踐類作業;作業設計;“五育融合”

作者簡介:張小芳(1981—),女,江蘇省淮安市淮陰開明實驗學校。

“五育融合”是一種教育思想,指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五種不同的教育思想進行融合,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重視實踐類作業的設計,讓學生在英語實踐中提升能力,發展綜合素養。

一、“五育融合”背景下初中英語實踐類作業的設計原則

(一)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在以“五育融合”為主導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實踐類作業。在具體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整體,還要關注學生個體。關注學生整體是為了確保作業內容的完整性、均衡性,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從作業中獲得成長;關注學生個體是為了保證作業的個性化、差異化,讓英語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夠獲得進步。

(二)理論與實踐統一原則

實踐是學生在學習知識時用以檢驗自己學習成果、鍛煉自身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英語學習中,學生需要通過實踐的形式,如口語表達、寫作、社會活動等來檢驗自己的英語水平?;诖?,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教師需要重視作業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1]。如此一來,教師可以解決傳統教學中多理論、少實踐的問題,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扎實,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靜態與動態結合原則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部分教師往往會忽略動態類作業的設計,更重視靜態類作業的設計。對學生而言,靜態類作業能夠幫助其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難以發揮遷移、運用知識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英語實踐類作業時,應遵循靜態與動態結合的原則,讓學生能夠以掌握的靜態知識為基礎,進行動態實踐,并能夠借助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實現思維能力的動態發展,進而實現自身“五育”品質的全面提高。

二、“五育融合”背景下初中英語實踐類作業的設計策略

(一)融合德育設計實踐類作業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指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塑造的教育,旨在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在設計實踐類作業時,需要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引導學生通過作業實踐塑造良好的三觀。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1 “Friends”為例。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給學生布置課堂小任務:“Introduce your friend's personality and appearance.”。

學生使用本單元詞匯如afraid、bored、cute、tall、slim、excited等來介紹自己的朋友。接著,教師給學生布置開展主題為“Friends”的演講作業。作業目標為:第一,能夠準確運用關于介紹朋友的詞匯和句式;第二,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綜合運用語言知識闡述如何交朋友,應該認識怎樣的朋友;第三,能夠從與朋友的相處中思考應該怎樣處理好人際關系。作業內容為:第一,重點介紹與朋友相處的重要事件,如一起旅行、一起學習等,做到詳略得當;第二,分析自己與朋友能夠長久相處的原因,重點從三觀、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分析;第三,分享自己與朋友相處的經驗,如與朋友相處時自己應該怎樣做,希望朋友怎樣做等。作業要求為:第一,將自己的演講內容以視頻和文稿的形式分別呈現出來,并通過線上提交;第二,完成時間為三天。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根據單元中關于朋友的內容給學生設置了口語表達實踐類作業,讓學生綜合運用單元的詞匯和句式,并由此引發學生對朋友這種關

系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從對朋友性格、外貌的認知升級到對朋友品質的認知,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交友教育的目的,讓學生學會正確交友,從朋友身上獲取正能量。

(二)融合智育設計實踐類作業

智育即智力教育,是指傳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和學習技能,以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教育。為了使英語智育效果最大化,教師需要融合智育設計實踐類作業,根據教學內容給學生拓展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更多英語知識,不斷拓寬文化視野,豐富知識儲備[2]。教師要保證作業的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可以從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2“School life”為例。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可以了解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學生的學校生活,并能夠正確看待其不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調查作業,即要求學生調查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學生的學校生活情況。具體的作業要求是:第一,調查并對比三至四個國家或地區的學校,分別列出每個學校中學生的具體生活內容(可參考教材內容);第二,嘗試分析學生擁有不同的學校生活的原因;第三,表達自己對不同的學校生活的看法;第四,寫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學校生活的模樣。在完成上述實踐類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通過網絡搜集資料的方式列出不同學?;虻貐^的學校生活,運用學到的英語知識進行表述,并進行文化對比認知,從而充分認識到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學生學校生活的情況,了解到多樣的文化生活,開闊英語視野。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設計融合智育的實踐類作業,讓學生結合教材知識搜索更多的學習資料,并進行整理,從而擴充知識。同時,教師還讓學生進行文化對比,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文化,進而實現英語素養的全面提升。

(三)融合體育設計實踐類作業

體育即體育教育,是指鍛煉學生的體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力的教育[3]。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學生只有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才能夠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學業,取得更大的成就。因此,在設計英語實踐類作業時,教師需要融合體育思想,安排學生進行運動,以此來達到鍛煉學生身體和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目的。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3“A day out”為例。本單元要求學生掌握游覽景區的相關英語表述,學會用英語介紹景區。教師可以融合體育設計實踐類作業,采用體育運動的形式,讓學生一邊鍛煉一邊學習英語知識,但是要注意避免讓學生過度鍛煉,從而忽略了英語學習。學生閱讀了Linda游覽世界公園的英文信件,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設計游覽城市的實踐類作業,讓學生在游覽的過程中實現體育鍛煉與英語學習的雙重目的。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博物館、科技館、公園等展開游覽,并以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游覽結束后,學生為自己的游覽視頻配上英語講解,將其作為作業成果上傳至在線學習平臺。這樣,學生便在游覽中讓自己的身體與大腦都得到了鍛煉。在課堂上,教師選擇優秀的游覽視頻播放展示,并讓相應的學生上臺用英語細致地闡述自己的游覽情況和心得。有的學生介紹自己去游覽科技館,走了半天才逛完,雖然很累,但是內心被科技的魅力深深震撼,迫不及待想用英語和同學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設計游覽城市的實踐類作業,既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鍛煉身體,還能讓學生學會從教室之外的地方獲取知識,實現了身體素質與英語素養的同步提升。

(四)融合美育設計實踐類作業

美育即審美教育,是指培養學生的審美品質,讓學生學會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以此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觀察鑒賞的實踐類作業,讓學生通過用眼看、用心體會事物的美,并能夠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形容和表達這種美。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6“Birdwat-ching”為例。通過對單元知識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關于“觀鳥”的內容,如動物的棲息地、自然動物保護區、觀察動物所使用的工具、動物的具體特征等的英語表述。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教師可以設計融合美育的實踐類作業。首先,教師給學生展示扎龍自然保護區中關于珍稀動物的視頻內容,并引導學生欣賞,幫助學生從兩個方面建立起審美認知。一方面,要讓學生看到自然美,即扎龍自然保護區的天然性,以及動物生活的自然性;另一方面,要讓學生看到扎龍自然保護區動物的珍稀性,意識到有些動物面臨著滅絕的危險,看到動物的獨特美[4]。接著,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對美的認知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欣賞和表達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沒有注意到自然和動物的美,教師可以暫?;蛑貜筒シ?,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一些細節畫面;有的學生無法準確用英語表達自己看到的美,教師可以提示學生關鍵詞,幫助學生流暢進行表達。

在上述案例中,在設計融合美育的觀察鑒賞實踐類作業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讓學生欣賞美好的事物,并用英語表達自己對美的認識與感受。這樣,學生既可以深化對文本內容的認知,也可以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

(五)融合勞育設計實踐類作業

勞育即勞動教育,要求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與勞動技能。將勞育融合進英語實踐類作業,要求學生將英語知識與勞動技能相結合,在活動實踐中掌握英語知識,增強勞動意識,提升勞動能力。

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4 “Do it your-self”為例。在學習本單元后,學生需要掌握關于DIY工具的詞匯,如brush、glue、rope、tape等,能夠自主進行DIY,并用英語記錄DIY的過程。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內容為學生布置DIY自主實踐作業。具體來講,教師讓學生嘗試制作自己想要制作的物品,要求學生在制作中發揮勞動技能,認真完成勞動任務。學生先梳理了DIY的過程,如需要哪些具體的工具以及具體的制作步驟是什么,再按照梳理的清單制作自己的DIY物品。在制作過程中,教師適時鼓勵學生克服困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勞動成果。在完成DIY物品后,學生用英語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介紹,告訴大家自己的物品是什么,其對自己有什么意義和價值等。最后,教師用英語表揚學生的勞動成果,增強學生的勞動信心,并啟發學生思考勞動計劃與勞動結果的關系,讓學生意識到勞動是需要有計劃的。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融合勞育設計手工制作的實踐類作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讓學生加深了對勞動的認知,品嘗到勞動果實,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

結語

綜上所述,在“五育融合”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時,可以通過設計實踐類作業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要保證英語實踐類作業的豐富性與趣味性,巧妙在其中融入“五育”,使學生通過完成作業提升能力,完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高陽.“雙減”政策下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J].學園,2022,15(36):52-54.

[2]曾昭蘭. 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新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5(1):58-58.

[3]張艷華.五育融合視域下的初中英語作業設計與實施[J].校園英語,2022,(37):126-128.

[4]宋曉英.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英語實踐類作業設計[J].教學與管理,2022,(22):55-57.

猜你喜歡
五育融合作業設計初中英語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如何讓初中英語教學更有效
“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體育在中學的新發展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打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通道①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