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2022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的中國國際競爭力研究

2024-01-29 03:34張志娟朱保吉
全球科技經濟瞭望 2023年10期
關鍵詞:經濟體競爭力效率

高 卓,張志娟,何 瀟,朱保吉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20 世紀70 年代,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競爭力概念誕生并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程度加深不斷發展。國際競爭力關乎國家在國際中的地位[1],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國際話語權,因此,提高國際競爭力是備受各國關注的重點話題。

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和評價始于發達國家設立對應的組織機構。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加入,國際競爭力更具有現代意義。但是目前國家競爭力缺少一個明確、統一的定義和評價體系。很多國家機構或者組織通過不同的評價體系在多種角度下對國際競爭力展開評價,其中由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布的《世界競爭力年鑒》(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WCY)是當今最權威的國際競爭力研究報告之一[2]。IMD 從1989 年起每年公布參評經濟體競爭力的年度評價結果,是全球最具權威性的國家競爭力年度評價報告之一。

本文基于國際上衡量經濟體競爭力方面較為權威的《2022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從全球和區域兩個維度,通過K-means 算法對參評經濟體聚類分析、與同地區經濟體對比分析等方法,豐富了相關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助力中國充分認識所處國際環境和自身發展的優劣勢,從而為中國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出針對性建議。

1 《2022年世界競爭力年鑒》評價體系

《2022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中的評價體系基于經濟學理論構建,包含應用統計指標和問卷調查結果指標,評價對象是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國家及地區。該評價報告從客觀角度為評價經濟體之間的國際競爭力提供了衡量基準,并對參評經濟體進行長期追蹤,為分析經濟體的發展趨勢和預測國際競爭力變化情況提供依據。因此,《世界競爭力年鑒》報告受到全球范圍內各國研究機構和學者的高度重視[3]。

IMD 對各國實現長期價值創造的能力進行分析和排名。其認為,一個經濟體的國際競爭力不能僅僅歸結為國內生產總值和生產力,還必須積極應對政治、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問題和挑戰。因此,政府需要提供一個以有效的基礎設施、機構和政策為特征的環境,鼓勵企業可持續地創造價值。

1.1 評價指標構成

2022 年6 月15 日,IMD 發布了《2022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報告[4],探討了63 個經濟體國際競爭力的多種影響因素,該報告指標體系涵蓋了333 項國際競爭力基礎指標。其中指標的選取利用經濟文獻,國際、國家和地區資源以及商業界、政府機構和學術界的反饋進行綜合研究確定。

《世界競爭力年鑒》報告每年會考慮全球環境的演變并綜合多種因素進行評價指標的調整,最新數據報告的指標由經濟表現、政府效率、業務效率和基礎設施4 個一級指標下的20 個二級指標構成。與2021 年報告相比,《2022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4 個一級指標沒有變化?;A指標分為硬指標和軟指標兩大類,硬指標是通過統計數據測量和分析國際競爭力,如國內生產總值可測量用于表示國家經濟能力的指標,數據來源是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中統計獲得的定量數據。軟指標是指對企業管理人員的問卷調查結果,如社會凝聚力、全球化、自由度和腐敗,又稱為調查指標,數據來源是對所有評價經濟體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問卷調查數據。指標構建和測度是評價的核心內容[5]。指標體系中還有一部分指標提供相關背景參照,不計入具體的排名計算,評價體系及主要評價方面如表1 所示。

1.2 評價方法

在IMD 提出的評價體系中,每個二級指標包含不同個數的基礎指標,但是對于二級指標所賦權重相同,固定為5%[6]?;A指標中的硬指標在總排名中的權重為2/3、軟指標在總排名中的權重為1/3。排名的直接依據是所有指標的標準化值,即標準偏差值(Standard Deviation,STD)。使用所有經濟體的可用數據計算每個指標的STD,再根據匯總中使用的基礎指標對經濟體進行排名。

2 評價結果分析

2.1 全球視角競爭力分析

根據《2007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和《2022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的國際競爭力排名數據,對比分析15 年間的國際競爭力格局變化。2007 年參評經濟體共55 個,2022 年參評經濟體調整為63 個,其中由于俄烏沖突的影響,搜集到的數據有限,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將俄羅斯、烏克蘭在2022 年的參評經濟體中剔除。

對比2007 年和2022 年的《世界競爭力年鑒》報告(見表2),可以看出全球國際競爭力格局在15 年間變化較少,國際競爭力前沿國家仍分布在北美洲、歐洲、亞洲東部和大洋洲區域。2022 年,集中在亞洲東部參評的經濟體,除了韓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均有不同幅度的排名下降,北美洲地區國家整體排名下降,與此同時,歐洲整體國際競爭力上升。本文認為,導致參評經濟體國際競爭力排名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在不同的評價體系下該經濟體的國際競爭力發展指標評價值發生變化,二是由于參評經濟體數量的變化,增加了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經濟體,對現有經濟體的排名產生影響。

表2 2007 年和2022 年世界競爭力排名變化情況 (以字母順序排列)

歐洲和美國等國家處于國際競爭力的領跑地位。2007 年美國和加拿大所在的北美洲國際競爭力突出,近15 年來,歐洲經濟體發展為強勁競爭力的經濟體,國際競爭力格局向歐洲轉移[7]。在歐洲參評經濟體中,各項支柱指標均處于前列,表現力穩定。在經濟表現指標方面,歐洲金融服務業發達?!妒澜绺偁幜δ觇b》報告認為,首先,歐盟的建立使各成員國能夠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幫助歐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并且允許人才、資本和貨物在成員國之間自由流通。歐盟的建立加速了歐洲的經濟發展,同時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第二,歐洲經濟體人口少、經濟發展水平高,導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實際人均GDP 增長指標較高。這也是歐洲經濟體在經濟表現上出類拔萃的原因之一。美國在國際投資和科學基礎設施指標評價方面位居參評經濟體的首位,但在國家公共財政和物價方面表現力分別位列第56名和第53名,在參評經濟體中處于落后的位置。

中國目前處于國際競爭力追隨階段,蘊藏發展潛力。近15 年來,隨著全球國際競爭力格局的變化,中國國際競爭力排名相對穩定。東亞地區其他國家特別是日本,相對于2007 年降低10 個名次,中國僅降低兩個名次。中國國際競爭力領先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國內經濟總量和勞動力人口規模上,具體而言,在市場規模和宏觀經濟環境方面始終位居參評經濟體的前列[8]。因人口基數巨大,中國在人均指標等方面不具優勢。

2.2 區域視角國際競爭力分析

《2022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分析了東亞、西歐、北美洲、亞洲南部及太平洋、亞洲西部及非洲、東歐、獨聯體和中亞、南美洲等8 個區域的國際競爭力變化情況,根據近5 年的排名變化折線圖(見圖1),可以發現各區域經濟體國際競爭力發生小幅變化,西歐地區國際競爭力排名呈現上升趨勢,西歐地區參評經濟體有19 個,其中排名上升或不變的經濟體有13個,占排名上升經濟體總數的40.6%;芬蘭上升9 個名次,是西歐地區國際競爭力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北美洲地區的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國際競爭力均有所下降,導致北美洲整體國際競爭力均值排名下降,但仍具有強勁國際競爭力,在區域國際競爭力中排名第3 位。除此之外,其他區域的排名未出現變化。東亞地區一直是各區域中國際競爭力得分最高的,但是近年來西歐地區國際競爭力發展勢頭迅猛,未來區域格局可能發生趕超[9]。

圖1 2018 年—2022 年全球各區域國際競爭力變化

3 中國國際競爭力分析

3.1 中國國際競爭力變化概況

根據2018—2022 年中國國際競爭力的總體排名以及4 項支柱指標的排名變化情況(見圖2),中國競爭力的總體排名5 年內在13 名至20 名的范圍內出現波動,但變化幅度較小,排名變化趨勢表現為先降低再升高,在2020 年時排名最低,主要原因是全球新冠疫情暴發,經濟表現受到嚴重沖擊,排名下降,同時業務效率、政府效率和基礎設施方面的排名也出現對應的變化,在四大支柱指標均有不同幅度降低的情況下,總排名下降為第20 名,2021 年和2022 年中國經濟回暖,各指標排名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2018 年的第13 名,新冠疫情帶來的沖擊對于中國各方面的影響并未消失,政府積極發揮引導作用,頒布了一系列政策,經濟和各方面要素正在恢復中[10]。

圖2 2018 年—2022 年中國國際競爭力及支柱指標排名變化

中國經濟表現方面穩居參評經濟體的前列,處于前10 名的范圍中,即使2020 年排名下跌至第7 名,仍在可控范圍內。經濟表現也是中國在國際競爭力方面表現最好的支柱指標,其他指標與該指標相比有較大差距,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各方面的不斷完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具體而言,經濟表現支柱指標下包含國內經濟、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就業和價格五項二級指標。2018—2022 年包含“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開局階段,在這一特殊時期,中國經濟在穩扎穩打中突破創新,連續5 年實現GDP 穩步增長,領跑世界主要經濟體。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2020 年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9%,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貿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構建新發展格局方面邁出新步伐,并出臺了一系列穩主體、穩市場和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政策措施,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成為外貿穩增長的重要支撐。就業層面,主要就業群體保持穩定,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青年就業工作。深入實施百日千萬網絡招聘行動,深化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持續實施青年專項技能培訓計劃,推進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各地區各部門總結好經驗、開創新辦法,全力以赴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青年勞動力就業形勢有所改善,但是壓力仍較大,穩就業需再加力。價格指標層面,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緩慢增長態勢,運行在合理區間,與全球物價形勢形成鮮明對比,展示了中國保供穩價、扎實保障市場供應穩定等措施的良好成效。

政府效率指標是中國的弱項,也是近5 年進步最大的指標,從2018 年第46 名進步至2022 年第29 名。政府效率支柱指標下包含公共財政、稅收政策、制度框架、商業立法和社會結構5 項二級指標。中國在公共財政方面表現出色,在2020 年新冠疫情沖擊后,面對巨大的財政壓力,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推行大規模且具有針對性的支出計劃,優化使用財政資源,從基礎建設支出轉向民生和科技支出,迎接新的挑戰。中國在稅收政策方面一直表現較好,2018 年前,中國全面推行提高個稅減除費用標準,2019 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2020 年又出臺7 批28 項稅費優惠政策支持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2021 年稅制改革緊緊圍繞稅收政策優化等領域,持續推進實現稅收政策高質量發展。制度框架指標主要是對國家短期實際利率的衡量,為協調貨幣政策提出了精準要求。中國政府效率的逐步提高意味著在環境不斷變化中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不斷提高行政效率,完善政府服務內容和水平,協調政府資源。

中國的業務效率指標在參評經濟體中居于中上游,各項二級指標保持相對穩定,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在業務效率支柱指標中包括對全要素生產率、勞動市場、債券市場、企業管理實踐和對全球化的態度等三級指標的評價。佩恩世界表[12]是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格羅寧根大學格羅寧根成長發展中心的學者開發和維護的一組國民經濟核算數據,其中包含收入、產出、投入和生產力等基本經濟變量,這一強大的數據庫涵蓋了183 個國家的信息,根據佩恩世界表數據,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就業方面也出現周期性失業的嚴峻局面,收入分配不均的矛盾也在日益凸顯。債券市場中,發行規模穩步擴大,平穩運行。

基礎設施作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已經實現了整體水平跨越式提升,近10 年來,為了適應新時代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中國將傳統基礎設施與新型基礎設施相融合,在融合的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特定時代特色的基礎設施,總結符合中國國情以及時代要求的發展經驗。世界首臺千噸級架橋一體機[13]、全球首臺16 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14]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工程成功建設,“智能+”多領域融合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加速構建。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布局,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初步建成,傳統與新型基礎設施加速融合,基礎設施領域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加快建立。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科學基礎設施建設位于參評經濟體中的第9 名,與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彰顯了中國對科技創新事業的高度重視。

3.2 國際競爭力支柱指標的優勢與不足

3.2.1 與競爭領先型經濟體比較

為了確定中國國際競爭力在參評經濟體中的表現力,根據2020—2022 年國際競爭力的排名情況,對參評經濟體進行聚類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0 中的K-means 聚類,由ANOVA 檢驗和聚類可視化確定聚類效果具有顯著性,將參評經濟體劃分為四大類,分別為競爭力領先型、競爭力追隨型、中等競爭力型和競爭力追趕型,見表3。

由聚類結果可知,從綜合國際競爭力看,中國屬于競爭力追隨型經濟體。表4 表明,與競爭力領先型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表現指標得分具有較大的優勢,即使與競爭領先型經濟體相比也位于前列,遠高于競爭力領先型經濟體經濟表現指標的均值(62.13 分),超過2/3 的競爭力領先型經濟體。業務效率和基礎設施指標方面的得分低于競爭力領先型經濟體的均值,但是超過盧森堡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兩項指標得分,作為競爭力追隨型經濟體的中國在該方面表現良好。政府效率支柱指標低于各個競爭力領先型經濟體,該支柱指標是中國與其他經濟體拉開國際競爭力得分的關鍵指標,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有待進一步完善。

3.2.2 與東亞地區其他經濟體比較

在《2022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報告中,劃分在東亞地區的參評經濟體包括中國、日本與韓國。上述三國同屬于競爭力追隨型經濟體,在地理位置和目前國際競爭力水平中較為接近。由圖3 可知,中國的經濟表現方面在上述三國中的指標得分最高,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經濟這一指標層面位居世界前列,中國的對外投資方面無論是投資范圍還是投資總量上都呈現出越來越強勁的勢頭,國內經濟強勁的基礎和對外投資的穩定發展支撐中國在經濟表現的指標上具有突出優勢。政府效率是中國最弱勢的指標,但與日本和韓國相比,仍是最高得分。政府是社會發展的必要保障,政府效率作為政府能力的重要表現,是衡量政府工作狀態的指標,中國在政府效率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以通過完善社會制度框架和公共稅收政策,以及健全法律法規等方式提高政府效率[15]。在業務效率指標得分上,中國與日本、韓國相比具有明顯優勢,業務效率具體指企業的生產效率和勞動力市場等指標,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基數巨大,勞動力市場充滿活力,也是中國保持強勁業務效率的客觀優勢?;A設施方面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國之間的差距較小,在經濟表現和政府效率的影響下,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表現力也呈現出較高的得分。在經濟表現、政府效率和業務效率三重優勢的疊加下,中國國際競爭力指標表現方面在東亞地區參評經濟體中穩居第一位。

圖3 2022 年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的指標比較情況

3.3 國際競爭力二級的指標優勢與不足

中國國際競爭力二級指標排名如表5 所示,根據20 個二級指標的排名,將其劃分為優勢指標(第1 ~21 名)、中間指標(第22 ~42 名)和劣勢指標(第43 ~63 名)。

表5 2022 年中國國際競爭力二級指標排名

優勢指標共包括11 項,分別是國內經濟、國際投資、就業、公共財政、稅收政策、勞動力市場、管理實踐、態度和價值、一般基礎設施、技術基礎設施和科學基礎設施,占總指標數的55%,尤其是國內經濟和國際投資方面,具有持續的國際競爭力優勢和堅實的國際競爭力基礎,除此之外,中國出口額和出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并且領先優勢在持續擴大[16]。這與中國的國家規模密切相關,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已成為重要戰略性資源和比較優勢。國內經濟穩步發展,同時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和長期向好的基本局面沒有改變。

中間指標共8 項,包括國際貿易、制度框架、商業立法、社會結構、生產和效率、金融、健康和環境以及教育。主要分布在政府效率和業務效率的一級指標下,并且評價指標大多是軟指標,提升中間指標的絕對分數和相對排名,不能僅關注指標本身,更需要從政府環境、創新環境和企業環境入手,每個要素既是國際競爭力某一方面的單項反映,又是制約該國國際競爭力地位的綜合要素之一。其中,中間指標大多與制度框架、金融債券市場環境、政府補貼和全要素生產率相關,說明經濟發展新階段對金融政策的優化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劣勢指標僅包括價格指標一項,在參評經濟體中排名在第53 位,是中國國際競爭力中經濟表現評價方面的劣勢,為了更好地分析在該指標下中國國際競爭力的劣勢所在,將指標下沉至“價格”指標對應的三級指標,包括消費者物價浮動、生活成本指數、公寓房租價格和政府房租花費占比。消費者物價指數是衡量人民的消費水平和物價變動水平的宏觀指標,價格指標排名較低意味著價格水平和生活成本較高。

4 結論與啟示

基于《2022 年世界競爭力年鑒》報告,本文從全球視角分析參評經濟體國際競爭力變化趨勢,從區域視角分析各區域國際競爭力變化情況,并從中國視角與其他經濟體對比各維度指標變化差異,得出以下結論。

(1)全球國際競爭力格局15 年間變化程度較少,國際競爭力前沿國家仍分布在北美洲、歐洲、亞洲東部和大洋洲區域。歐洲、美國等國家處于國際競爭力的領跑地位,中國目前處于國際競爭力追隨階段,但在全球范圍內并沒有處于優勢地位,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2)從區域視角分析,將參評經濟體劃分為八大區域,值得注意的是,東亞地區一直在各區域中國際競爭力得分最高,但是近年來西歐勢頭迅猛,與東亞地區排名差距減小,未來區域國際競爭力可能趕超東亞地區。

(3)聚焦中國國際競爭力及各支柱指標排名情況,中國國際競爭力近5 年變化幅度較小,經濟表現指標是中國在國際競爭力方面最具優勢的支柱指標,穩居參評經濟體的前列。政府效率指標一直是中國的弱項,隨著稅收政策和制度框架的完善,也成為5 年內進步最大的指標。中國的業務效率指標和基礎設施指標在參評經濟體中居于中上游,各項二級指標保持相對穩定,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根據以上分析發現,近15 年國際競爭力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各方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中國目前國際競爭力的全面分析,認識到中國所處國際環境和自身發展的優勢劣勢,從而把握國家國際競爭力發展的脈絡,全面提高國際競爭力,并對中國如何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把握市場規模優勢,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未來應繼續充分利用市場所蘊含的升級機遇,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未來應充分用好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獨特優勢。

二是提高政府資源配置效率,完善政策指導。要進一步優化預算支出結構,努力形成增長合理、內部結構良好、能夠有效規范支出行為、管理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業務支出機制。稅收政策也要持續優化,使稅收更加合理,社會環境更加公平公正。

三是關注就業重點人群,加快產業升級,拓寬就業渠道。根據上述對經濟表現支柱指標的分析,中國就業形勢將延續總體平穩態勢,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就業形勢依然比較復雜,面臨諸多挑戰,應繼續加大就業幫扶和政策支持,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和推進企業培育工作,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就業崗位?!?/p>

猜你喜歡
經濟體競爭力效率
中國石材業的多個第一正在被其它新興經濟體國家所替代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應對空間有多大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日本競爭力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跟蹤導練(一)2
“錢”、“事”脫節效率低
論中國的社會福利建設:在轉型經濟體中提供退休收入
在聯合中提高競爭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