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研究

2024-01-30 14:34王芳尹芳霞
科技風 2024年3期
關鍵詞:培養路徑中職學生核心素養

王芳 尹芳霞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培養出適應21世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中職院校須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基于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以及結合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勾勒出構成要素應具備的理想信念和職業品質、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以及生涯發展等核心素養?;诖?,從社會層面提高社會認可度和適應性,學校層面完善課程和評價體系、提升教師素質和營造文化氛圍,學生層面完善知識體系和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等多方面落實核心素養,促使核心素養真正在我國中職教育中開花結果。

關鍵詞: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路徑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激增,提升人才培養的素質迫在眉睫。2014年發布《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指出,要研究提出各個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中職教育擔負著培養技能人才的重任,要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中職學生核心素養概述

(一)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

素養是指通過利用和調動心理社會資源以不斷適應變化的社會情境和滿足復雜需要的能力?!昂诵乃仞B”是人類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需要,解決復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高級能力與人性能力,是人面對復雜情境時的決策和行動能力[1]。歐盟最早對核心素養的內涵解讀為:是個人集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融合的關鍵能力,目的為發展自我、勝任工作崗位和融入社會,具有多功能性和可遷移性。

核心素養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成果。2016年發布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界定核心素養概念: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及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國內學者對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內涵進行了研究,如林崇德認為,核心素養是學生具備的適應個體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3];褚宏啟認為是學生具備的“21世紀關鍵素養”[4]。核心素養是對“培養什么樣的人”規定性回答,對于中職教育而言,需要培養學生自身成長和社會成長所需的技能。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作為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應具備:勝任工作崗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以及個體持續成長的關鍵能力。

(二)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構成要素

核心素養內涵的確立,是對育人目標的具體描述。隨后,我國學者關于構成要素進行相關研究,如曹軼基提出職業素養可劃分為通用職業素養和專用職業素養[5];方健華提出中職學生核心素養要素由職業人格、職業意識和職業關鍵能力構成[6];程江平等人提出中職學生核心素養要素是由職業道德、人際表現、職業擔當、職業抱負、專業能力和職業守則構成[7]。學者們強調了核心素養的“核心”主要是指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體現在適應社會發展和個體終身可持續發展上。

綜上所述,本研究根據中職院校核心素養的特殊需求,知識時代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最終勾勒出中職學生核心素養構成要素,從所需的品格和能力的視角,初步篩選為理想信念、生涯發展、專業技能、職業品質和社會能力等五大核心素養,五大要素之間不是孤立的,相互關聯,但都有屬于自己特定的意義(見下表)。

二、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

(一)滿足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新時代背景下,隨著國家對科技創新人才的緊迫需要,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逐漸轉變,需自身具備核心素養,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中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如何理解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以及人才質量滿足市場需求至關重要。提升核心素養是中職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個人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影響著我國經濟的增長質量和數量,滿足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

(二)提高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養要求越來越高。而中職院校忽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人才培養的質量堪憂,不能持續地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因此,中職院校須正視社會發展對人才質量的實際需求,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改進和完善人才培養的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增強中職學生的競爭力

21世紀社會已邁入信息化時代,人類職業領域發生深刻變化,而核心素養是技術人才全面發展的重要標志。中職學生階段是成長和發展的黃金期,也是形成職業理想和發展核心素養的關鍵期,核心素養的培養著眼于未來,是學生適應職業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學生可持續職業發展。

三、中職學生核心素養面臨的困境

中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重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但從就業時企事業單位對人才核心素養要求而言,中職學生在核心素養方面不占優勢,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中職院校培養目標與社會實際需求存在差距

中職院校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存在不符的情況,一方面是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盲目制定,未結合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導致中職學生偏向于專業技能,缺乏核心素養的培養,部分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趨于相同,未結合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導致中職學生不能很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中職院校與企業銜接上出現偏差,造成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脫節的情況。部分中職院校專業設置繁多,未結合產業需求,導致學校人才專業結構及數量與產業需求不匹配的情況,以及部分中職學生的素養達不到企業需求的標準,影響中職學生就業問題。

(二)中職院校對學生核心素養重視程度不夠

中職院校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不夠,一是大部分中職院校的教育方向主要集中在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上,存在“重技能”“輕人文”的情況,忽視學生軟技能核心素養的教育及培養。二是培育體系不健全,一方面是課程設置缺乏對企業需求的清晰認知,培育措施的針對性不強;另一方面是師資薄弱,缺乏專門師資隊伍及相關課程體系。三是評價機制不到位,更多傾向于學生的就業評價,用就業率代替對核心素養培養的評價,存在核心素養評價缺失環節、標準不明確、評價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不利于核心素養培育質量的提升。

(三)中職學生自身忽視核心素養的提升

學生是核心素養提升的重點,部分中職學生欠缺自我培育的意識,一是體現在職業意識上,缺乏對職業的正確認知、清晰及未來的規劃,缺乏自我培育意識,這是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阻礙;二是職業目標不明確,缺乏對職業和自身清晰的認知,存在不切實際制定未來職業規劃,致使進入工作崗位后處于被動狀態,成為中職學生職業健康發展的阻礙。

四、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路徑

(一)社會層面:樹立尊重技能型人才的價值觀念

1.消除偏見,提高社會認可度

消除對中職學生的偏見,需要在全社會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打通中職學生上升渠道、多元化選擇及多路徑成才通道,讓每位中職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對中職教育的偏見反映的是教育和經濟問題,需要圍繞市場需求進行改革,吸引更多優秀學生選擇職業教育,根據調查顯示,在德國有80%的年輕人接受過職業教育,這種情況源于社會認可度高。

2.重視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的社會適應性

中職學生的核心素養必然具有服務社會發展的屬性,要滿足個體和社會發展的需求,脫離社會需求不能賦能個體的未來發展。核心素養幫助學生獲得工作崗位的能力,在進入企業實習實踐活動時,完成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是社會認可學生能力的表現。因此,不能脫離社會的需求,需要重視核心素養的社會適應性。

(二)學校層面:推動中職教育深化改革

1.構建體現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

課程是培育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須建立體現核心素養的新課程體系,構建課程和核心素養間實質性的鏈接,體現課程為核心素養服務。一是制定人才培養目標需結合國家、社會的發展需求,在實施教學目標時,明確學生需培養的能力與素養;二是在制定教學內容時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內容標準需明確學生培養的知識和技能;三是體現在質量標準上,把學生核心素養目標逐步分解到課堂活動中,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在核心素養上應達到的標準。構建體現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須貫穿于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質量標準等環節中,結合市場需求進行課程體系的調整與完善,將核心素養培育真正融入育人體系中。

2.提升教師綜合職業素質

“教人先正己”,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的綜合素質如何,新加坡側重于培養教師的素質,根據學生核心素養要求重構教師教育目標、課程及內容。因此,須重視教師綜合職業素質的提升,一是優化配置師資資源,不同學科教師各有側重,相互合作與學習,形成完善的師資結構;二是更新教師觀念,提升教育理念,可以定期組織理論學習、討論教學成果和實踐體驗等方式更新教育觀念,開闊視野;三是提升教師專業教學素養,教師的知識儲備和素養決定了學生的水平,可以定期舉辦示范課觀摩、公開課評選及組織教師到企業參觀學習和掛崗鍛煉,促進教師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教師只有自身具備所需的綜合職業素質才能擔負重任,才有能力潛移默化地將核心素養滲透到每一節課堂中。

3.建立基于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

評價是檢驗否有效的重要依據,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完善核心素養的評價體系,將關鍵指標融入考核評價體系中。一是通過制定基于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學業質量評價,通過實操演示、階段性及期末總評等方式檢測認知類的素養,對非認知類的素養,做好檔案管理工作;二是明確各專業學生學習內容后所應達到的素質目標,注重采用過程性評價,以達到育人目的;三是不斷完善基于核心素養的產教融合專業教學標準,真正實現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落地;四是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及互評和資格證書等方式評價核心素養,采用評優評先激勵措施,積極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評價是對中職學生全過程、全方面的綜合考量,采用多方參與、多種方式完成評價與反饋,以確保評價的客觀和公正。

4.營造核心素養校園文化氛圍

核心素養的提升不能忽視環境的隱性作用,將核心素養教育融入校園文化中,一是塑造主題文化氛圍,可借助墻報、展板、校報或校官網上宣傳學生核心素養,激發學生對核心素養的興趣;二是積極開展文化活動,通過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提高學生對核心素養的認知,感染并熏陶學生的思想,使其滲透到學生的實際行動中;三是樹立榜樣人物,以榜樣人物為切為點,使學生的思想、理念和行為受到影響,加強學生對核心素養教育的認同。

(三)學生層面:重視自身核心素養的提升

1.拓寬知識視野,完善知識體系

知識視野和知識體系是核心素養的根基,學生要具備融會貫通的知識體系和觸類旁通的知識積累,若達不到就無法領會核心素養的內在要求,進而影響核心素養的培養質量。因此,中職學生在校利用好學校圖書館資源,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增加自己對所學專業的理解和深化,完善自己的學習,形成自己的知識脈絡體系。

2.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提高學習能力

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們普遍的生存理念,只有通過不斷持續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競爭和獲得生存的權力。中職學生要提升自身核心素養,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養成不斷探索、自我更新的習慣獲取新知識。有研究表明:人在大學畢業前只能獲得10%~25%的知識,剩下的知識需要在大學畢業后獲得,因此,中職學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概念,提高學習能力,核心素養才會更上一個臺階。

結語

綜上所述,21世紀時代背景下,中職教育面臨新的挑戰,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通過界定核心素養的內涵以及分析構成要素,探討了培養目標與實際需求的差距、中職院校對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不夠,以及學生自身忽視核心素養的提升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從社會層面通過樹立尊重技能型人才的價值觀念、學校層面推動中職教育深化改革、學生層面重視自身核心素養的提升等三方面提出提升路徑,以期進一步落實新時代背景下中職教育人才培養的任務,實現中職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3.

[2]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成果發布:培養什么樣的人.http://ex.cssn.cn/gx/gxjxky/201609/t20160914_3201 911.shtml.

[3]林崇德.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人民教育,2016(19):1416.

[4]褚宏啟,張詠梅,田一.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及其培育[J].中小學管理,2015(9):47.

[5]曹軼.基于創業導向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0):7981.

[6]方健華.中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評價及其標準體系建構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7]程江平,沈佳樂,林莉.中職學生核心素養結構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06):2832.

基金:本文系西藏自治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技術賦能智慧教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創新研究——以財政學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G202128)

作者簡介:王芳(1980— ),女,漢族,山東樂陵人,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技術教育;尹芳霞(1991— ),女,漢族,甘肅永靖人,碩士生導師,講師,研究方向:公共服務政策、職業技術教育。

猜你喜歡
培養路徑中職學生核心素養
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路徑探究
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淺談中職英語單詞教學策略
淺談如何培養中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淺談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中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方式如何與時俱進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