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百年偉大社會革命的理論意涵與歷史思考

2024-02-17 05:13
理論縱橫 2024年1期
關鍵詞:生產力革命歷史

胡 剛

(湖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黃石 435002)

社會革命作為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理論范疇,關注的不僅是社會發展方式與內涵的革命性創設,還有發展階段、發展理念、道德規則與倫理秩序的合理界定與科學再塑,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合乎規律的必然呈現與真實觀照?!耙陨a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為基礎和動力,隨著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而深入推進,不僅僅是一種破除舊的政治上層建筑的社會運動,更是一種新的社會建設?!盵1]74這里要說明的是以重塑傳統生產力表現方式實現社會形態的基礎性變革,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等領域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完善社會治理結構、進行偉大歷史變革的同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歷史運動,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實現歷史夢想與政治理想的根本路徑??梢哉f,黨的百年奮斗史,呼應的是以持續社會革命不斷推動歷史飛躍的光輝歷程,是“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2]的深刻社會變革。

一、中國共產黨百年社會革命的理論邏輯

社會革命,作為在不同歷史階段中人們全面改變主客觀世界的實際行動的核心體現,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與特定社會歷史條件、社會目標等息息相關,要求持續完善特定社會形態環境下的生產力發展,實現其與生產關系根本性質“相互適合”“互促互進”的“質變”。它呼應的是對抗性與非對抗性相互交替的社會矛盾運動,體現的是推動社會進步與提升發展質量的雙重要求,符合生產方式重大歷史變革的內在要求。其中既有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社會革命觀的繼承發展,也有“兩個決不會”的歷史唯物主義內涵與“兩個必然”的社會革命根本趨勢,強調的是相關理論邏輯統一于百年大黨對于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學理關注與時代觀照。

(一) 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社會革命論的學理意味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活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盵3]597社會革命作為歷史發展的“火車頭”,代表著新的發展方向的生產力就必然要破除舊的生產關系,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為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形成辯證統一的歷史合力支配社會發展進程。

需要說明的是,在革命年代,民族矛盾、階級斗爭以及暴力革命、無產階級專政的現代化國家的建立等,代表了這一階段社會革命的實際意義、運動的主要形式與目的。這既是無產階級革命的主要內容,也是社會革命在政治與階級斗爭領域的具體體現。此語境下“社會革命”的歷史涵義,它“只不過是從前人們所謂的‘政治革命’或‘革命’的同義語。每一次革命都破壞舊社會,所以它是社會的。每一次革命都推翻舊政權,所以它具有政治性”[4]395。強調革命運動的發生必須到階級斗爭與政治革命中去尋找答案,往往尤為明確地凸顯社會革命即為追求徹底解放的無產階級以武裝斗爭、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壓迫階級反動統治的革命斗爭。因此,“資產階級國家由無產階級國家(無產階級專政)代替,不能通過‘自行消亡’,根據一般規律,只能通過暴力革命”[5]194,就是“砸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社會制度”,或者說在無產階級必須通過武裝斗爭的方式奪取國家政權的民主革命時期,革命與暴力相伴隨,社會范式的轉換或者社會形態的興替往復是政治革命的必然結果。

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認為,“徹底的社會革命是同經濟發展的一定歷史條件聯系著的;這些條件是社會革命的前提”[6]404。即廣義的社會革命,其全部內涵并非僅是訴諸暴力斗爭,而是要結合具體歷史環境和斗爭要求來確定革命的方式與內容。恰如列寧所強調的那樣,“任何一次政治變革,只要不是派系的更替,都是社會革命。問題只在于是哪個階級的社會革命”[7]120?;诖?,無產階級政黨進行的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并不是“絕緣體”,也不是兩個對立面。政治革命從屬于社會革命的歷史范疇,前者在一定歷史環境下是后者得以實行的先決條件。因此,要實現關于社會制度根本變革需要先完成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的內容和性質必然要結合相應社會歷史條件和革命任務。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視野中不難看到,社會革命是必然超越政治革命的傳統概念的,政治層面以及經濟層面的“革命”等也必然是以進行社會革命為斗爭的直接目的?;诖?,最終歸宿是社會革命的“政治革命”就不再是單獨的存在了,而是社會革命的一個階段或者組成部分,抑或達成革命目標的重要手段。而且,歷史上無產階級政治革命的勝利也都為持續社會革命確定了充分的歷史條件、必要的社會基礎、清晰的革命目標。

廣義上關于“革命”的范疇中,“雖然沒有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革命,但是還有革命,技術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從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革命,從共產主義的這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也是革命”[8]108-109,必然地,革命的方式將回應由物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引發的社會改革。這種改革涉及上層建筑體系中的經濟形態、技術形態、文化形態以及國家治理形態等結構性方面。同時,它也是一種“徹底的革命”,不僅是物質層面的革命,也包括思想精神層面的徹底革新。也如恩格斯于1844 年的《英國狀況》[4]526一文中講道:“人類知識和人類生活關系中的任何領域,哪怕是最生僻的領域,無不對社會革命有所影響,同時也無不在這一革命的影響下發生某些變化。社會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學的革命必定通向社會革命?!奔瓷鐣锩詡ゴ?,是因為它要求人類社會發展的整體系統發生徹底的、根本的變革,而且諸多領域社會變革匯聚的歷史合力必然能對社會發展質量的提升產生歷史性推動作用。雖然政治革命與社會改革卻也是有明顯的“界線”,但“這條界線不是死的,而是活的、可變動的,要善于在每一具體場合確定這條界線”[9]168。因而,“社會革命”不只是狹義概念上的“動蕩激烈”的“政治革命”,而是廣義上以“共產主義原則實現”為最終目標的持續革命過程。

根據馬克思主義社會革命論基本觀點,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革、不斷進步的自然的歷史過程,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它既要求社會生產實踐活動有“量變”的積累,也要求社會生活層面能產生“質變”的躍升效果,本質是要強調改革舊有生產關系中不適應新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它進一步重申了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中生產力標準的科學觀點,呈現的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內在一致。也是從歷史發展的延續性與歷史變遷的深廣度,著重強調了馬克思主義社會革命論的總體意義。事實上,持續推動著的特定時代的社會革命必然聚焦于該歷史時期需要克服或解決的生產力革命任務。這既是社會進化歷史視角從傳統轉向現代的表現,也是推動生產關系持續調整、互相適應的“破立并舉”。這種做法強調破立結合、革故鼎新,關注階級結構與社會矛盾內涵的歷史演變,旨在實現社會生活與生產力總體性和基礎性歷史地位的有機統一,從而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

(二) 準確契合社會革命理論場域蘊含的必要性、科學性、斗爭性

從近代探索國家出路到實現民族獨立和自身解放,從建設發展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都會經過“許多的階段”,就是持續解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矛盾的關鍵過程,是持續進行社會革命的必然要求。就理論場域而言,“社會的變化,主要的是由于社會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新舊之間的矛盾,由于這些矛盾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前進,推動了新舊社會的代謝”[10]302。也就是說,“革命是要搞階級斗爭,但革命不只是搞階級斗爭。生產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從歷史的發展來講是最根本的革命?!盵11]311明確表明了人類社會形態歷史嬗變是伴隨不同歷史階段社會矛盾的具體反映而進行的。無論是五千年文明語境還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語境,都決定了這一宏大而獨特的社會變革沒有也不需要對我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必然只能依據生產力發展實際,在相應的階段形成能與之互相適應且著眼于社會持續發展進步的生產關系及其具體形式。因而,社會革命作為“根源于生產力本身的革命化要求,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12]。區別只是社會矛盾歷史運動的性質不同和具體表現不同,體現了基本矛盾運動也是處于既相適應又相沖突的動態調整中。

與此同時,中國社會革命的科學性體現為,需要在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及其中國化實踐的具體要求中,厘清與基本矛盾運動相適應的主要方面和相沖突的次要方面,專注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使之于主流思想文化表征、國家治理形式等上層建筑的完善進步中實現耦合協調、全面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了鞏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覺。社會革命必定是持續完善、階段遞進、一以貫之的深刻而徹底的社會改革,是關于發展范式與發展理念的科學變革和歷史性變革。它要求新的生產關系必然適合新的生產力發展和經濟政治等上層建筑的內在要求,意味著社會物質生活與社會意識內容的有序更新和內涵躍升,確保新的思想觀念、道德認識與價值規范在與時俱進的歷史節奏中,更為具體地反映社會生產發展的實踐需要,以及歷史發展邏輯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邏輯的辯證統一。

應該說,不同于狹義的社會革命研究以階級斗爭與政治革命實現社會制度與形態更迭為訴求,這里所強調的社會革命,更多是從廣義上強調社會發展范式的制度性重塑,是關涉社會歷史形態諸要素有序衍化的重大變革。既有思想觀念革命,也有經濟革命與規則革命,更意味著生產關系、社會關系、觀念認識等方面的持續革命、深度革命、長期革命,呈現為空前深刻、意義深遠,要求不懈奮斗、持續斗爭,保持堅定的革命態度、革命斗志,體現革命性思維方式,其實質既是思維革命,也是發展革命。

基于理論場域的中國社會革命的斗爭性講求的是以堅定徹底的“革命性變革”科學揚棄影響甚至阻礙社會歷史持續向前的方面,明確如何繼續保持歷史斗爭的主動性與堅決性,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革命斗志、一往無前的進取意志。這意味著根據生產方式諸要素“相互斗爭”的運動規律,促成“基本適合”動態關系的演化過程,整體聚焦于特定發展階段歷史斗爭與治國理政著重聚焦的問題域。這意味著偉大時代依舊需要不同特點的偉大斗爭來推動,同樣也是強調作為“覺悟的”、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無論發展到了哪一個階段、取得了怎樣的發展成就,都必須有偉大斗爭、艱苦斗爭的充分準備;意味著強調“不能因現實復雜而放棄夢想,不能因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必須以‘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壯志豪情和‘越是艱險越向前’”[1]77的斗爭精神。這里進一步強化了既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也應“敢于勝利、善于勝利”,充分發揚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與偉大夢想精神,要堅定“趕考”初心,勇于擔當“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歷史責任。因而,進行新時期社會革命的根本出發點,“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13]8,從理論邏輯上清晰闡明中國共產黨偉大社會革命與偉大歷史斗爭的正確性、過程性。

二、百年大黨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演進及內涵表現

社會革命展現的是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不斷趨向于生產力實際水平與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之間“一定要適合”的辯證學理關系,保證經濟基礎的有序提升與上層建筑的科學完善在社會主義制度范圍內實現“良性互動”。要考慮到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與必要性、普遍性與特殊性,歷史的唯物主義與辯證法,也是將歷史階段性與革命斗爭性有機結合,觀照歷史的能動性與自覺性,探究大歷史觀視域下社會革命的根本學理范疇。

(一) 百年大黨偉大社會革命斗爭進程的歷史梳理

基于大歷史觀而言,從近代鴉片戰爭以來“國家蒙難、人民蒙辱、文明蒙塵”的苦難史,到波瀾壯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從建國初期社會主義建設艱辛探索到20 世紀七八十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社會革命,再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斗爭歷程,可以說,中國人民與中華民族實現自身獨立與解放、富強與復興的艱辛歲月,恰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社會革命的光輝歷程。它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共產主義理想與社會主義信念,而接續奮斗的偉大歷史進程,就是一代又一代愛國者、革命者、勞動者、堅定者,見證、參與、創造的近代以來中國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與歷史宏圖,佐證了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跋山涉水、闖關奪隘”的思想偉力與歷史實踐。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是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建黨初心。呼應的是徹底推翻近代“三座大山”的沉重壓迫,實現近代以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向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的偉大跨越,迎來了改變民族命運與社會進步的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創立伊始,就在一大文獻中開宗明義地寫明了“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14]6,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規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要用“革命”的方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任何一次真正革命都是社會革命,因為它使新階級占據統治地位并且讓它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來改造社會”[15]327。

新中國成立之后,基于“人口多底子薄、經濟文化落后、發展極不平衡”的特殊國情,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過程中,始終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時,認真體會如何既能在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體現更多中國同志自己的思想”,也能“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帶有自己的許多特點,而且在將來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以后還會繼續存在自己的許多特點”[16]603,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由此,中國社會發展進入了歷史新紀元,也進入了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新篇章。隨著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制定實施,社會革命涵蓋的領域會更為廣泛、影響程度會更為深遠。以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彼此適合”,成為這一時期進行的前所未有的深刻社會變革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這正是其革命性的著重體現,既有堅定破除固有思維束縛的具體要求,建立新世界的偉大歷史使命(實現思想革新、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新要求),也為進入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革命歷史新時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實踐基礎。

在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延續與發展。以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擺脫“姓社姓資”問題的爭論與束縛。中國改革開放持續關注社會主要矛盾的具體呈現與實質變化,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與“三步走”戰略,明確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最大實際與國際地位,體現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的持續闡釋與實踐印證。鄧小平認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獲得解放,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盵17]370其中必須要改的,必須要“革命”的,必定要做到“義無反顧”“披荊前行”;堅決不能改的,必須要堅持,必定要堅守本源初心。關于社會革命,在我黨歷史上第二個歷史決議即《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就對其內涵范疇與歷史趨向作了經典解釋,即“這是人類歷史上空前偉大的革命。我們現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進行的斗爭,正是這個偉大革命的一個階段”[18]119。認為它是一次“偉大的覺醒”,是“通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有領導、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18]119。這里所強調的“革命”,主要是充分展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完善體制機制,聚焦生產力發展方式變革與實踐轉向,從發展理念、運行結構等方面徹底破除束縛社會生產力向前發展的相關阻礙,確切契合了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所明確的“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的著名論述。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也必然要基于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發展史,科學理解新時代社會革命歷史特征的“變”與“不變”的唯物辯證關系?!皬臍v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19]69,系統領會社會革命“破”與“立”相互促進、科學耦合的歷史原則。因此,作為新時代奮斗者,中國共產黨人“既不能離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民族復興的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能因為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就諱言甚至丟掉遠大理想”[20]。新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是其他別的什么新時代,它意味著有著新的歷史特征的社會革命總體呈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內容。它既是“百舸爭流、不進則退”的奮進時代,是“奮斗的新時代”,也是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為光榮使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奮斗目標的“圓夢的新時代”。新時代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本質上就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偉大社會革命的延續,反映了黨領導下的社會革命歷史張力和現代化實踐的雙向互動,為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 基于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偉大社會革命的內涵表現

回顧百年斗爭史,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烽火歲月”“戰斗年代”,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的“奮斗歲月”“火紅年代”,還是在改革春風中開啟“筑夢征程”的“崢嶸歲月”,以及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民族復興、人民造?!钡摹皥A夢年代”。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望志路”到“復興路”,中國共產黨人披肝瀝膽、櫛風沐雨,創造了從“一窮二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實現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今天,偉大的中國人民已然完成“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21]。百年來黨領導人民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奮斗精神,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堅強意志,實現了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躍升。

中國社會革命有序衍化、循序漸進的歷史發展,取決于不同歷史時期中不同歷史任務所蘊含的歷史變革要求。也正是諸多在時間序列與歷史關聯上耦合一致的革命任務,構成了百年大黨不斷推動偉大社會革命的壯麗發展史。這是對傳統革命概念的延伸和續釋,使其有了“改天換地”的持續社會革命的歷史特征?!皻v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場社會革命要取得最終勝利,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19]70。而且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矛盾運動要實現“新的基礎上的適合”,這一循環往復運動過程與影響社會歷史形態變遷,既不一定是同步發生,也不會是一步到位。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革命,“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22]165。中國共產黨在百年艱辛奮斗歷程中,將把實現人民獨立自由解放作為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把實現什么樣的現代化作為念茲在茲、持續探索的歷史使命。如今,現代化發展成績已然不可同日而語,“跳出了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23],愈發明確了新時期偉大社會革命要緊緊圍繞“兩個大局”,充分肯定“兩個奇跡”的偉大意義?!暗雷枨议L,行則將至”,正因如此,既要尊重社會革命的歷史成就,也依然要警醒人們,“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24]1438。這也就決定了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25]12。

持續推進社會革命,聚焦的正是社會矛盾運動的歷史呈現,要求的是堅持斗爭、解決矛盾,推動社會進步。這一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要求“敢于說老祖宗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新事業”[26]322。因而,從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總根源、變化層次來講,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等歷史時期,皆是社會革命的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它既是一部持續推進、不斷勝利的社會革命史,也是一部實現中華民族由積弱積貧到揚眉吐氣,到富強昌盛的輝煌發展史。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的主題依舊是聚焦偉大事業崇高理想,關注改革發展穩定、重視矛盾風險挑戰、直面治國理政考驗等,進行持續的、徹底的、深刻的、艱巨的社會變革,依舊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階段的主要內容,必然要體現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以及由此提出的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任務。據此,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政治語境里,就是要求科學理解“革命”的不同歷史意涵,全面把握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歷史關聯,系統闡述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斗爭目標,進而明確其歷史價值最終都將歸結于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三、持續推進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的路徑思考

明確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充分掌握這一偉大歷史進程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切實觀照國家發展、黨的建設與人民生活等事關社會歷史進步諸方面的內生統一??梢哉f,將過往對社會生產力的歷史要求由“解放”延伸至“發展”,已然充分說明持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政黨性質的內在規定,也是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與生俱來”的革命品性與歷史擔當。

(一) 堅持一切發展為了人民,強調百年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原點

持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必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強調“人民至上”,明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主體思想”,強調人民是決定生產力發展諸因素中最主要的方面,充分尊重人民群眾作為歷史主體的重要地位、參與社會變革與歷史運動的首創精神?;赝麣v史、關注現實,更不能忽略人民群眾“寫就歷史”的主觀能動性。人民群眾始終是推動社會歷史變革的根本力量,是參與者、決定者。應該說,社會革命要持續解決的是人們以往從未敢想的問題,關注的是人們以往從未敢去做的事情,實現的是人們以往從未達成的發展奇跡。這都在強調“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強調更公平、更廣泛地惠及全體人民。堅持實現高質量社會發展與持續關注民生同步,堅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與共同富裕同步。尤其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每個新時代奮斗者在偉大社會革命的“覺醒年代”都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應該“主動為之”的。

社會革命也是旨在“掃除耗盡人民生命力的舊形式、舊制度和舊信仰,同時改造整個社會制度和放釋出社會能量,以建立生活和活動的新形式,并使人得到全面發展”[27]174。需要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著力解決現代化整體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矛盾,持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既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也是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完成黨的歷史使命的根本要求”[28]。它蘊含了歷史主體改造世界的主觀能動性,也體現了其參與的偉大歷史奮斗的客觀規律性。這里既要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基本要求,也要契合現階段全體社會成員對美好生活最直接、最真實的崇高價值追求。要求站穩人民立場,永遠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定聚焦“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始終堅持“對人民飽含深情,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密切聯系群眾,堅定依靠群眾,一心一意為百姓造?!盵29],是偉大社會革命深入推進的根本目的與時代動力。

持續推動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要求聚焦我們黨“為了誰、依靠誰”的時代追問,科學探究人民群眾能動創造歷史的學理實質,深刻理解“出卷人”與“答卷人”的歷史責任,尊重人民群眾積極創造歷史的主體性與參與偉大歷史創造的卓越貢獻,凸顯社會歷史演進的規律性與目的性的內在統一。不僅要看到人民是推動生產力持續變革的主體力量,生產力根本性質由人民“說了算”;也要主動走到廣大人民群眾之中,切身體會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定義與追求是一以貫之的。美好生活既不會“從天而降”,也等不來,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奮斗者同心勠力、接續奮斗,“在發展中確立和實現人的主體性與獨立性,以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解放為發展目標”[30]。

(二) 堅定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道路,強調新時代治國理政思想的與時俱進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它既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任務,也是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路徑。它蘊含了人們對百年滄桑巨變與歷史成就的全面把握與歷史清醒,以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歷史發展的深切期待。近代以來中國的現代化探索歷史進程,同時也是充滿矛盾斗爭的社會革命歷程,說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較之以往是任重而道遠的。它強調的是實現“適合中國情況”的現代化,它就是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它是百年大黨“永遠年輕”的歷史追求,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兌現歷史承諾、承擔光榮使命的頂層謀劃,是旨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最根本、最偉大的社會革命。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新道路與西方現代化路徑截然不同。它誕生于我們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這種新的現代化發展范式絕對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更不是對某一特定發展路徑的“模仿”“翻版”或者“再版”。它觀照的是關于經濟社會結構、生態文明發展與文化觀念、思想意識等領域的深層次性、系統性、整體性根本變革與有效轉換。根據辯證發展的理論原則,聚焦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保持“一定要適合”的規律原則,科學調整特定歷史階段不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的政治或觀念上層建筑相關方面和環節。更是專注于抵御重大風險,解決重大矛盾,認真對待改革開放新時代所涌現的諸如如何弘揚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增強核心技術創造以及維護國家整體安全等新的重大議題。既符合了人民群眾的由衷期許,也是民族復興的關鍵要素。

社會革命呼應的是深層次、寬領域的根本性變革,是實現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質效的歷史性躍升,也是契合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的新時代實踐要求。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時代改革開放已然進入攻堅期、深水區,將來可能還會進入全面改革不斷深化的“無人區”。如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改革發展成效“質”的顯著提升與“量”的積極嬗變,尤為需要明確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的核心內容,就是“雖已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仍需“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敢于“涉險灘”“啃硬骨頭”;仍需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肯干、苦干、實干精神,圍繞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一關鍵內容與發展范式的歷史涵義。依照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階段性戰略安排,“自覺通過完善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31]。百年大黨正青春,“唯有凌云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堅持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關系的科學調整與不斷完善,充分觀照社會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依舊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呼應的歷史邏輯。為此,全體新時代奮斗者要同力協契、踵事增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頑強拼搏、勇毅前行。

所以,用“革命”一詞恰能明確表明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范式所蘊含的社會變革的堅決性、徹底性。中國式現代化同樣是“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22]483,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新時代治國理政思想的唯物史觀考察,聚焦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坐標,確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規律、執政規律的新認識新飛躍。它要求有效推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頂層設計,就是明確了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與發展成就,轉變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整體效能。這里不僅是要體現濃郁的“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也是從中國共產黨現代化思想的理論角度審視一種獨創性社會主義發展范式。這是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同向而行的現代化,更是對百年大變局之下人類文明發展新形態的卓越貢獻,體現了“中國之治”的歷史影響與世界意義。

(三) 勇于自我革命,強調新時代“兩個偉大革命”的協同發展

勇于自我革命,既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社會革命持續勝利的堅強保證,也是回答好“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內在要求和鮮明特色。就是要從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中學會成長,始終堅持“革命者”的根本底色與本質屬性,以飽滿的革命熱情與斗爭意志,在變革中持續實現變革。既要有政治勇氣,有“刀刃向內”的堅定;也強調尊重歷史賦予的使命擔當,體現堅毅的革命自覺與果敢的革命意志,“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32]。就是要以百年大黨革命精神譜系涵養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堅持明確時代視域中變的是不同歷史階段的革命內容,不變的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革命品格與政治要求。

始終強調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征程中持之以恒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就必然需要強調改造主觀世界的革命性,既要有刮骨療毒的決心,也要破立結合,善于在斗爭中從勝利走向勝利。這里的革命性,體現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于馬克思主義革命觀的歷史傳承性、歷史階段性等精神價值,展現出的是明確認識與清晰理解。既是要求蘊含鮮明的政治情懷,也是明確提出要“做勇于斗爭的‘戰士’,不做愛惜羽毛的‘紳士’”[33],體現共產黨人特有政治基因中與生俱來的憂患意識、斗爭意識。因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2]。就是堅持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無論何時何地都應有的政治自覺,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講政治規矩,守政治紀律,強調黨的政治屬性和原則底線,始終葆有戰斗性政黨特質與“革命者”本色。因而,厘清百年大黨永葆青春的政治密碼,就是始終堅持自我革命的斗爭自覺。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資本主義已經暴露出極大頹勢,社會主義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相互疊加與交織的歷史情境,既充滿特殊性又充滿復雜性”[34]206,這也是新時代意識形態斗爭與社會革命的必然考量。對此,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上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絕不能有松勁歇腳、疲勞厭戰的情緒”[35]57。我們已然處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既不能因過往的認識偏差、曲折甚至錯誤而“畏首畏尾”,也不能因曾經的發展成就而“忘乎所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持續強調自我革命精神,絕不能喪失革命者政治本色,要始終保持百年大黨的擔當精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長期執政能力的整體提升。進行“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與“全面深刻、除舊布新”的社會革命,都應有正確的政治態度和崇高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與價值追求。要始終強調鮮明的政治理想與恒久的政治信仰是共產黨人政治品性的“魂與魄”,“要同安逸享樂和不思進取的消極心態做斗爭,要同各種頑瘴痼疾和積習積弊做斗爭,要同權力的腐蝕和利益的誘惑做斗爭”[36]。

堅持偉大自我革命是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必然政治要求與根本政治保障,是“革命者”改造主觀世界的必然路徑;偉大社會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與斗爭任務,與黨始終堅持自我革命、勇于自省的政治內涵是一致的,兩者統一于“強國”與“復興”的中心任務。只有在知常明變、守正創新的歷史過程中強化自我革新、自我超越,才能篤行致遠,才能保證在新的趕考路上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不出現“顛覆性錯誤”。我們的黨既是立場堅定、斗爭堅決的馬克思主義革命黨,也是人民衷心擁護,始終保持昂揚斗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始終葆有過往革命年代的斗爭精神、革命意志,就是要求順境不惰、逆境不餒,努力在新時代“革命性鍛造”過程中持續提升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增強政治鑒別力、敏銳力和斗爭意識、政治定力,否則就會在“驚濤駭浪”的歷史考驗中“雜念叢生”,“經不起風吹浪打”甚至“臨陣脫逃”。

“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人民進行偉大的社會革命,也能夠進行偉大的自我革命”[37]478?!皟蓚€偉大革命”的“相伴相隨、互促共進”,既是“強身健體”,也是“凝神聚力”;既是深入推進偉大社會變革的歷史需要,也是從嚴治黨、管黨強黨的政治需要;既是黨領導全體人民必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自信與政治擔當,也是持續強調“堅持真理、糾正錯誤”的精神實質與“原則堅定、緊密團結”的政治自覺?!澳_踏人間正道,何懼世事滄?!?,正道愈發耀眼,理想與信念愈發篤定,堅持在偉大斗爭中改造自己,在偉大社會革命中改變社會、影響世界。

猜你喜歡
生產力革命歷史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新歷史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展望2014:推動科技創新轉化為第一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