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的教育意蘊

2024-02-18 14:23鄭延福
現代教育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技術革新現代教育技術跨學科

鄭延福

[摘要]人工智能在當今作為一門顯學,理論上自成一體,實踐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從跨學科的宏觀視角分析,人工智能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影響是全方位、深層次的,或將成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又一重要基礎。人工智能學科知識體系比較寬厚,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元素,還可為相關學科內容的設計提供全新的視角和思路?;谌斯ぶ悄艿默F代教育技術,整體上為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創造了便利條件,同時也不可低估產生的負面影響,應根據實際需求適當選用。

[關鍵詞]人工智能;跨學科;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學科;技術革新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4)01-0020-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1.004

人工智能與教育有著天然的“親和力”,將給現時的教育活動帶來諸多良機和不少挑戰,對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影響是全方位、深層次的。本文基于跨學科分析的視角,主要探討人工智能對教育學科、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3個方面產生的重要影響,挖掘人工智能的教育意蘊,以期為教育學科建設提供全新思路,更有效地開展教育實踐活動。

一、人工智能概要

(一)人工智能的興起

從狹義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這一專業術語出現得較晚,只不過短短幾十年的歷史,但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卻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實踐背景。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過程始終伴隨著人工智能的增長,折射出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1956年夏季,在美國達特蒙斯大學,由來自相關科研院所的著名學者和業界精英,舉辦了一場為期兩個月的以計算機科學為主題的學術討論會,會上第一次使用了人工智能這一專業術語,明確了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領域,創設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工智能學科。自人工智能學科誕生之日起,發揮群體的聰明才智,通過不斷學習和創新,開發和設計了能代替人類部分行為的智能體,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當今作為一門顯學,理論上自成一體,實踐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社會各行各業的創新風暴。

(二)人工智能的內涵

對于一門新學科,首先要明確研究主題、界定核心概念,構建一套適合于本學科特點的獨有話語體系,采用既定規則表述學科基本內容。其中有些知識點需要結合具體語境和實際情境,才能理解得更準確、更透徹。人類個體的智能主要包括感知、記憶、思維、學習與行為能力等,其中學習能力與其他各項智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關聯,綜合地反映了個體智能水平的高低。到目前為止,對于人工智能這樣一個核心概念,還沒有形成一個被大家公認的定義,但眾多的學者對其內涵的認識基本趨于一致?!叭斯ぶ悄軓谋举|上講,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機器上實現智能,是一門研究如何構造智能機器或智能系統,使之能夠模擬人類智能活動的能力,以延伸人們智能的學科?!保?]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十分寬闊,具有明顯的綜合性、邊緣性和前沿性特征,廣泛涉獵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門類的諸多相關學科,其中主要包括數學、計算機科學、語言學、哲學、神經生理學和心理學等。

二、人工智能與教育學科:從“相望”到“相助”

(一)學科內涵界定

教育學中的學科與專業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在實際應用中,有時將二者混為一談,這是需要加以矯正的。從大的方面講,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作為認識的客體,起初以一個整體呈現給人類,給我們留下一個整體的印象,產生粗略的認識。為了進一步細化對客體的認識,就要選取適當視角,對同類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將獲取的客體的相關知識分門別類,使之系統化,這樣便會產生諸多不同類型的學科?!案叩葘W校的學科主要指學術的分類,即按科學的性質而劃分的門類,學科一方面起著目錄性的指導作用,規定著我們探索的范圍,另一方面起著范型的作用?!保?]

追溯我國教育的漫長發展進程,將知識按不同學科門類進行探究和學習有著悠久的歷史。氏族公社時期主要的教育活動可歸結為以下5個方面:生產勞動的教育、生活習俗的教育、原始宗教的教育、原始藝術的教育、體格和軍事訓練[3]。這實際上已經體現出學科分化的思想。起源于夏代、發展于商代、成型于西周時期的“六藝”教育,開創了我國分科教育的先河?!傲嚒苯逃齼热莅ǘY、樂、射、御、書、數?!岸Y”指禮儀教育、倫理規范教育等;“樂”指音樂教育,還包括詩歌、舞蹈、戲劇等內容;“射”指射箭的技術訓練;“御”指駕馭戰車的技術訓練;“書”指文字教育;“數”指數學、算法,還包括自然科技知識的教育[4]。這些教育內容大致反映了當時社會生產生活的基本狀況,表現為偏重文事、社會,輕視生產勞動與科學技術的特點,是我國整個教育歷史的一個縮影。從學科衍化的視角來看,當今一些學科與“六藝”教育內容不可割舍,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包含許多可資借鑒的東西,對后世學校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教育學的跨學科發展

任何一門學科,必然有其核心的知識要素和獨特的知識結構,在整個學科體系中保持自身“個性”。但僅靠一門學科對客觀對象進行探究是不夠的,形成的知識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偏狹甚至錯誤。英國課程論專家丹尼斯·勞頓指出:“如果我們試著從一門學科開始探索問題,我們就犯有根本性的錯誤?!保?]不同學科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相互交叉和滲透,汲取養料,孕育新的重大突破,實現跨學科融合式發展,豐富和深化知識體系?!安谎远?,任何學科的發展都以區別問題及理論,并在本學科內部或與鄰近學科建立起整體聯系為其特征?!保?]

教育所關注的主要對象,無論是人還是社會,都是一個綜合體。教育研究者需要充分占有各方面的資料,整合各相關學科的知識,形成對教育現象全方位、整體性的認識。教育學總體上屬于社會科學,體系龐雜、內容豐富,在其發展過程中跨學科特征愈加明顯,正呈現出與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新景象。教育學的跨學科發展經歷了3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育學與心理學、統計學的交叉,使得教育學從思辨走向科學;第二階段是20世紀60年代以后,教育學與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結合,使得教育學從微觀走向了宏觀;第三階段是21世紀以后,教育學與信息科學、腦科學、人工智能科學等正在進行的結合,產生了學習科學、教育神經科學等新學科、新領域,使教育學從單純的社會科學走向了綜合科學。這個過程經歷了從學科間概念和理論的互借互換,發展到學科間合作解決問題,又發展到在不同學科之間融通的綜合理論,再發展到在獨立的學科間共同交疊的部分開發新的領域[7]。

(三)人工智能與教育學科的互助性

從宏觀上看,人工智能與教育學科的探究領域有許多共通之處,在學科理念、內容和方法上可相互借鑒和參考。隨著人工智能學科的蓬勃發展,其中蘊含的一些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對教育學科的發展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或將成為教育研究的又一重要基礎。當然,人工智能和其他與教育相關的學科一樣,也是基于本學科獨特的視角分析教育現象,對教育活動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科視差總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在合理限度內進行整合。下面僅選取兩種情形予以具體分析:一是自古至今對教育活動具有重要影響的兩種相對的教育哲學觀,即實質教育和形式教育;二是教育學門類所屬的課程與教學論學科。

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動,最終效果體現在人的各項素質的變化上。教學是各級各類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主要手段。在歐美教學發展史上,曾于18—19世紀產生過實質教育和形式教育兩種教育哲學觀的論爭,導致了新興的實科學校和傳統的文科中學的分野。事實上,源于歷史的兩種主要的教育哲學觀的論爭到今天也未停止,只是表現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主導了教育研究和教育實踐的大體格局和方位?!皩嵸|教育強調傳授給學生實用的科學的知識,在課程上要求以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為主;形式教育強調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心理能力,重視教材的訓練價值,主要學習拉丁語、數學、邏輯及有關人文學科?!保?]在我們今天看來,兩種教育哲學觀在教學目的和內容上強調的重點不同,都有其合理性,是培養一個“知”“能”雙全的人所必需的。人工智能所涉獵的基本內容,一定程度上可兼容實質教育和形式教育的主要優點,有助于整體上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一方面,人工智能學科包含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可直接用來解決許多實際問題,體現為實質教育的特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學科蘊含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是非常難得的個體思維能力的訓練素材,體現為形式教育的特征。

課程與教學論作為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始終把知識和學習作為主要的關注對象,占據著教育理論研究的核心位置,對教育實踐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從基本要素、主要學段、學科領域的不同研究視角出發,該學科衍生出了許多子學科和交叉學科。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時代的進步,在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經常會迸射出新的元素、涌現出新的問題。課程與教學論研究中出現的一些新元素和新問題,是新時代多種矛盾沖突下和多種媒體運用中產生的,必然要求用多學科的視角和多學科綜合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去解決[9]。放眼未來教育研究的圖景,深入挖掘和利用蘊含在人工智能學科中豐富的教育元素,可為業內人士更新教育觀念、拓寬教育視野、創新研究范式提供思路。同時,課程與教學論學科一些成型的理論和方法,可為人工智能的研究帶來有益的啟示,特別是學習科學領域的許多理論知識和人工智能的相關度高,在跨學科發展的不同階段和層面上,實現了人工智能與教育學科的融合式發展。

三、人工智能與教育內容:從“相離”到“相交”

(一)不同學科視域中的教育目標和人才觀

教育學是以人和社會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科學,實現個人全面發展是教育追求的目的之一。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一部教育思想史就是一部個人全面發展理論與實踐不斷產生、發展和完善的歷史。中外教育史上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的表述,在不同時代和社會不盡相同,側重點也有所差異??傮w上講,認知和情感始終是人們考量個體教育效果的兩大要素。在教育活動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認知、輕情感”的偏頗,這種狀況在信息化時代還有加劇的態勢。布盧姆在其名著《教育評價》中作了這樣的評判:“認知成果的獲得越來越為人們所關心,并很少受到懷疑,而情感目標則受到冷落?!保?0]這是值得社會各界人士反思的。當前我國教育目的所規定的教育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五育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管理學則將評判人才的重心置于整個職場當中,將職業人的“智商”和“情商”作為主要考察內容,兩者都直接影響個體事業與學習的成敗。關于智商和情商的問題本身比較復雜,兩者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作用,對其內涵的精確界定非常困難,但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采用科學量表進行實測等各種有效研究方法,可以大致描述涵蓋的主要項目及表現好壞。智商即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IQ),由德國心理學家斯騰于1912年首次提出,指的是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與個體的學習活動有關,包括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等?!扒樯碳辞榫w商數(Emotional Quotient,EQ),是指個體控制和調節自身情緒體驗的能力?!保?1]情商這一概念的出現比智商晚得多,由當代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沙洛維和梅耶于1990年提出,內涵更為豐富,不同個體的情形也是千差萬別,很難用幾個代表性的項目來表征。筆者以為,可從不同主體之間關系的角度,從兩個大的方面來評判個體情商的高低,即在處理自身及自身與他人事務中表現出來的對自身情緒的調控能力。實踐中人們對情商概念的理解和運用,更多的是停留在自身與他人之間的關系領域,僅視之為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顯然是存有偏頗的。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原以為許多工作任務和學習活動主要依賴于智能體,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來完成,看上去多少有點程式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顯得無足輕重。但事實并非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為了順利地完成工作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參與各方的情感交流和真誠協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對個體的情商要求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更高了。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是,如何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闡釋情商的內涵,摒棄傳統意義上不合時宜的一些東西,借助于人工智能所提供的良好技術平臺,實現人與人之間更便捷、更友好、更有效率的情感交流。

(二)教育內容何以確立

教育目標和人才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教育的基本內容。無論是“五育并舉”的教育主張,還是“兩商兼備”的人才觀念,都需要借助教育內容這一載體去實現。教育活動為人類所特有,與人類社會相伴而生,人與社會的現狀是確立教育內容時考慮的主要因素。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和環境等因素是確立教育形態的基礎。教育內容一般與社會生產生活狀況相適應,隨著生產生活條件的變化而作出必要的調整?!敖逃鹪从趧趧?。最初,教育主要服務于生產勞動,以后逐漸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同時服務于社會生活?!保?2]教育首先要滿足人的生存需要,以生產技術的傳授為主,當人們對物質資料的需要基本滿足后,精神層面的需要開始凸顯并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教育內容也由原來單一的生產技術,轉向生產技術和社會生活內容并存的格局。

處于一定社會形態中的人的不同需要對教育內容的確立有直接的影響。關于人的需要問題,美國著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給出了非常經典的闡釋,可從中發掘許多有益于教育的東西。馬斯洛在其需要層次理論中,將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5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13]。馬斯洛把自我實現看作是人生的最高需要和終極目標,教育的任務就在于幫助人們達到這一目標。他說:“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義的目的,與人有關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實現,是豐滿人性的形成,是個性能夠達到的或個人能夠達到的最高度的發展?!保?4]

(三)人工智能學科內容蘊含的教育功能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涉獵的許多領域與教育內容的關聯性在增強,有從“相離”到“相交”的趨勢,尤其在學科內容層面,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所涵蓋的具體內容本身構成了教育的良好素材,展現了實體性功能;二是由學科內容衍生出來的激發性效應,彰顯了動力性功能。第一,實體性功能。人工智能學科自誕生之日起,就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基本內容大致分屬于理論和實踐兩個領域。美國人工智能學者尼爾森于1974年提出4個核心研究課題,包括知識表示、問題求解、推理方法、智能系統和語言,構成了學科研究的理論基礎。在現時代,更多的研究是結合具體的應用領域開展的,比如專家系統、機器學習、智能控制等。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來看,人工智能學科的大多數內容均帶有明顯的工具理性的特征,是有意培養和加強個體某一方面特質的良好素材,特別是能有效提升個體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涵蘊嚴謹細致的治學精神。第二,動力性功能。人工智能作為一門科學,對人的靈魂具有感化作用。任何一門科學都會對接觸科學的人的心理和行為施加間接的影響,激發蘊藏在個體內心深處的對科學的敬仰和熱愛之情。人工智能學科在研究人的智能活動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會產生獨特的影響?!翱茖W能夠產生新的感情,這并不是說這種感情是可以證明的;但是,因為各種形式的人類活動都反作用于人自身,使他的靈魂獲得更新?!保?5]這一感化的靈魂會涌現出無限生機和創新活力,萌生對本學科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動力,這正是教育活動所致力于追求的一個目標。

四、人工智能與教育技術:從“相識”到“相知”

(一)工具和技術對教育活動的影響

教育活動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技術,從歷史的角度考察其對教育活動的影響,將使我們在信息化時代更能全面認識和合理運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現代教育技術。人類在物種進化的歷史長河中,單從本能和軀體的力量看,在整個動物種群中并不占優勢,所謂“力不如牛,疾不如馬”。但人是最有靈性的動物,在自然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并發展了自己的語言,具有其他動物所沒有的思想和意識,逐漸成為大自然的主宰。恩格斯說:“人離開動物愈遠,他們對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帶有經過思考的、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保?6]在工具主義思想的支配下,一方面,人類可以駕馭、利用其他物種,作為一種工具來為自身生產生活服務;另一方面,人類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有意識地探究如何用機械工具來替代自身所從事的部分體力和腦力勞動,特別是那些繁重而機械的勞動,從而減輕自身的勞作負擔和壓力。因此,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就成為人們的主要實踐領域,師傅帶徒弟式的技能傳授是主要的教育活動形式。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工具和技術的發明效率極其低下。在我們今天看來,哪怕是從最簡單的石斧到出現石片、石刀,以及比較復雜一點的弓箭的發明,都經過了漫長的摸索時期。正如恩格斯所說,“弓、弦、箭已經是復雜的工具,發明這些工具需要有長期積累的經驗和較發達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時熟悉其他許多發明”[17]。制造工具的經驗和方法經長期積累與不斷提煉,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得以傳授,使這些專業知識一代代延續下去??梢钥闯?,在這種教育活動形式下,所涉及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都相當穩定,在一段時期內,變化微乎其微,教育效果的時效性很長。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活動的革命性變革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的進步,包括教育學科在內的各類科學知識在量上急劇膨脹,且生產速度呈加速增長態勢,這種狀況在人工智能時代愈發明顯?!凹夹g進步推動的科學研究范式的巨大轉換看似推動著社會科學走進黃金時代,然而,在社會科學家看來可能不是這樣。真正意義上社會科學的黃金時代一定是在科學思想上有重大突破的時代。必須承認,相較于科學,技術上的發展往往是戰術層面上的,數據、技術本身并不能產出思想?!保?8]教育研究亟須轉變“工具思維”和“操作思維”,走向“本體思維”和“原點思維”,避免只是在技術和功用的層面上探究人工智能給教育研究帶來的改變[19]。

總體上說,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的感官和肢體,拓展了部分帶有機械性質的工具性功能,更重要的是延伸了人的大腦,提高了人的思維能力,這既是對個體施教的基礎,也是評判施教效果的標準?;谌斯ぶ悄艿默F代教育技術,為教育活動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條件,增強了教育的功能,對教育活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從教育時空的維度看,可大致區分為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F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已有廣泛運用,甚至還出現了“無技術不能施教”的尷尬場面,以及“非技術難以成教”的異常情形。對于社會教育而言,要基于當前社會背景,積極回應現實需求,在理念和實踐層面作出相應變革。第一,全民學習漸成可能?,F代教育技術為個體學習創造了物質條件,使個體的學習空間突破了學校這一相對狹小的天地,泛在教育呈流行態勢。通過大力創建學習型社會,倡導人人學習,促進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第二,終身學習已為必然。在信息化時代,知識的更新速度加快,而個體在校學習的時間十分有限,學校獲取的知識不能完全滿足個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延展個體的學習生涯,進行終身學習已是大勢所趨。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教育只是個體終身學習的一個階段,獲取的知識量只是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可能是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學習。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革新及在教學活動中的運用。需要引起我們注意的是,應準確評判基于人工智能的現代教育技術,從“相識”到“相知”,處理好運用過程中的各種關系。第一,人與技術的關系。人是最好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活動中處于中心地位,技術只是一個輔助教學工具而已,這一論斷在人工智能時代仍沒有過時。應將人與技術有機結合,提高人對技術的駕馭能力和運用水平,特別是要避免教學活動中出現“見物不見人”的現象?!安荒苤恢v教學手段的花樣翻新而不講師生運用教學手段能力的提高、不講手段的組合與運用;也不能無視教學技術、工具的革新,不能輕視教學手段對教學工作的作用,走抱殘守缺的路子?!保?0]第二,傳統教育方式與現代教育技術的關系。應根據教育的既有條件和實際需求,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各種傳統意義上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融合,產生協同效應,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果。

(三)基于人工智能的現代教育技術對個體情商教育的不利影響

對人工智能學科的進一步細分,可深化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從多種角度出發,可將人工智能劃分為不同的學術流派。根據對“程序化的計算機的作用”所持有的不同觀點,分為弱人工智能與強人工智能?!叭跞斯ぶ悄軐W派持工具主義的態度,認為程序是用來解釋理論的工具,而強人工智能學派持有實在論的態度,認為程序本身就是解釋對象——心靈?!保?1]弱人工智能學派認為,基于一定程序運行的機器與人的心靈有質的區別,不是一個會獨立思考的智能體,所附帶的知識有限且僅僅能在量的方面有所增加。在人的控制和幫助下以智能方式進行工作,通過執行人們事先設定好的指令,替代人的部分機械重復的勞動,主要體現為勞動量方面的提升,當然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叭说男撵`可以在機器的幫助下也可以不在它的幫助下使出其聰明的技藝,但機器只能作為人的身體的延伸而在他的心靈的控制下實現它的功能?!保?2]強人工智能學派比弱人工智能學派更進一步,主張智能體的獨立存在性,不僅可通過邏輯推演解決一些純技術性質的現實問題,同時,還具有情感、知覺和意識等精神方面的特質,與人的心靈沒有質的區別。

基于人工智能的現代教育技術對個體情商教育可能帶來一些不利影響,需要我們正視和改進。第一,虛幻性。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借助人工智能,創設形式多樣的虛擬教育環境和條件,對受教育者進行情商教育已不是個案。一方面,過度依賴由人工智能技術支撐的人際交流平臺,個體并沒有真正掌握處理現實場景中的人際關系的一些基本技能。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偏少,因而缺乏由此帶來的各種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等所蘊含的鮮活的情感信息,以及在此場景中由交流各方即時產生和建構的有意義的信息,導致個體情感方面的自主體驗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顯得不足。體驗上的匱乏難以形成豐滿的人性,會造成殘缺的人生。另一方面,人為創設的虛擬教育環境對個體情商的培育非但沒有實效,還可能引發不同程度的安慰劑效應,使受教育者產生一定的虛幻感,以至于無法準確評判情商的真實狀況,不能有效解決與情商相關的各種現實問題。? 第二,機械性。憑借人工智能的教育思想和技術進行情商教育,多少顯得有點機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人成了機器”。持有強人工智能觀點的人士可能對此說法不以為然,認為在正確程序驅動下的智能體就是一個心靈,人工智能科學研究的最終目標就是讓“機器成為人”。事實上,機器擅長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對于一些機械性問題的處理上,而在那些帶有情感色彩的人類很容易識別和應對的常識性問題面前,機器卻多少顯得有點能力不足??磥硪寵C器真正成為“人”,難度主要還在“情感”方面。借助于純粹技術方面的“剛性”手段,使智能體達到“通人情、會人意”的“柔性”目標,這在道理上似乎講不通。聰明的智能體只可能是在處理帶有“情感”色彩的問題上與人無限接近,但不會真正達到和人一樣,就如同數學學科中描述的極限一樣。情商教育不能寄多大希望于人工智能,還應著意消除其帶來的不利影響。通過學習一些基本的情商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自覺運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培育和提升個體的情商。

五、結語

人工智能一方面為各種類型的教育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蘊含著許多正向的教育因素,同時,也伴生著不少影響教育效果的負向因素,應全面辯證地看待,長善救失。其實冷靜下來考慮,如果真有一天實現了強人工智能學派所預言的發展目標,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就是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機器與人的關系,以及作為生命個體的人的價值和意義何在。新的由智能體引發的各種問題定會接踵而至,不僅影響教育活動,還會廣泛波及社會、倫理、法律、安全等諸多領域。人們并不企圖真的出現與人一樣的智能體,也許正是因為這個撩人心弦但又遙不可及的目標,才激勵著人們勇往直前、不斷探究,取得一個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21]魯斌.人工智能及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4;16.

[2]薛天祥.高等教育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9.

[3]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6.

[4]喻本伐,熊賢君.中國教育發展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21.

[5]〔英〕丹尼斯·勞頓,等.課程研究的理論與實踐[M].張渭城,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47.

[6]〔瑞士〕讓·皮亞杰.人文科學認識論[M].鄭文彬,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69.

[7]袁振國.科學問題與教育學知識增長[J].教育研究,2019(04):4-14.

[8][20]黃濟,王策三.現代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67;414.

[9]王鑒,李澤林.探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的“知識地圖”[J].教育研究,2019(01):27-41.

[10]〔美〕布盧姆.教育評價[M].邱淵,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475.

[11]張厚粲.大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34.

[12]王天一,夏之蓮,朱美玉.外國教育史(上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13.

[13]〔美〕斯蒂芬·P·羅賓斯,瑪麗·庫爾特.管理學(第7版)[M].孫健敏,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453.

[14]〔美〕馬斯洛.人性能達到的境界[M].林方,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109.

[15]〔法〕彭加勒.最后的沉思[M].李醒民,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20.

[1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6.

[1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18]劉三女牙,周子荷,李卿.再論“計算教育學”:人工智能何以改變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22(04):18-27.

[19]安德魯·芬伯格.技術批判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63-164.

[22]〔英〕邁克爾·波蘭尼.個人知識——邁向后批判哲學[M].許澤民,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400.

(責任編輯:姜佳宏)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Perspective Based on Interdisciplinary Analysis

ZHENG Yanfu

(Hexi University,Zhangye,Gansu 734000, China)

Abstract: As a prominent science,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is selfcontained in theory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in practice.The impact of AI o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is comprehensive and deep-seated from the macroperspective of interdisciplinary.It will become another important basis for pedagogy research.The content of AI is relatively broad which contains rich educational elements and also can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idea for the design of related disciplines.Modern technology which based on AI has created conven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carry out effectively on the whole.At the same time,educational technology has negative impact which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We need select and applicate it appropriately according to actual demand.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rdisciplinary;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discipli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猜你喜歡
技術革新現代教育技術跨學科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當代定格動畫的技術革新和真實性研究
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新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理論框架初探
《微課設計、開發與應用》課程案例庫的構建研究
鋼纖維混凝土技術在市政路橋施工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