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內驅力提升路徑探析

2024-03-03 16:56何玉鳳
大學·研究與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內驅力

摘? 要:當下,“孔乙己文學”和“大學生寺廟游”熱潮的日漸興起,其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引發人們深思。文章通過探析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內驅力的意義,繼而分析當代大學生就業內驅力不足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五個提升大學生就業內驅力的現實路徑——結合學科特點,培養專業認同;厚植家國情懷,擺正就業心態;做好職業規劃,提高就業能力;加強社會實踐,提升自我價值;利用談心談話,賦能學生就業。旨在為新時代提升大學生就業內驅力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內驅力;就業內驅力

近日,以“學歷是我下不來的高臺,孔乙己脫不掉的長衫”為代表的“孔乙己文學”在網絡不脛而走??滓壹罕臼囚斞腹P下人物,他蓬頭垢面,依然滿口之乎者也,一襲布滿補丁的長衫,卻是他落魄讀書人僅存“自證身份”的憑據。大學生自我調侃“當代孔乙己”,一方面表達了他們在就業大潮前的無力與自嘲;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他們對學歷正逐漸褪卻其往昔神圣光環的困惑與焦慮。無獨有偶,前不久在大學生群體中掀起“寺廟游”熱潮,報道稱“年輕人在上班和上進中選擇了上香”引發社會熱議。不可否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大學生畢業人數持續增多,他們面臨的就業壓力激增,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因此,大學生訴諸于“孔乙己文學”又或是“寺廟游”,無非是為消解學習生活和就業壓力尋找一個出口。但是,當個體行為上升為一種社會現象,其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就變得值得深思。從根本上來說,這正是就業心態和就業內驅力的問題。

一、探析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內驅力的意義

關于內驅力的研究,瑞士心理學創始人榮格認為內驅力與集體無意識兩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先有“生命驅力”而后才有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是以“生命驅力”為前提的;赫爾的研究表明,內驅力是因機體有某方面的需要而產生,需要先產生內驅力而后才會激起機體的各種行為;奧蘇貝爾從心理教育學的視角出發,他將內驅力進行了進一步的劃分,認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都屬于內驅力的范疇。綜合以上學者的研究,文章認為,內驅力是基于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常常表現為推動有機體活動以達到滿足需要的內部動力[1]。個體自我意識、個體需要、個體意志品質等因素都影響著內驅力的形成和發展。

就業內驅力是在個體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部喚醒狀態,表現為推動個體尋找自身喜歡的、適合的工作的一種內部動力。毫無疑問,內驅力之于大學生就業至關重要。如果內驅力不足,大學生找工作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很難有理想的結果。就業是民生之本,探析新時代大學生就業內驅力具有深遠的意義。

具體來說,于個人而言,提升就業內驅力有助于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發揮自身社會價值,提高個人獲得感和幸福感;于企業而言,就業內驅力的提升有助于集智創優,實現高質量發展,并更好地發揮企業在穩就業中的主力軍作用;于社會而言,有利于維持勞動力市場的平衡,有利于帶動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

二、大學生就業內驅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層面

1998年,我國高等教育開始擴大招生,二十多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大學生從“舊時王謝堂前燕”到“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再是往日的“天之驕子”。而隨著每年畢業生人數與日俱增,就業難成為每個大學生繞不開、躲不掉的話題;此外,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國內就業環境也十分嚴峻,這些社會層面的因素無疑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面對壓力,很多大學生動力不足,慢慢表現出一種無所謂的態度,這就產生“佛系就業”“慢就業”甚至“不就業”等現象。

(二)學校層面

繼去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千萬大關后,2023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就業壓力頗大[2];據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顯示,中國的人才缺口主要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等領域,兩年后,我國技能型人才缺口將達到三千萬之多。一面是畢業生就業面臨壓力,另一面是制造業用工荒,這對矛盾折射出一個問題——大學教育與市場就業需求之間發生了脫節。

近年來,高校評價體系呈現出“重理論輕實踐”的特點,這往往會引導青年教師走向一個誤區,即重視論文為主的科研指標而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往往被忽視。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尤其是大批量的工程類實踐型人才。但是,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欠缺、高校相關教學設施設備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我國工科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缺乏現實土壤,培養出來的人才不符合社會需求,學生面臨就業時就容易出現本領恐慌的問題[3]。

(三)個體因素

1. 自我意識薄弱

內驅力是從現實自我出發邁向理想自我的一種內在推動力。而個體自我意識極大影響著個體對現實自我的認識以及對理想自我的定位。自我意識是個體對于自身、自身開展的活動以及自身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的認識[4]。對于大學生而言,對所學專業的認同、正確的自我定位、契合的職業興趣是他們進行正確自我選擇的基礎,也影響著學生的需要選擇。然而,長期以來,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在傳統教育方式中存在缺位的現象,這樣一來學生的自我意識會不清晰,缺乏對自我的合理定位和科學認知,自我評價就會產生偏差,最終導致就業內驅力減弱。以“學歷是我下不來的高臺,孔乙己脫不掉的長衫”為代表的“孔乙己文學”盛行,正是大學生自我意識不清、缺乏對自我合理定位的體現。

2. 就業需要不足

大學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階段,除了有限的課堂時間,如何分配好業余時間、利用好業余時間完全在于個人選擇。然而,大多數學生在經歷了較為高壓的高考模式之后,進入大學有如平原跑馬,易放難收。有的大學生可能還不能適應這種自主化的學生與生活模式,沒有適時地完成角色切換,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路徑依賴,自我放任。在面臨就業的時候,他們難以激發起內在的就業需求。此外,由于“啃老”“拼爹”等思想荼毒,在選擇就業的時候,他們對家里產生一種依賴,這樣也減弱了其自身的就業需求。

3. 就業心態不正

“卷又卷不贏,躺又躺不平”。面對就業“內卷”趨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放棄個人奮斗而選擇了“擺爛”與“躺平”?!疤善健薄皵[爛”是近兩年流行于大學生群體的網絡熱詞,“躺平”多指一種生活和學習中沒有目標也不努力、事情來了不作為、面對不滿也不反抗的消極生活態度[5]。擺爛是指事情已經無法向好的方向發展,于是就干脆“破罐子破摔”,任由其往壞的方向繼續發展下去,意思與心理學上的“習得性無助”較為接近。面對新時代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不能迎難而上,而是選擇逃避、不作為,這樣的就業心態無疑是不端正的。

4. 就業能力不足

從整個職業生涯發展階段來看,大學生處于職業探索期,需要在該階段探索自己的職業傾向和偏好,進而在求職過程中有的放矢,避免出現“病急亂投醫”的現象,因此,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十分有必要并且非常有幫助的。目前,各大高校也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如面向大一新生開設多元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面向大四畢業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就業指導工作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盡管如此,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如重視理論教學而輕視實踐探索、課程較散缺乏相關課程體系支撐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難以實現效用最大化,導致大學生在求職創業過程中缺乏基本技能,當需要與現實差距過大時,大學生的就業內驅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提升大學生就業內驅力的現實路徑

就業內驅力受到個體、學校和社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作為關鍵影響因素的個體因素,個體的自我意識、就業心態、職業興趣、就業需要、就業能力等,一定程度上對就業內驅力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提升就業內驅力需要抓住個體這一關鍵,全方位、多角度地構建就業內驅力提升體系。

(一)結合學科特點,培養專業認同

專業認同是指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表示接受與認可,外在表現為對專業學習的積極投入、潛心研究,內在表現為對專業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專業認同的概念比較寬,其包括對所學專業的認知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行為認同。認知認同即對專業的客觀全面的肯定性認識。情感認同即在專業范圍內關聯積極心理資本。價值認同即明晰專業價值并能嵌入個人價值。行為認同即從模仿師生到自主踐行專業要求。大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從大一就要樹立起來,比如,高??梢宰プ⌒律雽W教育的契機,邀請學科帶頭人對專業的課程內容、培養方案和就業前景等進行全面的介紹。大二的學生基本已經開始涉獵專業課程,該階段可以發揮好朋輩教育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本專業優秀畢業生的經驗分享,明確本專業的發展前景,進而形成對所學專業的肯定性認識。

(二)厚植家國情懷,擺正就業心態

“當時國家一聲號召,我們覺得這就是應該去做的事情?!苯衲?5歲的西安交通大學的老校長史維祥教授回憶起西遷,依然熱血沸騰。60多年前,青年教師史維祥和幾千名師生懷揣興學圖強的夢想,從相對優越的上海踏上西行列車,開啟了扎根黃土地,發展西部、建設國家的奮斗歷程,這就是西遷精神里的家國情懷。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于青年人而言,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人生目標,也懷揣著不一樣的職業理想。面對選擇,只有把個人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甚至當個人小我與祖國大我發生沖突的時候,能夠舍棄小我成全大我,與時代同行、與人民同在,才能更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升華自身的人生境界。當前,我國已經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而鄉村現代化既是中國現代化的基礎,也是中國現代化的短板所在。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社會公益和志愿服務的實踐,在感受基層中培養社會責任感;也可以投身到蘇北計劃、鄉村振興中,堅定地站在一線、干在一線、扎根一線,到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建功立業,為江蘇“兩爭一前列”奮斗目標的實現添磚加瓦、貢獻青春力量。

(三)做好職業規劃,提高就業能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規劃亦是如此。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不僅可以讓自己有清晰的職業目標,以避免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走彎路,還能對自身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調動全身的能量認真學習、積極實踐,為實現各階段目標而持續努力。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分為五個步驟,分別為知己、知彼、抉擇、行動實施、評估與修正[6],其中自我評估、環境探索與抉擇過程需要個人認真考量。要做好一份高質量的職業規劃,一方面,要結合自身興趣特長、性格氣質、知識技能、思維方式等做好自我評估;另一方面,要對組織環境、組織發展戰略、晉升發展機會等了然于胸,在此基礎之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路線、設定職業生涯目標,圍繞路線與目標制訂行動計劃并付諸實施。

此外,高校還需加強就業指導,如邀請用人單位參與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使學生所學課程嵌入就業能力設計;多指導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就業特質和能力。在畢業前夕進行如招聘信息搜索、求職信、簡歷的撰寫、面試的技巧、簽約的決策等的指導,這對大學生成功就業及高質量就業有著重要的影響[7]。

(四)加強社會實踐,提升自我價值

“知乃行之始,行乃知之成”。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實踐育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也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學校要做好實踐育人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內容需嚴格聚焦紅色基因傳承、理論普及宣講、發展成就觀察、服務黨政大局、就業創業實踐、基層志愿服務等六個方面,形式可以豐富多樣,如積極搭建社會實踐平臺,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促進社會實踐課程化管理;另一方面,社會實踐活動應逐步實現內涵化、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重視、人人支持”的濃厚氛圍。社會實踐有了土壤,大學生走出宿舍、走出校門才有了更多機會與可能,才會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中學思踐悟,不斷提高自身在社會實踐中長知識、增才干、做貢獻的獲得感,提升自我價值,提高自身社會化能力[8]。

(五)利用談心談話,賦能學生就業

在學生成長成才方面,輔導員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在學生生活領域,輔導員是學生的知心朋友。談心談話實則是開展工作的一個有力抓手,它有助于老師走近學生,傾聽學生,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把握學生成長規律[9-10]。通過談心談話可以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認識社會,特別是認識到自身優勢,讓學生知道選擇什么樣的工作崗位可以發揮個人所長;能夠了解未就業學生個人就業意向、崗位選擇情況、簡歷投遞及面試過程、現階段的主要困難等情況;能夠幫助學生分析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本專業就業形勢和因特殊情況影響下的就業形勢,對于學生遇到的問題應給予積極回應;還能夠適時地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等,以此賦能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 王國棉,張博,徐倩,等. 大學生就業內驅力及其提升策略初探[J]. 教育現代化,2016(38):153-154.

[2] 高校畢業生再超千萬,如何緩解就業壓力[N]. 北京青年報,2023-01-29(02).

[3] 吳澄. “重理論輕實踐”不利青年教師成長[EB/OL]. (2016-11-15).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115/c367001-288 62656.html.

[4] 李一琦. 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提升就業主動性對策探析[J]. 大眾標準化,2021(23):124-126.

[5] 《咬文嚼字》發布2021十大流行語:趕考、破防等入選[EB/OL]. (2021-12-08).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112/t20211208_13343173.htm.

[6] 王成杰.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務[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

[7] 胡進雨. 提升就業質量是“9+3”學生長效就業的內驅力:四川省2010級藏區“9+3”學生就業狀況調研報告[J]. 職業教育:中旬刊,2014(03):7-10.

[8] 田溪江. 談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大學生的職前教育與就業[J]. 教育現代化,2018,5(26):136-137.

[9] 金洪英,紀媞.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評《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研究》[J]. 林產工業,2019,46(06):72.

[10] 吳蒙蒙. 職業生涯規劃視角下高校畢業生“慢就業”現象成因及對策探析[J]. 黑龍江科學,2020,11(19):162-164.

(薦稿人:王曉慶,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金融稅收系黨總支書記,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

作者簡介:何玉鳳(1990—),女,碩士,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學生就業力。

猜你喜歡
新時代大學生內驅力
培養內驅力
喚醒內驅力,讓孩子擁有“自推”的力量
神秘的內驅力
論新時代創新文化內驅力提升的三個維度
新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的邏輯與進路
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新
生命教育視域下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策略
新形勢下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是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內驅力 決定孩子能走多遠
大力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戰略 思維能力的培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