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貢獻與理論局限

2024-03-11 16:58
學習與探索 2024年1期
關鍵詞:東歐盧卡奇物化

劉 少 杰

在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發展史中,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而且也作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學術貢獻,其中很多重要的思想觀點都具有深入研究的學術價值和積極的實踐意義。不過,通過考察反思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艱難歷程與重要貢獻,也能發現其存在明顯的理論局限,總結其理論局限的成因與教訓,對于推進中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在“東西”之間

東歐既是一個地理范圍也是一個政治概念,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政治關系來看,東歐都是一個中間地帶。位于蘇聯西側的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南斯拉夫8個國家,是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后模仿蘇聯模式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在這8個國家的西側,則是聯邦德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正是在這樣一個中間地帶,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在其形成與演化中同東西方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發生了錯綜復雜的關系。

在經濟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蘇聯為了修復被戰爭造成的巨大創傷,努力發展工農業生產,積極推進國民經濟,經濟生活逐漸走向持續發展。蘇聯的經濟發展給東歐各國帶來希望和影響,東歐國家紛紛效仿蘇聯鞏固中央集權制、建立和實施計劃經濟,一度實現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與此同時,聯邦德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也進入戰后迅速發展時期,不僅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迅速興旺發達,而且科學技術也呈現了快速進步的勢頭。西方的空前繁榮也深深地吸引著東歐各國,一些學者的思想觀念在東西方的比較中產生了分化。

最初的分化是從政治關系開始的。在東歐各國中,南斯拉夫是唯一沒有依靠蘇聯而獨立戰勝德國法西斯的國家,也正因如此,南斯拉夫在東歐國家中敢于率先發表同蘇聯不同政見、公開分歧并脫離其控制。1945年獨立后,南斯拉夫在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鐵托作為南共領導人公開表示要學習蘇聯的發展經驗,但事實上,南斯拉夫并沒有完全模仿蘇聯,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保持了南斯拉夫自己的一些特點。后來因為斯大林和蘇聯政府對南斯拉夫持居高臨下和蠻橫指揮的態度,蘇南兩國之間在民族利益和外交關系等方面出現尖銳矛盾,南斯拉夫終于在1949年同蘇聯分道揚鑣,脫離了蘇聯控制下的社會主義陣營。

匈牙利在被蘇軍占領之前屬于資本主義國家,1945年蘇軍占領匈牙利之后,開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陣營。但因原來實行多黨制和流行于西方世界的自由主義,同強調中央集權和計劃經濟的蘇聯體制存在很多不同,官方與民間在經濟政治生活和思想觀念等方面經常出現一些同蘇聯的分歧。1956年,在西歐進入長期高速發展而匈牙利卻沒有明顯進步的形勢下,匈牙利人開始懷疑蘇聯體制的積極作用,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并同蘇聯軍隊發生了沖突。遭到蘇聯軍隊鎮壓之后,匈牙利進入了30余年的低速發展時期,各方面都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

南斯拉夫與匈牙利同蘇聯的關系,在東歐各國中具有代表性,這些歷史事實說明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曲折演化,是有其真實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基礎的,并非單純的學術層面的發展變化。應當在思想理論同歷史現實的緊密聯系中考察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立場、方法原則和理論框架的演變,以此來獲得對這份理論遺產更有意義的研究和闡釋。

概而言之,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是基于東西方中間地帶國家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基礎,在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陣營同以西歐及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對立關系中形成與發展的。這是我們考察和評價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出發點和理論視角,否則,就難以對其作出符合實際的分析與評價。

二、盧卡奇的貢獻

就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總體演化線索而言,盧卡奇的貢獻是不可低估的。盧卡奇既是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創立者,也是英美德法等西方國家新馬克思主義的開路人。雖然有學者從地理位置上把發生于西方國家中的新馬克思主義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而僅把東歐學者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稱為新馬克思主義,但從兩者基本立場、主要觀點和方法論原則等方面看,很難在他們之間劃出清晰的界限,反而能夠發現兩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并具有在基本立場和方法原則上的共同之處。因此,我們把經典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之后,由東歐和西方學者在20世紀乃至21世紀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思想理論,統一稱為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

盧卡奇對東歐和西方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都具有相同的開創性貢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堅定地繼承經典馬克思主義的實踐原則。針對第二國際伯恩斯坦等人宣揚經濟決定論、單純強調物質利益、割裂歷史與現實的辯證關系等把馬克思主義庸俗化的錯誤觀點,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深入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立場。盧卡奇指出:“如果我們可以把全部現實看作為歷史(即看作我們的歷史,因為別的歷史是沒有的),那么我們實際上是自己提高到這樣一種立場,在這種立場上,現實可以把握為我們的‘行為’?!盵1]231

其二,盧卡奇把全部現實看作人類的歷史,而把現實看作人的“行為”,也就是把歷史和現實都看作是實踐的展開,歷史是實踐的時間過程,現實是實踐的空間展開?!耙伞袆印瘉碜C明和指出的主體和客體的統一,思維和存在的統一,事實上,在思想規定的起源和現實生成的歷史的統一中得到了實現,并找到了自己的基礎?!盵1]231“行動”就是實踐,其中包含了主體與客體、思維與存在的辯證統一關系。因此,把歷史和現實歸結為人類的社會行動即實踐,就一定要用辯證關系或堅持辯證方法去認識世界、支配行為。簡言之,盧卡奇在人類社會的縱橫關系中強調了實踐立場和辯證方法,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在20世紀新的歷史條件下確立了出發點和方法論原則。

其三,正是因為把歷史和現實都理解為實踐,強調從實踐出發去認識社會發展變遷的辯證關系和矛盾沖突,盧卡奇提出了20世紀乃至21世紀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社會的思想意識問題。盧卡奇從批判“物化”現象開始展開了對階級意識的論述,他繼承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于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把人性、社會性、主體性都轉化為商品的物性的批判,進一步指出,物化“既發生在客觀方面,也發生在主觀方面。在客觀方面是產生出一個由現成的物以及物與物之間關系構成的世界(即商品及其在市場上的運動的世界),它的規律雖然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還是作為無法制服的,由自身發生作用的力量同人們相對立?!薄霸谥饔^方面——在商品經濟充分發展的地方——人的活動同人本身相對立地被客體化,變成一種商品,這種商品服從社會的自然規律的異于人的客觀性,它正如變成為商品的任何消費品一樣,必然不依賴于人而進行自己的運動?!盵3]153

可見,無論是盧卡奇還是馬克思,對物化的批判實質是對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批判,而商品經濟的另一個稱謂是市場經濟,因此批判物化也就是在批判市場經濟。馬克思為了克服把人性轉變為物性的物化,提出用計劃經濟替代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這種邏輯上合理的主張,在實際經濟行為中卻遭遇了重重困難。在蘇聯和東歐推行了40余年的計劃經濟,不僅沒有實現超越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夢想,反而因低速無效而最終葬送了蘇聯和東歐的社會主義。

盧卡奇批判商品經濟物化的根據是:商品本來是人的勞動產品,而未被扭曲的勞動是人類本性的實現,其中體現了人類的完整的主觀意愿和本性追求,用馬克思的話說:“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人對世界的任何一種人的關系——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直觀、情感、愿望、活動、愛——總之,他的個體的一切器官,去實現對對象的占有?!盵2]189馬克思所說的占有活動就是生產實踐,以人的全部器官展開的同對象世界的占有關系,就是以人的全部本性同對象世界發生的實踐關系。進一步說,盧卡奇的目的是用馬克思所崇尚的“完整的人”和“全面的方式”在實踐中實現“人的關系”,而不是像在商品經濟中那樣把“人的關系”變成無人性的“物化關系”。

三、異化的批判

盧卡奇的物化批判亦可稱為異化的批判。盧卡奇指出,工人階級的“特殊地位在于,這種勞動力是他唯一的所有物。就他的命運而言,對于整個社會結構有典型意義的是,這種自我客體化,即人的功能變成為商品這一事實,最確切地揭示了商品關系已經非人化和正在非人化的性質”[1]160。社會結構、人的功能和人的關系的商品化,商品關系和商品本質非人化,就是社會與人的異化,亦即物化抑或客體化?!斑@種合理的客體化首先掩蓋了一切物的——質的和物質的——直接物性。當各種使用價值都毫無例外地表現為商品時,它就獲得一種新的客觀性,即一種新的物性?!盵1]160

幾乎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者都批判了異化,由此也可見盧卡奇的影響之廣泛。在異化批判中,最著名的要數波蘭學者沙夫。沙夫指出: “異化問題涉及個體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個體與作為社會的人的多種產品之間的關系?!盵3]107-108而這兩種關系展開就是整個社會生活領域,可見,沙夫認為異化是廣泛的全面的異化,而其本質還是盧卡奇批判的物化?!霸谶@個領域展現了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經由人類行為的對象化和物化且在特定條件下,人的創造物變得獨立于它們的造物主,而且隨后在它們的運行中完全自律;因此,它們使人隸屬于物,而且導致了異化的現象?!盵3]107-108

1977年,沙夫的代表作《作為社會現象的異化》首先出版了德文版,1980年又出版了英文版。在這部著作中,沙夫不僅深入分析和系統總結了馬克思的異化理論,而且還從客體與主體兩個方面對經濟、政治、意識形態、文化等各種異化現象開展了深入批判。沙夫異化理論的闡述與傳播時期,正是匈牙利革命、東歐和蘇聯社會主義體制開始解體和中國改革開放時期。東歐、蘇聯和中國的學者,結合社會主義國家在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對異化現象開展了熱烈而廣泛的討論。

南斯拉夫實踐派對異化問題也作了深入研究。彼得洛維奇等人認為,應當在實踐活動的展開過程中揭示異化的本質,而由實踐出發去認識異化,則會發現異化是人的自我異化,“一個自我異化的人,實際上就不是本質上的人,一個其實際存在不符合其人的本質的人。同樣,一個自我異化的社會,就是一個其實際存在并不符合人類社會的真正本質的社會”[4]127。簡言之,人與社會的異化,就是其本質的喪失或違背。

事實上,彼得洛維奇等人認為,當馬克思論述人的異化時,已經預設了人的本質是能夠自由地開展創造性實踐的?!耙粋€非異化的個人是一個能進行自由的創造性的實踐的人,而自由的創造性,卻不是外界能作為禮物給予任何人或者能強使他接受的。一個人只有通過他自己的活動才能得到自由?!盵4]127雖然這樣一種概括符合馬克思對人的自由本性或實踐創造性的推崇與追求,但其不是已經實現的存在,而只是在實踐中努力去實現的目標,并且欲實現這個目標還要有允許這個目標實現的社會條件。

應當承認現實中存在著支持人實現其自由本質和創造性實踐的因素,但也應當承認,現實中還存在著限制、傷害甚至摧毀人的自由本質和創造性實踐的種種障礙。幾千年的中西文明史已經無可辯駁地證明,人類從來都是在艱難險阻中去爭取一些有限的自由。自由與壓迫、創造與束縛,一向都是不可分割地相伴而生。因此,為自由而開展的實踐,尤其是創造性的實踐,就一定要同人與社會的異化扭曲在一起。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南斯拉夫實踐派和沙夫等都認為異化是人與社會在實踐中必然產生的一種社會現象,人類不僅要做好不斷遭遇異化的心理準備,而且更重要的是找到克服異化的長效機制與有效措施。

四、堅持辯證分析

從實踐出發開展的物化與異化的批判,都貫穿了明確的辯證分析原則。堅持辯證分析,這與從實踐出發的基本立場是緊密而內在地統一的。稱為緊密統一,是因為從盧卡奇開啟了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研究之初,關于物化、階級意識、異化批判、日常生活批判,以及人道主義和社會主義改革等方面思想理論的闡述,都是通過辯證分析而展開的。之所以稱為內在統一,是因為辯證分析不僅是從實踐出發的基本立場的本質要求,而且只有開展辯證分析才能揭示東歐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進程中的矛盾是非。

在東歐新馬克思主義者之中,科西克在其代表作《具體的辯證法——關于人與世界問題的研究》中闡述的辯證法思想,具有廣泛而重要的影響??莆骺苏J為,“辯證法是批判性思維,它努力把握‘物自體’,并系統地尋求把握現實的方法”[5]8。作為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和把握現實的方法,辯證法與實證主義不同,它不是簡單地反映現象,而是要立足實踐、在實踐中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形成對人生與社會的本質性認識,亦即把握了對社會生活的真理的認識。

在科西克看來,“物自體”(thing itself)“并不直接呈現在人類面前。要把握它不僅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且要迂回地進行”[5]1。在現實生活中,“物自體”是被各種權力關系和利益關系遮蔽著的,人們習以為常地把被遮蔽的各種現象信以為真地當作具體事物對待,其實是被虛假的“偽具體”蒙騙了?!俺涑庥谌祟惿畹娜粘-h境和日常氛圍中的各種現象以其規律性、直接性和自明性滲入行動著的個人意識中,并給人們帶來一種自主和自然的假象,這些現象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偽具體的(pseudo-conerete)世界?!盵5]3

辯證法的使命之一是揭示“偽具體”的虛假性?!皞尉唧w的世界是真實與謊言相互映襯的世界。它在晦暗不明中發展壯大?,F象在揭示事物本質的同時也掩蓋了事物的本質。本質在現象中顯現自身,但只是在某種程度上部分地顯現某些側面和方面?!盵5]3辯證法在實踐中揭示現實生活中的本質與現象的對立,并通過實踐促進本質與現象在現實中的統一,由此而創造出具有真理性的真實具體,進而喚醒人類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意識,克服生命、生產和生活的異化,實現人類徹底解放。

總之,匈牙利學派、南斯拉夫實踐派、波蘭學派和捷克斯洛伐克學派,是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代表,由盧卡奇、馬爾庫什、馬爾科維奇、沙夫和科西克等人闡述的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思想理論,既表現了對經典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基本立場、方法論原則和理論框架的繼承,也顯示出蘇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對他們的影響,并且還滲透著20世紀各種西方社會學新思潮的影響。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發展演化的時代背景是社會主義改革浪潮在東歐各國的不斷興起,也是西方進入后工業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都發生深刻變革的時代。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不僅反思了社會主義實踐的利弊得失,也對西方后工業社會來臨引起社會深刻變遷的一系列問題做了思考。

五、理論局限

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是一筆重要理論遺產,是基于東歐社會主義實踐或社會主義改革,面對西方后工業社會到來,從馬克思主義立場出發而形成的理論思考,是特定歷史時期復雜變遷的深刻反映,馬克思主義社會學乃至其他相關學科都應當予以認真研究。應當借鑒東歐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教訓,汲取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探索,推進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理論創新。

在肯定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學術貢獻的同時,一個不可回避且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是:從盧卡奇開始的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物化批判、異化批判、社會批判、文化批判以及意識形態批判中,揭示了難以列數的社會問題,分析了異常復雜的社會矛盾,提出了經過深入思考的對策建議,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重要戰略策略,但東歐馬克思主義學者殫精竭慮的思考和卷帙浩繁的著述,究竟在什么意義上影響了東歐各國執政黨的思想路線和治國理政戰略?為什么對物化、異化、思想文化和社會矛盾等方面堅持不懈的長期批判,卻沒能阻擋東歐社會主義走向衰落、最終解體的命運?

如果僅就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術歷程和學術貢獻而論,并不一定能清楚地認識其研究欠缺或理論局限,但將之同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的思想解放和戰略轉向做個對比,就能明確地認識其主要欠缺和理論局限,即低估了商品價值,輕視了市場作用,淡化了物質利益,忽視了經濟基礎對政治、文化和社會的決定作用。一言以蔽之:沒有把物質生活關系的作用、改善與發展置于根本地位去對待。

物質生活關系在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決定性的地位與意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作了明確闡述的基本原理。馬克思指出:“我的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于物質生活的關系,黑格爾按照18世紀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概括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盵6]591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曾用“市民社會”概念來概括物質生活的全部內容。馬克思明確指出:“受到迄今為止一切歷史階段的生產力制約同時又反過來制約生產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會?!盵7]40這里的交往形式就是指物質交往關系、經濟關系或生產關系。馬克思認為這是唯物史觀的基本立場:“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來考察現實的生產過程,并把與該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然后必須在國家生活的范圍內描述市民社會的活動,同時從市民社會出發來闡明各種不同的理論產物和意識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并在這個基礎上追溯它們產生的過程?!盵7]42-43

盧卡奇對“物化”的批判就是對商品經濟的批判,并且,他堅決批判物化的政治目的是反對第二國際伯恩斯坦和考茨基放棄無產階級革命,試圖用辯證思維重振無產階級革命意識,重新掀起無產階級革命浪潮。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穩定發展、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不斷提高,工人階級和基層社會成員的生活狀況也持續改善,德國、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進入低潮。伯恩斯坦根據這些基本事實,認為形勢已經同馬克思恩格斯面對的資本主義世界有了很大變化,沒必要再堅持階級斗爭、發動無產階級暴力革命,而應當通過議會道路、開展合法斗爭。伯恩斯坦的主張被稱為第二國際的修正主義。

考茨基則被稱為第二國際的科學主義,雖然他的觀點同伯恩斯坦有一些區別,但是在強調經濟決定作用、主張放棄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觀點上,他同伯恩斯坦是一致的??即幕鶑膶嵶C科學的角度論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并用實證科學的方法來對資本主義展開分析,用量化方法揭示資本主義運動的規律??即幕鶠槌霭妗顿Y本論》第四卷作出了積極努力,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有比較重要的貢獻。因此,考茨基借助馬克思的有關論述,通過量化分析來論證經濟因素的決定作用,在第二國際中產生了比較重要的影響。但考茨基像伯恩斯坦一樣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因此也被盧卡奇視為背叛了馬克思主義的庸俗經濟決定論。

在盧卡奇看來,無論是伯恩斯坦的修正主義還是考茨基的科學主義,其實質都是背叛了馬克思主義,而其共同的錯誤是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盧卡奇認為,必須堅持無產階級革命,只有通過思想文化、價值理想、政治權利和人道主義等方面的革命斗爭,才能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設社會主義。盧卡奇對“物化”和“異化”的批判,對歷史意識、階級意識和辯證法的論述,對商品經濟和市場體制的批判,都貫穿了這個根本目的。并且,受盧卡奇深刻影響的東歐新馬克思主義,在其后來半個世紀的學術史中,一直保持著這種學術立場和理論追求。

雖然很難說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在東歐各國產生了多大影響,但有一點是清楚的,即東歐8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建立之后,照搬蘇聯計劃經濟體制,商品市場一直受到抑制,經濟生活逐漸走向蕭條冷落。雖然南斯拉夫較早進行了企業自主經營和市場運行等方面的改革,但因為民族矛盾、市場體制不健全,市場經濟發展面臨很多阻礙。20世紀80年代后期,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迅速解體,其根本原因不是無產階級革命沒有成功,而是因為商品市場受限,經濟發展速度低下,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明顯低于西方各國。

在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解體的同時,中國加大了經濟體制改革的力度,放開手腳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企業活力倍增,經濟加速度增長,教育和思想文化領域也一片繁榮,社會各界對國家發展前景充滿希望,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聲望達到空前高度。中國的這些變化同東歐的命運形成鮮明對照,其中一個顯而易得的結論是:東歐因為沒有發展商品市場導致經濟下滑、百姓受窮、國運衰竭、最終解體;而中國堅定改革、發展市場、經濟繁榮,轉弱為強。

因此,在總結東歐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學術貢獻時,同時還應看到其理論上的局限,即低估了商品及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沒有正確堅持馬克思關于物質生活決定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基本立場,把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道路的追求懸置于邏輯演繹和思想觀念之中,以致缺乏經濟基礎支持的革命理想只能付諸東流。

猜你喜歡
東歐盧卡奇物化
如何把握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盧卡奇
——回望孫伯鍨教授的《盧卡奇與馬克思》
主持人的話
物的人化與人的物化——當代舞臺美術的表演
檔案:一種物化的文化形態
盧卡奇論悲劇的形而上學
東歐掛車第一品牌 Wielton策馬加鞭瞄準更大市場
偉大心靈在妥協中的信念堅守
——讀《盧卡奇再評價》
拋物化Navier-Stokes方程的降維仿真模型
東歐的后共產主義變革
從波蘭看東歐劇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