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與藝術特征

2024-03-15 04:47曹正鈺劉璐
當代音樂 2024年2期
關鍵詞:藝術特征發展歷程

曹正鈺 劉璐

[關鍵詞]紅色音樂文化;發展歷程;藝術特征

1945年11月,中共中央在東北地區創辦了第一張報紙《東北日報》?!稏|北日報》記錄與傳播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以東北為主體,包括全國乃至世界的政治形勢、思想運動、軍事斗爭、經濟建設、文化生活等各方面內容,發揮了作為當時主要媒體的宣傳與導向作用,為我國東北解放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大貢獻?!稏|北日報》于1954年8月31日終刊,《東北日報》第四版刊登了大量紅色音樂文藝作品,其藝術風格多樣,曲調來源廣泛,歷史意義深遠,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征。

一、《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

《東北日報》在其創辦的9年里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參與新中國初期的經濟恢復,每個時期所刊登的紅色音樂內容及主題也各不相同,這主要體現了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革命任務的轉移及相關政策的變化,是黨為了更好地宣傳黨的政策、揭露敵人惡行、鼓舞人民斗志的需要。

(一)新中國成立前期

1945年8月,中共中央派遣軍隊及干部進入東北,并成立中共中央東北局。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發布“終戰詔書”,歷經14年的抗日戰爭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宣布結束。國民政府一方面蠶食關內解放區,一面對東北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直至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相繼發動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及“平津戰役”,解放浪潮席卷南北,革命軍民斗志昂揚。

華君武、安波、劫夫等優秀的文藝工作者隨軍來到東北地區,他們扎根東北大地,深人群眾生活,創作了大批歌頌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軍隊、動員人民發展生產、慶祝戰斗勝利、紀念重要革命歷史事件的歌曲。主要有《人民武裝起來》(藍天詞、劉熾曲)、《反對內戰》(丁毅詞、任虹曲)、《解放全中國》(劫夫曲)、《慰勞傷病歌》(荒草詞、一鳴曲)、《前進,東北人民解放軍》(曉權曲)、《歌唱黨的二十六周年》(曉星詞瞿維曲)、《歌唱共產黨》(李鷹杭曲)、《咱們姐妹也光榮》(雪楠詞曲)、《工人進行曲》(劉斌曲)、《打鐵歌》(潘青詞、劉郎曲)、《人民的先鋒》(何士德曲)、《義勇軍進行曲》(聶耳曲)、《咱們工人力量》(馬可曲)等。

新中國成立前期,《東北日報》刊登的民謠多以當時的政治、軍事及經濟有關,以反映東北人民支援前線、宣傳農業病蟲害防治、反映國統區人民水深火熱等為主。這些民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大都從東北農村的現實生活出發,抒發了對東北這片土地的熱愛和關切,表達了人民群眾在土地改革、生產建設中的熱情和活力。這些民謠傳播極為廣泛,激發了普通讀者、知識青年的創作欲望,如《做軍鞋》(王芳苑詞曲)、《送郎上戰場》(朱秀璨創作)、《全力支援全國戰爭——歌謠五首》

(張諫創作)、《抓害蟲》(柏章創作)、《蔣管區民謠》(王枝之創作)、《長春蔣匪“十好”》(馬殿武創作)、《光榮扁》(王家乙創作)等。

改編歌曲是以地方民歌小調為基礎,經重新填詞創作完成的歌曲形式?!稏|北日報》刊登了大量以東北地區及關內民歌小調為基礎曲調的改編歌曲,如改編自東北打椿調的《咱們窮人坐天下》(任虹填詞),改編自東北秧歌調的《掙上一匹馬》(魯亞農填詞),改編自陜甘寧邊區荷包調的《建政歌》(曹文初填詞),改編東北民歌《放風箏》曲調的《咱們姐妹也光榮》(雪楠填詞),改編白東北秧歌調的《支援大軍解放全中國》(可馬填詞),等等。

由于《東北日報》是中共中央東北局機關報,黨在當時不僅從蘇聯的共產主義革命中汲取了營養,同時也從蘇聯的文藝觀念、文學作品中汲取了大量營養,加之東北同蘇聯天然的地緣關系,蘇聯文學對《東北日報》副刊的整個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稏|北日報》副刊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還譯介了大量的外國文藝作品,其中蘇聯歌曲居多,這些歌曲的刊登豐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形式,促進了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實現,如《鐵路員工進行曲》(古瑪契作詞、杜那也夫斯基作曲)、《青年團勞動進行曲》(奧沙妮娜作詞、奧斯特洛夫斯基作曲)、《青年團的榮譽》(奧斯特洛維作詞、塔巴赤尼果夫作曲)、《送斯大林》(穌雨珂夫作詞、勃朗太拉作曲)等。

(二)新中國初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新中國各項事業百廢待興,黨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措施都緊緊圍繞恢復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這條主線。1950年,新中國為了籌集資金,第一次發行國債,即“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稏|北日報》刊登了大量鼓勵人民購買公債的歌曲,如《愛國買公債》(安波詞曲)、《多買公債有榮光》(曹汀詞、安波曲)、《買公債歌》(張林祥詞郝文秀曲)等。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周年,同時也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八一五”紀念日,《東北日報》刊登了部分以“慶祝八一五”為創作主題的歌曲,如《‘八一五紀念歌》(曉星詞寄明曲)、《慶?!艘晃濉罚▽O芋詞沙青曲)等。除此之外,歌頌新中國、歌頌人民領袖、歌頌人民軍隊等主題的創作歌曲也較為常見,如《義勇軍進行曲》(田漢詞、聶耳曲)、《毛主席》(井巖盾、徐秋鳳詞,王卓曲)、《人民爆破手》(呂冀詞曲)、《猛虎下山崗》(天藍、楊勤詞、劉熾曲)、《東北和平的力量》(東北文教隊集體創作)、《唱紅五月》(鞏志偉詞曲)等。

新中國成立初期,《東北日報》也刊登過少量的民歌民謠,如《生產歌謠》(維輯創作)、《五月紅又紅》(陶非創作)、《保衛世界和平》(王明希創作)等?;蛞悦窀铻榛A曲調創作的改編歌曲,如由曹文初以陜甘寧邊區繡荷包調為曲調填詞創作的《建政歌》,雪楠以東北民歌《放風箏》為基礎曲調填詞創作的《咱們姐妹也光榮》,馬可以東北秧歌調為基礎曲調填詞創作的《支援大軍解放全中國》,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兒童歌曲,如《少年兒童之歌》(謝士鳴作詞、李鷹航作曲)。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先后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條基本外交方針,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關系更為緊密?!稏|北日報》刊登了大量蘇聯歌曲,這些歌曲多以蘇聯領袖、軍隊、工人階級為贊頌對象,表達了蘇聯人民對領袖和人民軍隊的愛戴之情。如《斯大林贊歌》(伊紐什金原作詞、亞歷山大洛夫作曲)、《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歌》(莫克洛渥索夫作曲)、《共產主義青年團》(羅尼柯夫作曲)、《鐵路員工進行曲》(古瑪契詞、杜那耶夫斯基作曲)等。除此之外,大批從朝鮮和西班牙傳人我國的革命歌曲也陸續刊登在《東北日報》上,如金順男作曲的《朝鮮工人之歌》、鄭律成作曲的《朝鮮人民進行曲》、C.巴拉西作曲的《國際縱隊之歌》、杜那耶夫斯基作曲的《鐵路員工進行曲》等。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稏|北日報》刊登了大量馬可、沙青、王卓等文藝工作者創作的以抗美援朝戰爭為題材的歌曲,其中也轉載了大量朝鮮作曲家創作的革命歌曲。這類歌曲以贊美朝鮮人民軍隊英勇殺敵、表達對美英侵略行為的憎恨、贊美朝中人民革命友誼為創作主題,如《朝鮮人民軍戰歌》(金澈詞、胡然曲)、《朝鮮人民軍進行曲》(樸世永詞、鄭律成曲)、《朝鮮工人之歌》(金順石詞、金順男作曲)、《紙老虎,你逞不了兇》(沈正儒作詞、良生作曲)、《和平民主,力量大》(鄭文作詞、史森作曲)、《把強盜消滅在太平洋》(秋里詞曲)、《我們不能讓》(沙青詞曲)、《美國強盜太可恨》(馬可詞曲)、《抗美進行曲》(夏葵作詞、高業作曲)、《我們是志愿兵》(井巖盾作詞、沙青作曲)、《我們在勝利中前進》(鳴戈作詞、王卓作曲)等。

二、《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的藝術特征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具有深刻的政治、文化和社會意義,它反映了近現代中國革命的歷程,同時也傳達了中國人民對于中國革命堅定的信念?!稏|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具有鮮明的革命性、進步的時代性和廣泛的人民性。

(一)鮮明的革命性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在中華民族重大的歷史轉折點誕生,在宣傳黨的重要思想、動員廣大群眾投身革命、統一群眾思想和凝聚群眾力量、傳達革命精神、促進國際統一戰線的形成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稏|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的革命性體現在其對新中國成立前期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深遠影響,同時也塑造了其特定歷史時期的音樂景觀。

1.宣傳黨的思想,動員群眾投身革命

《東北日報》是黨的先進思想和革命政策的宣傳平臺,以音樂的形式宣傳黨的政治路線和政策易于被群眾接受及傳播,有利于動員廣大群眾投身革命、促進勞動生產。如《人民武裝起來》(藍天詞、劉熾曲)、《反對內戰》(丁毅詞、任虹曲)、《做軍鞋》(白巖詞、王芳亮曲)、《送郎上戰場》(朱秀璨創作)等。

2.統一革命思想,傳達革命精神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對于統一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文化、強調社會主義價值觀、凝聚人民的力量、傳達革命的決心和精神、鼓勵人們參與社會改革和反抗壓迫起到重要作用。如《愛國買公債》(安波詞曲)、《我們不能讓》(沙青詞曲)、《‘八一五紀念歌》(曉星詞寄明曲)、《把強盜消滅在太平洋》(秋里詞曲)等。

3.促進國際統一戰線的形成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鼓勵國際工人階級的團結,支持蘇聯、朝鮮國家的革命運動。蘇聯及朝鮮革命歌曲在《東北日報》的刊登,讓中國人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蘇聯及朝鮮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戰爭中的不屈精神,這有利于共產主義事業國際統一戰線的形成。如《朝鮮工人之歌》(金順石詞、金順男曲)、《朝鮮人民軍戰歌》(金澈詞、胡然曲)、《青年團勞動進行曲》(奧沙妮娜詞、奧斯特洛夫斯基曲)、《送斯大林》(穌雨珂夫詞、勃朗太拉曲)等。

(二)進步的時代性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具有顯著的時代性,它在新中國成立前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崛起和發展,與社會主義運動、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際影響密切相關,反映了黨在新中國成立前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政治政策,是黨和國家在歷史重要轉折點的重要文化組成部分。

1.社會主義運動的時代性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興起于新中國成立前期,這一時期正是全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建立和鞏固時期。因此,《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與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及其價值觀緊密相連,反映了社會主義時代的思想和理念。如《世界工人是一家》(鮑昌詞曲)、《我們的朋友遍及全世界》(董風詞、張魯曲)、《國際縱隊之歌》(E.艾緣曲、C·巴拉西曲)等。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時代性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的時代性也與當時的社會和政治運動緊密相關。它在解放戰爭、土地改革和經濟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鼓勵人民參與革命事業,反對不平等和壓迫,積極投身經濟建設,如《參軍去》(聶長林詞、李尼曲)、《上戰場》(梁志異詞曲)、《修鐵路歌》(馬可詞曲)等。

3.國際影響的時代性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具有時代性,蘇聯和朝鮮等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文化交流和國際宣傳,將紅色音樂傳播到中國,影響了中國的音樂和文化,具有典型的時代性特點,如蘇聯歌曲《青年團的榮譽》(奧斯特洛維詞、塔巴赫尼果夫曲)、朝鮮歌曲《朝鮮人民軍戰歌》(金澈詞、胡然曲)等。

(三)廣泛的人民性

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不同時期,《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雖然有所變化,但它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具有廣泛的人民性?!稏|北日報》的文藝創作充分考慮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表現形式和內容能夠為人民群眾所接受,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

1.表達無產階級的呼聲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所傳達的革命思想代表了中國最廣泛的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它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信息,即無產階級是社會的主要力量,無產階級應該團結起來,為實現共產主義目標而奮斗,表達了農民和工人階級的呼聲,如《平分土地》(譚億作詞、唐培竹作曲)、《咱們窮人坐天下》(任虹作詞、東北打椿調)、《翻身謠》(雪立作詞、鷹航作曲)等。

2.以中國傳統民歌小調為基本曲調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以中國傳統民歌小調為基本曲調,歌詞簡單、朗朗上口,便于群眾理解和接受,也易于傳達革命信息。如:以東北民歌《放風箏》為基礎曲調,由雪楠填詞的歌曲《咱們姐妹也光榮》;馬可在東北秧歌調的基礎上填詞完成的《支援大軍解放全中國》;等等。

結語

《東北日報》紅色音樂文化是中國革命文藝的典型代表,它是黨在新中國成立前期和初期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宣傳陣地,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僅塑造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文化身份,還激發了廣大人民對社會主義事業的熱情和信仰,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變革。這些歌曲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作為中國歷史的重要見證之一,它們將繼續影響未來的社會和文化發展。

猜你喜歡
藝術特征發展歷程
世界遺產文化景觀現狀及發展趨勢
當下中國大陸喜劇電影的藝術特征與發展
天趣自然 質樸歸真
壯族傳統服飾的藝術特征及創新應用
淺析青主藝術歌曲的音樂風格
淺議侗族戲劇的藝術特征
電影《煎餅俠》的大眾藝術美學特
試論會計規范研究方法的剖析與回歸
國內奢侈品電子商務發展歷程研究
新媒體時代表情包發展的傳播學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