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樂美學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滲透

2024-03-15 05:12李曉龍
當代音樂 2024年2期
關鍵詞:滲透

李曉龍

[關鍵詞]聲樂美學;高校聲樂教育;滲透

聲樂對于演唱者的技巧要求較高。近幾年,隨著我國聲樂教育逐漸受到重視,學生聲樂演唱技巧的掌握以及聲樂教學水平均得到了不斷提升。但是,由于聲樂教育教學專業性較強,大多數學生雖然已經擁有了較高的歌唱技術水平,卻因在美學知識層面的儲備量不足,造成聲樂表演時無法完美表現出藝術的美感。針對此情況,高校聲樂教育中需要進一步強化聲樂美學的滲透,最大限度地增加美學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聲樂美學鑒賞及分析水平的提高,使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能夠完美呈現聲樂作品的情感、內涵、價值?;诖?,本文重點針對聲樂美學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滲透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強化聲樂美學價值與作用,在促進學生聲樂表演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時,助力全面發展目標的實現。

一、高校聲樂教育中聲樂美學的具體體現

(一)語言之美

聲樂以情緒、情感、意境美的抒發為重點,而歌詞便成為非常重要的載體,通過富有情感的歌詞體現聲樂的藝術美感,聽眾通過歌詞便可以感受到聲樂作品內涵。在作品創作環節,創作人員采用多種手法,讓語言呈現出別樣的藝術美感。歌詞是富有文學內涵的,有些聲樂作品歌詞可獨立成詩,或由詩詞改編而來,朗朗上口、平仄押韻、抑揚頓挫。所以,在聲樂教育中深挖歌詞的語言之美尤為關鍵,更有利于文學水平、藝術水平及美學價值的提升,透過歌詞感受聲樂作品的內涵及基調。

(二)旋律之美

在音樂作品中,旋律是靈魂,優秀的聲樂作品往往通過優美的旋律吸引觀眾。旋律本身表達著豐富的情感,在歌詞引領基礎之上,使旋律與歌詞結合。學生在充分理解歌詞以后,要抓住旋律要點,對藝術處理、情感表達進行深入分析,以最快的速度將旋律記于心中。有些聲樂作品旋律悅耳,即使聽眾未記住歌詞,依然可以將旋律哼唱出來,感受其中別樣之美。

(三)聲腔之美

聲樂作品中特殊內容的處理要采用專門聲腔進行演繹,一些有特色的聲音會與歌曲相融,表達特殊情感,演唱人員、作曲者要針對某一情感的抒發進行聲腔特殊處理。比如,法國聲樂音色處理中會突出聲音明暗變化;抒情歌曲則采用柔和且飽滿的聲調。演唱人員演唱時既要結合歌詞意境做好聲音的處理,同時還要深層理解歌詞內涵,聲音中飽含豐富的情感,突出歌曲特色,展示聲樂聲腔之美。伴隨著民族聲樂與西洋美聲的深度融合,我國聲樂藝術歌唱聲腔既要體現音色之美,還要合理運用多種聲腔,特別是在民族聲樂中此特點更為突出。民族聲樂以戲曲、原生態唱法為主,對音色美要求較高,在時代發展過程中,民美融合逐漸成為趨勢,也使得聲樂藝術聲腔之美體現的內涵更加豐富。

(四)伴奏之美

在聲樂中,伴奏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聲樂教育教學需要時刻關注伴奏這一基礎環節,呈現完美的作品要將伴奏和歌唱統一化。演奏人員、演唱人員互相配合,才能收獲較好的演出效果。在演唱聲樂作品的時候,伴奏具有襯托、過渡的作用,使聲樂與樂器互相融合、有效補充。通過伴奏更好地傳達聲樂作品情感,如當聲樂作品需要呈現雄偉的氣勢時可以以交響樂為襯托。

(五)動作之美

聲樂作品表演時需要有相應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給予配合,使整個表演更具欣賞性。如果僅僅單純地演唱,此時的表演并不成功,會使作品的美感無法充分表現出來。但是,若在演唱的基礎上加入一些肢體動作、表情,構建完美且完善的舞臺形象,既體現了聲樂美學理念,又能夠在動作美感的帶動下,使整個作品的藝術效果更加突出。

二、聲樂美學在高校聲樂教育中滲透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強化聲樂教學和審美間的相互聯系

隨著聲樂的快速發展,美學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有不同的生活環境,美學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處于多元共存的復雜局面。高校聲樂教育教學,若只是重視聲樂演唱技巧傳授,忽視美學內容,那么必然會對學生藝術表達水平的提升造成較大影響,教學與審美分離,難以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在聲樂教育中強化聲樂美學教學,可以使學生運用美學理論進行演唱、表演,在了解多種音樂作品美學特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社會發展新形勢準確判斷審美趨勢,同時也使得聲樂教學和審美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二)有利于提升聲樂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于學生而言,聲樂技術的學習難度較大,教師在示范、講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模仿和深度理解。雖然在學習時,學生的領悟力、肌肉控制力會對學習效果帶來直接影響,但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往往取決于其學習興趣。大多數高校在聲樂教育中并未關注學生主體,僅要求學生機械化地模仿,使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低,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聲樂美學教學可使學生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進而主動學習技巧。根據美學理論,學生會對自己的能力精準定位。同時,對自身技術水平進行合理評價,進而有針對性地訓練,揚長避短。另外,美學理論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類型技術、技巧的使用方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音樂感知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有利于強化對學生音樂實踐的指導

因為聲樂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學生充分利用好課下時間做好自主練習,準確掌握歌唱精髓。大多數高校針對學生聲樂的訓練以技術為主,音量、音色練習是重點,卻忽視了歌唱方式與聲樂作品表達方式的契合度,造成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缺乏情感抒發,表演生硬刻板,無法給予聽眾美的享受。即使技術過硬,也無法達到理想的表演效果。教學環節將聲樂美學內容滲透其中,可以使學生在音樂實踐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地重視藝術美感的塑造,以美學理論知識為依托,更好地指導聲樂藝術實踐。

三、聲樂美學在高校聲樂教育中滲透的技巧

(一)情感美的體現

音樂是非常高雅的藝術形式,對于學生情感體驗、高尚情操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比如,在奧運會上國歌奏響的時候,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由內心深處升起敬畏之情,心底的震撼及激動難以掩蓋,優美的旋律悠然回蕩于耳畔,振奮人心,使人回味無窮,這是一種發白內心的情感。而樂章的美妙之處在于情感的共鳴,這種情感是油然而生的。因此,在實際教學環節,教師除了要重視學生歌曲創作技巧、方法掌握,還要引導學生掌握音樂美的旋律,通過歌曲表達一種美的情感、價值。此外,教師還應該激發學生情感的多元變化,使學生從內心深處不由自主地產生情感共鳴。所以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知識點可適當傾向情感體驗的培養,使學生在掌握美學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情感更加豐富,并在演唱中將這些情感自由抒發,展示聲樂的情感美。

(二)音樂音色美的體現

在聲樂教育教學中,音樂美是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理想化目標。由于音色美可以使人直觀感受美的存在,音色元素可以使人們分辨出手風琴、鋼琴的區別。在聲樂教學中,音樂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音色是其中的重點,比如:婚禮中響起《婚禮進行曲》,人們便會想到門德爾松鋼琴版的《仲夏夜之夢》;聽到《初雪》這一輕音樂時便會想到班得瑞樂團。在曲子奏響后便可以辨別出歌曲是哪一首,這便體現了音色的特征。在《仲夏夜之夢》婚禮進行曲以口琴、二胡等不同的樂器演奏時,人們想象的畫面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見,優美的曲子需要音色給予支撐,而音色又可以給予人美的體驗。所以,音樂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音色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音色鑒賞能力、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三)節奏美的體現

音樂本身就是時間性、動態性較強的藝術,大多是通過節奏來表現的。音樂作品的呈現節奏既是骨架,又是靈魂與動力。所以,在音樂演唱中也不能忽視節奏美。為此,在聲樂教學中,節奏同樣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不同節奏產生的藝術效果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改編《婚禮進行曲》,將其轉化成快一個八拍,較快的節奏感會使人們體驗到別樣的感受,美感也會略顯不足,不能充分體現婚禮神圣、莊嚴之感。雖然節奏分為快慢,但美感及享受效果截然不同。所以,高校聲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高度重視,由點滴做起,強化對學生節奏感的訓練,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作品中的節奏,靜下心來感受快節奏、慢節奏間的不同,了解不同節奏在作品中的作用。

四、聲樂美學在高校聲樂教育中滲透的策略

(一)強化教材課程體系建設,完善教學內容

從目前高校聲樂教育實施具體情況可以看出,很多高校教材建設缺陷明顯,課程體系設置不完善,難以基于教學內容確保聲樂美學教學深層次滲透到教育各個環節。針對此情況,高校需要增進聲樂美學相關研究,引導學生發現聲樂美學的價值及內涵,以教材及課程體系建設為切人點,保證聲樂美學內容與學生需求相符,在靈活運用教材的同時,加強課程體系全面建設。目前高校在教材方面雖給予了聲樂與美學結合更多的關注,強調學生基于審美視角下理解聲樂知識,但教材內容局限性較大,未體現時代發展特色。為此教師要進一步創新編排教材內容,適當增減,與時俱進,在必要情況下可編排校本教材;同時還要基于課程建設,科學設置美學課程,重視理論結合實踐,合理劃分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培養學生的全面素養。

(二)重視聲樂鑒賞教學,引導發掘音樂之美

聲樂藝術美學屬性較為突出,聲音的藝術性呈現了音樂表現之美,其中情感美在聲樂美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不同聲樂作品的藝術魅力不同,主要由于作品創作時代不同,作曲家人生經歷不同,因此作品表現的美也會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彩云追月》以優美著稱;《歡樂頌》以崇高美為核心;《跳蚤之歌》體現的是喜劇美;《國際歌》展示的是壯美。無論是哪一種美都讓人動容,給予人們無限遐想的空間,有利于學生聲樂作品審美能力的發展。為了培養學生主動挖掘聲樂美的良好學習習慣,達到聲樂美學教育目的,教師可開展聲樂鑒賞活動,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及平臺,主動挖掘聲樂美,感受音樂的生命力,促進審美情趣的提升。比如,在《命運交響曲》鑒賞中,教師可將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查閱與貝多芬相關的資料,認真分析作品創作背景,為鑒賞聲樂作品、感受情感之美奠定良好基礎。緊接著教師可播放聲樂作品,引導學生對作品中音樂形象、核心情感進行探討,自主挖掘聲樂美感,與作品產生情感共鳴。為使學生感悟不同聲樂作品的差異美,教師可通過對比鑒賞教學的形式,要求學生在欣賞不同作品、相同作家不同作品中感受差異化審美的內涵。

(三)強化訓練,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要想完美地呈現聲樂作品,學生需要在日常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強化自身訓練,從而展示出作品的藝術之美。在訓練的時候對角色進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之上經過自我創造,將更多的情感融人角色塑造,實現情感與作品情感的深度融合,用真切的情感演繹藝術作品。為了確保學生角色創造的時候更加自如,聲樂教師要不斷強化對學生良好心理素養及文化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站在文化藝術視角下深入剖析作品的內容、內涵,靈活運用演唱技巧,再加以自我創造,實現作品的進一步升華。為此,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重視學生對知識技巧的掌握情況,還應該強化對學生心理素養的訓練。歌唱環節極易出現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只有學生深層理解了作品創作意圖,在訓練過程中掌握了演唱的技巧,對作品有獨特的見解,同時又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才能保持平常心演繹每一個角色。

結語

總而言之,聲樂對于學生技巧性、藝術性表現要求非常高。在作品演唱的過程中,演唱者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技術水平,還能夠采用合理手段處理美學問題,結合自身對藝術美學的理解更好地展示聲樂作品。所以,高校聲樂教育工作者應該在關注學生不同發聲技巧掌握程度的基礎上,強化教材課程體系建設,完善教學內容:重視聲樂鑒賞教學,引導發掘音樂之美;強化訓練,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借助聲樂教育中聲樂美學的深層次滲透,在有效解決學生歌唱技術問題的同時,促進其美學素養的大幅度提升。

猜你喜歡
滲透
幼兒園課程滲透美術內容的教學策略
加強數學思想滲透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例談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
職高體育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研究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