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刻把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體系

2024-03-18 13:56“共同體視域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課題組
人民論壇 2024年4期
關鍵詞:全球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體視域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課題組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科學體系 全球治理

【中圖分類號】D8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具有全球性,各國在經濟、安全、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重構使得各國利益緊密相連,共同體意識逐漸增強?!敖ㄔO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怎樣建設這個世界”,成為人類社會亟待破解的重大課題。

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時與勢、危與機,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從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利益出發,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新時代以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中國倡議擴大為國際共識,從美好愿景轉化為豐富實踐,從理念主張發展為科學體系,成為引領時代前進的光輝旗幟。

從理念主張到科學體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闡釋逐步走向深入

自2013年首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講話、會議、活動、考察、會見、出訪、函電中不斷拓展和深化這一理念的思想內涵,逐漸形成了以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努力目標,以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為實現路徑,以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普遍遵循,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基本支撐,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戰略引領,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的科學體系。這一科學體系綱舉目張、明體達用,旨在推動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繁榮,在世界范圍內日益深入人心。

第一,“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和初步闡發。

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時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边@次演講被視為“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重要正式場合的首次提出。但向前追溯可以發現,習近平主席對這一理念的提出和闡發實際上更早。2012年12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同外國專家代表座談時就指出:“我們的事業是同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的事業。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痹诓梺喼拚搲?015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題為《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的主旨演講,提出了邁向命運共同體的“四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須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必須堅持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必須堅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鑒”,對“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作出詳細闡述。這次講話雖然更多聚焦“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區域性主題,但這種區域性并不是封閉的,而是多元的、開放的,并且傳遞出這樣的信息:構建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亞洲之需,也是世界之需、人類之需。

在國際格局深刻變動的時代背景下,“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代表了中國外交理念的重要變革,更是對世界發展變化趨勢的積極呼應。這一理念以人類社會為總體和主局,以多個共同體的構建為基點,逐漸深化和拓展。無論是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等實體形態的“共同體”,還是新型大國關系、新安全觀、全球秩序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理念形態的倡議和主張,都可以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體系中找到一席之地。其中展現出中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以及在國家層面推動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努力和探索,為國際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注入了更多活力。

第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體系的基本構成。

目標與方向:從“五位一體”總體框架到“五個世界”總目標。2015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不僅對“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作出了高度凝練,而且更為明確地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大重要方向:一是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二是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三是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四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五是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由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五位一體”的總體框架更加清晰。

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演講,開宗明義地探討了這一重大時代命題,明確提出“國際社會要從伙伴關系、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并相應提出“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從“五位一體”總體框架到“五個世界”總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實現了歷史視野的再拓展、思想內涵的再深化,為人類未來錨定了更明確的目標、描繪了更清晰的圖景。作為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具體闡釋,“五個世界”可被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目標與核心要旨,使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成為一種建設性、創造性、預見性的國際關系理論,為維系世界格局總體穩定、建設更加美好的未來奠定了世界觀基礎、提供了方法論引領。

實現路徑:推動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肮采坦步ü蚕怼笔菢嫿ㄈ祟惷\共同體的核心理念,體現了開放、包容、合作的國際關系觀。這一理念強調各國在共同事務中平等對話、共同建設、共享成果,旨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平衡的方向發展?!肮采獭睆娬{的是多邊主義和平等對話,各國通過平等的方式參與國際事務的決策,而不是采取單邊主義或強權政治。這種平等對話的機制有助于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更好地適應世界的多極化發展趨勢?!肮步ā敝貜娬{共同建設國際合作平臺,打造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機制。這種共同建設的理念打破了傳統的零和博弈思維,強調合作的可持續性,使各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更好地分享發展機遇?!肮蚕怼眲t倡導在“共建”的基礎上共同分享全球發展帶來的利益和成果,這意味著更加普惠的全球發展。共享也包括對全球公共事務的共同管理以及共同應對各類全球性挑戰等?!肮采坦步ü蚕怼崩砟畈粌H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更提出了一種共同參與、平等對話、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新理念,為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完善提供了一種創造性思路。

價值遵循: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構成了人類社會共同的道德底線,代表了各國人民心之所向的最大公約數。和平體現在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友好合作,以及國家內部的和諧穩定等方面。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目標,其不僅包括經濟層面的增長,還包括社會、文化、環境等多個方面的全面進步。公平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重要原則,強調每個人都應該在各領域享有平等的機會和權利,保障社會各階層的權益,建立一個包容性社會。正義體現在法治、人權、平等、道德等多個方面,維護正義原則,才能推動全球治理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民主強調人民參與政治決策的權利,以此保障其權益,促進社會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民主價值的體現,意味著尊重各國文化和社會制度的多樣性,推動更加開放、民主、透明的國際合作。自由強調創造一個充滿創新和多樣性的社會環境。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中,自由價值的彰顯有助于激發各國人民的創造力和人類社會的活力,推動全球共同進步。

基本支撐: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完善,始終與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密不可分。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的重要演講,主題正是《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型國際關系”這兩個概念,在登場伊始就建立了密切關系。合作共贏是新型國際關系最本質的內涵,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必須經由這一根本路徑。在習近平總書記諸多重要講話中,“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新型國際關系”多次被作為一對概念而同時出現。例如,2022年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指出:“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樹立休戚相關、安危與共的共同體意識,讓和平的陽光照亮世界?!?023年3月在《俄羅斯報》和俄新社網站發表的題為《踔厲前行,開啟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新篇章》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共同致力于推進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積極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倡導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

在現行國際秩序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源于對國家交往關系的合理設計、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以及中國的大國責任和擔當,而新型國際關系則開辟了不同文明、不同制度國家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世界歷史新篇章,走出了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道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了必要條件。

戰略引領: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習近平主席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就全球發展問題、世界安全局勢、文明交流互鑒等作出了深刻分析和闡述,展現了中國對全球治理多角度、多方位的理論思考、思想創新和戰略設計,代表了中國對全球治理的全新主張。

全球發展倡議著眼于破解人類發展難題、推進全球發展事業。其根本目標是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核心要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最重要的理念是倡導共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全球安全倡議聚焦構建全球共同安全框架,關注世界需要怎樣的安全理念,以及各國如何共同實現安全目標等。其目的是國際社會一道,弘揚聯合國憲章精神,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各種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風險挑戰,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共贏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全球文明倡議是對人類文明發展重大問題的回應,深刻思考了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方向,包括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等方面,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發展是安全和文明的物質基礎,安全是發展和文明的根本前提,文明是發展和安全的精神支撐,三大倡議形成合力,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引領。

重要實踐平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共建“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平臺和實踐路徑。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痹谔岢鋈祟惷\共同體理念的同年,即2013年,習近平主席于9月和10月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期間先后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大倡議。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庇纱?,“一帶一路”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十年來經歷了從理念到行動、從愿景到現實的全面轉化,顯著地推動了國際合作。這一倡議不僅在國際上深受歡迎,更成為一項備受矚目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為全球經濟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邏輯與實踐機理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科學思想體系,更是需要付諸長期實踐的重大使命。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邏輯與實踐機理的探討,需要結合其自身發展規律與動態變化、所處歷史背景與時代格局、所面臨的治理難題與未來趨勢來展開。

第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同心圓”結構。

當前,我國已經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構建了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從地域空間這一層面來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層次遞進的過程,形成了一個動態變化的“同心圓”結構:從一國之內、到兩國之間、再到多國區域,最后是全世界全人類。通過在不同層面建立各類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更加全面、深刻地貫徹到全球事務中,為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傮w來看,該結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立足中國國內,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族群眾,使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共享祖國繁榮發展的成果?!边@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正式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重要概念。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再度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等重大命題。

內政與外交密不可分,“中華民族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分別代表了內政和外交兩個維度?!爸腥A民族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關系到思想共識凝聚、社會安定團結,是向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礎和前提。此外,“中華民族共同體”“社會治理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價值立場、發展理念等諸多方面也有著本質的相承,承載了永續發展、共同繁榮的普遍期待。

第二層次:著眼國與國雙邊關系,打造中國與鄰國的命運共同體?;跉v史與現實的考量,中國先后提出多個國家間的雙邊命運共同體和區域性命運共同體。無論在雙邊層面還是區域層面,這些命運共同體總體上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集中在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二是主要面向的對象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①在雙邊層面,中國正在同越來越多的友好伙伴構建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例如,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加入構建命運共同體的行列,實現中亞地區全覆蓋;同柬埔寨、老撾打造命運共同體新一輪五年行動計劃,繼泰國、印度尼西亞之后,又同馬來西亞達成共建命運共同體共識;等等。

第三層次:面向周邊地區,打造周邊地區命運共同體。周邊國家同我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利益相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優先方向。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2014年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正式提出“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的要求。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也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例如,作為亞洲地區第一個次區域共同體,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的相關理念日漸清晰、不斷完善,在雙邊、多邊以及整體實踐層面取得了諸多進展。中國與東盟互為最大的貿易伙伴,在長期互動中形成了以中國和東盟國家為中心、共同作用和共同發展的地區共同體模式,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

第四層次:面向世界各地區,打造中國與世界各地區命運共同體。近年來,中國一系列構建地區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實踐,在促進地區和平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中非命運共同體”“中拉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亞太命運共同體”等。以亞洲命運共同體為例,在開展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亞洲命運共同體是一個逐步形成的理念,其提出和構建經歷了從雙邊命運共同體到周邊命運共同體,再到亞洲命運共同體這樣一個不斷擴大的過程。2015年,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首次提出“亞洲命運共同體”理念,將“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作為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環節,并以“世界好,亞洲才能好;亞洲好,世界才能好”闡釋了亞洲之于世界、亞洲命運共同體之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互依存關系。2023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越南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要從亞洲做起……亞洲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周邊是搬不走的鄰居,成就鄰居就是幫助自己?!眮喼奘钱斀袷澜缱罹甙l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同時也面臨政治互信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問題突出等共同挑戰。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為促進亞洲各國之間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了重要機遇,對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示范性意義。

第五層次:面向全世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歷史必然性,其目標的達成需要經歷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不同國家間戰略思維和文化價值觀的巨大差異,意味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還需要跨越很多鴻溝;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醞釀著諸多難以預知的不確定性;等等,這些因素都將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

著眼于解決世界性難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領域也不斷拓展。例如,面對肆虐的新冠疫情,中國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面對混亂失序的全球網絡空間治理,中國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積極參與聯合國網絡安全進程,支持聯合國在網絡空間全球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面對核安全全球治理的根本性問題,中國提出打造核安全命運共同體;面對日益復雜的海上問題,中國提出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始終致力于通過對話協商和平解決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氣候挑戰,中國先后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等重要理念??梢灶A見,作為一個充滿生命力且開放包容的體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實踐必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充實,為推動全球治理、人類社會發展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第二,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關系。

深刻把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科學體系,離不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式現代化這三者邏輯關系的探討。外交部部長王毅撰文指出:“我們要從根本上把握好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大變局和中國式現代化三者的關系。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新征程最大的政治,要完成黨和國家這一中心任務,就必須高高舉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面旗幟,正確引領世界大變局的發展走向,把中國的發展和世界的發展進一步結合起來,把中國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利益進一步結合起來,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雹谌祟惷\共同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式現代化在當前國際格局中相互交織,共同塑造了中國作為全球治理體系變革重要參與者的獨特角色。

例如,在全球治理層面,中國始終倡導多邊主義,致力于推動構建和平共處、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系格局,為全球政治穩定、守護全球安全作出了諸多積極努力。在全球經濟發展層面,中國堅定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為各國提供市場、投資和技術合作機會,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提升金融標準和國際化水平,更好實現中國和其他國家利益融合;積極推動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際合作,搭建世界上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為全球貿易和經濟互聯互通提供了新的動力。在社會事業層面,中國一直致力于減貧、改善民生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國際援助,致力于推動全球公平正義,力所能及地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同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兒童基金會、難民署、世界衛生組織、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近20個國際組織開展合作。在文化交流層面,中國始終倡導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充分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權利,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合作,主張文明交流互鑒,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為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貢獻力量。在全球生態和氣候治理層面,中國將生態文明納入國家發展整體規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提倡綠色發展,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可以看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邏輯,始終寓于百年變局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以及國際國內大局的聯動之中。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正處于歷史轉折點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體現的廣泛共識和一致行動,無不與百年變局背景下國際格局的演變緊密相連。同時,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國正處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偉大進程之中,但中國所追求的現代化不是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同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是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互利合作的現代化、共同繁榮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了中國對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長遠思考和不懈探索,是符合本國人民利益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符合我國社會發展和人類社會發展大邏輯大趨勢的科學體系。

第三,呼應未來趨勢的“兩大主張”: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在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國際體系秩序調整重塑的當今時代,全球治理體系失衡和不適應問題愈加突出,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針對當今世界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和重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兩大主張”,進一步明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未來實踐方向:“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边@一倡議的提出,進一步增強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性和指導性。

多極化是當今世界的基本趨勢,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全球性議題,“但對于世界大變局之下多極化進程將如何進一步發展,各國如何參與和推動,尚未形成共識”。③影響多極化進程的因素是復雜多元的。在當前的全球環境中,各國戰略目標、政治體系以及利益訴求存在差異,這也導致在全球事務中不同國家對多極化的態度和參與方式存在差異。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言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一些西方國家立場保守甚至霸權、極端,假借多邊主義之名,行單邊主義之實,沖擊和破壞了國際秩序?;诖?,中國倡導的世界多極化更加強調“平等有序”。其關鍵在于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切實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構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國際秩序。這一主張旨在確保各國在多極化體系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共同堅持普遍認同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形成更加有序穩定的互動模式和更加緊密的國際合作網絡,以確保多極化進程的穩定和建設性發展。

與世界多極化一樣,經濟全球化也是不可逆轉的發展大勢,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而近年來,隨著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抬頭,個別西方國家通過搞“脫鉤斷鏈”、經濟脅迫、單邊制裁等逆全球化行徑,對全球經濟健康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成沖擊?;诖?,中國倡導的經濟全球化更加強調“普惠包容”。實現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順應了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要求,重點著眼于解決好資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國家間和各國內部發展失衡問題,促進全球資源的有效流動和普遍配置。對干擾阻礙經濟全球化、導致國際關系緊張的逆全球化、泛安全化,以及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中國予以堅決反對和抵制,堅定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礙世界經濟健康發展的結構性難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

【注: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共同體視域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項目編號:22VRC021)階段性成果;總課題負責人: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志社總編輯 彭國華;執筆:人民論壇編輯部主任王慧;人民論壇編輯部副主任王妍卓、常妍】

【注釋】

①盧光盛:《周邊外交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載《新時代中國周邊外交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成就》,《國際論壇》,2023年第6期。

②③王毅:《深入貫徹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精神 不斷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求是》,2024年第2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楊玲玲

猜你喜歡
全球治理人類命運共同體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中國參與極地開發與治理的前景透視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全球治理下跨國公司社會責任監管模式轉變
中華文化中的全球治理之道
公共危機的全球治理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全球化下全球治理的批判性反思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下的當代中國大學精神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引領世界秩序重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