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國主義情懷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03-21 06:42杜春艷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愛國主義情懷思政

康 潔 杜春艷

(沈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沈陽 110870)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愛國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是亙古不變的話題像一條紅繩一樣串著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愛國主義情懷綿延不絕一直流淌在歷史長河之中。黨的二十大報告同樣也強調新時代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2]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性的歷史階段,站在“兩個一百年”這個新坐標上,我們離目標越接近問題也會越多變,我們需要不斷地從愛國主義情懷教育中汲取營養。社會、學校、家庭都要發揮作用,思政課是愛國主義情懷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理應當加大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將愛國主義情懷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在一起落實立德樹人這一主要任務。因此,培育愛國主義情懷對我們來講尤為重要,需要重點探析將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方法。

一、尋根:中華五千年的愛國主義情懷

古代有周武王“無疆之恤”,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曹植“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杜甫“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黃遵憲“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顧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等等。

近代以來西方用堅船利炮打開我國的大門,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許多的愛國主義志士為救國救民奮起吶喊。林則徐忍辱負重虎門銷煙,“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是他甘赴國難的真實寫照。鄭觀應致力經濟進行商戰,“瘡痍滿目凄涼甚,深盼回春國手醫”是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梁啟超奔走呼號宣傳維新,“物競天擇勢必至,不優則劣兮不興則亡”是他置生死于不顧的凜然氣概。孫中山四處奔走情施濟眾,“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廈之將傾”是他振興中華的赤子情懷。五四運動時期,愛國學子提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抵制日貨”等口號,與封建勢力堅決斗爭形成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在這樣的愛國運動浪潮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情懷主要表現為把黑暗的舊中國改變為光明的新中國,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站起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愛國主義情懷主要表現為給予社會主義制度以強大生命力,使得中華民族富起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愛國主義情懷主要表現為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時代,愛國主義情懷主要表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就是一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史??傊?,愛國主義情懷從未間斷,像一條紅繩一樣串起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育要求我們立足黨史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承擔起新時代大學生的擔當與使命,成為有能力、敢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因由: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存在的問題

新時代新思潮給中華文明帶來新的血液和力量,其中家國情懷、愛國熱血給予當代大學生以深沉的感動、行動的觸發,激勵大學生身體力行的投入國家奉獻、國家建設的行列中去。但不可避免的是,新時代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一些西方國家所推崇的“普世價值”“民主制度”“自由平等”等思想,披著所謂的“高尚外衣”進行文化滲透,企圖誘導時代青年淡化民族文化認同;又如,一些自媒體傳播“泛自由化”“泛娛樂化”“泛庸俗化”等低俗網絡文化,企圖誘導我們喪失奮斗精神;當然存在問題無可厚非,重要的是我們要積極的應對,找出問題誘因、指明要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發揮作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大學生的家國情懷,堅守文化自信。

(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有效交流

思政課堂是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教育的主陣地,但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溝通相對較少。首先,大多數思政課還是偏向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過于偏向理論教學,這種相對枯燥乏味的理論學習使得部分大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然而在其他非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中更是很少涉及此類內容,師生之間對愛國主義情懷交流相對較少;其次,現在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上喜歡自學與其他學生交流溝通較少,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薄弱??傊?,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師主導學生參與性不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饋較少。

(二)部分教育者個人涵養、個人影響力有待提升

在愛國主義情懷教育過程中,部分教育者的個人影響力有待提升,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感染力度不夠,難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些年來,雖然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普遍增多,但問題依然存在。當前部分大學生對愛國主義情懷教育認同雖有所了解,但對于相關內容、相關知識掌握并不全面,對核心理念、時代價值的認識只浮于表面趨于淺薄,這就需要教育者提升個人涵養與教育教學水平,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三)愛國主義情懷教育與時代背景結合不太緊密、教育內容不夠豐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時代性我們可以理解為與時俱進緊隨時代的步伐。當今,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內容雖然與時代背景有所結合但還是不太緊密,在愛國主義情懷教育過程中雖然對大學生提出了與時代特征相適應的教育目的,但還存在不完善的問題。我們對國家的認識,國際形勢以及自我意識的理解都會受到國家所處國際地位、發展趨勢、生存環境以及處理國際事務能力的影響。因此,愛國主義情懷在一個國家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都會有差異。比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愛國主義情懷表現為推翻三座大山壓迫,心系國家前途命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愛國主義情懷表現為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我國進入新時代,愛國主義情懷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例如國防教育、國家安全、國情教育、四個自信主題教育、保護環境等好的方面,當然也有我們必須應對的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分裂勢力、重大傳染疾病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教育等;尤其是青年學生中存在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嚴重影響青年的理想信念、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所以愛國主義情懷并不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而是與時俱進不斷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充盈。

三、實行: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一)激發學生內驅力,強化溝通交流,提高思政成效

教師在講授愛國主義內容的過程中,當代大學生會潛移默化地熟悉并學習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教學方式;此外,絕大部分大學生也充滿著家國情懷,了解了一些愛國主義情懷的知識與案例;一如既往地聽教師講解會使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建議將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內驅力的課堂。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布置小組作業最終由小組選派一名同學進行課堂分享,或者讓學生收集資料輪流講解;學生在課下進行愛國主義情懷教育資料的整理與搜集過程中熟知愛國主義情懷的歷史;在扮演教師的角色這一過程中領悟愛國主義情懷的歷史;在老師點評的過程中理解愛國主義情懷的歷史。這種方式加強了師生間、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同時,教師要利用好思政教學的連續性和引導性,在點評完之后告知學生革命先輩為新中國,為勞苦大眾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奉獻的大無畏精神;告知學生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告知學生要在歷史中思考現實,在實踐中摸索前進規律,爭做時代新人。

(二)針對性提升教育者才能,增強課堂感染力

依托思政教育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僅豐富思政資源庫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教育事業的推動者。教育者的才能會直接關系到思政課教學效果以及愛國主義情懷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會通。新時代,無論是思政課教師還是非思政課教師都要將愛國主義貫穿于理論與實踐、課上及課下當中,堅持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要依照新時期的師德標準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教師提出的“六要”來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和思想道德素養。[3]因此,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對思政課教師以及非思政課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教育。第一,采取定期培訓、高校間交流學習、教師進修等方式,輪流對教師進行相應的培訓。主要是培養教師精湛的業務能力,拓展教師的知識儲備,提升綜合素質。第二,聘請思政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專家開展相應的講座,讓教師借鑒專家的授課方式從而增強教師感染力,加強師德修養。

教學實際上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當體現出幽默與機智。事實證明,教師的語言風趣幽默,能夠贏得學生們的喜愛和欽佩,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即“愛屋及烏”的效果。教學一方面是認知性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是情感交流,只有將兩者更好的結合才能夠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更好的接受知識,更好的思考問題。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亦師亦友、和諧的人際關系,那么教師授課與學生學習就會形成合力。

(三)落實紅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教學

高校思政課教學要求教師運用馬克思主義相關的理論知識,結合我國發展的具體實際情況加以敘述愛國主義情懷的具體內涵,弘揚我國愛國主義精神,落實紅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性教學。對愛國主義教育的相關內容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比較分析,條理清晰地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育和踐行指明方向。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將黨史更好地融入思政課教學。教師要深入鉆研,讓黨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教材是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主要載體,黨史進教材是教師開展課堂和學生學習的前提;如果理論知識太繁雜,學生就難以理解看不進去從而思政課教學目的難以實現。所以應把黨史適當編為鮮活案例和故事讓學生去理解相應的理論知識。教師要熟知教材并從背后挖掘黨史、思政教育的契合點最終達成共識,并按照一定的歷史脈絡編成一些輔助教材,這樣使得輔助性教材與統編教材相得益彰,進而達到思想政治教學目的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第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更好地融入思政課教學。習近平主席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4]所以當我們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情懷的同時,還要注意推進愛國主義情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情懷教育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兩個一百年”這個新坐標上,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傳統文化中愛國主義情懷與新時代愛國主義內涵的關系,并對愛國主義情懷內涵加以填補、擴展。此外,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好愛國主義情懷的傳播者和弘揚者,宣揚我國愛國主義情懷的精品,引導學生抵制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西方敵對勢力的文化滲透。強化家國情懷,厚植文化自信,提高國際競爭力。

(四)與時俱進豐富教學方法,整合愛國主義教育資源

和傳統課堂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內容相比,互聯網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更加豐富、新穎、有趣的內容,網絡教育越來受到大家的認可與歡迎。新時代高校進行思政教育,厚植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不斷發揮網絡教育的重要作用。具體如下:一是建立校園廣播站,保證學生在用餐期間、校園散步期間、體育鍛煉期間能夠聽到廣播站播放的國際國內新聞、紅色愛國歌曲、紅色英雄事跡、身邊人的愛國小事以及先進模范事跡等。二是鼓勵思政教師創建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如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抖音賬號等等。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制作劇情類的短視頻上傳到網上。師生在演繹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沉浸式體驗愛國主義內容及精神價值而且還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力和想象力。除了用好網絡教學之外,更要用好學校實踐教學基地,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在學校馬克思主義教學基地、“四個自信”展館觀看歷史紀錄片、紅色革命電影等等。在重大節日比如國慶節、建黨節、建軍節等重要時間節點學校組織教師和學生在實踐教學基地一同制作表演舞臺劇《紅心閃閃》《中華文明》《這片土地》《我的祖國》《屈原》《岳飛》,歌曲《祖國母親》《心連心》《華夏大地》《紅日》《愛我中華》《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等等這樣的教學方法,增強愛國主義教學效果。

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是各個學段學生學習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包括物質資源、文化資源等等。其中愛國主義情懷教育的理論來源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以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與當今時代相結合豐富發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與形式,弘揚主旋律,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物質資源如文物古跡、自然景觀、名勝古跡、博物館等是愛國主義情懷教育的實踐基地,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如博物館、文物古跡展館等這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線下實踐結合在一起,真正地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歡
愛國主義情懷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贛鄱情懷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民有呼我有應 “剛”與“柔”中顯情懷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愛國主義教育
“五老”情懷
愛國主義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