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渡期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早期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2024-03-21 11:04孔瑋娜劉亞雯王秀玲李珍于海洋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過渡期腰椎間盤康復

孔瑋娜 劉亞雯 王秀玲 李珍 于海洋

阜陽市人民醫院手術室(安徽省阜陽市, 236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作為一種常見的退變性疾病,絕大部分患者可選擇通過系統的保守治療措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1-2],手術治療的指征包括經長期保守治療無效或者合并神經系統壓迫癥狀。隨著微創技術的普及,經皮內鏡腰椎間盤突出癥髓核摘除術(PELD)在治療上應用越來越廣泛,既往研究顯示PELD 術后疼痛癥狀緩解迅速,術后恢復也快速[1]。但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本身所導致的腰背疼痛、神經癥狀和功能障礙等不適癥狀,患者對手術的具體步驟、麻醉方式和術后護理措施等知識有疑慮和不確定感以及源于對神經系統并發癥的恐懼心理[3-4],圍手術期易出現焦慮,術中配合程度差導致易出現并發癥,且難以制訂功能鍛煉計劃。由于患者需經歷從普通病房到手術室的環境轉換,焦慮、沮喪和恐懼等情緒狀態可能在手術前后加劇,影響患者對手術和康復的態度和情緒狀態,同時患者群體面對出院后居家康復和延續性護理的需求。在圍術期內過渡期護理和心理干預尤為關鍵,在脊柱手術患者中,目前還缺乏明確的研究和證據來評估過渡期護理的效果和作用[5-6]。因此,本研究探討圍手術期中由多學科人員協同,采用過渡期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PLED 手術術后疼痛程度、生活質量及早期療效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醫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63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結合病史、表現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責任間隙單一,為單節段椎間盤突出;保守治療后癥狀無法得到滿意緩解或合并神經癥狀,手術指征明確;無認知障礙,隨訪中可以配合指導和完成調查評估。排除條件:合并其他腰椎疾病如腰椎不穩等;合并嚴重心肺系統疾患,難以配合完成治療護理;既往有腰椎手術史;抑郁等精神疾病史。按組間基本資料匹配原則分為對照組31例和觀察組32 例,觀察組中男21 例,女11 例;平均年齡44.8±16.2 歲;手術節段位于L3~L41 例,L4~L511 例,L5~S120 例。對照組中男17 例,女14例;平均年齡42.7±13.5 歲;手術節段位于L3~L41例,L4~L514 例,L5~S11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嚴格遵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2013),所有患者均告知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編號為醫倫理審查[2020]32 號。

1.2 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接受常規護理,入院后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收集,建立舒適的病房護理環境,依據患者的癥狀進行相應醫療護理措施;提供用藥、飲食指導;術前進行口頭宣教,予以術區消毒,術后予以生命體征監測及相應的健康指導。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過渡期護理聯合心理干預,由臨床醫生、責任護士、手術室護士、康復醫師及科室非醫學專業護理人員建立心理護理干預小組,在制訂護理計劃的基礎上,從多角度出發,明確分工相互補充。具體措施如下。

(1)術前護理:臨床醫生開具檢查項目,由責任護士指導完成檢查。與患者及其家屬積極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和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引導患者透露對入院過程中及對預后、疾病影響工作的擔憂,評估患者功能狀態及疾病導致的疼痛程度,介紹疾病流行病學、病因及預后相關知識,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提供術前焦慮緊張心理咨詢。術前介紹術前飲食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完成各種評估量表。手術室護士術前提前接觸患者,簡要介紹手術流程,講解手術方式,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和疑慮,增強患者信心。對術中擬行局麻患者告知患者術中需配合完成手術,預防疼痛刺激,對術中擬行腰麻手術患者告知其留置尿管注意事項,提高其自我管理效果。通過術前入室前提問患者術中注意事項,通過轉移注意力達到減輕焦慮的目的。在交流中對患者的情感傾向進行總結,與患者家屬加強交流,引導患者家屬更多地關注患者。

(2)術中護理:術中與患者有效溝通,安撫患者情緒,給予口頭鼓勵,增強患者信心。指導患者調整體位,術前與麻醉師配合麻醉,取俯臥位。在手術過程中,積極配合外科醫生完成手術,操作前告知患者減少對患者本身的刺激,手術中加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及體溫管理。術中注意對患者自身感受的溝通,如存在體位不適,與術者溝通停止操作調整體位。手術結束后及時溝通手術感受,輔助患者翻身改變體位,對患者的配合給予肯定,將患者轉移到恢復室或病房。

(3)術后護理:所有患者均采取仰臥位,注意觀察患者體表壓力性損傷發生情況及嚴重程度,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疼痛程度和神經狀況。確?;颊哌m當地休息。必要時實施非藥物鎮痛和藥物鎮痛;向患者提供康復指導,包括正確的體位轉換、活動限制范圍和日常生活技巧。教育患者關于康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行為,以促進恢復。

(4)出院后護理:在患者出院后的過渡期,加強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建立由臨床醫生、康復治療師、責任護士及隨訪人員組成的微信群組,以便評估患者的疼痛狀態和功能評分,并分享相關信息和資源,包括康復指導、飲食建議、運動建議等,從而促進患者對康復計劃的理解和遵循。同時,設置提醒功能,以確?;颊甙磿r進行康復鍛煉,并定期更新群組內容,包括康復進展、病情評估和醫療建議。醫療團隊成員積極回答患者在群組中的問題,并提供專業建議和支持。此外,建議采用開放性溝通的方式,每周定期進行為期1 個月的電話隨訪,以了解患者的康復進展和病情變化。根據需要,可以安排面對面的復診或遠程會診。最后,定期評估群組的效果和患者的滿意度,并根據反饋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以提高護理質量和效果。

1.3 觀察指標

(1)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 住院時間、術后至出院時間并比較。

(2)焦慮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7]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焦慮狀態,分別評估記錄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周、1 個月時焦慮狀態。

(3)疼痛程度評估:采用疼痛VAS 評分評估,指導患者對自身主觀疼痛程度進行評價,采用ODI評分評估患者術前及術后疼痛對活動能力的影響,0~10 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0 分為無痛,10 分為劇痛。記錄患者術前及術后24 h、1 個月時疼痛情況及功能恢復情況。

(4)生活質量:使用歐洲五維三水平健康量表(EQ-5D-3L)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患者生活質量,問卷包括行動能力、自我照顧能力、日?;顒幽芰?、疼痛或不舒服、焦慮或抑郁。追蹤隨訪記錄患者術后1 個月時的結果。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或t’檢驗或雙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隨訪中無患者丟失隨訪。兩組患者手術時間、總住院時間、術后至出院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Table 1 Compansi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ed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兩組患者ODI 及VAS 評分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術前相較術后ODI 及VAS 評分均呈降低趨勢,時間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時間<0.05),組別及交互效應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ODI 及VAS 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ODI and V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oints)

2.3 兩組患者隨訪時SAS 評分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三個時點(術前、術后1 周、術后1 個月)間,隨訪時SAS 評分呈降低趨勢,時間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時間<0.05);術后各時點均以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組間<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隨訪時SAS 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AS score during follow-up of the two group (points)

2.4 兩組患者EQ-5D-3L 健康描述系統的調查結果比較

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EQ-5D-3L 健康描述系統的調查結果中,觀察組5 個維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EQ-5D-3L 健康描述系統的調查結果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EQ-5D-3L health express system research resul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討論

腰椎間盤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會產生下肢放射性疼痛癥狀和腰背部疼痛,多數患者可表現出典型的癥狀,導致明顯的活動受限,對生活質量影響大。手術治療一般被推薦經保守治療未緩解,出現神經癥狀的患者,且在隨訪中證實有良好地解除神經壓迫癥狀和改善疼痛癥狀的作用[8]。PELD 是現有條件下,創傷較小的直視下腰椎間盤摘除術,由Anthony Yeung于1998 年首創YESS 技術[9],Hoogland 在2002 年提出更加成熟的THESSYS 技術,目前在臨床中應用廣泛,適用于絕大多數沒有失穩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3.1 過渡期護理及心理干預的重要意義

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病程中,減輕疼痛、早期恢復至正常生活是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的主要影響指標,在護理診斷的問題上,我們通常會考慮疼痛、軀體活動障礙、個人應對無效、知識缺乏、潛在并發癥、焦慮/恐懼等問題,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存在關鍵且長期的康復需要,而且因為脊柱容納神經的特殊解剖結構,導致患者對脊柱手術產生較強的焦慮情緒,Cushnie 等[10]認為在某些病例中,抑郁狀態可以看作是脊柱退變性疾病的一種臨床癥狀,在脊柱手術的干預成功后可隨之改善。因此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術前后和出院后的過渡期亟待通過專業護理干預來解決此類問題,以最大程度地促進脊柱手術患者的康復和生活質量的提高[11-13]。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的演變及進步,在臨床實踐中提出了高質量護理及人文護理的新模式,過渡期護理是一種專注于患者在病情過渡期所需的護理,旨在提供連貫性、個體化和綜合性的護理服務,目前在心力衰竭及器官移植患者的護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4-18]。心理干預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心理教育和支撐性治療,這些方法旨在幫助患者應對疾病時調整面臨疾病的情緒和心理困難,在晚期癌癥患者中,可以既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提升晚期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滿意度,在高齡初產婦的圍產期也起到了改善心理彈性,提高護理滿意度的效果[19-21]。但在既往的研究中[22-26],關于脊柱手術的過渡期護理以及心理護理干預有效的證據是局限的,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脊柱手術患者過渡期護理的有效性。

3.2 過渡期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有利于疼痛改善和功能恢復

本研究中,通過采用對患者在不同環境及治療階段中過渡期的有效護理和心理干預,在末次隨訪時,觀察組患者在疼痛改善和功能恢復方面表現出更明顯改善,且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這種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相對于傳統護理方式,過渡期護理通常涉及多個學科團隊的協助,這種跨學科的合作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護理,確?;颊咴趪中g期獲得綜合性的關懷[27-28]。同時,過渡期護理注重康復指導和教育,從出院到康復場所的轉變過程中提供指導。在隨訪交流群提供的平臺中,所溝通的內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康復計劃,同時在求有所答的溝通中可以幫助患者滿足需求和期望,提供針對性的康復意見,相對于傳統護理具有明顯的優勢。

心理干預主要通過轉變認知和理性情緒引導,監視患者的焦慮水平,領悟及再教育患者的非理性情緒,指導患者識別自動思維,糾正認知錯誤,減輕患者的敏感。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早期疼痛癥狀和手術治療計劃對患者初入院的情緒影響較大,且患者對待手術并發癥的態度和對疾病認識程度不一。在問卷調查過程中,可以感受不同患者的焦慮程度,通過患者認知程度的改善及臨床相關指標的改善,患者的焦慮程度可以得到改善[29]。在護理過程中多學科護理人員對患者關注,可以通過人際交往能力、語言及非語言溝通及溝通態度表達出來,使患者增加對整體護理的感知,從而提高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的滿意度[30-31]。

4 小結

過渡期護理聯合心理干預結合了新題和心理層面的關懷,提供了全面的綜合性照護,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增強心理韌性,同時,幫助患者了解手術過程、康復階段和自我管理技巧,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康復過程,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照顧能力。綜上所述,本研究中,通過過渡期護理聯合心理干預的護理方式,強調了心理支持、康復指導和患者教育,改善患者對疾病認知,提升患者功能及主觀疼痛程度的改善速度,減輕腰椎手術對患者的焦慮情緒的影響,具有積極的意義。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選擇樣本量較少,以后需加大樣本量的納入,進行更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過渡期腰椎間盤康復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
16排螺旋CT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中的應用觀察
鹽改過渡期有效依法開展鹽政執法監管工作的探討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16排CT在腰椎間盤突出診斷中的應用
農業生產方式研究及過渡期預測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腰背部肌肉鍛煉聯合TDP照射腰痹痛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7例
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康復治療對周圍神經修復再生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