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對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患者的效果評價

2024-03-21 11:04朱蘭王小剛夏燕鮑冬梅唐燕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孔鏡椎間手術室

朱蘭 王小剛 夏燕 鮑冬梅 唐燕

東臺市中醫院(江蘇省鹽城市, 224200)

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是一種微創技術,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癥狀。該手術通過小切口和顯微鏡引導下,從腰椎的后側進入椎間孔,摘除突出的椎間盤髓核,可有效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的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退行性變引起的神經根受壓等癥狀,并適用于單個或多個腰椎的椎間盤突出癥,包括初次突出和復發性突出,對于采取保守治療無效或有嚴重神經根受壓癥狀的患者可獲得顯著的效果,且與傳統的開放手術相比,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的優點,可以在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的疼痛,并減少了住院時間和康復期[1-3]。但該手術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手術過程中可能會損傷神經根、血管和周圍組織,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如感染、出血、神經根損傷、疼痛、術后局部腫脹和淤血等。因此,在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期間加強護理配合非常重要,近年臨床在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護理中逐步引入了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模式,對促進手術恢復具有良好的效果[4-6]。為此,本研究采取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對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指標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醫院2018 年9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患者經核磁共振或CT 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癥狀經保守治療90 d 以上依然未有效改善;患者均為單節段病變。排除條件:患者伴發有腰椎結核、脊柱骨折、腰椎管狹窄、腰椎腫瘤、脊柱畸形;存在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禁忌證;存在嚴重感染、精神性疾病及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按照組間基本資料均衡可比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觀察組中男29 例,女21 例;平均年齡63.34±3.58歲;平均病程2.17±0.58 年;病變位置:L3~L419 例,L4~L515 例,L5~S116 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0 例;平均年齡63.56±3.41 歲;平均病程2.28±0.63 年;病變位置:L3~L420 例,L4~L513 例,L5~S117 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18 第75 號),患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即在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配合醫師盡快完成手術,加強患者體征監測,觀察患者的切口情況,做好切口皮膚清潔消毒,預防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

1.2.2觀察組 采用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風險預警:①患者評估。術前,護士與患者充分溝通,了解患者的病史、過敏史、手術目的和期望,評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狀況和手術風險,詳細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基礎疾病,以及是否有手術禁忌證,如存在出血傾向、感染等。②術前準備。術前,手術室護士對手術間物體表面進行濕式擦拭,檢查手術器械是否準備齊全,查看術前檢查是否完善,如X 射線、CT 等檢查結果。手術室護士應監督手術醫生的衛生手消毒是否規范,手術醫生在進行手術區域的皮膚消毒、鋪單后可再進行二次衛生手消毒,護士協助手術醫生正確穿戴無菌手術衣和手套等,確保手術操作符合無菌原則,降低術中感染的風險。

(2)術中護理:①體征監測。在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中,護士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壓、氧飽和度等,同時護士應積極了解患者的術中體驗和術后疼痛情況,及時與醫生溝通,確?;颊咴谛g中和術后的安全。②緊急處理。在手術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如大出血、嚴重的術中并發癥等,護士應根據醫生的指示迅速采取緊急處理措施,確?;颊叩纳w征穩定。

(3)術后護理:①加強生命體征監測。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記錄監測結果,及時報告醫生。特別是對于出血、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的早期預警,護士保持高度的警覺性,迅速發現并及時處理。②疼痛管理。定期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類型,護士根據醫囑及時給予合適的鎮痛藥物,確?;颊叩奶弁茨艿玫接行Э刂撇⒎e極關注患者可能出現的鎮痛藥物并發癥,做好相應的護理和記錄。③切口護理。定期檢查手術切口,觀察切口有無出血、滲液、感染等情況,并根據醫生的醫囑進行切口護理,包括更換敷料、清潔切口等;同時注意患者切口愈合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④動作限制和體位調整。根據醫囑幫助患者進行體位調整和動作限制,防止因不當的體位和動作引起切口裂開、出血等并發癥,并告知患者正確的體位和動作,引導患者主動參與康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⑤并發癥防治。密切關注患者的術后情況,包括尿潴留、便秘、肺部感染等,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如翻身、促進排尿排便、鼓勵深呼吸、咳嗽等,預防并處理術后并發癥。⑥心理護理。積極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溫暖整潔的病房環境,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心理支持,減輕患者的術后焦慮和抑郁情緒,促進其情緒的穩定和康復;及時準確地解答患者和家屬對手術、麻醉方式、康復等方面的疑問,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幫助患者積極應對術后的身心變化;并為患者家屬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支持,包括手術過程、術后護理、并發癥預防和處理等方面的知識。護士應耐心傾聽家屬的疑慮和問題并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問,提供必要的情緒支持,促進家屬對患者的關心和照顧。⑦安全防護。加強患者的安全防護措施,包括防止跌倒、滑倒、感染等事故的發生,隨時確保病房環境整潔干凈,定期清潔和消毒床鋪、衣物和設施設備,保持良好的手衛生和個人防護措施,以減少感染的風險。⑧飲食護理。根據醫囑監控患者的飲食情況,包括飲食種類、量和時間,并根據患者的消化功能和病情進行調整,關注患者是否出現飲食不耐受、嘔吐、腹脹等情況,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⑨康復護理。護士積極參與患者的康復護理,包括幫助患者進行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鼓勵患者逐漸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動,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康復教育,包括飲食、藥物、活動限制等方面的指導,促進患者盡早達到術前的生活水平。⑩術后評估。手術結束后,手術室護士將患者轉移到病房并與病房護士交接患者在術中的情況后,由病房護士繼續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術后恢復情況進行監測和評估,出現術后并發癥,如出血、感染、神經損傷等,護士應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舒適。

1.3 觀察指標

(1)滿意率: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7]評價兩組患者的滿意率,該量表包含護士工作水平、護士巡視病房次數、護士工作態度等內容,分值范圍為0~95 分,95 分表示非常滿意,76~94分表示滿意,<76 分表示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觀察總例數×100%。

(2)術后恢復指標:包括平均住院時間、術后功能指數、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8]評價患者術后疼痛,分值范圍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重。術后功能障礙指數的判定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9],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障礙程度越重。ODI 包含10 個功能障礙領域,分值范圍0~100 分,其中,0~20 分表示功能障礙程度低,可能僅有輕微的腰背痛對日?;顒釉斐捎绊?;21~40 分表示輕度功能障礙,腰背痛可能對某些活動造成中度的影響,但仍能完成大部分日?;顒?;41~60 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礙,腰背痛可能對多個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日?;顒邮芟?;61~80 分表示重度功能障礙,腰背痛對多數活動造成限制,日常生活活動嚴重受限;81~100 分表示極重度功能障礙,腰背痛對幾乎所有活動造成嚴重限制,日常生活功能受到極大影響。

(3)并發癥:對比兩組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尿潴留、感染、出血等。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方差不齊時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組間率的比較進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總滿意率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nucleotomy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兩組患者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功能指數、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恢復指標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recovery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討論

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技術,用于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等腰椎疾病,具有非常顯著的療效,與此同時,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會對機體產生應激和創傷,從而容易引發多類并發癥,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因此在手術期間加強護理配合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10-12]。

3.1 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

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是一種現代手術室管理模式,是一種基于先行評估和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管理模式,其核心是通過預先對手術室環境、手術室設備、手術室人員、患者病情等多方面的綜合評估,識別和評估可能發生的風險因素,包括對手術室內潛在風險的識別和評估,如手術室內的感染風險、手術器械和設備的完好性和安全性、患者病情的復雜性等,從而提前識別潛在的風險,為后續的風險預警和管理提供依據[13-14]。通過在手術室護理中實施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可獲得良好效果,首先,通過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可以及時識別和管理手術室內可能發生的潛在風險,從而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或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影響[15-18];其次,通過預警信號和預警通道的傳遞,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可以提供實時的信息和數據支持,幫助管理人員做出及時、科學的管理決策。這有助于加強手術室內各類管理措施的落實,提高管理效果[19-20];此外,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強調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的培養,通過不斷的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的實施,可以提高護理人員對風險的認知和應對能力,使其具備更加敏銳的風險識別能力和科學的應對方法;另一方面,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強調持續改進的思維方式,通過對風險事件和管理效果的總結和分析,可以不斷優化和改進預警指標和預警機制,提高手術室的管理水平和護理質量,有助于不斷提高手術室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效果,從而減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和提高手術室的安全性[21-23]。

3.2 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能減少并發癥,促進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提升患者滿意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后功能指數、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見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能有效促進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減少并發癥,提升患者滿意率。分析其原因,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涉及到腰椎區域的神經結構,包括脊神經和髓核,手術風險較高。通過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的實施,可以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患者的病史、體檢、實驗室檢查等,識別患者可能存在的手術風險因素,如高齡、合并疾病等。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等,并及時報警和預警,提醒醫生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手術風險[24-25]。例如,患者術中出現血壓波動或心率異常時,護理人員可以立即提醒醫生調整麻醉藥物劑量或手術進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時,在手術室護理中,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手術要求,提前準備好所需的手術器械和設備,監測手術室內的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等環境因素,確保手術室的舒適性和潔凈度,從而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減輕了術后患者的疼痛反應,從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26]。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可以在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后的患者安全管理和術后護理中發揮積極的作用[27],在手術室護理中,護理人員可以密切監測患者的術后生命體征、術后出血情況、術后鎮痛效果等,并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還可以根據醫囑和臨床路徑,合理管理患者的飲食、排尿和排便,協助患者早期康復活動,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術后康復[28-29]。

研究表明[30],相比于傳統的常規護理,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在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中具有一定的優勢,與本研究相似。首先,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強調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手術操作、環境因素等多方面進行客觀、科學的風險評估。通過監測和分析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手術操作的細節和進度,手術室環境的潔凈度和舒適性等,護理人員可以及時識別潛在的風險因素,并通過提前預警的方式,引導醫生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術中和術后的風險,而傳統的常規護理往往依賴于護士的主觀判斷和經驗,容易受到主觀因素和人為誤差的影響,可能導致風險評估的不準確性和不及時性。同時,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強調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通過實時、動態的干預措施減少手術風險,一旦監測到潛在的風險因素,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提前預警,及時與醫生進行溝通,共同制訂干預措施,以防范風險的發生,而常規護理則通常只能在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時才會采取干預措施,可能會導致風險因素的漏診和漏治。因此,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更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和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與這一結論相符,進一步證實了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的高效性。

綜上所述,前饋控制理念風險預警手術室護理能有效促進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手術患者術后恢復,減少并發癥,提升患者滿意率。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所選病例樣本較少,未來的研究可擴大樣本量,提高試驗數據的精確性。

猜你喜歡
孔鏡椎間手術室
脊柱椎間孔鏡治療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價值
經椎間孔鏡一次性治療多節段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
術前訪視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經皮后外側入路椎間孔鏡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手術室專用頸肩保護罩的設計與應用
走進手術室的3D打印
經皮椎間孔鏡技術與傳統椎板開窗術式治療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對比
椎管減壓并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的療效分析
經皮對側椎間孔入路全脊柱內鏡椎間盤切除治療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癥
單側和雙側內固定聯合髓核摘除椎間融合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