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融合”課堂的內涵與本真

2024-03-22 11:13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五育融合五育育人

魏善春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小學教育系主任,小學教育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負責人,兼任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理事、江蘇省社會心理學學會生涯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課題多項;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基本理論、教師教育及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在《教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等報刊發表相關學術論文50余篇;研究成果曾獲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等。

自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上升為黨的教育方針以來,眾多學者對“五育融合”展開研究。有的研究者從理論層面圍繞五育融合的內涵、邏輯架構、特征等進行深度分析;有的研究者以五育融合為研究視角在某學科中進行以“某育”為中心的實踐探索,如五育融合視域下的德育實踐、美育實踐、勞動教育實踐、體育實踐等;有的研究者以五育融合為方向,探討如何落實國家課程的五育融合校本化實施或以學校為本的五育融合課程開發。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種種研究均圍繞“課堂”這一學校教育的關鍵場域展開。分析五育融合課堂的內涵,既是對五育融合理論研究成果落地生根的追求,又是對新時期我國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課堂教學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目標的回應。

一、五育融合課堂的內涵

五育融合并不僅僅發生在課堂中,但作為學校教育基本形式和核心活動的課堂教學,一定是落實五育融合的重心。五育融合的課堂應是學校五育融合課程和教師五育融合教學行為的整合。從狹義上理解,課程是學校、教育機構規定的一門學科或一組學科的總稱,它包括總體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以及教材選用等方面的規定。如果說課程設計是對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進行系統安排和組織的過程,所形成的方案是教學活動的綱領和指南,那么課堂則是在一定時間、一定場所內進行教學活動的特定教學環境。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講授、互動、演示等方式傳授知識、引導學習,學生則通過課堂活動進行思考和交流,獲取知識,體驗文化,陶冶人格。課堂是課程實施的具體場所和載體,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學互動的重要平臺。因此,課程和課堂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課程規定了教學目標和內容,課堂則是實現這些目標和內容的具體場所和方式。良好的課程設計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指導和支持,優質的課堂教學是有效實施課程的重要保證。通過課程設計整合五育中的各元素并進一步建構具體的五育融合的課堂,使課堂教學擺脫對固有知識,對分數、成績及教學計劃的過度追求,以五育的有機融合助力兒童的全面發展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和重心。

什么是“五育融合課堂”呢?要對其內涵進行追問,首先要明晰“五育融合”的內涵。雖然學術界至今為止并未對“五育融合”提出非常明確的概念性規定,亦沒有統一的解釋,但對于“五育融合”是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五個部分進行有機融合,使之相互貫穿、相互滲透、相互協調,達到促進兒童“融合”發展之目的的觀點,大家皆認可。筆者曾撰文明言:“五育融合中的任何一育雖不可或缺,但這種不可或缺并非指教育的每個階段或學校教育的每一節課中五育面面俱到,勢均力敵,也并不指向個體成人過程中的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保ㄎ荷拼?,《基于五育融合的課堂教學重構:樣態、理念與實施》,《中國教育科學》2021年第5期)也就是說,五育融合課堂作為實施五育融合課程的具體場所,在謀求學科邏輯、兒童心理邏輯及社會生活問題的有機整合,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對“各育”是否同時存在、同樣注重,自有其內在的規定性。

理解“五育融合課堂”的內涵需要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其一,在促進兒童生命整全發展的過程中,“五育融合”的課堂是“五”育融合的課堂嗎?或者說,德、智、體、美、勞五育元素在具體某一堂課中要同時存在嗎?“五育融合”的課堂是實施“五”育融合課程的課堂嗎?現實中有無具體的某一門“五”育融合課程?《現代漢語詞典》將“融合”定義為“幾種不同的事物經化解、滲透結合為一個整體”。由此可認為,“融合”并非簡單地拼湊,而是不同事物、不同要素或不同活動之間相互融入和滲透,最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里的“有機體”又稱“機體”,以凸顯它所包含的各種對立或相關成分間的和諧與統一,彰顯生命的靈動性。因此,我們認為,“五育融合課堂”中的“五育”之“五”是虛指,并非指德、智、體、美、勞同時存在或并重。五育融合意指“某育”為主的“多育”間的有機融合,是合理且和諧地融合,是不經意間地融合,如果一定要刻意地、機械地將德、智、體、美、勞統整在一起,則不可能達成一種有機圓融的狀態。也就是說,無論是五育融合課程抑或是五育融合課堂,本質上更貼近于一種課程理念、一種課堂樣態或一類課堂教學行動,是在全面發展理念指引下,使兒童在課堂教學中超越單純地習得某學科知識與能力,而獲得更優質的經驗的學習樣態。

其二,五育融合課堂是以“五”育為目標的課堂嗎?或者說,五育融合課堂是以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全育”為目標的課堂嗎?如此理解五育課堂目標,“各育”則會陷入相互割裂的狀態,而且在課堂教學缺失充足的時空資源的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出現“各育”之間互相矛盾、彼此對立、顧此失彼的情況,不僅無法呈現融合育人的樣態,還會制約課堂教學取得好的質量。

毋庸置疑,當下的學校課堂教學仍以學科教學為主,教師在遵循所教學科的學科邏輯和學科方法的同時,通過課內外學習資源的挖掘及課堂教學中的活動,發掘五育融合育人點,尋找融合育人的契機。那么,五育融合的課堂中學科教學目標與融合育人目標孰重孰輕呢?在當下學校教育仍以分科教學為主的現實面前,五育融合的理念要落實于具體的課堂,尤其要關注不同學科課堂所形成的五育融合的不同樣態。也就是說,五育融合的課堂要在保證某學科育人獨特地位的同時,重視、加強其他“各育”之間的聯系,以形成各具特色的綜合育人力量?,F實中并不存在打破“各育”界限并使之如同發生化學反應一樣生成的一種全新的整合的“五育”,五育融合的課堂樣態仍需保持“某育”或“多育”的獨特性,因為“任何科學只有當其嘗試用其自己的方式,并與其鄰近科學一樣有力地說明自己方向的時候,它們之間才能產生取長補短的交流”(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李其龍譯,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五育融合。討論課堂中是以“某育”為目標抑或是突出“多育”綜合育人的價值,就如同討論教學是科學還是藝術一樣,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關系。五育融合的課堂在凸顯某學科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及育人價值的同時,注重加強“多育”之間的聯系,重視“多育”有機融合的各具特色的綜合育人價值。

二、五育融合課堂的本真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域,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為目的。五育融合課堂不只是學習的場域,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及對生命價值和生活意義的體認是學生更重要的價值訴求。因此,我們可將五育融合課堂視為從課堂出發的一種學習革命。

五育融合課堂是預設與生成相結合的課堂。自第八次課程改革以來,注重課堂生成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并融于教學實踐,甚至一度出現將生成過度美化、神化的現象。如今,課改推進過程中教師逐漸意識到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各有其重要意義。五育融合的課堂尤其要凸顯預設與生成相結合的特征。教師可以在課程設計和教學計劃中明確設定“某育”目標,基于自身的前經驗對課程中的五育元素進行不同深度的觸摸和挖掘,這是教師對潛隱于教學內容中的“某育”的精心預設,這些預設的目標、內容和教學情境是教師有意識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資源和中介。課堂中的五育融合必定不止于此,一方面,教師可以挖掘課堂偶然事件或突發事件中的“某育”元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課堂中自主探究學習、解決問題、反思評價及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不經意間運用了多學科知識,調動了道德品質,展示了勞動技能,承擔了相應的責任,獲得了“多育”融合教育的效果,這些是教師在教學前無法預判和提前準備的,這種不經意間促成的“多育”融合往往更加精彩。因此,課堂中的五育融合是預設與生成相結合的,教師在設計五育融合課程、建構五育融合課堂時,既要關注教材內外既有的五育融合元素,又要注重創設適當的情境和任務,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表現力和創造力,以此生成更多五育融合的契機,推動五育融合的實現。

五育融合課堂是學校教室空間與校內外多元學習空間相整合的課堂。狹義的課堂指教學活動發生的教室,強調對知識和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書本化、理性化知識的學習是教室空間課堂學習的重要任務。雖然教師在德智體美勞共融共生的理念指導下有意識地設置多元教學情境、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實施五育融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教學的關鍵是讓內容和形式盡可能地貼近兒童的生活,讓兒童從經驗出發去感受知識、感受世界。因此,五育融合的課堂不能局限于固有的教室空間,校園、社區、大自然都應該成為教學場所。兒童在教室空間獲得的德、智、體、美、勞知識需要在更廣闊的空間內通過主動體驗來強化,進而有所發現、有所感觸,領悟一些道理,在認知、理解、體驗的基礎上完成自我覺醒。這正是不經意間真正達成融合育人效果的一種途徑。

五育融合課堂在倡導兒童生命整全發展的普適價值的同時彰顯五育在不同學段的特征。課堂學習是學生在學校教育環境下的一種重要生活方式,占據其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絕大部分時間,因此,個體課堂生活的質量基本折射其作為人的生活樣態。陶行知先生曾言:“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在一個環境里生生不已就叫生活?!币簿褪钦f,生活首先要凸顯個體的生命性。課堂教學作為學校生活的重要形式尤其應當如此。五育融合的課堂應擺脫對絕對化、片面化的固化知識的追求,而要使教育中的智力、體力、美感、道德及社會性產生有機聯系,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挖掘其潛能,發揚其特長,將對學生個體生命的尊重及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作為課堂普適的價值追求。此外,不同學段的五育融合課堂還應有其特有的規定性,即兒童在不同學段的發展的特殊性會影響不同學段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德、智、體、美、勞五育的建構方式。我們至少可以分小學、中學及大學三個學段進行分析。小學課堂應是美育引領的各育融合,通過激活兒童的審美體驗,增加兒童生命的厚度,提升兒童應對未來學業競爭的能力;中學課堂應是以智育為主的各育融通,對知識的學習、對求知過程的把握是此階段的重心;大學課堂則應以道德自覺引領五育實踐,也就是說,高端知識學習、技術更新等源于對更廣泛、更具責任性的社會問題的關注,需要在占據充分的德性前提下發展其他“各育”,這樣教學才更有意義。當然,我們只是強調“某育”在此階段課堂中的特殊性及重要性,在三個學段的課堂中強調“某育”的同時不能忽視其他“各育”的有機整合、相互滲透。

責任編輯? 孫愛蓉

猜你喜歡
五育融合五育育人
五育并舉,協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堅持五育并舉,引領學校未來發展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五育并舉 德潤童心
“五育并舉”下家校社資源整合的價值意義
“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體育在中學的新發展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打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通道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