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及物性系統視域下紀錄片《茶界中國》生態話語分析

2024-03-29 22:30李鴻航張新珍
福建茶葉 2024年2期
關鍵詞:茶界物性茶樹

李鴻航,張新珍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

人類的生產生活與大自然密切相關,隨著社會的發展,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已成為當下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學術界,研究者們也逐漸提高了對生態環境問題的關注度,因此,生態語言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逐漸成為語言學家們研究的焦點?!恫杞缰袊芳o錄片在向大眾展示中國茶文化的過程中,也顯現了一系列生態保護的理念。如該片強調茶葉的可持續耕作、關注茶葉產地周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等,突顯了對環境可持續性的重視。同時也突出了在茶葉生產中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平衡的理念。這些理念不僅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茶文化與環境之間的緊密聯系,而且激發了對生態保護的深層次思考和實際行動[1]。通過展示茶葉生產中的生態友好實踐,該紀錄片在推動觀眾形成更加環保的生活觀念和實踐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鑒于這一背景,本文采用系統功能語法,在對紀錄片《茶界中國》中的字幕單位小句分析層面上,以生態話語分析的視角詳細研究該紀錄片中的語言及物性方面的生態特征。旨在深入挖掘該紀錄片中所蘊含的生態信息以及其中隱含的生態意識。這一研究不僅有助于為未來的環保工作奠定基礎,提供實質性的借鑒,激勵人們積極參與環保事業,而且有助于培養和強化公眾對生態問題的認識。通過此舉,不僅可以讓更多觀眾深入了解中國的茶文化以及茶葉種植和生產的過程,同時也引導社會公眾關注自然保護,從而為全球生態環保工作貢獻力量。

1 理論框架

目前,對于生態話語分析的研究范式尚未形成統一的定論,而“生態話語分析”這一術語在國外至今并未成為研究范式的正式命名。一些學者指出,可以借助系統功能語言學作為生態語言學的理論基礎,以此對文本進行生態話語分析。在系統功能語言學中,及物性系統是一個重要的理論框架,它主要通過分析小句中的動詞,從而分析和解釋語言中的行為、過程和交互[2]。該理論框架強調動作和行為如何通過語言進行傳遞,以及語言如何反映和塑造這些動作和行為。同時,它強調參與者在語言中的角色,每個參與者都承擔著特定的角色,與其他成員相互作用。

因此,本文選擇以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作為分析的理論框架,主要關注其三大功能之一——概念功能下的及物性系統,對《茶界中國》紀錄片中的字幕進行及物性分析。在及物性系統的基本分析單位小句層面上,可以識別出六種不同類型的可以操作的及物性過程:行為過程、關系過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存在過程、言語過程。這六種類型及其子類別構成了及物性系統在小句層面上的豐富分類,能幫助本文更細致地理解《茶界中國》紀錄片語言中及物性過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問題

面對語言與生態的關聯性、發展的緊迫性以及紀錄片在培養有益生態素養方面的重要性,本研究以“多元與和諧,互動與共存”的生態理念為指導,致力于分析《茶界中國》紀錄片的生態取向,揭示該紀錄片的生態意識,進而為其他紀錄片的話語建構提供啟示。因此,有必要對該紀錄片中的意識形態話語進行特征分析,判斷話語表征。本研究涵蓋兩個問題:

(1)《茶界中國》第七集中字幕的文本及物性資源的分布特點是什么?

(2)通過分析及物性系統可以揭示出什么樣的生態取向和生態意識形態?

2.2 研究對象

江蘇衛視、北京天潤農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中投視訊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制作并推出的大型人文紀錄片《茶界中國》于2017年8月在江蘇衛視黃金時段首播。該紀錄片耗時3年,由10個攝制組跨足多個國家進行拍攝,旨在透過近百位茶人的故事,深入追溯中華茶脈,追求匠心之道?!恫杞缰袊芬约毮伒漠嬅尜N近全球各地的茶場,精心描繪了制茶人繁忙而充實的生活,全面展示了茶界及古老的中國文化。這部紀錄片既是對茶文化的科普與宣傳,又是對茶界匠心的致敬與傳承。通過近百位茶人的故事,影片深入展示了茶文化的多樣性和深厚底蘊,呈現了茶產業背后的辛勤付出與匠心獨具的工藝。

這部紀錄片在科普茶文化的同時,通過對茶葉生產產地的嚴格要求和把控,側面襯托了對環境保護的高調呼吁。因此本文選擇該紀錄片的第七集《田野的約定》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字幕的及物性分析,得出本文的研究結果。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采用NVIVO質性分析軟件對《茶界中國》第七集《田野的約定》中的字幕進行統計分析。首先,在NVIVO系統中建立生態語言學視角下的及物性標注模型。其次,對紀錄片中的參與者角色和及物性過程進行人工識別標注。最后,統計各成分出現的頻率,探究該紀錄片所運用的及物性資源,揭示其傳遞的生態意義。

3 結果分析

3.1 物質過程

物質過程指的是事情正在發生的過程或者是某人正在做某事的過程,動作過程的參與者分為動作的發出者(施事)和動作的接受者(受事)[3]。語句中的動詞展示了動作發起者的意圖。在《茶界中國》紀錄片第七集《田野的約定》中,及物性系統相關的句子共有67句,其中物質過程就有10句。從上述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物質過程所占比重為15%,其主要用于構建現實和表達動作行為。

例1:“這幾年都是在挖茶樹,挖掉75%?!?/p>

對于茶樹個體自身的健康,劉金龍猶如對家人一般細心照顧,在此句中,施事者為挖樹的人,受事者為茶樹,而挖茶樹的目的是讓茶樹生長的更好。站在生態話語分析視角可以看出,茶樹就是自然的化身,人類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盡全力融入自然,迎接來自生態環境的挑戰,順應自然的發展,而不是一味地種更多的茶樹。

例2:在介紹到茶樹的施肥時,劉金龍講到:“茶樹底下會給他種一些大豆花生,這些綠肥,這樣基本上可以做到,就是說整個生物鏈平衡,確實不用去用化學的投入品。旁邊都會種一些樹,培養這個茶樹自己競爭(的)能力?!?/p>

該句連續用到兩個動詞“種”,在介紹給茶樹如何施肥以及生長時,同時也側面說明茶樹的種植同樣也要遵循生物鏈的平衡,人不能主動地去干預和破壞這種生態平衡。從生態話語角度來說,該紀錄片也傳達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

3.2 關系過程

關系過程涉及對事物進行描述和評價的過程。在語言學的及物性系統中,當需要描述兩方或多方之間的關系時,通常會通過關系過程進行表述,以使文本情節更加生動有趣,突顯不同角色的個性,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4]。在《茶界中國》紀錄片第七集《田野的約定》中,關系過程的占比最大,為37%。

例1:作為茶園的主要負責人和經營者,劉金龍說:“(我)這幾年都在搞生態,也可以說茶園的管理最核心的就是生態跟土壤。安溪幾十人在研究制茶,說實話,工藝已經很成熟?!?/p>

該句講的是茶園和土壤也是生態的關系,在該句中他強調茶園的管理最核心的就是生態跟土壤,正面說明茶樹的生長和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從生態話語角度來分析,該句意在強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和生態環境的合作,如果一味地破壞生態環境而只顧眼前的利益,那么這種收益只會是短暫的,相反,人類應該在兼顧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生產生活。

例2:“這是人與田野合作般的約定,走大的姐姐動作小心,敏捷而沉穩?!?/p>

片中茶農走大為了不破壞茶樹的天然生長一直沿襲女人上樹的規矩,唯有這樣,重量才不容易將樹枝壓斷,不破壞茶樹的天然生長,并指出“這是人與田野合作般的約定”。在該關系過程句中,將茶農采茶時的小心翼翼看作是與田野合作般的約定,同時從走大的姐姐敏捷而沉穩的動作可以看出茶農們對茶園生態的尊重與呵護,體現出人與自然相愛相生的和諧景象。

3.3 心理過程

心理過程是對人們心理活動發生和發展的過程進行描述,它是人腦對現實的反映。該過程主要涉及兩個參與者角色,一個是參與心理體驗的個體,另一個參與者被稱為“現象”。在語言學的及物性系統中,導致心理變化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不論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方式,都有可能引發心靈的共鳴,從而在受眾內心引起波動。在該紀錄片第七集《田野的約定》中,心理過程的占比達到了18%:

例1:“如同生命的基本需求,擁有好胃口的同時,也需要五谷雜糧豐富的食物,人如此,茶樹亦如此?!?/p>

這段話是劉金龍在談到茶樹的健康生長時做出的比喻,將茶樹的生長比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茶樹的生長和人類的生存一樣都需要豐富的食物和營養。他后面又談到茶樹底下會種一些有利于其生長的營養作物,而這些作物會平衡整個生物鏈。從生態話語分析的角度來看此處強調了茶樹的生長和人類的生長一樣,需要健康的營養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就需要通過種植其他農作物來當作茶樹生長的肥料,在幫助茶樹生長的同時也保護整個生物鏈的平衡,側面說明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對茶樹的生長以及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性。

例2:“食物鏈固有的生存法則,征服,無時無刻。在蜘蛛看來,殘酷的一幕更像是一場嚴肅的游戲,驚心動魄的瞬間,生死博命的較量?!?/p>

此句中,劉金龍將物種間的較量比作是一場嚴肅的游戲,從生態話語的角度來看此句在描述其他生物為了生存而較量時,同時也強調了人與自然也是如此,如果人類的生產生活危害到大自然,那么人類也將會受到懲罰,因此人類不能破壞食物鏈固有的生存法則。

3.4 行為過程

行為過程涉及一些行為動詞,如喘息、吶喊、哭鬧等生理活動詞匯。在語言學的及物性系統中,該過程的動作發出者同時也是參與者,整個過程只涉及一個行為者。在該紀錄片第七集《田野的約定》中,行為過程的占比表現為最低。為7%。

例:“幼蟲寶寶試探地觸碰著眼前的世界,然而它們并不知道,天敵此時正一步一步慢慢爬來?!?/p>

此句用到兩個動詞“觸碰”“爬”,將幼蟲對世界的好奇和天敵面對即將到口的食物時的謹慎表現得惟妙惟肖,對田野最具破壞性的蚜蟲,瞬間化作瓢蟲的饕餮大餐。該句看似與茶園的介紹沒有絲毫關系,但是后面字幕又寫道:“有機茶園中,萬物生息繁衍,命運紛爭不休?!笨梢钥闯?,該句在描寫食物鏈相爭的同時又側面體現出茶園中茶樹生長環境的優越,從而通過該片告誡人們對于大自然中的自然現象,人類不可過多干預,應該遵循其規律。

3.5 言語過程

言語過程是指參與者通過語言的運用直接進行說話和交流信息的過程。通過分析《茶界中國》紀錄片中的言語過程,可以直觀了解該片中參與者所表達的態度和情感,這有助于解讀其中的生態信息。在本集中言語過程的比重僅為10%。

例:“野放茶不能修剪,然后不能施肥,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你不能翻土,因為整片土壤的生態是整個土壤的維護下來以后,你一動它,你用鋤頭一挖它地的時候,整個土壤它的結構就會變,就是我們盡量保持原貌,這樣來耕作,(用)最原始的一個方式,就叫野放茶?!?/p>

茶人余三和在介紹到野放茶時,強調用最原始的方式種植的茶“就叫”野放茶。從生態話語角度來看該言語過程主要通過講述野放茶對生長環境及土壤結構的嚴格要求,從余三和的講述視角再次傳達出優越的生態環境對優質茶葉生產的重要性,茶園的經營要靠最原始的耕作方式,盡量使土壤結構保持原貌,側面烘托出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基礎之上才能生產出好的優質的茶葉。

3.6 存在過程

在《茶界中國》紀錄片生態話語中,存在過程是用來描述該紀錄片生態系統中參與者即茶園存在狀態的過程。在本集紀錄片中,存在過程的比重為12%。

例1:“棲息之地中有著另一個鮮為人知的世界,田野體系里固有的生存法則,呈現在茶園每一處微乎其微的細節中?!?/p>

該句中講到茶園中的環境時,通過存在過程“有著”提高了此句的生態性,即實際上遵循茶園的生存法則是茶農們的共同愿望,通過這種自然的方式讓茶樹自然地生長,從而產出天然優質的茶葉。同時,該句有助于向觀眾傳達該紀錄片中蘊含的生態系統的和諧、穩定與發展的理念。

例2:“這里面還有,有時候經常有一些鳥來這邊,有鳥窩,有鳥蛋。這個就證明這個生態環境,動物包括植物的這些病蟲害都(達到)非常平衡(的狀態)了?!?/p>

對于茶樹個體自身的健康,劉金龍非常細心地照顧。在講到茶園的生態環境時,他提到里面“有鳥窩,有鳥蛋”,此句通過存在過程將茶園生長環境的優越完全體現出來,他認為自力更生的茶樹將生長出獨立且倔強的性格,良好的生態環境在帶來美景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奇跡。同時該紀錄片通過茶農劉金龍的視角傳達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

4 結語

本文選擇了大型人文紀錄片《茶界中國》第七集《田野的約定》作為研究語料。通過生態話語分析為切入點,結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試圖從及物性系統的角度揭示該片中的生態意識和生態觀念的深層結構。通過對紀錄片及物性過程進行生態話語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結果:在各及物性系統中,占比從大到小依次為:關系過程(37%)、心理過程(18%)、物質過程(15%)、存在過程(12%)、言語過程(10%)、行為過程(7%)。這些過程都蘊含豐富的生態文化和生態意識形態,能夠直觀展現片中參與者對世界經驗的生態感受。

該紀錄片通過應用及物性系統,一方面展現了茶農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維護自然生態系統良好運轉、保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共同致力于建立一個生態和諧的地球家園。另一方面,該片也呈現了豐富的生態信息,通過茶農的視角向公眾傳遞了其守護、熱愛大自然的生態理念,使保護環境、尊重并熱愛大自然的生態意識和觀念深入人心[5]。這進而引導和激發公眾關注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踐行環保理念,并參與到守護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中。同時為推動實現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助力全球范圍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更上一層樓,有利于實現“為所有生命構建共同的未來”的美好愿景和共同期望。

猜你喜歡
茶界物性茶樹
R1234ze PVTx熱物性模擬計算
中韓天氣預報語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狀態方程在天然氣熱物性參數計算的應用
紀錄片《茶界中國》的多模態敘事
山茶樹變身搖錢樹
《茶界中國》:一部可以“喝”的商業紀錄片
低孔低滲儲層物性下限確定方法及其適用性
兩個推薦茶樹品種
業內談茶
茶樹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