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學中的茶文化

2024-03-29 22:30武曉鵬
福建茶葉 2024年2期
關鍵詞:古代文學飲茶文學作品

武曉鵬

(山西大同大學渾源師范分校,山西 渾源 037400)

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作品較多,也正是因為茶文化的融入,也使文化作品的深度和廣度得到延伸,受到更多讀者的認可和青睞。茶文化借助古代文學作品這一重要載體,實現在文學領域中的傳承和發展。面對茶文化和古代文學之間的密切聯系,在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基礎上,探索茶文化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促進茶文化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應用,從文學領域提升古典文學的文化價值,以及文學的藝術美感,完成對茶文化的詮釋。

1 我國茶文化的起源與古代文學特點

1.1 茶文化的起源

茶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神農氏,距今已經傳承4700余年。最早茶作為一種藥材,后來逐步變為一種飲品,走進社會生活,并被人工的種植和生產。[1]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茶開始在貴族和文人之間流傳,成為人們高雅的享受。隨著人們飲茶品茶需求的不斷提升,使人們開始研究茶的種植、制作、沖泡,并初步形成一些飲茶和品茶的規矩,使茶正式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在茶文化不斷演變發展的過程中,其物質屬性和情感屬性都發生較大的變化。在過去茶作為一種飲品,人們沒有賦予茶獨特的精神內涵,茶沒有發揮出情感寄托的作用。而茶文化的形成,使人們越來越熱衷于茶的研究,不但使物質的屬性不斷被挖掘,還賦予情感上的意義。這種轉變使茶文化形成較為完善的文化體系,并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人文之美,帶給人們精神的享受,使飲茶成為一種習慣、一種時尚、一種享受。發展到至今,茶的影響力已經擴散至全球,許多國家受到茶文化的影響,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飲茶和品茶習慣,并與當地文化進行充分融合,形成別具一格的茶文化,彰顯我國茶文化的影響力,也進一步促進茶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1.2 古代文學特點

古代文學包含散文、小說、詩歌等多種題材,大多數作品都以當時的現實生活為題材,引入文學創作的手法,寄托作者的情感,并反映著現實社會生活。[2]古代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主要是文學作品中蘊含著多種文學元素,并有著豐富的思想和情感,使文學作品有著藝術上的美感,并憑借更為完整的文學架構,實現廣泛流傳。在我國古代文學創作中,古代文學創作者普遍有著飲酒和飲茶的習慣,并在茶文化營造的濃厚文學氛圍中,能夠更為真實的抒發個人情感,并通過茶文化要素的提取,獲得文學創作的靈感,使文學創作角度產生變化,賦予茶文化作品更為獨特的文化特征。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與茶文化的充分融合,能夠通過了解文學作品的風格、創作特點、發展趨勢,了解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文化機制和體系。還能夠深入的剖析作者的心理觀念和價值觀念。通過剖析茶文化對古代文學創作的影響,對我國社會發展歷程有著全面的認知。[3]從這一角度來看,茶文化是古代文學創作不可缺少的素材,也是多元文化傳播過程中,反映我國不同時期文化理念,展示文學特色的重要情感依托,在文學領域中彰顯著茶文化重要的價值。

2 茶文化和古代文學的關系

2.1 茶是古代文學創作的素材

自古以來,茶就是墨客雅士中意的飲品,因為茶葉能夠保留大自然的原汁原味,并在茶香濃郁的文化氛圍中,能夠沉淀墨客雅士躁動的內心,使他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場景中,創作出更具沖擊力的文學作品。在文人墨客的推動下,我國古代文學領域中出現較多以茶為主題的詩歌、小說,利用優美的文字,以及巧妙的情節,展示茶文化豐富的內涵,彰顯著創作者獨特的氣質,也賦予文學作品更具有著生命活力。[4]在茶文化長久的發展歷程中,茶文化內涵的不斷豐富,也使人們從簡單的提取茶文化要素,轉變為對茶文化內涵的深入把握。在文學創作領域,文人墨客在飲茶過程中精神的交流和傳遞,使飲茶活動不再是簡單的生活方式,而是在充分尊重茶文化價值的背景下,能夠發掘茶文化的藝術要素,并在飲茶品茶的過程中,受到文學和茶文化雙重洗禮。在文學作品中引入茶文化,使作品能夠包含人們對社會環境、人文環境、風景的思考,通過個人的感悟,以及對文字藝術化的加工,使茶文化依托文學體系,實現長久的傳承和發展。同時,茶文化也為文學創作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使茶文化成為更具有情緒的文字,促進人們對古代文學的理解。

2.2 茶文化和古代文學的歷史邏輯

首先,二者有著同樣的歷史價值。古代文學在長久發展過程中,對文學元素進行積累,其中蘊含的理念和思想,是對歷史的沉淀,有著較強的文學藝術價值。茶文化以物質文化為核心,包含著人們對茶的認知和感悟,通過文人藝術的加工,使茶文化形成完整的文化體系。古代文學和茶文化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有著相似的歷史價值,二者的滲透和融合奠定基礎。[5]其次,二者都以意境為核心。古代文學憑藉對茶文化的感悟,創作茶文化為主題的文學作品。茶文化在文學中生成的素材,源于創作者對意境的感悟,二者同樣以意境為核心,都是對當代客觀事物的情緒反應。例如李清照曾說:“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敝笠粔睾貌?,品一本好書,在明媚的時光里,享受世間的美好。最后,二者有著相同的歷史基礎。古代文學作品和茶文化同樣有著悠久的發展歷程。其中茶作為我國傳統的飲品,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品茶中形成的茶道、茶德、茶精神都是茶的精神產物。而這種傳統的文化,能夠與文學作品相融合,使作品更具有文化意蘊。分析茶文化在古代文學作品的應用情況,發現古代文學中茶文化的滲透有著較強的歷史基礎,茶文化經常出現在詩文情景交融的過程中,用于連接現實和意境,成為古代文人創作不可缺少的飲品和素材。

3 茶文化在不同時期古代文學作品中的體現

3.1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體現

魏晉南北朝時期涌現了諸多關于茶文化的散文、小說,茶文學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學形式,且發展非常迅速。由于茶文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發展空間巨大,所以即便當時僅創作出一兩句關于茶的詩句,在茶文化發展中也極具開創性意義。[6]許多古代文學作品都見證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繁榮,該時期文人張載創作的詩歌作品《登成都樓》便是將茶作為主要描述對象進行刻畫,通過將茶文化元素融入詩歌作品中,充分體現魏晉南北朝時期茶貿易的繁榮景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茶文化主要出于一種人文關懷以及文人的思考,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在當時以茶文化為內核的文學作品,除了詩歌與散文作品,還有諸多小說作品。比如,東晉小說家干寶、田園詩人陶淵明均在小說作品中描繪了關于采茶和飲茶的相關情景,將此作為一種文學載體,通過融入茶文化對小說情景進行細致描繪,使創作出的小說文學作品更具獨特文化內涵與文化象征意義。

3.2 在唐朝時期的體現

唐朝時期最為著名的文學體裁便是唐詩,是唐代儒生文人的佳作。茶文化在唐詩中的具體體現,主要在于茶作為頗具意境的傳統飲品,經常被作為唐詩創作素材用于藝術創作當中。其中,最具典型的唐詩便是白居易寫下的《山泉煎茶有懷》,作品中寫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便是描述煎茶的過程,表達自己對品茶賦予的獨特情感,代指一種“品茶無需任何理由,只是因想喝茶而煎茶”的灑脫意境。茶文化在唐朝時期屬于發展興盛階段,與文學作品實現了深度融合,二者相得益彰,在諸多文學作品中都得到了借鑒和體現,涌現大量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比如,茶圣陸羽撰寫的《茶經》,在世界范圍內極具文化影響力,其內容涉及到大量我國傳統茶文化,彌補了我國茶文化領域缺乏系統性專著的狀況,取得非凡成就。唐朝時期的文人熱衷于結伴出游,參與一系列茶會活動,通過參與茶會活動而識得摯友的作家更是非常之多,品茶、詠茶成為當時文學作家的一大愛好。例如,李白《贈玉泉仙人掌茶》中便是通過在詩句中描寫飲茶的諸多好處,利用巧妙的手法描繪茶的仙氣與不俗,創建出令人無限遐想的意象空間,使創作出的詩詞作品意境獨特,極具茶文化特色。

3.3 在宋朝時期的體現

宋詞是宋朝時期非常盛行的一種文學體裁,標志著宋代文學最高成就,最大的特征是句子規律,便于歌唱,通常會在創作中融入大量情感因素,更加貼合宋朝時期人們的情感特征。[7]在宋詞創作中,因融入了更多藝術元素,所以使得宋詞在茶文化的滲透和體現方面變得更加細膩。如著名詩人蘇東坡、陸游以描述茶為主創作的宋詞文學《西江月?茶詞》和《品令》,在內容創作中,細致描述了有關茶的味道和茶道流程,在詞曲創作中融入了諸多茶文化內涵,使創作出的宋詞詞曲更具獨特藝術韻味。又如,蘇東坡創作的《汲江煎茶》,通過比較品茶活動與國家動蕩不安的形式,表達作者通達從容的態度。通過以“茶”言情,使創作出的宋詞構思奇特巧妙、描寫精致,使茶文化成為文人墨客抒發情感、描述生活情緒的主要意象。又如辛棄疾創作的《臨江仙?試茶》中也通過借鑒茶文化來描述當時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寫照。作品以茶為主要意象,托物言志,表達作者棄筆從戎、立志恢復中原河山、期望回到妻兒身邊烹茶點飲的思想感情。蘇東坡作為宋朝著名文學作家,曾用“雪芽”、“輕圓”以及“雪乳”等詞匯,細致描繪茶的柔軟,令人“浮想聯翩”。蘇東坡對茶的描繪非常細致傳神,如“龍焙今年絕品,谷簾自古珍泉”便是取自于蘇東坡描寫的《西江月?茶詞》,表達作者不僅喜愛茶,在茶文化方面的研究造詣也非常高,茶中精品能夠在此種明顯感悟到。宋代文人熱衷于通過滲透茶文化元素,來抒發內心所感,訴說心中之憂,借助茶文化元素的滲透,充分體現作者在品茶時的心態。比如,辛棄疾所創的《減字木蘭花》中曾提到“僧窗夜雨,茶鼎熏爐宜小住。卻恨春風。勾引詩來惱殺翁”,便是通過融合品茶活動與當時心境,創作詩詞來表達作者當時“憤慨無奈”的情緒。

3.4 在明清時期的體現

明清時期發展較為盛行的文學體裁是小說,其思想內涵最大限度的包容了傳統文化精華。傳統茶文化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明清時期的小說文學作品中也有著深刻體現。其中,有關茶文化的小說作品,最具代表性的有馮夢龍的《喻世明言》、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劉鶚的《老殘游記》、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等等。作品中對于飲茶、茶事場景及相關活動的描述非常之多。以《儒林外史》為例,該篇小說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部諷刺小說,著重描寫士林的日常生活。在書中描寫了諸多關于茶事的內容,包括飲茶待客、吃茶用法、介紹飲茶場所等內容,充分體現了中國豐富的茶文化內涵,彰顯茶禮與民俗風情。同時,作者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還詳細介紹了茶葉類別,如“苦丁茶”“真天都”“銀針茶”等等,還介紹了“鉛壺”“宜興沙壺”“宣窯的杯子”等茶具用品,提及到了茶室、茶館、茶坊、茶社等飲茶場所,對茶文化的描寫非常細致。明清時期涌現了大量長篇小說作品,其中囊括了詩詞、戲劇和故事等多種類型的小說,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對茶文化的體現豐富多樣。明清時期大多數作家在創作小說作品時,熱衷于將“茶詩”“茶聯”等作為回目,如清代白話小說《風月夢》和清代長篇小說《清夢柝》等,在內容創作中借鑒了相關茶文化內容,運用茶文化進一步提高小說作品的文學性,賦予小說作品價值內涵。著名小說《紅樓夢》中便多次講到關于飲茶方面的文化內容,比如第十四回、二十五回、二十九回以及四十一回,都詳細描繪了與茶有關的文化,包括對“貢茶燒紙”、“茶禮”、“茶食”、“茶房”等多方面的描寫,點出茶禮是婚假風俗;茶食是點心、干果類食物的總稱;茶房是用于擺放煮茶器具的房舍。書中描寫了大量關于茶文化的文學內容,使讀者在閱讀該篇小說作品時,能夠潛移默化地了解茶文化,感受茶文化在從古至今人們生活場景中的具體體現。比如,在塑造祭祀文化時,通過對書中人物的“安排”購買貢茶和燒紙,營造出當時的祭祀風俗文化,讓讀者深刻認識到茶文化與明清時期祭祀風俗文化的關聯性。茶文化還被用于體現小說中人物角色的階級地位,常被作者用于映射不同角色地位,作者無需對不同角色地位的細致描述,僅憑借對茶文化的描寫,比如,親戚來訪時喝的是清茶,給老祖宗敬茶喝的是有名茶葉,就能讓讀者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書中人物角色地位,用茶文化代指含義成為古代文學作品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我國作為茶文化的發源地,在長久的傳承和發展中,形成一種特有的茶文化現象,不但寄托了人們的情感,并反映著社會生活百態。而在古代文學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在茶文化營造的文化氛圍中,對文化元素進行提取,能夠使茶文化與文學作品相融合,不但使文學作品中的素材更加豐富,還能夠使文學作品呈現出清透、悠遠、厚重的藝術氣息,實現對古代茶文化的贊揚和詠誦。為進一步了解我國茶文化在文學作品中的應用情況,對茶文化和古代文學作品展開研究,了解二者之間存在的內在關聯,并分析不同時期文學作品中茶文化的重要體現,為文學創作提供參考,也進一步推動茶文化的傳播,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實現茶文化在文學作品中的傳承和引用。

猜你喜歡
古代文學飲茶文學作品
古代文學圈中的“鄙視鏈”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雨”
韓國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探析
飲茶養生De四季區別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四季飲茶與健康
在文化語境中闡釋中國古代文學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臺灣文學作品中的第一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