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詩中的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分析
——以《品令?茶詞》為例

2024-03-29 22:30翁欣悅白陽明
福建茶葉 2024年2期
關鍵詞:茶餅指代隱喻

翁欣悅,白陽明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

1 引言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隨著歷史發展和文明進步,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僅有益于身心健康,也成為歷代詩人情感寄托的對象。古往今來,茶是文人墨客的藝術題材,如白玉蟾通過《水調歌頭?詠茶》表達自己忘卻紅塵煩惱,逍遙享樂的情感;魏野在《書逸人俞太中屋壁》中通過烹茶來描述自己遠離世俗紅塵,淡泊名利、隱逸林間、無憂無慮的生活,令人羨慕不已;錢起在《與趙莒茶宴》中借茶來消遣生活的無趣。同樣,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的運用也貫穿著人們的生活,人們認知抽象概念離不開它們。申奧和梅德明在“概念隱喻和轉喻互動下非透明英語習語的認知研究”中運用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研究英語的非透明性層面上的詞匯語義變化[1];戴凌靚在“多元文化融合下的方位概念轉喻認知建構”中基于概念轉喻理論探索《漢語大詞典》中方位詞在歷時和共時[2];羅偉在“《雨果》中的概念隱喻和轉喻分析”中研究得出概念隱喻和轉喻的使用對影片藝術性的提高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與此同時,還抓住了大眾的眼球,突出作品主題。

除此之外,詩詞中的概念隱喻的運用能幫助讀者有效了解詩人傳達的信息[3]。藍純和白亦玄在“拓展概念隱喻理論視角下《詩品》中的詩歌本體隱喻和評價隱喻”中基于拓展概念隱喻理論,對《詩品》中的比喻表達進行識別分析,研究得出了詩歌中存在的多條本體隱喻和評價隱喻,發現了詩歌中的實體隱喻,突出強調了中國文化元素等[4]。然而,概念轉喻和概念隱喻的運用在茶詩中應用研究較少,如潘麗鵬等運用概念轉喻和概念隱喻對詩歌《滿庭芳?茶》的解析更有利于讀者理解此詩從而更好地體會詩人對茶的喜愛之情[5];魏林杰和葉朝成在“《試院煎茶》中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分析”中運用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分析蘇軾的《試院煎茶》從而有效地傳播了中國茶文化[6]。因此,本文基于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理論,將《品令?茶詞》作為研究內容,解析其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的運用,討論以下兩個問題:茶詩《品令?茶詞》中涉及哪些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運用概念隱喻和轉喻理論如何幫助讀者有效理解詩中的信息,拉近詩人與讀者距離從而體會詩人抒發的情感?

2 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含義與類別

Lakoff和Johnson認為我們賴以生存的思維方式是隱喻引導的結果[7]。隱喻無處不在,無論是在人類語言使用、思維模式、還是在衣食住行等日?;顒又卸寄苷业诫[喻的影子。概念隱喻映射由源域(sour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兩個范圍組成,其映射過程是從已知具體的概念域到抽象的概念域;Lakoff和Johnson還將其分為方位隱喻、實體隱喻及結構隱喻[7]。Panther等學者認為隱喻和轉喻的區別在于隱喻是象似(iconic)關系;轉喻是指示(indexical)關系[8]。

姜波把結構隱喻定義為用前一概念結構映射后一概念結構[9],這樣能使人們更容易理解后一概念。趙艷芳對方位隱喻有獨到的見解,方位隱喻也稱為空間隱喻,它是參照空間位置而建構一系列相互聯系的隱喻概念域[10]。如“后來居上”“每況愈下”等,藍純認為“上”可隱喻為積極、好的一面;“下”可隱喻為消極、壞的一面[11]。魏林杰和葉朝成認為實體隱喻是把實體物質作為始源域以便有效理解目標域[6]。

除了概念隱喻,概念轉喻也被提到。Lakoff和Johnson認為概念轉喻是用一實體指代另一實體,轉喻映射未涉及到跨域映射,而是在單一認知領域中產生的[7]。馬辰庭和王義娜在“概念轉喻的認知研究:“廣義”與“狹義”之辯”中指出概念隱喻分為狹義轉喻和廣義轉喻,并探究兩種轉喻存在的差異從而得出轉喻研究需要兩種轉喻觀并行[12]。

在Radden和K?vecses的觀點中,轉喻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整體與部分間的轉喻,如事物與部分之間的轉喻及減少轉喻等。另一類是整體中不同部分間的轉喻,如生產轉喻,容器轉喻以及因果轉喻等[13]。

3 黃庭堅《品令?茶詞》介紹和認知解析

《品令?茶詞》是北宋詞人黃庭堅所作的一首詞。這首詩詞把作者平淡生活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受表達得具體生動。一方面表現出了詞人對茶的喜愛之情,另一方面蘊染著他一腔念舊懷遠的滄桑之感。除此之外,黃庭堅所處的宋代有愛茶和尚茶的歷史背景,這為黃庭堅的創作提供了靈感。黃庭堅故鄉是茶鄉修水,從小耳濡目染鄉親茶農們種茶和采茶的生活,他對茶和鄉親茶農們懷有深厚的感情?!镀妨?茶詞》存在許多概念轉喻及概念隱喻的運用,能夠為我們更好的解讀詞人對茶的喜愛之情與對家鄉的懷念之感。

品令?茶詞

[宋] 黃庭堅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靜,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诓荒苎?,心下快活自省。

《品令?茶詞》這首詞有八句,上片和下片各有四句。該詞上片寫碾茶和煮茶的過程,首句中的“鳳舞團團餅”寫出了茶的名貴之處。這里的“鳳舞團餅”是來源于宋初茶進貢時,先將其加工成茶餅,接著用臘將其封好,最后還會將龍鳳圖案印在上面。由Radden和K?vecses提出的生產轉喻可知,生產及創作活動如生產者或產品等因素相互替代產生的轉喻[13],因此詞人用“鳳舞”來轉指產品“鳳餅茶”,“鳳舞”與“鳳餅茶”之間相互替代產生生產轉喻,彰顯了茶餅的珍貴之處。

第二句“恨分破,教孤令”中的“分破”一詞描述了茶餅被掰開的狀態,同時也指鳳凰圖案被分開的狀態?!昂薹制啤绷髀冻隽瞬栾灧鬯闀r詞人心中對此場景的惋惜情感,“教孤令”則指鳳凰分離后各奔西東,孤零無伴。因此,詩人借此將茶餅被掰開的狀態和鳳凰被分開的狀態相提并論,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詩人對茶的喜愛和珍惜。這里涉及概念隱喻中的結構隱喻,即“茶餅被掰開的狀態是鳳凰被分開的狀態”,始源域是鳳凰被分開的狀態,目標域是茶餅被掰開的狀態。

第三句“金渠體靜,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描寫的是碾茶過程,先將茶餅用碾具碾碎成渣,才能浸水泡之。該句中運用了兩個概念隱喻。這一句描寫的是將茶餅用珍貴潔凈的碾具慢慢碾成茶粉細末,此時,可以觀察到茶末成色純凈,晶瑩透亮,體現出了茶的加工過程精細獨到之處。此句中的“金渠”是金屬所制,詩人用金渠來指代茶碾,這里涉及到概念隱喻“金渠指代茶碾”,始源域是金渠,目標域是茶碾,因此構成了“茶碾是金渠”這一概念隱喻,而“金渠”也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因此又可將其稱為實體隱喻。此句也生動形象說明唐宋人品茶,十分講究?!坝駢m光瑩”指的是將茶餅用金渠這一碾具細心碾成瓊粉玉屑。作者運用瓊粉玉屑來指代茶末。使用“玉塵”來指代研磨茶葉時的茶末;用“光瑩”來指代茶末色澤晶瑩透亮。短短的四個字用到了概念隱喻,即把茶葉研磨時掉落的茶末比喻成玉塵。其中,以“茶末”和“茶末色澤清亮晶瑩”作為始源域;以“玉塵”和“光瑩”作為目標域,因此,“玉塵光瑩”是“茶末色澤清亮晶瑩”?!坝駢m光瑩”和“茶末色澤清亮晶瑩”具有相似性,兩者都是具有圓形特征的實體,是圓形的玉塵到圓形的茶末的跨域映射,因此形成了“茶末色澤清亮晶瑩即是玉塵光瑩”這一概念隱喻。與此同時,“玉塵”屬于看得見且摸得著的物質實體,這一概念隱喻也稱為實體隱喻。

第四句“湯響松風”描寫的是將碾好的茶末投入盛好的水中,用火煎之,水沸騰的聲音就好比風吹松林的聲音。短短四詞運用了一個概念隱喻和一個概念轉喻。首先,這一句是將“風”作為始源域,以“水”作為目標域,構成了“水是風”的跨域概念映射,其次,這一句還將“松林”作為“風”的容器,因此“松林”是始源域,而“水”的容器是煎茶的器具,目標域是容器,形成了“容器是松林”的跨概念域映射,所以把水在煎茶器具(容器)中沸騰的聲音比作風吹動松林的聲音,是結構隱喻。另外,“松風”在這句中指的是煎茶器具——古人美其名曰松風爐。因此,這里運用了概念轉喻來描述煎茶器具之名貴。其中,“松風”是始源域,“松風爐”是目標域;這兩個詞是屬于同一理想化認知模型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在這一認知模型中,“松風”代指“松風爐”,卻不是用其整體表達松風爐這一認知概念,由Radden和K?vecses提出的減少轉喻可知,某種整體語言形式通??梢员贿@種語言形式的部分所代替[14],所以可以稱這種概念轉喻為減少轉喻。第四句中的“早減了二分酒病”描寫了煎好的茶,清香撲鼻。不用仔細品嘗,酒醉之意已經減退不少,突出了茶的解酒功效?!皽p”一字構建了一個概念隱喻中的戰爭隱喻;其中,戰爭是源域,解酒是目標域,形成了“解酒是戰爭”的跨域概念映射。源域中的戰爭存在我方軍隊和敵方軍隊,需要完成的任務是我方軍隊戰勝敵方軍隊。由于詩中的茶對人體有較多益處,因此茶是我方軍隊,而酒對人體有較多害處,廣為流傳的“喝酒傷身”也不無道理,所以酒是敵方軍隊,由此得出,目標域中作者把茶解酒的過程比作我方軍隊戰勝敵方軍隊的過程。詩人運用“減”一字構建的戰爭隱喻,將茶葉之功效表達地活靈活現,通俗易懂。

第五句“味濃香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描述的是煎煮好的茶水味道香醇濃厚,飄香持久。這一句中的“味”實則指的是煎煮好的茶水味道,這里用到概念轉喻,用“味”指代已煎煮好的茶水味道,但不是用其整體形式來表達茶水味的認知概念,因此這種轉喻也稱為減少轉喻。

第六句“醉鄉路,成佳境?!泵鑼懙氖秋嫴枰材芟窬埔粯邮谷恕白怼?,但這種“醉”不僅沒有醉酒那般痛苦難受,反而感覺身心爽朗,漸入佳境。這一句中的“醉”,不是酒使人醉,而是茶使人醉,由Radden和K?vecses提出的因果轉喻可知,產生的結果通常被表示為導致此結果的事或人[13]。因此,“醉”是飲茶的結果,在因果關系中,結果常常被用作描述造成此結果的事物,這里用到了“原因替代事件結果”轉喻,即為因果轉喻。用“醉”指代茶使人醉,通過這一轉喻突出了茶的獨到之處,也襯托出了詩人對茶的喜愛之情。

第七句“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本秃帽泉殞聼糁畷r,故人從萬里之外趕來相逢。詞中用“恰如”二字,用以比喻品茶,用到了概念隱喻中的結構隱喻,此處始源域是“故人重逢”,目標域是“品茶的過程”,品茶的過程就如故人重逢的過程,表達了詩人對茶的喜愛之情就如對故人的懷念之情。因此,詩人在第八句中提到的“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說明描寫出的品茶妙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有品茶者自身才能體會出其中的意境。

此詩詞短短幾句但涵蓋的概念轉喻和概念隱喻頗多,根據上述分析,得出了《品令?茶詞》中存在兩種概念隱喻:實體隱喻和結構隱喻。其中,第二句中茶餅被掰開的狀態是鳳凰被分開的狀態、第四句中水在容器中沸騰之聲是風吹動松林之聲和茶解酒的過程是我方軍隊戰勝敵方軍隊的過程以及第七句中品茶的過程就如故人重逢的過程是結構隱喻;第三句中茶碾是金渠和茶末是玉塵則是實體隱喻。另外,該茶詞中還包含三種概念轉喻:生產轉喻、減少轉喻和因果轉喻。其中,第一句中鳳舞轉指產品鳳餅茶是生產轉喻,第四句中松風指代松風爐和第五句中味指代已煎煮好的茶水味道是減少轉喻,第六句中醉指代茶使人醉是因果轉喻。因此,《品令?茶詞》中的轉喻和隱喻通過彰顯茶的珍貴之處來表達詞人對其喜愛之情及思鄉之情。

4 結語

《品令?茶詞》中存在許多概念轉喻和概念隱喻,本文以概念隱喻和概念轉喻為理論框架對其詩句進行分析,回答了上述提出的兩個問題。第一,茶詩《品令?茶詞》中涉及的概念隱喻有實體隱喻和結構隱喻,具體包括:茶餅被掰開的狀態是鳳凰被分開的狀態,茶碾是金渠,茶末是玉塵,水沸騰之聲是風吹松林之聲,茶解酒的過程是戰勝敵方軍隊的過程以及品茶的過程是故人重逢的過程。文中涉及到的概念轉喻有生產轉喻、減少轉喻和因果轉喻,具體包括:鳳舞指代產品(鳳餅茶),松風指代松風爐,味指代已煎煮好的茶水味道,醉指代茶使人醉。第二,詩人在詩詞當中使用概念轉喻及概念隱喻,并對其分析,通過建立讀者與作品間的橋梁來幫助讀者更有效地理解此詩,探析詩人對茶的喜愛之情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猜你喜歡
茶餅指代隱喻
Let’s Save Food To Fight Hunger
奧卡姆和布列丹對指代劃分的比較
保壓時間對白茶餅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質及化學成分的影響
云南主產茶區茶樹茶餅病發生時空研究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活的隱喻》
泡茶品茗
基于深度學習的維吾爾語名詞短語指代消解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自然語言中的指代技術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