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英語課外閱讀“三共讀”探析

2024-04-01 03:44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學校楊文娟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同伴親子導圖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學校 楊文娟

英語閱讀應該是一個不斷內化、 積累與遷移的過程,夯實這一過程的關鍵在于一個“共”字。 師生共讀,重構英語課外閱讀的新方向、新秩序與新框架;同伴共讀,讓分享、互促和激勵成為閱讀中的常態,發揮“1+1>2”的作用;親子共讀,以生命溫暖生命,實現親子間的心靈溝通與情感浸潤。

一、師生共讀,讓閱讀更有力量

“雙減”政策落實的過程中,課后延時服務為英語課外閱讀提供了契機, 師生共讀成為現實,在這場閱讀的盛宴中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閱讀資料的甄別與篩選、 閱讀目標的確定與達成、閱讀活動的方式與方法,均考驗著教師。 如何開展有料、有效、有趣的共讀活動,值得教師邁開創新性步伐。

(一)有料:盤活優秀的閱讀資源

英語閱讀材料種類繁多, 需要教師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材料,使之“有料”,為學生英語素養的提升助力。 一個“有料”的閱讀資源庫是學生充足閱讀的保證。 閱讀資源的篩選應該注重趣味性與生本性,前者針對教材,后者針對學生,如《跟上兔子》系列繪本就是依據上述兩“性”選擇的結果(見表1)。

表1 《跟上兔子》系列繪本的主題及閱讀資源

有趣又豐富的閱讀資源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征, 既保證了學生在課外有書可讀,又為“雙減”政策的落地提供了有效路徑。

(二)有效:指向素養的共讀目標

師生共讀的前提是有一個明確而有意義的目標。新課改背景下,指向英語核心素養目標的確定不可或缺,如在繪本My friends 的閱讀中,可以確定如下師生共讀目標:

1.語言能力:通過閱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2.學習能力:通過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3.思維品質:發展學生觀察、思辨、探究能力,力爭做到思維縝密、邏輯清晰、獨立判斷、辯證分析等。

4.文化意識:引領學生感知文化的差異,體驗文化的魅力,在比較鑒賞中強化文化意識,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

以上目標基于學科素養,成為師生共讀的方向,師生在熱烈的討論和分享中體驗成長的溫暖,在優美的朗讀和講述中豐富學習的路徑,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

(三)有趣:基于學情的共讀活動

師生共讀不能因為教師的存在而讓學生感到緊張、壓力大,相反,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是一個低壓力的環境。教師應創設搖曳生姿的共讀活動氛圍,帶給學生濃濃的趣味感。 教師應該站在“兒童立場”,選擇基于學生實際學情的趣味場景,讓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讓“悅讀”成為師生共讀的常態。

如共讀經典繪本I like me 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有趣的活動:編寫真實而有趣的兒歌介紹自己。有的學生從身材、長相、穿著等方面介紹自己,有的學生從記憶力特別好這方面介紹自己,有的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等方面介紹自己……介紹自己時是否做到了真實而全面并不是最重要的,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勇于敞開自己內心的勇氣,才是學習中更加重要的境界。

二、同伴共讀,讓閱讀更有效果

學生與同伴共同參加英語社團活動,為有效的同伴共讀提供了契機——同伴示范、同伴咨詢、同伴監督、同伴評價等都有了落地生根的可能。 閱讀中學生發音方面的錯誤、詞匯和句型使用的不規范,最早是同伴發現的,而非教師。 閱讀的持續、鞏固與監督,也離不開同伴。 以小組為單位,共讀英文書籍,彼此欣賞、互相促進、共同反饋,不僅讓閱讀更有效果,還會收獲友誼與共情力。

(一)伴讀復述,提升閱讀能力

閱讀開始之前,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組建小組,盡量讓每組都包括不同層次的學生,避免“強強聯合”或“弱弱聯合”。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為指導者、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為學習者,必要時可以互換角色。

Step 1: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先讀5 分鐘;

Step 2: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停頓的地方繼續閱讀5分鐘;

Step 3:所有學生在2 分鐘內輪流復述文本概況(包括主要內容與中心主旨);

Step 4: 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從上一個5 分鐘結束的位置開始閱讀,然后用10 個字進行總結;

Step 5: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接著閱讀,也用10 個字進行總結。

總結過程中,當學生出現沒有說出主角配角、字數過多、重復啰嗦、半句或病句時,其他學生為其糾正,力爭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提升閱讀力。

(二)接力預測,發揮同伴效應

運動會中的接力賽是最為緊張刺激的,也是最為精彩的,英語閱讀中的接力預測同樣可以達到以上目的。預測:學生依次對所讀內容做出預測;讀:所有學生同時閱讀;檢查總結:判斷預測是否準確,總結預測不準的原因。

此過程中,學生可以提供糾正性反饋,真正發揮同伴效應。

(三)導圖引領,發展閱讀品格

同伴共讀中的精讀與泛讀不可或缺, 可以借助發散性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通過化繁為簡的思維導圖,一方面可以降低課外閱讀的難度,另一方面,可以為同伴共讀提供有效閱讀的腳手架, 更好地發展閱讀品格。

例如,課外閱讀Agreatcountry:China 的教學中,教師提供思維導圖的架構(見圖1),學生互相合作,共讀共思、補全思維導圖中留白的部分, 完成知識的延伸與學習的遷移。

圖1 Agreatcountry:China 思維導圖

三、親子共讀,讓閱讀更有溫度

英語課外閱讀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可以嘗試將教師的指導力、學生的閱讀習慣等遷移到家庭閱讀中[2]。親子共讀同樣需要教師的精心指導,如MyFamily 的繪本閱讀,采取以下措施:給家長發送《共讀方法與建議》《共讀指導手冊》《導讀單》,上傳第一級MyFamily 繪本書籍和繪本視頻,上傳親子共讀視頻,提交共讀反饋表等等。

《共讀指導手冊》重在共讀過程的步驟建議,閱讀步驟為:1.聽錄音,跟讀標題;2.推測故事內容,形成具體的閱讀目的;3.帶著猜測,翻開內頁。 然后進階為:1.聽錄音,跟讀句子;2.驗證猜測,并給出下一個猜測;3.驗證猜測,并梳理信息?!秾ёx單》更為詳細,讓親子共讀更易操作(見表2)。

表2 My family《導讀單》

學生的學習起點與閱讀進階能力不一樣,《共讀指導手冊》與《導讀單》也應該更細微一點,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個性化選擇;更簡化一點,以便讓親子閱讀更便捷化。這就意味著共讀手冊及導讀單要不斷豐富、優化,不但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深度閱讀,還要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富有建設性意義的共讀結束后,多方合力要做好共讀反饋,有效檢測共讀成效,激發學生及家長閱讀的后續力,其中學生及家長的反饋不可或缺(見表3)。

表3 親子共讀反饋表

學?;蚪處煂τH子共讀中涌現出的典型給予家庭“閱讀之家”的稱號,并頒發共讀證書,也可發送至家長群,通過搭建可視化平臺,讓正能量、正效應充盈在更大的空間內。

英語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 師生共讀、同伴共讀與親子共讀為教學延伸與發展奠定了基礎[3]。 教師應該打造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共同體,不斷催生學生英語閱讀的內生力,注重有效閱讀的技巧與方法,讓身處其中的閱讀者受沐浴、滋性情、長素養。

猜你喜歡
同伴親子導圖
烴思維導圖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借思維導圖算24點
角的再認識思維導圖
尋找失散的同伴
嘿,這歡樂的日子!
第6章 一次函數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親子臉
親子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