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教學加強革命文化教育的實踐初探

2024-04-04 14:04高照香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4年2期
關鍵詞:革命文化道德與法治滲透

高照香

[摘 要]革命文化教育是指以革命資源為載體的一種教育形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家國情懷,有效傳播先進文化,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發掘革命文化教育資源、創設革命文化教育情境、組織革命文化課程實踐、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等途徑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進一步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革命文化;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23.1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6-0025-03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革命文化教育,能夠進一步強化意識形態建設,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同時能夠豐富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學習英雄人物的行為與思想,獲得思想道德教育,增強道德修養。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發掘革命文化教育資源、創設革命文化教育情境、組織革命文化課程實踐、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等途徑,讓學生在了解革命文化、自主表達與自主實踐的過程中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與感染,形成愛國情懷,提升思想認識。

一、發掘革命文化教育資源,以英雄事跡營造愛國氛圍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加強革命文化教育,教師要結合教材中不同的內容,挖掘其中的革命文化教育資源,將與課程內容有關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跡作為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學習。如通過播放英雄人物的故事,在課堂中營造愛國、奮不顧身、保家衛國的氛圍,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英雄人物的優秀精神品質,使學生形成向這些英雄人物致敬與學習的意識。

如道德與法治教材二年級上冊《歡歡喜喜慶國慶》一課的教學內容:認識與理解國旗、國徽、國歌。教學時,教師可以深入發掘國旗、國徽、國歌的來源、內涵與意義,將國旗、國徽、國歌與革命文化有機聯系起來。通過播放革命勝利的紀錄片片斷,營造出英雄人物保衛家國的悲壯氣氛,有效感染學生的情緒,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向英雄人物學習,進而形成家國情懷。

【教學片斷】

師:大家知道我們的國慶節是如何來的嗎?國慶慶祝的又是什么呢?

生1:我知道,慶祝的是新中國的成立!

生2:我也知道,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新紀元!

……

師:在國慶節,我們可以看到大街小巷插滿了國旗,我們學校在早晨也會播放國歌。你們知道國歌的歌詞是什么嗎?

(學生唱起了國歌)

師:國歌的歌詞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要“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呢?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記錄了革命先烈為新中國的成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英勇奮斗的過程。請大家和我一起觀看,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目的:提出引導性問題,明確視頻內容,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觀看,從而強化革命文化教育效果)

影視片斷1:在攻打隆化縣城時,董存瑞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毅然將炸藥包抱起,疾沖至敵人的暗堡旁。董存瑞:“為了新中國,沖??!”

影視片斷2:萬里長征途中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片斷。團長和政委呼喊:“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呀!”

學生觀看上述影視片斷并討論交流,得到以下結論:“革命戰士之所以不懼戰爭中的困難與危險,是因為大家都想要保家衛國。我們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感謝革命先輩,要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p>

學生一邊觀看影視片斷,一邊自由交流討論,愛國情感得到激發,紛紛向英雄人物致敬。

生1:以后,董存瑞就是我心中獨一無二的偶像了。他對我們國家的愛,我都能夠感受得到!

生2:紅四團的勇士們簡直太厲害了,他們大無畏的精神感染了我。他們應該成為國民的偶像。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勤奮學習,努力提高本領,將來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

根據教學內容發掘其中的革命文化資源——國歌內涵,將其以視頻片斷的形式引入課堂中,能夠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產生強烈的感受,對英雄人物產生崇敬之心。學生被革命先輩的愛國行為深深打動,從而產生了愛國情懷,革命文化教育的目標得以達成。

二、創設革命文化教育情境,以自主表達強化學生感受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革命文化教育,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革命文化教育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表達對革命英雄、革命歷史事件的看法,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革命文化的感受,從而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和家國情懷。

在教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二年級上冊《假期有收獲》時,教師先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本地的自然風光與人文特色,重點展示本地區革命教育基地的圖片,如革命戰爭遺址、革命紀念館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發他們對假期曾經去參觀過的革命教育基地的回憶。教師再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自由,讓他們說說自己參觀革命教育基地之后的感受,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他們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實現革命文化教育。

【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觀看大屏幕,這些地方你曾經去過嗎?

(目的:以多張革命教育基地的圖片引發學生的回憶,讓學生對自己去參觀過的革命教育基地展開討論,由此創設革命文化教育情境)

生:我去過“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另外,我們每年的9月18日都會聽到鳴笛的聲音,這時候行駛的汽車、輪船、火車等都會紛紛停下來鳴笛。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這是為了紀念“九·一八”事變中犧牲的抗日英雄們和同胞們,也是為了警醒我們后人,勿忘國恥。

師:參觀了“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我在博物館中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當時艱苦的生活環境,看到了敵人對先輩殘忍迫害的資料。我認為9月18日是值得我們終生銘記的日子,沒有革命先輩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要經常利用假期時間去這些革命遺址、紀念館參觀,體會革命精神。

……

創設情境進行革命文化教育,能夠讓學生對現代社會中的“紅色文化新現象”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與體味,讓他們在回望過去、討論革命歷史的過程中形成更加正直、熱情、堅毅的性格,讓他們更珍惜現有的生活,能夠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樹立堅定的信心。

三、組織革命文化課程實踐,以實踐活動優化教育成果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革命文化教育,教師要立足教材中的革命文化背景,以本地區特有的革命文化教育資源為載體,組織開展具有革命文化特色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踐行革命精神,更深刻、真切地感受革命文化,體會革命事件的歷史意義,從而進一步實現對學生思想價值觀、意識形態、道德品質的培養。

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三年級下冊《請到我的家鄉來》時,教師以“走進家鄉”為主題,設計“了解家鄉發展歷史,講述家鄉紅色故事”的實踐活動,提出“請通過你的講述,讓其他地區的人了解你的家鄉的革命歷史與革命事跡,凸顯家鄉的革命文化特色”的要求。

【教學片斷】

師:如何讓你的朋友更好地認識、走進你的家鄉呢?你認為可以將什么作為主要講述的對象呢?

(目的:學生自己參與實踐活動,根據自己對革命文化的理解去查閱資料、制訂故事講述方案,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家鄉的革命文化底蘊,領悟到革命先烈不畏艱險的精神。這樣,能使學生的思想修養得到提升,并實現革命文化教育目標)

生1:我可以以“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為主題,重點講述這時期發生在我們家鄉的各種愛國運動。這樣,我的朋友就能了解家鄉人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了!

生2:我認為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資料,看看家鄉曾發生過哪些革命事件,整理出來,或者將家鄉現在的圖片與歷史圖片進行對比,為我的朋友講述家鄉經歷了革命戰爭之后的發展。

……

教師通過組織革命文化課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挖掘本地區豐富的革命教育資源。這一活動雖然是講述本地區的革命故事,但是重點并不在于講述的結果,而在于學生能夠主動去了解本地區的歷史、了解革命文化的內涵、學習革命精神。這一過程是學生自身情感價值觀發展的過程,是他們對革命文化意義體會的過程,是他們對家鄉、對祖國形成熱愛之情,進而形成不畏艱險精神的過程。

四、組織參觀革命遺址,升華學生對革命文化的情感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革命文化教育,教師還可以立足本地區的革命遺址,組織學生參觀本地的革命紀念館、紀念碑等,聆聽講解,同時提出具體要求:“通過參觀,你看到了什么?讓你感觸最深的是什么?今后你將如何做?”并讓學生獨立完成一篇觀后感,在班級內分享。通過參觀,學生充分了解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學習了革命傳統,從而走好屬于自己的“長征路”。教師要激勵學生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在教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二年級上冊《我愛家鄉山和水》時,教師可以以本地區革命教育基地的視頻短片為載體,先引導學生感受革命文化,再組織他們進行實地參觀,感受革命先烈為了家鄉、為了新中國成立而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進一步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進而將這種情感上升為愛黨、愛國的情感。

【教學片斷】

師:為了探尋本地的革命遺跡,進一步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切實提高我們的愛國精神,我們將一起參觀身邊的革命教育基地,進行現場的學習。請大家仔細聆聽解說員的解說,認真觀看史料、照片、視頻等,從中感受革命先烈們大無畏的氣概和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目的:實地參觀,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革命戰爭年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初期乃至新時代建設時期涌現出來的本地的革命英雄、先進分子的事跡,讓他們以這些革命英雄、先進分子為榜樣,逐步形成愛家鄉、愛黨、愛國的情感,進而將這種情感內化為積極向上、努力學習的動力)

參觀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便于開展探究活動;參觀過程中,每個小組集中討論與分享所得;參觀后,小組成員就自己組員的想法和收獲寫一份簡短的心得體會,在班級中進行分享。

小組1:通過參觀,我們認識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英雄人物,正是他們敢于犧牲、勇于奮斗,我們才有如今的幸福生活,也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我們的祖國才日益強大。

小組2:通過此次參觀,我們知道自己的家鄉有如此多的革命英雄、先進分子,他們都為本地的解放、建設、改革、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應該以他們為榜樣,好好學習,提高本領,將來為自己的家鄉貢獻一份力量。

小組3:通過此次參觀,我們近距離感知了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壯舉。我們感覺自己也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為此,我們要始終牢記革命先烈的遺志,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

通過組織參觀革命教育基地,引導學生近距離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愛黨、愛國之情。整個過程通過講解員講解、學生參觀感悟等,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升華了學生對革命文化的情感。

綜上所述,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革命文化教育,能夠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與家國情懷。教師應深入挖掘道德與法治教材中隱藏的革命文化教育資源,借助英雄人物事跡、本地區革命歷史文化、革命教育基地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活動,助力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形成與發展,進一步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

[ 參 考 文 獻 ]

[1] 張麗琴.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如何滲透紅色文化教育[J].天津教育,2020(20):38-39.

[2] 陶君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淺析[J].教育研究,2021(3):80-81.

[3] 劉洪生,王愛忠.強化立德樹人教育環境 引領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2019年山東省道德與法治學業水平測試試題賞析[J]. 山東教育, 2020(Z2):109-111.

猜你喜歡
革命文化道德與法治滲透
文化自信的學理與增強路徑
試論革命文化對文化自信的作用
紅色革命文化對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動策略分析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中國近現代革命文化基本問題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