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出來的項目化學習

2024-04-04 07:18許陽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4年2期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小學科學教學實踐

許陽

[摘 要]新課程標準倡導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小學科學教師在推動項目化課程建設與實施的過程中,要持續參與項目化學習的教學實踐,探究教與學的策略,這對實現教學目標和提升自身的項目化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茖W課堂中,教師可以從探究實踐、支架搭建和情境創設三個角度進行項目化教學實踐,以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小學科學;教學實踐;“做”中學

[中圖分類號] G623.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6-0092-04

“怎樣開展項目化學習?項目化學習的科學要素有哪些?學科項目化如何做?”,這是科學教師要思考的三個問題。在項目化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會經歷從欣然接受到迷茫,再到心動不已的過程。筆者就從中深刻體會到:項目化學習是“做”出來的。在小學科學項目化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在“做”中學,實現共同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探究實踐,“做”出實驗感

在項目化學習中,科學探究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教師在項目化教學實踐中,可以設計問題提出、實驗探究和評估反饋等一系列環節,引導學生展開科學探究。

2020年7月,受持續降雨影響,新安江水庫開始泄洪。以此為背景,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自制水上救援工具”的項目化學習,并提出項目的驅動性問題:“如果突發洪水,你被困家中,會如何自救?”面對這個驅動性問題,學生往往會迫不及待地展開思考。

片段1:引入“洪水”問題

師:同學們,面對這個驅動性問題,你打算怎么做?

生1:我想用家里的塑料瓶做一艘救生船,幫助自己逃生。

師: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那你做的救生船真的能搭載一個人嗎?

生2:不確定。我想先做出來試試看。

師:突發洪水時,不科學的方法會幫倒忙。在做之前,讓我們先來探究: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

在驅動性問題提出后,學生開始“頭腦風暴”,通過發散思維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學生此時的想法比較雜亂,難以切中問題的關鍵點。教師要適時引導,使學生及時將注意力聚焦在核心概念的學習上。

片段2:開展“浮力”探究

(教師設計實驗探究方案,組織學生通過測量“船”的載重量來探究“浮力”這一科學概念)

師:同學們,如何用一張邊長10cm×10cm的鋁箔紙制作出一艘載重量最大的船?

生1:我們組做了一艘長方體的船,可以承載30個墊圈。

生2:我們組做了一艘圓柱體的船,可以承載35個墊圈。

生3:我們組做了一艘餃子型的船,可以承載27個墊圈。

師:不同形狀的船可以承載不同數量的墊圈。船的形狀不同,哪些因素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呢?

生4:船的形狀不同,體積也會不同。

師:船的體積與承載墊圈的數量有關系嗎?

生5:我們組做的船的形狀不規則,怎么算體積呢?

師:我們先算一算幾種形狀規則的船的體積(見圖1、圖2),并測算它們的載重量。經過計算,邊長1是6cm,邊長2是6cm,高是2cm,體積是72立方厘米(6×6×2)的船的載重量最大。

……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各項數據,總結科學規律。學生發現,鋁箔紙做出的“船”的體積越大,載重量越大。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探討“浮力”的本質,演示“浮力源于壓力”的實驗,啟發學生思考。

片段3:組織“載重”評估

“物體體積的大小影響浮力,從而影響載重量”,這個科學規律在真正開始“做”時會起到重要作用,它為學生的制作提供了參考,指明了方向。但實驗探究的理論如何與實踐相呼應,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測試評估。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到學校池塘進行載重量測試,評估一下船的有效性。

生1:經過測試,我們組的船能承載一個人,并能安全劃行10米到達岸邊。

師:你們組在制作過程中如何考慮船的承載力?

生2:我們利用木板、塑料瓶等材料進行制作,重點考慮船的長、寬、高,并計算了一個人的體積大小,這為我們的制作提供了依據。

……

學生充分利用材料進行設計,認真計算船的長、寬、高,完成了制作,進行了測試。經過反饋完善,學生做出了更好的“船”,解決了教師提出的驅動性問題。

項目化學習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而探究實踐是培養這一思維的重要途徑,也是突破難點的“利劍”。教師巧借驅動性問題,組織學生在實踐中完成了高年級才學習的“浮力”概念定量研究,真正實現了“做中學”。

二、支架搭建,“做”出體驗感

學生不會“做”的時候,教師是直接教,還是給學生搭建適切的支架,讓學生學會學習?答案是后者。教師要從科學學科項目化教學的角度出發,從科學觀念、科學思維和態度責任方面搭建學習支架,使學生親歷學習過程,體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

1.科學觀念學習

2022年6月,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三名航天員進駐空間站。以此為背景,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航天航空的項目化學習“月球驛站”,提出驅動性問題:“作為探索月球的小分隊,我們如何為移居月球創造條件?”學生先了解月球,學習與月球有關的科學知識,為解決驅動性問題做好準備工作。

為了項目化學習的順利開展,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明確“我的興趣點在哪里”“我的能力達到了什么水平”“學習資料很多,我該如何取舍”這三個問題。這要求教師適時搭建支架,幫助學生探究。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魚骨圖、KWL表和問題清單等學習工具都能起到支架作用。在教師組織下,學生查閱資料,用魚骨圖的形式呈現;整理材料,匯總到KWL表(見表1)中;填寫問題清單,篩選出子問題。最終,學生分解了驅動性問題,對月球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確定了學習的方向。

師:請大家結合魚骨圖、KWL表和問題清單的使用過程,分享自己在這節課的學習體會。

生1:老師提出驅動性問題后,我本來毫無頭緒,但通過魚骨圖、KWL表和問題清單的學習,我不僅了解了月球的相關知識,而且和同學一起提出了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還嘗試設計方案,有了清晰的探究方向。

……

魚骨圖等學習工具的使用,既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觀念,又能幫助學生從項目初期的混亂狀態中脫離出來,靈感迸發,進而有條不紊地開展項目式學習,真正實現“做中學”。

2.科學思維培養

經過分解,驅動性問題會生成很多子問題,子問題又可以被分配到各項目小組中進行研究。這時,團隊合作和教師指導就起到了關鍵作用。子問題的研究學習是學生科學思維得到培養的重要“戰場”。

2022年11月,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實現“太空會師”。以此為背景,學校于當年9月啟動“太空旅行站”項目式學習,提出驅動性問題:“作為一個航天工程師團隊,如何為太空游客設計一個安全旅行的空間站?”其中,有一個小組需要解決的子問題是:“如何保障空間站里水的供應和安全?”這樣的驅動性問題更具挑戰性。于是,教師花大量時間觀察學生,思考在哪個階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幫助、提供怎樣的幫助。

設計稿原型制作出來后,教師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重新分析,發現原型不能滿足需求,重頭“做”;學生遇到水電解問題難以突破時,教師帶領學生查找資料、準備材料、開展實驗,重復“做”;學生用激光切割機制作裝置密閉口時,尺寸不對,重新“做”;氫燃料電池無法工作,教師帶領學生反復測試,演示實驗,重復“做”,最終解決了問題。

項目化學習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給予不同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習指導,有的放矢地為每個學生提供支持,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態度責任養成

科學素養包括團隊責任和學習態度。教育是人影響人的過程,有心引導不如以身示教。

以“太空旅行站”項目式學習為例,有一個學生就是被吸引來學習的。這個學生在項目匯報時說道:“‘太空旅行站項目剛開始招募時,我對這個活動并不感興趣,所以沒有報名。后來,我的好朋友犧牲了每天中午打乒乓球的時間,吃完飯就往項目學習教室跑。我很好奇,什么項目有這么大的魔力讓他連自己的愛好都不顧了?于是,一天中午,我就跟著他去了項目學習教室。一進去,我就立刻被這個項目吸引了。這個項目太有意思,太有挑戰性了!它激發了我的探究熱情。之后,我每天中午都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參與到項目學習中。經過鍥而不舍的努力,我最終成為了項目學習小組的正式成員?!?/p>

學生科學態度和責任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培養。項目化學習所具有的豐富的教與學方式,不僅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變革,更使學生沉浸其中,從學中“做”到“做”中學,真正實現了深入學習。

三、情境創設,“做”出真實感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边@也是項目化學習的顯著特征和終極目標。那么,項目化學習中如何創設情境呢?

1.突發事件,熱點化情境

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突發事件,或持續發生并在一個階段產生了比較大的社會影響的事件、自然災害等,都可以轉化為項目情境。

師:最近一段時間,降雨持續不斷,已經在很多地方造成了自然災害,我聽說一些同學的家里就遭遇了洪水。

生1:是的。我家在新安江,家里的水都沒過了膝蓋。

師:那請同學們設想一下:假如遭遇洪水,你會如何自救呢?

……

“自制水上救援工具”就是在持續降雨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并產生較大社會影響的背景下,設計、實施的項目化學習案例。

洪災的問題情境來源于新聞報道,船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交通工具。在這個項目化學習中,一些學生有遭遇洪水的經歷,激發了學生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動力,更容易實現在“做中學”。

2.科技成果,亮點仿情境

社會發展中的科技成果承載了先進理論和實踐,可作為教育教學的標桿素材?!霸虑蝮A站”和“太空旅行站”就是兩個最典型的重大成果項目案例。以下是這兩個項目啟動時教師和學生的對話片段。

師:同學們,最近有關注神舟號飛船嗎?

生1:我們國家發射了神舟十四號宇宙飛船,已經把三位航天員送到了中國空間站。我想知道,三位航天員什么時候能到月球上?

師:如果航天員要上月球,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生2:老師,我們可以在月球上造一個驛站,這樣航天員們就可以以它為中轉站進行太空旅行了。

師:“太空旅行站”和“月球驛站”要為太空游客打造一個安全旅行的空間站,經過投票表決,“太空旅行站”得票數最高。

……

學生為國家航天航空事業的快速發展激動不已,對先進科學技術興趣濃厚,學習熱情高漲,這是項目化學習開展的基礎。航天員天上“做”,學生地上“做”,都“做”出了亮點,真正實現了“做中學”。

3.學科視角,難點創情境

新課程標準要求科學教學指向大概念的學習,那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大概念學習?各學段如何開展指向大概念的學習?單元重組是一種方法,項目化學習也是一種方法。

如《蝴蝶》一課指向“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實現生態平衡”等核心概念的學習,但“初步了解動植物主要組成部分和生命周期”“動植物能繁殖后代”“能根據有關特征對生物進行簡單分類”“了解動植物之間相互的關系”“了解生物生存條件和生物多樣性”等教學目標分散在各學段。如何在各學段落實教學目標,創設情境突破難點呢?

生1:老師,自然界中的蠶和我們養的蠶不一樣。

師:為什么這么說?

生2:因為環境不一樣,所以它們的狀態也不一樣。蝴蝶的生命周期就和蠶寶寶不一樣,因為它們生活在自然環境中。

……

學生對“生命周期”的認知沖突出乎教師的意料,因此,還原真實情境的教學勢在必行。于是,學校建造了一個蝴蝶花房,為教師引導學生開展項目化學習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場地。

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是項目化學習的目標。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而學生的社會性成長可以在項目化學習中實現。

以上是在項目化學習中落實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態度責任的策略呈現,教師可根據學情,為學生提供學習方法、思維工具、學習支架和成長平臺。

綜上所述,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在不斷變化,教學成果豐厚。學生親歷解決真實問題、動手“做”、合作學習、自主設計等學習過程,其價值指向學生的終身發展。伴隨著項目化教學實踐的深入,學生的項目化學習參與度越來越高,角色越來越豐富,體會越來越深刻。在這樣的項目化實踐過程中,教師的項目化能力越來越強,越“做”越強。

項目化學習,任重而道遠。在小學階段,項目學科化和學科項目化都在“做”的路上。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項目化學習小學科學教學實踐
以項目化學習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實踐教學策略研究
當項目化學習遇見STEAM課程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