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切點探索
——以《我的奇思妙想》為例

2024-04-07 13:12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濱江小學
新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形式習作作業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濱江小學 陳 潔

當前語文作業設置形式相對單一,抄寫、背誦、完成練習是最常見的作業形式。這樣的作業往往需要進行機械操作,含金量不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在不斷重復中被消磨殆盡。真正科學高效的作業一定是新穎、獨特,極具吸引力的?!半p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必須打破傳統作業形式束縛,與時俱進,結合教材內容屬性展開系統構建,規劃出一條嶄新的作業設計路線,真正發揮作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的作用。

一、關聯基礎知識,強化作業目的性

作業設置,教師要追本溯源,從作業的目的性著手,展開分析探索。經過課堂學習,學生已經完成了認知積累,為了及時檢查學習效果,教師要及時投放作業。作業是為完成學習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它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有積極影響。呈現作業時,形式多種多樣,基礎性作業是最基本的展現形式。作業設計,內化知識是最基本的操作,也是彰顯作業屬性的具體體現。教師不妨抓住這一點,從文本基礎知識著手,夯實學習根基。語文學科中的基礎知識涵蓋面較廣,包括字音、字形,詞的本義、語境義,修辭,文體等內容。只有對這些基礎性內容有精準全面把握,深度學習和系統知識體系構建才能成為可能。教師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從單元主題出發,關聯教材基礎知識,強化教學目標和方向,讓學生對作業產生強烈探索欲求。

傳統作業設計關注作業量,呈現形式上往往是以抄寫、背誦為主。這樣的作業形式可以有,且只能小范圍使用,不能無節制地進行運用。在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用現代教學思想武裝自己,采用新穎、有趣的形式,布設基礎型作業,激發學生好奇心,促使他們在主動參與中順利完成知識體系構建。學習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習作《我的奇思妙想》,要想順利完成習作,對自己想要發明的事物進行細致精準的描述,學生必須掌握基本的詞句。為了鋪墊寫作基礎,教師以本單元的篇章學習為基點,進行作業設計。每學完一篇課文,教師就會布置基礎性作業。以《琥珀》這一課為例,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設計了一項貼貼樂的游戲。教師將本節課中涉及的字詞展示出來,學生拿著相應的貼紙,補充缺失的部分。有的缺少讀音,有的缺少詞義,新穎有趣的基礎知識訓練瞬間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妙趣橫生的貼紙游戲中,學生感受到作業的樂趣,知識體系得到構建,也為后續的習作奠定了字詞基礎。

二、深挖單元主題,增強作業層次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設計必須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著手,結合學科特點,在多元融合中保護學生好奇心、求知欲,實現個體全面發展?!闭n堂教學凸顯學生主體思維已經成為共識。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群體的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特點,個性化認知較為突出。從教學現狀出發進行有效設計,布設多層次性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已經成為教師必須直面的課題。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點存在差異,但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诖?,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學力基礎、興趣點以及思維能力,進行針對性設計。分層作業設計,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必須著重考慮的因素,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依據和參考,對學生的認知發展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教師要關注語文教材的單元主題,以單元內容和主題為切入點,設置不同類型的作業形式。

教師設計規劃層次性作業,能夠讓學生找到對應性訓練。分層作業是因材施教理念的具體體現,它是根據學生的性格、能力設置的作業形式,其契合度、針對性更強,對學生產生的正向引導是顯而易見的。進行習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師先對單元主題展開全面系統化的分析,本單元以“科普”為主題,選取了4 篇與自然、科學相關的課文,重點引導學生主動提問,養成自主思考的意識,圍繞單元語文要素,本單元的習作引導學生用文字描述心中所想。習作過程中,學生必須發揮想象力,提出問題并展開思考。習作與單元主題高度契合。為此,教師在進行閱讀引導時,從小事物到大事物,從抽象到具體,給學生提供參照,讓他們有清晰明確的習作方向。

三、進行讀寫融合,凸顯作業導向性

作業本身就是教學的導向,其終極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運用能力,進而完成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語文學科教學需要從聽說讀寫四個層面展開切入,尤其是讀寫,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重要的支柱,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整體。通過讀寫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在訓練中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智慧型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一定會及時進行讀寫融合。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讀寫型作業不僅能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還能提升他們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將思維品質推向嶄新臺階。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積極探尋靈活有效的作業形式,對教學體系進行適當調整,優化作業設計方案。教師對接學科屬性,深入探究讀寫結合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生成深切感悟,在寫中提升自身運用能力。進行習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師從閱讀環節就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閱讀中的四篇課文各有特色,對學生有極強吸引力。在對文本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和鑒賞時,教師先讓學生了解琥珀的樣子。學生很快有了發現。這時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尋找突破,讓學生思考:“我們已經知道了琥珀的樣子,那它是如何形成的呢?”學生認真思索,勾畫出相關內容。這一部分內容是作者的推測,屬于想象。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給出話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閱讀是學習、儲備知識的過程。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學生才能將情感訴諸筆尖,進行寫作。寫作過程又是學生消化吸收運用知識的過程,是思想的表達,是對閱讀材料的深加工。教師抓住讀寫相關性,將其融入作業設計中,凸顯讀寫價值,實現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四、創優呈現形式,注重作業多樣性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面極廣,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異常豐富。在知識探索中學生獲得獨特感知和體驗。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相對固定,都是依據教材推動課堂。要想進行創新設計,教師不妨從形式上展開切入。作業形式的創新是現代教學的必由之路。語文學科融合了物候、自然科學、傳統文化的內容,在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內容的豐富性、題材的多樣性為作業形式創新提供了便利條件。為了讓學生獲得應有的提高,教師完全可以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豐富作業類型,對傳統作業進行革新升級處理,以多元化的作業呈現,吸引學生,促使他們獨立思考,以愉悅的狀態投入作業中并高質量完成作業。

“雙減”大背景下,作業質量亟待提升。教師不妨在現代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分層法的優勢,對作業展開優化升級,規劃出一條契合性更強的作業設計路徑。進行習作《我的奇思妙想》,在進行題目呈現時,教師借助視頻播放的形式觸動學生認知,啟動他們的寫作思維。學生看到很多奇妙的事物后,思維逐漸活躍起來,完成習作的熱情也更高漲。當學生習作動力引擎被激活后,教師及時展示習作任務并提出具體要求?!罢埓蠹一氐郊液桶职謰寢尰驙敔斈棠桃黄鹩懻?,看看他們有沒有想要發明的東西,也可以將他們想要發明的東西進行描繪敘寫?!睂捤傻膶懽饕笞寣W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氐郊液?,學生與家人一起思考,很快完成習作結構體系構建。相對于學生自主完成習作,親子寫作任務更加獨特,它集中了多人的智慧,學生與家長一起商討寫作思路,給學生帶來的觸動極大,在交流探討中學生完成了認知升級,寫作立意更加高遠。

五、接軌現實生活,提升作業開放性

語言的發源地是現實生活,有了生活化情境的依托和助推,學生才會產生學習、探索動機,生成語言感知意識。要謀求語文教學效率提升,老師把思想封閉在教室中是很難有突破性進展的。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需要在生活廣闊天地里頻繁運用才能彰顯其價值。教學中,教師要將語文學科延伸到生活中。語文作業也要進行契合性設計,抓住生活這個教學之“根”,從培養學生自主性、選擇性和創造性角度出發,進行優化和設計。語文教材中涉及的自然、歷史、社會、地理知識,都能與生活對接,為學生提供廣闊活動、體驗激活。作業設計接軌現實生活的過程中,切點選擇極其重要。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要找到作業設計對接點,實現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銜接。

要想幫助學生進入做作業狀態,對作業內容以及相關信息資源產生濃厚興趣,必須從生活情境出發,讓作業呈現出開放性特點。進行習作《我的奇思妙想》,很多學生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教師進行點撥指引?!皩懽黛`感從生活中來,也是為生活服務的,請你回到家認真觀察,看看你們家哪些物品需要升級或者哪些人需要幫助?”佳作展示環節,有的學生這樣寫道:“我想,有一個全能型的機器人,有了這個機器人,它就能幫助媽媽做飯洗衣服,承包媽媽所有的家務,這樣媽媽就不用每天都被家務累得精疲力盡。不僅如此,機器人還可以幫媽媽處理工作上的事情,甚至還可以帶著媽媽去旅行,讓她聽音樂、看舞蹈,陪她做很多很多的事,讓媽媽永遠快樂每一天,這樣我也會感到開心?!睆膶W生的作文內容就可以看出,習作主題是從生活中尋找靈感。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知識必須從真實的生活中產生出來,把真實生活不曾經歷的事勉強拉過來,那必然是失敗的勾當?!笨梢?,學習活動要貼近現實生活。習作作為學習活動的一部分,也需要生活化的素材作為輔助。習作本身就是生活的真實寫照。當學生對生活有了深刻的認知,習作素材自然出現,學生自然樂于表達。

“雙減”背景下的作業設計,需要教師做出改變,創新作業呈現形式,對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點。只有滿足學生的現實需求,才能真正吸引學生,作業設計也才算是成功的。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對學習滿懷期待。學習過程中他們一旦產生排斥心理將很難扭轉,且會給他們帶來嚴重心理陰影。針對教學現狀,對作業展開整體規劃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教師從不同維度出發,以多樣化的方式,強化作業設計的目的性、層次性、主體性和開放性。獨特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對自我能力、作業功用有了嶄新認知,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強化,寫作能力逐步提升,教學的目的和意義逐步達成。

猜你喜歡
形式習作作業
快來寫作業
小議過去進行時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語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作業
發現“形式” 踐行“形式”
習作展示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