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背景下的“5E”科學教學模式實踐路徑
——以“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例

2024-04-07 13:12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第七實驗小學趙慧聰
新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筆者科學探究

□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第七實驗小學 趙慧聰

在新課標背景之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應當堅持“生本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個體生命,發揮學生主體精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科學課堂,可以實施“5E”教學模式,“5E”教學模式包含五個步驟,分別是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遷移(elaboration)和評價(evaluation),因為每個步驟的英文名稱的首字母都是“E”,因此稱作“5E”教學模式?!?E”教學模式非常適合小學科學教學,筆者以“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為例,談談如何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實施“5E”教學模式,構建學生中心的課堂,讓科學學習真正發生。

一、吸引: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若對科學學習任務不感興趣,則不會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茖W教學中,只有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積極主動投入探究活動之中?!拔笔恰?E”教學模式的第一步,旨在通過有效的手段方法,吸引學生眼球,吸引學生心流,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引發他們的學習欲望。

科學研究表明,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心理特征,將直觀化教學與問題教學有機融合,設法把科學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將科學問題融入具體形象的場景之中,增強科學教學的直觀性,提高科學教學的新穎性與神秘性,以有效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內驅力[1]。

科學課堂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較多,創設現實問題情境是吸引學生最為有效的方法?,F實問題情境就是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載體,將科學問題融入具體的生活場景之中,讓科學內容變得形象生動,使科學學習變得有趣好玩?,F實問題情境有助于增強學生感知體驗,激發學生積極情緒,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激增學生探究內驅。在創設現實問題情境時,可以借助實物演示操作,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在教學“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時,筆者偷偷地將激光筆射向黑板,然后故作驚訝地說:“黑板上怎么會有一個紅色的點點,是誰用紅筆在黑板上畫上去的嗎?”學生一聽,一個個都說自己沒有畫。此時,機靈的小莉看到筆者手中漏出來的激光筆,馬上大聲說道:“紅點是老師用激光筆照出來的!”“沒錯,黑板上的紅點是老師用激光筆照射后留下來的光斑?!惫P者邊解釋邊誘發學生思考:“這個紅色光點是怎么跑向黑板呢?”“從激光燈跑向黑板的?!币荒猩卮鸬??!澳隳軌蚩匆娂す獾穆肪€嗎?”筆者繼續追問學生,“看不見?!睂W生異口同聲回答?!巴瑢W們想要看見激光的傳播路徑嗎?”筆者的追問讓學生興趣大增,學生齊聲說道:“想要看!”“好,那就讓大家一起來見證奇跡吧!”筆者邊說邊拿出一只裝有膠體的燒杯,用激光筆向燒杯照射過去,一條紅色的光線在膠體里出現,激光從燒杯的一邊直線射向另一邊。筆者趁機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向學生介紹了“丁達爾效應”,并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經歷,“生活中你看見過這樣的光束嗎?”有的學生說舞臺燈光柱,有的學生說城市燈光秀,有的學生說電影機射到熒幕上的光束?!巴瑢W們說得都沒錯,現在你們能猜一猜光是怎樣傳播的嗎?”此時,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被充分調動起來,紛紛作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猜想?,F實問題情境中巧妙引出科學探究主題,悄然引發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親歷探究實踐

新版科學課程標準提出:“激發學習動機,加強探究實踐”的理念,倡導開展探究式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主張學生動手動腦,在做中學習,親歷探究實踐過程?!疤骄俊笔恰?E”教學模式的第二步,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這一步是教學的中心環節。吸引是為了激發興趣,增強學習動機,發現問題,探究則是為了解決問題,經歷實踐,獲取知識。探究既是一種科學學習方法,也是一種科學能力[2]。探究能力是科學能力的核心要素,而探究環節是培養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階段。

“5E”科學課堂中的師生合作探究,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是做中學的過程。探究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的引領與幫助下,通過觀察、實驗、制作、操作等實踐性活動獲取證據,通過獨立思考、合作研討等形式對發現的信息、獲取的數據等證據展開分析,從中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既要給予物質上的支持,也要給予技術上的支持,如提供實驗器材、實驗記錄單等,還要適當地給學生講解,為學生演示,教會他們使用科學儀器,引導他們設計實驗方案,幫助他們掌握科學方法,為他們的探究實踐賦能。

科學探究是一個系統嚴謹的系列探索過程,包含了提出科學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分析證據、得出結論等步驟,每一步都緊密關聯,缺一不可。例如,在“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中,在學生作出“光沿直線傳播”的猜想后,筆者對學生說:“剛才同學們在老師的演示中看到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你們能夠去驗證嗎?該怎樣去證明你們的猜想呢?”“做實驗!”學生毫不猶豫地回答?!叭绾卧O計實驗來驗證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筆者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在各組經過充分討論之后,組織他們匯報交流,詳細說說實驗方法和步驟。結果出現豐富多彩的實驗方法,有的小組準備利用光速在小孔中的行進證明,有的小組想要借助彎曲的塑料管進行反證,有的小組計劃借助煙霧進行驗證。在學生分組實驗過程中,教師不僅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時間,而且在學生中間來回穿梭,對需要幫助的學生伸出援手,以提高學生實驗操作的效果和效率。

三、解釋:借助證據闡釋

“解釋”是“5E”教學模式的第三步,也是科學教學的關鍵環節。解釋,就是讓學生借助證據進行闡釋,表露對所獲得的結論的理解,闡述對科學概念的認識。該階段也是一個展示交流與分析研討的過程,在這個環節,教師要給學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臺,要激勵學生踴躍展示實驗過程中搜集到的證據,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交流獲得的各種信息,對各種現象作出解釋,從中發現規律,得出結論。

在解釋環節的教學,教師應當關注數據分析能力與表達能力培養。數據分析是解釋環節的重點教學內容,教師在此環節可以結合學生的統計知識,指導學生用統計表對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借助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要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要善于多角度觀察圖形,通過對圖形的比較進行分析,根據圖形變化趨勢進行推理。

在解釋環節的教學,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借助各種輔助工具進行解釋,增強解釋的直觀感知性,以提高解釋的科學有效性,幫助學生快速理解。例如,“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中,在教學“光的直線傳播”內容時,學生分組實驗,驗證各自的猜想。在實驗結束后,筆者組織學生展示交流,請他們解釋實驗現象。各組學生或運用言語描述,或結合動手操作,解釋實驗中的現象,總結實驗結論,學生或獨立解釋,或合作表達?!肮馐┬】讓嶒灐钡男〗M進行了集體展示,一人拿手電筒照射,兩人移動中間帶孔的卡紙,還有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組長負責匯報和解釋:“當卡紙上的四個小孔成一條直線時,可以看見手電筒發出的光,只要移動其中的一張,就不能看見手電筒發出的光。實驗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闭M學生通力合作,依靠說、做、畫等多種方式,較好地完成了解釋任務。

科學解釋是基于證據的推理,需要邏輯思維的參與,教師要提醒學生在思考時要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推理,在表達時注意語言的連貫性與完整性,這樣,學生的科學思維才會得以有效發展。教師要教學生使用規范用語,提醒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要善于利用已有數據對學生提問,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學生解釋時如果出現錯誤,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表述作出言語性糾正,還要幫助學生深入分析找到問題所在,甚至可以組織學生重新開展實驗操作,找到正確的證據,從而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概念,真正走出認識誤區,形成科學概念,建構科學模型。

四、遷移:應用內化擴充

人們常說“學科學,用科學?!庇每茖W實際上是一種遷移和應用,是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方法,遷移到新情境的回答上,應用到新問題的解決上?!斑w移”是“5E”教學模式的第四步,該階段旨在通過學以致用,鞏固拓展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在該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關聯知識,打通各概念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加深對新概念的理解,擴充科學概念內涵,梳理和建立知識體系,形成結構性知識。

在“遷移”環節的教學,要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關系,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他們立在學習的中心。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知識的應用者,是問題的解決者。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新的問題,創設類似的情境,搭建知識應用的平臺。

譬如,在教學“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中,學生通過“光束穿小孔”“光在煙霧中傳播”等多組實驗,驗證了“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初步建立了“光沿直線傳播”這一重要概念。接著,筆者給學生呈現一個照相機,讓學生觀察并運用光傳播的道理解釋照相機原理。筆者先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嘗試解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小孔成像原理”,筆者不僅組織學生觀看“小孔成像”視頻,在形象生動的動態演示中認識“小孔成像”,還給學生提供了紙杯、半透明塑料膜、蠟燭等材料,讓學生親手設計并制作“簡易相機”,讓學生在親手操作中探究“小孔成像原理”,讓他們在實踐體驗中增強理解。小孔成像實驗活動的經歷,照相機功能原理的解釋,幫助學生遷移應用了“光沿直線傳播”,拓展延伸了新知,豐富了概念內涵。最后,筆者還給學生設計了一組小練習:①解釋“為什么站在幕前能聽到幕后人的說話聲,卻見不到說話的人?”②選擇“一個直管道,一個彎管道,光能從哪個管道的一端照射到另一端?”③判斷“圖中小朋友們的隊伍排整齊了嗎?”這三個問題提高了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再度給學生提供了學以致用的機會,幫助學生消化和吸收了新知,擴充了原有知識系統。

在遷移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聯想、類比,將當前情境、問題與解決過的情境、問題進行比較,主動發現兩者之間的聯系,積極主動地進行遷移,將已有知識和方法遷移過來,或作出決策判斷,或進行合理解釋,或設計解決方案,作出進一步探究。

五、評價:診斷反饋修正

教學、學習、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缺一不可,相輔相成,評價在其中起到一個橋梁和紐帶的作用,評價可以促進教,也可以促進學。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或者學生對學生,或者學生對自己,采取各種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是對新知的掌握、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診斷與反饋。評價具有導向、診斷、改進等功能,通過評價活動,可以指引學生正確的學習方向,了解學生的學業成就,改進教師的教學活動,修正學生的學習活動。評價是學業質量提升的需要,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科學新課標對評價提出“構建素養導向的綜合評價體系”,“5E”教學模式中的評價,應當是一種綜合評價,評價類型多樣化,有過程性評價、有診斷性評價、有終結性評價;評價主體多元化,可以是教師評價學生,可以是學生相互評價,也可以是學生自我評價;評價形式多樣化,可以采用正式評價,如紙筆測試、表現性任務等,也可以采用非正式評價,如通過口頭提問、實驗操作等。

科學課堂中的評價應當與教學、學習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滲透于每一個教學環節,課堂教學中要即時評價、準確評價,要提高反饋的有效性,評價要緊扣科學課標和學業質量標準,要對學生的學情作出準確的判斷,進行有針對的、清晰的描述,要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對學生作出精確的指導,幫助學生修正觀點,明晰概念,改進技能。例如,在教學“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中,筆者在每個教學環節都會融入評價,對學生予以即時診斷,科學地指導,譬如在“小孔成像”實驗操作環節,筆者發現一個小組在紙杯底部扎的小孔比較大,得不到一個倒立的蠟燭像,筆者就馬上介入說:“你們能看到清晰的像嗎?”“知道為什么看不到倒立的像嗎?”“你們和旁邊一組比比看,紙杯底部的小孔是不是大了一點?!惫P者引導學生尋找原因,并給學生提供一只新紙杯,讓他們重新扎一個細小的孔試試,這一回果然成功了,一個倒立的蠟燭像清晰地呈現在塑料膜上。

“5E”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為基礎,立足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依靠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實現自主發展。讓我們在科學課堂中踐行“5E”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猜你喜歡
筆者科學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老師,別走……
點擊科學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科學大爆炸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科學拔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