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聆聽: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力

2024-04-07 13:12江蘇省南京市文靖東路小學
新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音樂作品想象音樂

□江蘇省南京市文靖東路小學 王 建

音樂學科是一門聆聽的學科。聆聽具有全納性、主動獲取性、流動性的特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的聆聽、啟發學生的聆聽,讓學生通過聆聽把握音樂作品的主旨。音樂聆聽不是簡單地張開耳朵,而是要將學生的看與聽、想與聽、說與聽等結合起來。實踐證明,注重學生的音樂聆聽,能深化學生的音樂感知、促進學生的音樂理解、豐富學生的音樂想象。音樂聆聽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鑒賞力、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力,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一、聽看結合:完整感知音樂

在引導學生音樂聆聽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將聽與看相結合。聽看結合,能有效地、完整地感知音樂?!案兄笔菍W生把握音樂作品的最為重要、最為主要的方式。聽看結合,主要能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旋律、節奏,并領略音樂作品的風格、曲式結構等相關內容。聽看結合,完整地感知音樂,能讓學生初步地感受、體驗到音樂之美,能讓學生獲得初步的音樂感受、享受。

聆聽是音樂的基礎,也是學生欣賞的基本路徑。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聆聽音樂,是難以體會音樂作品的內在的靈魂的。聆聽不是機械地接受,而是要融入學生的經驗。只有融入學生的經驗,才能讓學生的聆聽走向深入。為了促進學生的聆聽,教師可以出示相關的音樂圖譜,可以出示相關的旋律線等,從而讓學生將聽與看有效、緊密結合。比如教學蘇少版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小貓圓舞曲》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借助于小提琴滑奏來描繪小貓叫聲,進而設計圖形譜。當筆者呈現出圖譜之后,學生就能一邊看圖譜、一邊聽音樂,從而對音樂的旋律、音色、結構等都會形成一定的理解。聽看結合,還能讓學生體會到音樂作品的風格。視聽結合,增強了學生的音樂學習感受,讓音樂作品的靈魂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因此,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積極主動地視聽,是音樂教學的應有之義、應然之舉。

引導學生聽看結合,要求教師還要創設一種音樂欣賞的氛圍。通過情境,激發學生的聆聽意識、聆聽欲望,調動學生的聆聽積極性?!奥牽唇Y合”能讓學生完整地感知音樂,同時能激發學生的聆聽興趣,調動學生的聆聽積極性。作為教師,要創設條件豐富的感知情境、感知條件、感知場域,讓學生音樂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持久。視聽結合,能讓學生完整性地聆聽音樂,進而能讓學生深刻感受、體驗、享受到音樂之美。對音樂作品的聆聽,首先要讓學生聽進去,其次要讓學生聽得入情。將學生的視聽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鑒賞音樂,能豐富學生的音樂審美鑒賞經驗,讓學生對音樂作品保持一份期待。

二、聽想結合:重點理解音樂

對音樂作品的聆聽,還要讓聽與學生的音樂思維、音樂想象結合起來。只有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聆聽與想象結合起來,才能助推音樂理解的深入。每一首音樂作品,都傳遞著最為核心的內容,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聆聽音樂作品的某一個段落,并調動學生的思維、催生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將聆聽與思維、想象等結合起來。實踐證明,將音樂的聆聽與思維、想象等結合起來,能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力、辨別力,能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將聽想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審美鑒賞音樂,要有所側重、有所聚焦。因為,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重點聆聽重點段落,就是要引導學生深入地聆聽、品味學生的音樂內涵。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音樂樂段的對比、細聽,從而讓學生讓學生把握音樂作品的豐富的語言、巧妙的結構、豐富的織體、多變的節奏等。聽想結合,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問題、任務等,提升學生的聆聽能力。同時,讓學生的聆聽、思考、想象等更有方向、更有針對性、實效性。比如引導學生欣賞蘇少版五年級下冊的《森林狂想曲》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就引導學生分段分主題聆聽。如在引導學生聆聽主題A 的時候,引導學生尋找動物聲音,讓學生在聆聽中思考、揣摩:音樂表達了怎樣的森林?小動物的聲音出現在哪里?可能有哪些小動物?接著引導學生聆聽主題B,鞏固學生對小提琴、笛子等的認識。在聆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旋律、節拍、節奏、速度等方面比較主題A 和主題B 的異同。在聆聽主題B 的時候,讓學生找鼓聲。接著引導學生重點聆聽主題C,引導學生在聆聽過程中感受森林氣氛,并讓學生感受主題C 中體現的熱烈情緒。比較性、重點性的聆聽,讓學生對不同的樂段有了清晰的把握、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了解相關的音樂要素,更能感悟音樂的情境。這種重點性的聆聽,不僅關注音樂作品的表達內容,而且關注音樂作品的表達形式。

音樂不僅是聆聽的藝術,也是一門感性思維、想象的藝術。通過思維、想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揣摩音樂作品的內涵。在引導學生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各種教學手段、策略等幫助學生打開音樂,從而助推學生的音樂欣賞。在音樂中,人們能縱橫馳騁自己的想象力,能充分地發揮自我的審美經驗。無論對于怎樣的音樂作品,通過體驗性的聆聽,能讓學生有效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意境等。聆聽能催生學生的音樂聯想、想象等。在深入的音樂聆聽中,在聆聽與想象的交織中,學生的音樂表現、音樂創造能力能顯著地、潛移默化地得到提升。

三、聽說結合:深入表達音樂

學生的音樂聆聽不是一種被動的、膚淺的音樂學習方式,而是一種積極、主動的音樂學習方式。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的音樂話語表達、鼓勵學生的音樂話語表達。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音樂的聆聽與語言表達等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表達中聆聽、在聆聽中表達。只有將聆聽與表達結合起來,學生的音樂聆聽才不是一種消極的、膚淺的、被動的聆聽,而是積極的、深刻的、主動的聆聽。作為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個體性的表達,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彼此之間的音樂對話,從而讓學生的音樂學習形成一種“眾聲喧嘩”的樣態。眾聲喧嘩,彰顯著學生的音樂學習的本質力量,體現著學生的音樂生命實踐活動智慧。

學生的音樂表達方式是豐富的。在音樂教學中,我們提倡學生的多樣化、創造性的表達。比如學生用語言表達音樂聆聽、鑒賞的感受是一種表達,學生用自己的筆畫出自己聆聽音樂的旋律線、音樂圖譜是一種表達。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滲透音樂圖譜等相關的音樂知識,要鼓勵學生的音樂表達,能讓學生的音樂欣賞從感性走向理性、從膚淺走向深刻、從表層走向內里。比如教學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三年級下冊的《打字機之歌》這一首歌曲的時候,有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用語言說出了自己對這一首歌曲的理解。有學生說,聆聽這一首歌曲,感覺自己陷入了一種快節奏的生活之中;有學生說,聆聽了這首音樂,仿佛看到工廠的爸爸媽媽匆匆忙忙的場景;有學生說,這首歌曲是表達的打字員的忙碌;還有學生說,這首歌曲表達的是自己的快節奏的學東西的場景,等等。正是在學生的多元化的話語表達中,學生對歌曲的意蘊有了深刻的理解。所有的這些,都確證與表征著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同時,這一切豐富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讓課堂成為一種豐富多彩的世界。為了促進學生的音樂表達,教師要鼓勵學生重復聆聽。實踐證明,每一次聆聽學生都會產生一些新的感受、體驗。聆聽的次數多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的理解也就走向了深刻。反復性的聆聽,不僅能讓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表象增強了、記憶清晰了,而且讓學生的體會更全面、更深刻了。

聆聽與表達從信息學上來理解就是一個信息輸入與輸出的問題。聆聽是表達的基礎,沒有聆聽就沒有表達。表達是聆聽的確證與表征,沒有表達,就沒有音樂鑒賞的溝通,聆聽就不能深入。聆聽與表達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引導學生“聽什么”“怎樣聽”,以及要換位思考、體驗“學生為什么這樣思考”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更有效地引導學生的聆聽,才能讓學生的音樂聆聽逐步深入。

音樂的聆聽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音樂的學習不僅依靠學生的感知,同時也依靠學生的思維、想象。聆聽不是孤立性的學習行為,聽與看、聽與想、聽與說、聽與演有著天然的關聯。作為教師,要深入引導學生聆聽,將學生的聆聽與視覺感知、聆聽與思維想象、聆聽與體驗表達等結合起來。通過引導學生聆聽,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受、體驗、理解,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建構、創造。

猜你喜歡
音樂作品想象音樂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快樂的想象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雷曉偉音樂作品選登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音樂
辨其體、感其韻、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樂作品閱讀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