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教學中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
——以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為例

2024-04-07 13:12福建省光澤縣實驗小學何婉晨
新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自然段景物文學

□福建省光澤縣實驗小學 何婉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在“課程內容”中設置了“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 學習任務群。審美創造能力是形成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條件,從2022 版語文新課標“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兩次提出“審美”可以看出其在學生文學閱讀中的重要性?!端募局馈肥遣烤幮W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的一篇寫景散文,文章語言優美,結構整齊,蘊含著許多審美因素,是對學生進行審美創造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那么,怎樣才能把基于審美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呢?下面以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一課為例來具體說明。

一、多角度品味,感受文學作品審美意蘊

《四季之美》這篇文章雖然不長,但是卻寫出了四季之美的獨特韻味。教師采取多角度品味的方法引領學生進行文學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文本的審美意蘊,為學生的創意表達積累靈感。

1.從語文要素訓練中感受語言之美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文要素要求與本單元內容密切相關,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教師可以把語文要素訓練與感受文本語言之美結合起來,以為激活學生的創意表達奠定基礎?!端募局馈芬徽n所在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教師可以通過落實語文要素來讓學生感受到文本的語言之美。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讀一邊畫出課文中描寫顏色的詞語,并且讓學生能夠透過這些語言文字的描寫感受到天空顏色變化的柔和之美。對于課文的2—4 自然段,教師可以采取由扶到放的閱讀方法,讓學生把在第一自然段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其他自然段的學習中,這樣才可以真正促進學生閱讀方法的內化吸收與運用,積淀閱讀方法,提升學生的審美閱讀能力,使學生真正領悟到在寫景時只有把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結合起來,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從而為學生審美創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2.從文章整體構思中領略布局之美

關注文本的整體構思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是如何布局謀篇的,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文學審美。教師引領學生就文章的架構方法進行探究,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構思之妙,為學生在習作時遷移運用有創意地進行結構設計奠定基礎,激發學生的構思靈感?!端募局馈愤@篇文章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描寫的,寫作順序層次清楚,一目了然。文章共分四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是以“……最美是……”的總起句為開始,統領每個段落,且每個自然段的總起句字數相等,句式相同,給讀者一種整體美和結構美。除此之外,文章在構思上也有許多獨特之處。這種獨特之處一是主要表現在作者在描寫景物時主要采用了“場景切換”的方法,二是采用了“對比”的方法。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布局和獨特構思處引領學生多角度品味,可以使學生對文本的獨特表達感受更加深刻,為學生的創意表達積累靈感。

3.從意象景色選取中發現情意之美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詩詞中詩人常常會通過意象來抒發心中情感。教學寫景類文章時,教師引導學生發現文本中作者借助意象來抒發情感的內容進行品讀,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端募局馈芬晃闹?,作者在寫作素材上主要選取了特殊的時間和獨特的景色,許多學生在閱讀時就會產生一個疑問:春天最美的時間為什么是黎明,而不是早晨?春天最美的景色為什么不是綠樹紅花等。此時,教師就可以借機讓學生明白不同的人因其欣賞角度不同,就會形成個性化的審美,這種個性化恰恰就是作者獨特的審美意蘊。在《四季之美》一課中,作者從不同角度觀察,在觀察中發現了自己認為四季最美的景物,作者不僅觀察了歸鴉、大雁等還觀察了風聲、蟲鳴等等,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意象來引領學生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及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多層次訓練,激活學生創意表達靈感

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視域下,在《四季之美》一課教學中,教師在引領學生文學閱讀的基礎上,從句、段、篇入手,找準閱讀通向表達的讀寫結合點,引導學生進行創意表達訓練,可以激活學生表達靈感,提升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

1.句的訓練

句子是構成文章最基本的單位,也是引領學生進行創意表達的基礎。在句的訓練中,結合本單元“詞句段運用”,教師可以把句的訓練確定為體會作者是如何把畫面寫具體的句子仿寫訓練?!端募局馈芬徽n中有這樣一句話:“夕陽斜照西山時,動人的是點點歸鴉急急匆匆地朝巢內飛去”。教學時,教師可以呈現例句“夕陽西下,烏鴉歸巢”,并讓這兩個句子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學生會發現這兩個句子雖然在表達內容上基本相似,但是在用詞和修辭手法上都是十分考究的。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動靜結合表達的秘妙,教師可以出示句子如“炎炎夏日,蟬兒歌唱”“秋色之中,落葉最美”“漫天雪花,隨風飛舞”等讓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并仿照著課文中動靜結合的方法把句子寫具體、寫生動,找準了引領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切入點,別具一格,新穎有趣,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文本句子在表達上的魅力,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

2.段的訓練

段是由句群組成,與文本內容形成了一個整體。在學生文學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段落的基本特點,鼓勵學生仿照著這種形式進行表達,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端募局馈芬徽n中,四個自然段排列整齊,每個自然段都采用了總起句加景致特點,運用動靜結合手法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為了促進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內化,教材課后練習的小練筆中特意安排了選做練習,這道練習其實就是針對課文獨特的表達方式提出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可以從帶領學生回憶“印象最深的某個景致”開始來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印象最深的某處景致在什么地方,這處景致美在哪里,然后再讓學生運用在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進行仿寫,這樣學生在進行寫話時目標才會更加明確,才不會讓文章顯得雜亂無章,而是能夠讓整個行文段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給別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把在課文中領悟到的表達方式運用到自己的寫作訓練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寫話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構段能力,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3.篇的訓練

篇是段的集合。篇的訓練應放在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構思、布局以及對文本結構的把握上。教師結合課文特點引領學生進行篇的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布局謀篇能力?!端募局馈芬晃乃趩卧牧曌魇恰禵___即景》,要求學生觀察一種自然現象或者自然景觀,重點觀察景物的變化,寫下觀察所得?;诒締卧曌饕蠹斑@篇課文特點,教師可以從這兩方面引領學生進行創意表達訓練:一是學習課文中整體構思布局的方法,確定好寫作順序。如寫《雪中即景》可以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從天空寫到地下,對于地下部分的描寫,可以讓學生抓住地上的房屋、樹木、田野、河流等景物來描寫,這些景物不要面面俱到,可以有選擇的寫出一兩處景物的特點即可。二是注意運用上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如寫《荷塘即景》,可以讓學生寫一寫微風吹來,荷葉荷花是怎樣的景象,風停了時又是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把荷塘動態和靜態的鏡頭慢慢描繪出來,還要注意把景物的變化寫出來等,要想實現這些就離不開學生對景物的認真觀察,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等等。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篇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習得布局謀篇的基本方法,提升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視域下,教師要把閱讀是根本,寫作是目的,閱讀與寫作應融為一體作為自己的教學理念,并能夠結合課文特點,從審美視角出發,以文學閱讀的方法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找到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讀寫結合點”,引領學生進行閱讀與創意表達訓練,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品味,提升學生的創意表達能力。

猜你喜歡
自然段景物文學
四時景物皆成趣
我們需要文學
寫寫冬天的景物
秋天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美麗的秋天
景物描寫要準確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