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國兩制”視域下的家國敘事新探索

2024-04-10 05:03王萬堯
劇影月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茶餐廳獅子山一國兩制

王萬堯

為了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這一偉大歷史時刻,中國內地和香港兩地創作團隊同心勠力,聯合制作了27集電視劇《獅子山下的故事》。在香港回歸25周年紀念日前夕,這一重要劇集在中央電視臺、騰訊視頻和香港多個電視臺同步播出,以地道的香港故事抒發了香港民眾感人的家國情懷,表達了香港城市及其民心的雙重回歸主題,受到了兩岸觀眾的熱烈歡迎,獲評最具代表性的合拍劇。

一、“一國兩制”的歷史敘事

黑格爾在其著作《美學》中說:“每種藝術作品都屬于它的時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環境,依存于特殊的歷史和其他的觀念和目的?!倍斚滤臄z的《獅子山下的故事》避免了過往的香港故事敘述之窠臼,采用了大歷史觀下的“一國兩制”回歸視點,觀照香港“特殊的歷史”與現實的狀況,以“一國兩制”的誕生、發展、深入為主線,以一間茶餐廳為空間依托,還原了中國立場大背景下的“獅子山下的故事”,宣揚了蘊含其中的家國情懷、吾國吾港的時代情感。

該劇的香港編劇陳寶華表示,“編寫時很靠人生經驗,既是臨危受命感覺無限光榮,又怕力有不逮、眼高手低。但我很想嘗試這任務,因為我愛香港,我愛祖國,希望透過人情走入人心,刻入人骨?!薄丢{子山下的故事》自播出以來,在兩岸所收獲的熱烈反應,無疑成功地做到了將創作團隊的“我愛香港,我愛祖國”的情感成功地傳遞到觀賞者心中,令觀賞者可觀、可感。

對于連續劇《獅子山下的故事》來說,創作團隊從第一集開頭就精心傳遞了“一國兩制”的歷史敘事立場。第一集的故事時間從清晨的東升朝陽開始,鏡頭特寫對準墻上的日歷——1984年12月19日,茶餐廳廚師李高山從床上起來,一邊收拾,一邊打開廣播,傳來新聞播報的畫外音:“早上好!這兩天全香港的話題,都是關于《中英聯合聲明》。大家都很緊張,中英雙方的領導人會不會成功簽訂合約。還有,香港主權的未來,究竟會怎么樣?!痹谛侣劜笾?,又是一段主題音樂響起,畫面是香港的李高山在收拾房屋,而妻子梁歡則正從廣東佛山攜女乘車來港團聚。這一段開頭巧妙地以廣播和音樂、聲音和畫面的蒙太奇手法,既點明了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也表達了香港人民對于回歸的關注和期望;既呈現了香港即將回歸祖國的宏大敘事,又刻畫了一對香港和內地的夫妻即將團聚的個體生活,體現了“一國兩制”與香港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時代命題。

《獅子山下的故事》號稱是“港版《人世間》”,一個重要的相似之處就在于劇情橫跨數十年,從1984年跨越到2019年。劇集之所以選擇1984年12月19日作為“時間開始了”的敘事起點,是因為這一天中英雙方在北京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香港正式確定回歸祖國,翻開了歷史性的一頁。在接下來的27集劇集中,本劇選擇了“一國兩制”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事件和時間節點,作為劇情推進和人物行動的邏輯依據,這種安排完全體現了基于回歸立場的歷史敘事。例如第1集的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第7集的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第10集的1997年香港金融風暴、第16集的2003年非典事件、第18集的2003年香港自由行政策、第21集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26集的2014年港珠澳大橋等??v觀全劇,血脈相連的“一國兩制”融匯其中,宏大的歷史敘事與具體的微觀敘事交融匯合,證明了香港回歸的歷史必然和人心所向。

二、三代群體的主體敘事

在跨越35年的劇情綿延中,《獅子山下的故事》為了更好地將“一國兩制”的歷史回歸敘事,達到編劇陳寶華所期望的“透過人情走入人心,刻入人骨”的藝術效果,本劇從微觀方面設置了三代老少群體從不同立場、不同視角體驗“一國兩制”給他們帶來的生活變化和情感變遷,潤物細無聲地闡發了“一國兩制”乃是利國利民的基本國策和香港市民人心回歸的主體敘事。

三代群體在第一集就紛紛亮相,面對香港將要回歸的信息,各人反應迥異。有的欣喜,如女主角梁歡興奮地說:“香港終于要回歸祖國了?!庇械囊苫?,如茶餐廳的伙計們紛紛議論:“你說股票會不會狂跌???”“以后還有賽馬嗎?”有的則排斥“一國兩制”的方針,如擁有茶餐廳股份的老一代甄建華和女兒甄茜美:“幸好申請了移民?!敝劣诘谌男W生李友好、勞永逸、勞永安、羅梓康、羅梓良等,則是默默見證了這一偉大歷史時刻,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受惠良多。三代人,尤其是老一輩和中生代,對待香港回歸的不同態度和情感張力,構成和推動了本劇的敘事進程,塑造了劇中人物的多樣面貌,真實反映了香港人的心路歷程。

在三代群體之中,中生代的女主角梁歡無疑是本劇集中精力塑造的典型人物,她的經歷預示著“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提出、落地、實施等過程,她的個人主體敘事與香港回歸的歷史敘事合而為一,凝聚為家國一體。第一集有兩個懸念同時進行,一個是國家層面的《中英聯合聲明》簽訂是否成功,一個是個體層面的梁歡從佛山能否順利抵達香港。梁歡攜帶女兒幾經周折終于從香港火車站抵達丈夫工作的茶餐廳,并趕上了電視新聞的播報,兩條線索合歸于一。來自內地的梁歡在隨后的劇集中,她的個人經歷就是“一國兩制”在香港生根發芽的生動闡述,她的個人體驗就是基本國策在香港開花結果的精妙注腳。

全劇與梁歡針鋒相對的是老一代代表人物甄建華,他是20世紀60年代從內地逃難至香港的,對內地的那段歷史留下不堪的印象,以致影響他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整日就是盤算如何從梁歡手里賣掉茶餐廳,全家移民英國。但是梁歡的堅持和愛心,終于感化了甄建華為代表的老一輩人,他與自己的過去和解,心系祖國的發展,捐資在內地興辦希望小學和建立慈善基金。

全劇最讓人欣喜的是以朗峰等六人為代表的第三代香港人,他們是梁歡茶餐廳人員的子女,從第一集的童年慢慢成長為青年,奮斗在香港的金融、教育、衛生、治安、新聞、建筑等各個領域,他們的青春年華正好恰逢香港回歸,他們的人生經歷正如梁歡在劇中所言:“朗峰他們這一代人,生于香港,心系祖國,他們是祖國的希望?!彪S著劇情的發展,香港和祖國聯系日益緊密,朗峰們也將自己的事業觸角延伸到了上海、廣州、北京等地,真正地做到了“心系祖國”“是祖國的希望”,年輕一代的青春主體敘事呼應了“一國兩制”“愛國者治港”的時代主題。

三、港式文化的空間敘事

美學家斯托洛維奇在《審美價值的本質》中指出:“藝術的真實性是它的藝術價值最重要的成分之一。真理是美的,因為它揭示了生活的實質。藝術只有真實的,才能成為真正人道主義和人民的藝術?!睘榱诉_到“藝術的真實性”,在該劇中,創作團隊充分利用港式韻味的文化符號“獅子山精神”和飲食符號的“茶餐廳”,成功完成了藝術塑造,受到了本土觀眾的喜愛和認同。

本劇以《獅子山下的故事》命名,無疑點明了這是一部故事發生在香港地區的電視劇。同時,代表香港精神符號的“獅子山精神”也浸潤在全劇的主題表達、人物塑造、音樂旋律等方面。編劇陳寶華透露:“在創作期間我重復聽著羅文的《獅子山下》,真是神曲。歌詞含金量太高,喚起全是香江歲月的回憶。一個個活靈活現的角色應運而生,梁歡的堅毅溫婉、李高山的善良包容、勞金的瀟灑隨性、羅一同的正義執著、李友好的美麗堅強及甄茜美的刁蠻任性……”

在全劇三代數十人的群體中,最能生動詮釋“獅子山精神”的是來自內地的梁歡。梁歡作為從內地進入香港的“新香港人”,被賦予了繼承“獅子山精神”的角色塑造,無疑具有一種現實意義與象征寓意,就是回歸后的香港,不僅是香港人的香港,更是祖國人民的香港,只要愿意拼搏,“新香港人”都可以完美融入香港。

本劇另一個構思巧妙的地方就是以一間茶餐廳為故事發生的主要空間,正如導演吳錦源表示:“以一間茶餐廳為舞臺,細說一個幾十年香港變遷的故事,希望香港人看了后,會真的覺得這是在他們身邊發生過的事情?!弊罱K,大時代下的眾生相在一座小小的“喜歡你”茶餐廳匯聚,演繹出一首以小見大、以情傳遞的本土色彩濃郁的回歸頌歌。

茶餐廳的菜單中西兼備,物美價廉,面向大眾,又遍布于香港的大街小巷,充滿著市民氣息。本劇將故事的發生地設置在茶餐廳,正是為了突出其中三教九流、蕓蕓眾生的大眾性和本土性,也將香港回歸的民心基礎扎根于此,彰顯香港回歸所受到的來自香港廣大民眾的堅實擁護。

只有當我們站在正確的位置上,以一種大歷史觀正確處理香港跟祖國內地的關系,將香港故事的言說,納入講好中國故事的整體格局中,香港故事才會顯得生機勃勃。而合拍劇《獅子山下的故事》以其獨具特色的歷史敘事、主體敘事和空間敘事,將個人與整體、家庭與國家有機融合,生動講述了“一國兩制”的歷史必然和人心所向,無疑是具有開創性的榜樣。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美學》,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19頁。

[2]叢仁:《獅子山下的故事》贏得觀眾情感共鳴,《文匯報》,2022年7月1日。

[3][愛沙尼亞]斯托洛維奇:《審美價值的本質》,凌繼堯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82頁。

猜你喜歡
茶餐廳獅子山一國兩制
獅子山下,香江奔流,紫荊花開正盛——祝福香港,明天更好!
獅子山
悠閑茶餐廳(4)
悠閑茶餐廳(3)
悠閑茶餐廳(2)
悠閑茶餐廳(1)
獅子山
明天更美好
習主席:確?!耙粐鴥芍啤痹诟蹖嵺`不走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