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里長城第一關

2024-04-10 06:26曹建民
時代文學·上半月 2024年1期
關鍵詞:關隘濟水平陰

曹建民

齊長城從今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的廣里村北起步,沿著泰沂山脈一路向東,橫跨濟南、泰安、淄博、臨沂、日照、濰坊、青島所轄的十八個縣市區,至青島西海岸于家河進入黃海,全長1200余里,素有“千里長城”之稱。

齊長城的雄偉,不單是靠它的偉岸身軀,還有沿線的18道關隘,形成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古平陰要塞(防門)、大石關、長城鋪、錦陽關、黃石關、青石關、城子關、銅陵關、穆陵關、西峰關等,關關連長城內外。沿關隘鋪展的還有16條古道,道道通南方諸國。齊長城既為齊國筑起了一道千里防線,又保證了與鄰國的經濟往來。

齊長城是自西向東修起的,第一道關就是位于今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廣里村北面齊長城源頭上的“防門”,這里也是齊長城的源頭和起點。

春秋、戰國時期,發生過規模不同的戰爭達四百八十余次。各國間的不斷戰爭,“備邊境,充要塞,謹關梁,塞路徑”成了當務之急。當時修筑長城是各國通用的方法。東方的齊國,其北、東、東南有大海作為天然屏障,基本無憂;西、北有黃河、濟水作為天然防御;南面則有魯、楚等強國,雖有泰山山脈相隔,但山間孔道眾多,在山間建長城,成了齊國防魯、楚的不二之選。尤其是濟水與泰山之間,有一條狹窄的條狀平原,是齊魯通衢,齊國的長城,必須從這里建起。

古時候,作為長城最西端的源頭,東障、廣里以西曾經是一大片水域,被稱為“湄湖”,與西面的濟水(大清河)相連?!端涀ⅰ分杏涊d的湄湖范圍大體是:南起潘莊村所坐落的山腳下,北到孝里鋪西邊的姚河口;西至現在河西齊河一帶,東至廣里、東障村。再向北還有孝里洼以及現在歸德街道的董家洼、盧城洼,文昌街道的徐家洼等。這些洼地現在早已淤積成了良田,但在古代都是與濟水連為一體卻又相對獨立的天然湖泊。這些洼地的存在,使得這一地段變得狹窄起來,縮成了一個瓶頸。在這一咽喉之地的廣里村(今天的廣里村由于屢遭黃河水侵害,已兩次遷村到齊長城南兩里外地勢較高的地方),原來村南是凸而拔起的嶺子頭,東面就是接連不斷的珠珠山、馬骨油山、陡嶺山、嵐峪北山、大峰山等泰山伸延過來的山脈余峰,即齊長城所經之地。這里東憑連綿群山之險,西據濟水并牽湄湖之障,地勢平坦。因古時候多為車兵作戰,這里就成為齊國最容易受到攻擊之地。在此修建長城抵御外敵,得天獨厚,也應該是齊王深思熟慮的結果?,F存齊長城源頭的土城墻,就橫臥在這一瓶頸之地,正卡在南北交通要道的喉結之處,有“自古濟水東岸一條官道通西南”之說。即使是現代,這里依然是通往中原地區的交通要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的長(清)平(陰)公路、現在的220國道、濟荷高速路也都途經此地。由此可見,齊長城源頭緣起于此,與這一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密不可分。從軍事角度上來講,濟水形成了天然屏障,鄰國如果從南面進犯齊國,只能從陸地攻入,加上這里屬于山區與平原過渡地帶,向東數里就是山區,不便于大規模兵車作戰,故這里是理想的切入點;從經濟角度上看,國與國之間進行自由貿易,互通有無,自然走平原方便得多,尤其有利于大型車輛出入。

彼時,齊長城靠近水邊,“水來土掩”是最初設想。這道夯土堤壩在古時候曾被稱作“防”。防什么呢?“五害之屬,水為最大”,廣里以北的古平陰邑,每逢雨季,湄湖的水就會威脅到城邑的安全。為了保護城池,齊國在平陰城南、城西面修建了一道“L”形攔水用的堤壩,將湄湖的水擋在城外。為便于出入,堤壩的要道之處留了一道門——“防門”。在《水經注·濟水》中,酈道元注道:“平陰城南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河道所由曰‘防門,去平陰三里,齊侯塹防門即此也。其水引濟故瀆尚存。今防門北有光里,齊人言‘廣音與‘光同,即春秋所謂守之廣里者也?!薄蹲髠鳌は骞四辍酚涊d:“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里?!倍蓬A注:“城南有防,防有門,于門外作塹?!倍际钦f的此處。

這里所記載的“城”,即春秋時的平陰城,也就是現在孝里東障一帶。魯襄公十八年——也就是齊靈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進犯齊國,齊靈公集結重兵防守,并命將士們加高、加寬了原來的堤壩,并向東延伸,同時在堤壩外側挖掘了一道塹壕,將湄湖的水引入當作“護城河”,以阻止晉國聯軍的攻勢。這道高大堤壩就由一般的水利工程衍變為軍事防御工程,加大的“防”就被稱為“巨防”。這,就是齊長城的雛形。

到了春秋晚期,晉國霸業衰落,魯國與吳國聯合以求抗衡比自己強大的齊國。齊景公死后,吳國對齊國發動了一連串的軍事攻擊。此時戰爭方式已逐漸發展為騎兵配合作戰,原來以擋兵車為目的巨防已阻擋不住高大戰馬的鐵蹄。面對魯國和吳國的進攻,齊國在加固、加高平陰夯土長城的基礎上,在泰山與沂山之間的山上又延修了連綿石砌長城,直到黃海。在長城所經險要之處,相繼修建了錦陽關、青石關、黃石關、城子關、銅陵關、穆陵關等長城關隘。

當然,這已是塹“防門”幾十年至一百年以后的事了。

那么這道“防門”當初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其高度、寬度是多少呢?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里是當時齊國的西南邊陲,西面是一片汪洋,東面數里就是山區,是中原地區通向海岱地區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相當重要,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這里設立一道關卡,扼守住齊國的西南大門,既能便于和平年代交通順暢,又能在戰時保證整個國家的安全。

這里還有一點必須贅述一下:“防門”作為齊國之西南大門,不單單是用來防敵國、防奸細,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征收關稅。其實史學界大都把目光集中在齊長城用來防御敵國入侵的功能上,卻忽視了它在物產豐富、經濟繁榮的齊國的重要資源——食鹽的“出口”中所起的作用。雖然內陸有許多地方生產池鹽、井鹽和湖鹽等,但無論口感還是品質都遠遠不及齊國的食鹽,這也是齊國受到諸國覬覦的主要原因。齊國之所以強大,除了工商業和漁業較發達外,豐富的食鹽資源,也是齊國重要的經濟命脈。眾所周知,鹽,歷來被稱為“百味之祖”“食肴之將”,富含維持人體及許多生命體內部機能正常運轉不可缺少的元素,也是人類得以存活和生活的重要物資。不僅人類,眾多牲畜也都離不開它。在人類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鹽成為人們逐利、皇糧國賦乃至戰爭爭奪的目標。齊國北面、東面、東南面都靠大海,屬于半島地區,先秦時期,沾化、利津、昌邑、煙臺、濰坊等渤海灘涂一帶就有許多鹽場。食鹽簡直就是天賜齊國的寶藏,取之不竭,利潤豐厚,實行專賣,課收鹽稅,因而成為“國之大寶”。自然,征收鹽稅也是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販賣私鹽,自古以來就是違法行為。加之中古時期各國皆有“關市之征”,作為國與國之間通關大道上的關卡,征收豐厚的關稅,也是一項強國立本的有效措施。齊國與周邊國家除了食鹽貿易之外,還以本國陶瓷、漆器、絲綢等優勢產品對外通商交流。這些貨物輸出至其他諸侯國,換取齊國所需物資。發展經濟,搞活市場,都要經過關口。因此,關隘是齊國對外交往的咽喉,是聚攬財富的卡口。齊長城修建在交通要道,關隘自然也就成了齊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有力地保障了道路交通,促進了齊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交流,起到了對外經貿的門戶作用。

與此同時,長清境內的馬山五道嶺、萬德長城鋪等也都在齊長城上設立了重要關口,對促進國與國之間的貿易發展,維護對外開放格局起到了很大作用。于是,出現了“天下商賈歸齊者若流水”的經濟繁榮景象。

據相關資料記載,齊長城從長清廣里到大海,沿途共修建關隘12處、城堡和兵營50余處、烽火臺12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自然,“防門”是千里長城的第一道雄關,作為齊國西南邊陲舉足輕重的一大關卡,當年的規??上攵?。

猜你喜歡
關隘濟水平陰
濟瀆是華夏民族的歷史記憶
關隘:要道門戶
又見平陰玫瑰紅
從《二年律令·津關令》看漢初中央轄郡的鞏固與發展
防疫關隘,我向省長匯報
花開泉涌“玫”好平陰
“一帶一路”視野下平陰玫瑰產業發展思考
濟水文化探源與濟讀廟的形成(一)
與濟水同悠——沿著盧士杰的藝術之路
山西省古關隘旅游資源及開發利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