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演“鳳先生”

2024-04-10 07:16許君峰
劇影月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丹陽正則辦學

許君峰

鳳先生,全名呂鳳子,江蘇丹陽人,中國近現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藝術教育家,江蘇畫派(新金陵畫派)的先驅和重要締造者之一。他生于1886年、卒于1959年,經歷了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同億萬同胞一起躲避著炮火,遭遇著動蕩,頭頂時刻懸著死神的鐮刀。但就是在這地獄般的磨難中,鳳先生未動用自身影響力為自己、為家人謀得一絲便利,反而心系家國,克服重重障礙,三次毀家辦學,在風雨飄搖中堅定地為國家留下了正則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藝術人才。在那片令人絕望的烏云之下,鳳先生此舉說是奇跡也不為過,令彼世人感恩、后世人感嘆。丹劇《鳳先生》便講述了鳳先生三辦正則的故事。

飾演鳳先生對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在閱讀了大量文獻、拜訪過鳳先生后人之后,我更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是那樣才華橫溢的鳳先生,是那樣一身正氣的鳳先生,是那樣平易近人的鳳先生,是那樣執著堅定的鳳先生……他是從丹陽這個江南水鄉走出的“百年巨匠”,是丹陽千百年歷史長河中的人杰瑰寶;而丹劇,亦是丹陽另一顆瑰寶。丹劇起源于有近300年歷史的丹陽曲藝“啷當”,在1958年發展為戲曲,1959年正式更名為丹劇。20世紀60—80年代,丹劇曾在戲曲舞臺上紅火一時。它是丹陽真真正正的本土戲曲,且為我國戲曲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而今我要用丹劇來演繹鳳先生的故事,能否將這兩顆瑰寶完美融合,迸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把鳳先生的精神銘記和傳承下去,讓當代人受到心靈的洗禮,是我所面臨的考驗。不敢懈怠、傾盡所能,是我對鳳先生的尊重、對丹劇的尊重。

作為一個丹陽人,我對鳳先生并不陌生,卻也知之無多。經前期調查,我發現這是大多數人對鳳先生的印象。這便在我心中埋下疑問:如此百年巨匠,怎聲名如此蕭索?隨著采風的深入進行,我拜訪了數位鳳先生的后人,從他們口中得知了先生諸多不為人知的往事,解答了我心中的疑問。鳳先生一生功績頗高,于繪畫界是泰斗,于教育界是巨匠,卻始終淡泊名利,自我總結一生只干三件事:繪畫、教書、辦學。正如他的畫作一般,絕不為趨炎附勢、討好媚世而作,下筆必有其深意,或反映人民疾苦,或展示世態動蕩,他是在用畫作闡述一個時代,以喚醒民族之魂。如此高深的畫意,在彼世為當之無愧的巨匠,而后人品之卻有一定門檻。這般曲高和寡,恰恰佐證了先生畫作水平之高、思想層次之高。難能可貴的是,先生從未受困于這份才氣,家國情懷、文化傳承,為世間留住文明的火種才是他一生的執念。于是他在炮火中變賣家產創辦正則,丹陽正則女校被轟炸后,他來到蜀地二辦正則,回丹陽后第一件事便是三辦正則,最終更是義無反顧地將正則交付國家。在一本本典籍中,在一次次與先生后人的交談中,一樁樁、一件件令人動容的往事,將先生的形象勾勒在我眼前,我終于對先生有了一些具體的印象。除了志氣高潔、胸懷大義,在鳳先生身上,我還看到了兩個詞:浪漫、自由。為辦學這一心中所念,不惜傾家蕩產,不懼對抗時局,不顧身心疲乏,這是先生獨有的浪漫;不為名利所困,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這是先生內心的自由。畫作之美,戲曲之美,也恰恰需要浪漫和自由之力,方能在那一方畫布之上、一席舞臺之間,描繪、演繹出扣人心弦的故事。至此,走在鳳先生故居小徑內的我,仿佛能依稀看到那身著布衣、戴一副方框眼鏡的鳳先生,臉上掛著些許笑意,眼神卻無比堅毅,拎著陪伴他多年的教具箱,邁著篤定的步伐,不急不躁,徐徐緩緩向我走來。

《鳳先生》劇本由江蘇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青年編劇俞思含創作,當她將劇本交與我手時,我瞬間被她豐富的想象力和細膩的文筆吸引住了,在一口氣讀完劇本后,我激動萬分,嘆道:“這就是我心中的鳳先生!”為了不辜負俞編的才情和心血,我就劇本演繹向她討教了許多。我不得不再次感嘆,俞編真是有著深厚的戲劇文學功底,鳳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有數不清的戲劇片段,而她精準地抓住“三辦正則”這一關鍵情節,以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等關鍵時間節點為背景,理出了一條展現先生一生追求的時間線,且從這三次辦學中,細膩地展現了鳳先生的“變”與“不變”,變的是辦學的決心,越來越堅定;不變的是家國情懷。初辦正則,先生不忍妻母受累,猶豫不決,是女學生被愚昧的家人強逼嫁人這件事堅定了他的決心;二辦正則,他已做好了為辦學犧牲一切的準備,一改往日清高,忍辱作畫,只為籌得辦學資金,不惜令好友張大千誤會至拂袖而去;三辦正則到交付國家,正則在他心中已不僅是自己創辦的學校,更是國家希望的延續,故而他縱有萬般不舍,仍義無反顧。研讀劇本之后,我豁然開朗,俞編筆下鳳先生作為一個變化發展的人,他的成長,他的心路歷程,為我的演繹增添了骨血,讓鳳先生這個形象并非刻板的偉岸,而是有血有肉、靈動自然。除了敬仰,我更想與他同席而坐,共飲一壺封缸酒,笑談世間滄桑變幻。而在與本劇導演董紅溝通過后,也令我對表演有了進一步的規劃。國家一級導演童薇薇,她一貫主張表演是戲曲的靈魂,只有將焦點集中在表演上,才能真正打動觀眾。故而本劇的舞臺設計十分空靈,主舞臺上除了一個轉臺,幾乎空無一物,用富有詩意的燈光來渲染不同的戲劇氛圍,恰如其分地印證了我形容鳳先生的兩個詞:浪漫、自由。如此的舞臺設計給了我充分的發揮空間,卻也是對我表演的最大考驗。

感謝俞編、童導,董紅導演,還有主創團隊的所有成員,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最終找到了飾演鳳先生的感覺。這最重要的一點,我歸結為一個字:穩。鳳先生是文人,他的一舉一動、說的每一句話,都當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穩重,亦有淡泊名利的云淡風輕。同時因為他胸懷寬廣、思考透徹,為了實現辦學的目的可以犧牲一切。故而即使是面對王有才的嘲笑,面對張大千的斥責,他依然可以做到情緒穩定、怒不外露,只是借由酒勁,將一腔熱血全部傾灑于揮毫之間。但,他又不能只有“穩”,先生是有大智慧的,他的思想凌駕于時代之上,他可以透過眼前的殘敗看見明天的希望,故而他也是個充滿熱情的人。但這種熱情又絕不可以用高昂的情緒、夸張的動作去表現,所以就要求我在處理人物時更加細膩:眼神要波瀾不驚卻堅定,語調要沉穩卻不可有一絲綿軟。當我真正代入角色完成這些演繹后,我開始思考劇情中不同時間段先生的變化,從初辦正則時的猶豫不決,到二辦正則時的忍辱負重,再到交付正則的慷慨灑脫,先生在每個時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狀態不僅要符合他當時的年紀,也要符合時局,更要符合他在經歷了這么多磨難之后的成長。這部劇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呈現先生的變化,他的起點就很高,那他的變化一定不能是大起大落,一定會非常微妙,更多要展現在他心路歷程的轉變上。細節、細節,還是細節。我在舞臺上的每一刻都不敢松懈,先生的一個回眸、一個轉身、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都必須呈現他內斂的情緒,且必須能被觀眾感知。而這些都是我成千上萬次打磨的成果,直到將它們變成肌肉記憶。做到了這些之后,我并不滿足,我始終覺得我還能再做些什么讓這部劇更為出彩、更被大眾喜歡。于是我將目光放到了丹劇本身,如果我沿用傳統丹劇唱腔,不是不能演,但那是觀眾喜歡的嗎?鳳先生本身就是為教育界開疆辟土之士,所以才會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專為女子創辦學堂,他天然帶著打破傳統的壯志雄心,我又何懼改變呢?于是我大膽改變了傳統丹劇的唱法,參考了其他流行劇種的唱腔,加入氣聲唱法,令聽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也更能傳達出角色的情緒。而因為氣聲的加入,我可以更好去控制唱段的強弱,從而更加貼近先生沉穩內斂的性格。全劇都不曾有聲嘶力竭的情緒外放,直到末尾,先生決定將正則交付國家之時,我這才用了一個最高最強的音,來展現先生矢志不渝的決心,也為全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猜你喜歡
丹陽正則辦學
Fabrication of High-Efficiency Polyvinyl Alcohol Nanofiber Membranes for Air Filtration Based on Principle of Stable Electrospinning
孔門十二時辰
李丹陽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剩余有限Minimax可解群的4階正則自同構
類似于VNL環的環
Research on stateful public key based secure data aggregation mode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①
有限秩的可解群的正則自同構
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