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現代揚劇《亞夫新傳》的現實主義意義

2024-04-10 07:16董福友
劇影月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傳生態農業戲曲

董福友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日趨成熟,各式媒介和信息載體推陳出新,戲曲的社會責任更為凸顯,尤其是以方言為載體的地方戲曲,因其有特定的受眾群體和極強的地域特色,使其社會責任表達更能根植于民眾心中。本文將從戲曲內容本身和戲曲的特質及功能等方面結合揚劇《亞夫新傳》淺述戲劇的社會責任。

戲劇的功能主要分為娛樂功能、教育功能等,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觀眾從能夠從戲劇的表演中得到有益的啟發,根據自己的感受和領悟,將戲劇情節結合現實生活進行自我轉化,從而獲得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衍生出對當下和未來的思考,這便是戲劇的教育功能。也正因戲劇有了教育功能,才使得其在當下的藝術生活中有了更多社會責任。

有人認為,近代以來,城市化的進程使得大量年輕人涌入城市,普通話的普及使得有地域特色的方言語系逐漸處于弱勢地位,戲曲的地域性、鄉土性和民間性特征遭到挑戰,加上網絡媒介的快速崛起,使得以方言為依托的地方戲逐漸遠離年輕人的視野。而事實上,很多劇種是有很穩固的群眾根基的,不僅僅是局限在老年群體中,反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走進劇場去觀看傳統戲曲,這就對劇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排的劇目要結合現實、貼近當下的生活,才能產生更多的共鳴。同時也能促使劇團保有活力,不斷地去挖掘身邊的故事。

由江蘇省演藝集團揚劇團創作的揚劇現代戲《亞夫新傳》,以時代楷模、著名農業科學家趙亞夫的先進事跡為創作素材,著力塑造了一位有擔當、有學識的知識分子形象。故事并不是簡單、籠統地介紹趙亞夫的事跡,而是從趙亞夫在江蘇省鎮江市農科所所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后講起,以他帶領學生致力于茅山的生態農業發展、把生態農業作為畢生事業的經歷為故事主線進行藝術創作,著力突出趙亞夫引領當地農民走綠色農業生態致富之路的艱辛歷程。該劇從趙亞夫這樣一個有學識、有擔當的人關切民生的事跡出發,講述了當下農村群眾如何從貧窮走向富裕,從物質的富裕走向更高的精神富裕,體現了人們思想意識和文化觀念的改變,表達了對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劇作用詼諧的手法描繪了時代變化里人們情感的變化,體現了時代意義。這部戲也鼓舞更多有學識、有文化的人開始致力于鄉村振興事業,從多個方面關注生態農業對于當下生活的意義。

發展生態農業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減少農藥化肥的污染、減輕大氣污染,還可以推動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最為重要的是可以為社會提供健康的綠色農產品等。隨著經濟發展的增速,資源消耗與日俱增,人們逐漸意識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在傳統生產模式下,造成了浪費、污染、不可持續等狀況,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所以促進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顯得日益重要。走生態農業之路有利于節約農業資源,提高農村資源利用率,降低污染,只有走生態農業之路,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以下三方面的困境:勞動力嚴重不足、老齡化日趨嚴重;生態環境的惡化,治理難度較大;食品健康得不到保障。

勞動力是各項經濟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隨著近年來,勞動力大量轉移,從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日益增多,勞動力銳減,很多地區出現青壯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年輕人很少愿意到農村去從事基層農業生產的相關工作,“收益低、環境差、對農業生產缺乏認同感”已經在年輕群體中形成了一種固有思維。加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自身又缺乏科學性的指導,加之他們文化程度不高,故而生產效率相對較低。而《亞夫新傳》中趙亞夫的作為給基層生態農業提供了極其有效的解決方案,他不僅因地制宜制定改善方案從現狀出發普及生態農業的知識,同時他也將自己的一眾學生帶到了基層農村中去,使農村隊伍年輕化、專業化,擴大農業生產隊伍,改善了農村人力資源的組成,他以此帶動了整個鄉村的發展,鼓勵更多有學識的人根植于基層農業的發展。

現階段,由于各種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導致土壤貧瘠問題日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加之人們對林業資源不合理的開采和早年的非法捕獵,以及部分工業區的發展向農村傾斜等,使得農業生產資源日漸衰退。近年國家為保護農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從立法和宣傳、教育等多個方面對農業資源進行保護。只有保護好農業資源,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才能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022年4月,《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為充分發揮文藝在鄉村振興中的助力作用,廣大戲曲工作者應深入基層、服務百姓。這一時期的“戲曲進鄉村”,也應該有著新的文化內涵與發展方向。揚劇《亞夫新傳》充分發揮了傳統戲曲在基層農村的宣傳、教育等功能,推動了生態農業的發展。整部戲視角獨特,在抓住重點事跡、突出故事核心的同時,以小見大,聚焦于“一村一鄉”的改變,卻又不僅僅局限于“一村一鄉”的改變。從趙亞夫挨家挨戶做推廣宣傳到親力親為參與農業生產,從種植到銷售,從觀念到文化徹底地改變著當地農民對傳統農業的認知。全劇以茅山農村逐步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變化實際,展現出鄉村從“涸澤而漁”到“注重環?!钡睦砟钭兓?,從民生的多角度關注到當下的農村生活和諸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展示出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大格局。

在生態農業發展中要注重發揮趙亞夫這類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只有他們這些有學識的黨員干部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以他們的實際行動做出表率,堅持真抓實干,拿出切實的工作成效不斷解決人民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所面對的實實在在的問題,農村的改革與發展才能步入正軌。趙亞夫不僅用實際行動解決了人民群眾的困難,打消了他們的顧慮,同時也給他們描繪了藍天沃土、綠水青山的美好愿景。通過數年踏踏實實的實踐,趙亞夫們不僅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也徹底地改變了當地的自然生態。趙亞夫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鄉親們對他也更為信任和擁護。趙亞夫和一眾學生發揮出的作用更好地調動了茅山地區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從而將生態農業做得更好。

作為一名舞臺幕后從業者,看到《亞父新傳》這樣一部農村題材的戲曲大戲運用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感到驚喜。創作者并未用冗雜的堆砌,而是使用了很多裝飾性的圖案,天幕區條屏的旋轉、開合與主表演區轉臺石橋的配合共同描繪出了一個詩情畫意的江南,虛實的結合給了表演極大的空間,同時也給了觀眾無限的想象空間。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明艷動人的青綠山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亞夫新傳》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走進劇場產生共鳴。

在媒體還未發展成熟的年代,傳統戲曲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滋養了一代代的中華兒女,成為他們重要的精神支柱,讓他們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和深深的眷念,也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隨著媒體的迅猛發展,戲曲在老百姓當中的作用也日漸弱化,從普通話的全面普及到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加上年輕的一代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接受過傳統戲曲教育,很多傳統戲曲院團走得極其艱難。然而近年來國家加大對傳統院團的扶持力度,加上集體意識的覺醒,更多的人愿意走進劇場關注傳統戲曲,尋求精神上的慰藉,以此獲得更多的文化認同感。

戲曲作為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僅是在傳承歷史,還應當真真切切地走到人民群眾中去,豐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擔負應有的社會責任。

猜你喜歡
新傳生態農業戲曲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井底之蛙」新傳
蘭花花新傳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戲曲的發生學述見
一位90后的生態農業夢
塞翁失馬新傳
截竿進城新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