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古代家訓中的慎言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2024-04-12 11:13鄒欣辰
名家名作 2024年3期
關鍵詞:慎言子孫交友

[摘要] 家訓作為我國古代特有的教育模式,擁有豐富的教育意義與特質內涵,家訓中關于家族子孫慎言慎行的教誨亦充滿人生智慧,古代家長認為后代立人品性、處世交友、安身立命都離不開慎言思想的指導。從慎言思想著手,試論古代家訓中慎言思想的發展探其基本含義,深入分析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慎言思想的理論實踐,從而挖掘慎言思想在當代負載的時代價值。

[關? 鍵? 詞] 家訓;慎言;現代意義

中華家訓是古圣先賢教誨子弟的言論,其中充滿修身立德、處世交友等人生智慧,慎言即是其中之一。有關“慎”字,《說文解字》有著構詞上的解釋:“慎者,謹也。從心真聲?!保?]說“慎”字從心,故“在言為謹、在心為慎”,是對“慎言”一詞較為合理的解釋??鬃诱J為“敏于事而慎于言”,唯有對一句話、一件事采取謹慎的態度,才能在復雜的關系中安身立命并得以生存,由此進一步明確了“慎言”的內涵,使慎言思想成為儒家倡導的重要思想。伴隨人類思維的成熟,謹慎言行的觀念逐漸滲透到家訓理論領域,成為古代家族教育特有的心理模式。慎言思想順時代潮流而行,對當今引導社會言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豐富的現實價值。

一、慎言及慎言思想

慎言思想源于古代政治觀念,古代哲學家倡導個人應具備的卓越道德品質與行為規范,其中一項即為慎言。慎言思想在先秦時期便展露于世,時至今日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殷商時期就有“疾言,唯害”的甲骨文刻辭,這表明該時期的人們高度重視錯誤言語所導致的負面影響?!吨芤住贰渡袝返任墨I中同樣可見有關慎言的觀念,如《周易》曰:“君子以慎言語?!保?]可知慎言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先秦《詩經》也用“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3]以啟示周王發布詔令時一定要謹慎認真,否則有傷威儀?!抖Y記·緇衣》篇中,對于君子之言行亦有如下要求:“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于言而慎于行?!保?]可見此時先秦人們在思想意識里已經產生了對某件事不能說抑或不可做的觀念,只是這些觀念尚處萌芽時期,并未形成嚴格的思想理論體系,不過皆為慎言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礎。

而至孔子,慎言思想形成了系統的言語體系,即孔子“慎言觀”的形成,《論語》一書不乏孔子關于慎言之警句:“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保?]儒家所言之慎言,既是君子之重要美德,亦為與人交流、合理表達言論觀點的重要方式,孔子以克己復禮為主張,以語言為工具,為的是構建審慎嚴密的話語體系,重建莊重有禮的秩序,提升倫理道德。而儒家“慎言”思想言論在之后歷代世家大族對子孫的訓誡中均可見陶染。

二、古代家訓中的慎言思想

(一)慎言是君子之德

古代家族注重子孫個人素質,崇尚正直、謙遜、恭敬的君子風范??鬃诱J為“博學于文,約之以禮”[6],強調慎言的重要性,即謹慎發言、遵守禮法。慎言更是君子美好品德的關鍵,是體現個人優良品質的重要原則之一。

古代家訓以格言、警句等形式教導子孫保持得體言行,商周時期已有體現。周武王繼位時,成王尚幼,故武王以誡言銘刻于器物上教導兒子,及其成人后接受訓誡:“火滅修容,慎戒必恭,恭則壽?!保?]這些銘文勸誡子孫修身省過,謹慎言語,做到敬謹謙恭,永保周室王業。慎言即不言他人是非,保持德行。漢代馬援在《誡兄子嚴、敦書》中提道:“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保?]聽聞他人過錯,雖聞其事,勿評是非,彰顯了馬援厭惡議論之態度,同時希望后代子孫汲取賢者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的卓越品質,以塑造自身品格。明人陳繼儒在《安得長者言》中談修身處世之學,提及“言”的方面,他主張:“俗語近于市,纖語近于娼,諢語近于優。士君子一涉此,不獨損威,亦難迓福?!保?]闡述了品行端正之士避免發表激烈或不當言論,其中蘊含了諸多富有深刻哲理、引人深思的觀點。

由此可見,修正品行、謹慎言語、始終保持端莊儒雅的風度,乃君子所應具備之品德。這也揭示了歷代家訓中體現的慎言觀念,體現了先賢們對后代能夠擁有良好品行品質的殷切期許。

(二)慎言是處世交友之則

慎言思想總是要和立身處世相聯系,交友的意義于古人而言極端重要。清人張英的家訓《聰訓齋語》中便強調:“人生以擇友為第一事?!保?0]表現了交友要慎重謙謹,同時也指出如若友人品行不端,應“痛切發揮之”??梢姽湃藢Υ穗H交往仍持有謹慎的心態,只有保持謹言慎行,才能在交往過程中辨別君子與小人。

為了避免子弟結交不良朋友,南宋袁采告誡子弟應“謹交游”,因為他考慮到年輕人情欲豐富,然血氣不足,經歷的世事較少,對待飲酒賭博等事很難有成熟的界定。而關于為何在結交朋友時仍持有慎言思想,朱熹如此勸其長子:“交游之間,尤當審擇,雖是同學,亦不可無親疏之辨?!币虼嗽诮挥阎?,切要保持謹言慎行,認真揣摩自己即將發表的言辭,并且在談話時細心觀察對方表達的觀點才是上上策。與人結交是共事的前提,在處世時,明人薛瑄便告誡兒子“非善人莫交,非義財莫需……從欲劇墜石,放言甚奔車。言多必招戾?!保?1]他強調在交往中如若說出錯誤的言辭,便如同山石墜裂崩塌,如同狂奔的車駕難以控制,提醒兒子言多必失,莫要逞口舌之快,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寡言”也許是一劑良藥。

在立身處世中,關鍵是言出必行??鬃友裕骸爸敹??!保?2]便是如此。羊祜也認為言行要有信義,要三思而后行:“無口許人以財”[13],以免說了做不到。而獲得相互信任的交流后亦不可放松,《袁氏世范》中用“與人交游,無問高下,須常和易,不可妄自尊大,修飾邊幅。若言行崖異,則人豈復相近!然又不可太褻狎,樽酒會聚之際,固當歌笑盡歡,恐嘲譏中觸人諱忌,則忿爭興焉”[14]來強調飲酒交談時避免觸及對方忌諱,不禮貌可能導致友誼破裂、言語爭吵,故要謹慎言行以維護關系。

(三)慎言是安身避禍之本

慎言可以理解為“謹慎的發言”,古代官場最忌諱的便是說錯話、站錯隊,言論一旦與利益沖突,便可能會殃及自身,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許多歷代為官的高門大族便在家訓中勸誡教導子孫應當多聞闕疑、三思而言。

1.言語不慎重,在某些場合甚至會給說話人帶來殺身之禍

由于宦海風波詭譎,一不留神即可能導致身敗名裂之禍,因此諸多家訓諄諄告誡后世子孫,務必謙遜恭謹、厚道待人,切勿隨意傳播他人之短,妄加評說政治成敗。

這種思想在魏晉時期尤為明顯。魏晉時期宗族勢力強大,門閥與家族緊密相連,互相牽扯,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為維護家業穩定和子孫仕途,謹言慎行成為魏晉士人一種典型的心理。在勸誡子孫時,魏晉士人更多地傳達“保全自身”的哲學思考。魏晉家訓中屢次強調子孫應避免輕率地對他人進行評價,如曹魏時期殷褒的《誡子書》中提道:“爾折薪之智,欲彈射世俗,身為謗先,怨禍并集?!痹谝蟀壑羞^多品評談論無異于引來禍事,不如安分謙謹地平穩度過此生,其中飽含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王昶在家訓中勸誡兒子謹慎評價人物,認為評論之事如有優處,自會引人歡喜,可是一旦涉及低評價,便會遭人誹謗怨恨,可見謹慎發言的重要之處。

這種思想發展至明清,演化為官場中的一種明哲保身與審時度勢的處世哲學。比如明代吳麟征的《家誡要言》中提及“四方兵戈云擾,亂離正甚,修身節用,無得于鄉人”[15],以教育子孫如何在動蕩中平穩生存自保??v橫官場的張廷玉即使在官場中如魚得水,也不得不終身奉行謹言慎行的處世作風,他在《澄懷園語》中對子弟諄諄教導,認為人無論身處怎樣的境遇都應當“能檢點言語,無過當之辭”,可見慎言也是張廷玉面對復雜官場時保全自己的重要策略。

2.慎言在保守秘密方面也有所體現

在處理諸多機密事項時,若未能審慎保密,則可能導致成果付諸東流。在魏晉時期,勘破他人隱私的行為被視為一種嚴重的冒犯,士人皆會注意此事,就連肆意放浪的嵇康也不例外,嵇康在《家誡》中展現了他謹小慎微的一面,以“慎備自守”為核心勸誡子孫:“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強知人知?!边@句話講述了不要過度窺探他人的隱私,而“彼知我知之,則有忌于我。今知而不言,則便是不知矣。若見竊語私議,便舍起,勿使忌人也?!斌w現了若是無意間得知了他人的秘密,也不要輕易泄露,唯恐惹人猜忌懷疑。嵇康的《家誡》與其日常彰顯的性格形成了鮮明對比,或許只有面對至親之人時,嵇康才會無所顧慮地吐露心聲。

宋代的官場時刻警惕保守機密、謹慎發言,當時的長者都在家訓中對子弟謹慎言行加以告誡,范質的《戒從子詩》中將保存秘密、不加妄言作為君子應當具備的德行,詩云:“戒爾勿多言,多言眾所忌,茍不慎樞機,安厄以此始?!保?6]告誡子弟如果面對他人隱私或是重要機密的情況時,應當保持謹慎的言論舉止,否則將招致滅頂之災。朱熹也認為君子應口有遮攔、心有慮索,不經過頭腦過濾的話語往往傷人,更會暴露隱私,因此朱熹勸誡子孫“不可言人過惡,及說人家長短是非”[17],出言“不可不擇”。這些家訓雖然有明哲保身的壁壘,但在創造和諧生存環境以及淳化風俗等方面確有積極意義。

三、慎言思想的現代意義

(一)塑造品德高尚、謙謹認真的美好人格

中國古代家訓往往通過最簡潔的語言、最樸實的話語承載著對后世子孫的殷切期盼與諄諄教導。慎言思想體現為日常言辭話語的運用,語言上是否得體往往對一個人素養的品評有更加直觀的反映,個人修養的組建離不開語言的加持,說話時不僅要遵守禮儀規范,還要保證內容的準確性??鬃釉唬骸安W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保?8]因此,當人們在交流時語言口無遮攔、內容荒謬夸大,便是不能慎言的表現,同時在細枝末節中也可觀察到其內在的個人素養。

謹慎發言不僅有利于體現個人的基本素質,而且更能塑造其言而有信的珍貴品德,君子以行言,言而有信表現為絕不輕易許諾,一旦許下諾言便要說到做到。因此謹慎言語也代表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美好品性。

(二)樹立交友與處世時的言談規范

古人喜宴游交友,朋友相聚談笑言歡的同時需注意言信行篤,慎言思想貫穿于處世交友的各個方面,關系到朋友之間的利益與隱私,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世,語言合乎禮儀、講話恰當都會令人心情舒適,始終可以作為人們處世交往的準則。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朋友也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會傷害到對方,言辭務必謙恭敬意,凡是涉及對方的私密則不加深論,這不僅是作為朋友最基本的尊重,也是維持友好關系長久的必然法則,同時還要為自己所提出的承諾負責,做到無愧于心、無愧于朋友。人際交往不可缺少慎言思想的指導,世事洞明、三思而行更是在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方法,而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亦是為自己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方式。

(三)營造后世和諧健康的社會氛圍

古代家訓中的慎言思想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思想在各個時代都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在新時代的滋養下不斷發展壯大,具有豐富的教育內涵。慎言思想傳承千年家訓思想,是中華民族長久不衰的寶貴遺產。

事實證明,慎言思想無論是在封建社會還是現代社會中,都可以為社會注入一劑強有力的穩定劑,對家庭的和諧與社會的穩定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懂得“揚棄”并且傳承,以促進社會的繁榮與發展,才是作為后代人最為重要的職責。

四、結束語

慎言思想蘊含豐富的教育內涵,既強調個人的修養與品質,又關注社會倫理和家庭美德的培養。慎言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當代我們更應該取其精華,令其始終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利用科學的觀念與合理的方法將慎言思想注入思想教育中,培養更多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 魏徵,虞世南,褚亮,等.群書治要譯注:第一冊·周易[M].北京:中國書店,2012:78.

[3]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M].北京:中華書局,1991.

[4]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5]朱熹. 四書集注 [M].長沙:岳麓書社,1987:231.

[6]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9.

[7](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M].北京:中華書局,1983.

[8] (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9]陳繼儒.叢書集成初編:第375冊·安得長者言[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0]王若,劉寶衛.中國古代家訓[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2.

[11]徐中玉.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小品筆記類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226.

[12]魏徵,虞世南,褚亮,等.群書治要譯注:第七冊·論語[M].北京:中國書店,2012.

[13]徐少錦,陳延斌.中國家訓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250.

[14]王若,劉寶衛.中國古代家訓[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2:105.

[15]吳麟征.家誡要言[M]//叢書集成初編(第976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

[16]桂雍.千古家訓[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2: 57.

[17]喻岳衡.歷代名人家訓[M].長沙:岳麓書社,2005:161.

[18]朱熹. 四書集注[M]. 岳麓書社,1987:169.

作者簡介:

鄒欣辰(2000—),女,漢族,黑龍江綏化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

猜你喜歡
慎言子孫交友
慎思·慎言·慎行
孔子論交友
閑談“交友”
慎言
交友如擇居
交友之道
First Man
老人留房給孫輩 引子孫大戰
長沙市慎言
慎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