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熱詞“X搭子”的生成及構式分析

2024-04-12 11:53陽鴻萍
名家名作 2024年3期
關鍵詞:模因隱喻語義

陽鴻萍

[摘要] “X搭子”的表達方式目前在各大網絡平臺頻繁出現,“飯搭子”“牌搭子”“路搭子”等詞層出不窮,究其本質,與“搭子”一詞生成和發展緊密相關。從“搭子”的語義構成和起源、語義演變、生成機制、句法結構和語義表達四個方面分析“X搭子”構式的形成。

[關? 鍵? 詞] “X搭子”;模因論;概念隱喻理論;新型社交

一、“搭子”的語義構成和起源

(一)“搭子”的語義構成

據《新華字典》所錄,“搭”的本義為“打、擊”,例如:“南臺中取我木手去,搭奴肋折!”(《北史·李彪傳》)中古時期,“搭”字具有“披、掛”等義。又如:“傘蓋低垂金翡翠,薰籠亂搭繡衣裳?!保ò拙右住妒獦洹罚┐送?,“搭”字在近現代漢語中還具有“乘坐”“搭配”“連接”等義?!按睢弊职l展到如今,其本義“打、擊”已不常用,其常用義“披、掛”“乘坐”“搭配”“連接”等都具有同樣的語義特征[+附著、搭配、連接],即物體A和物體B共同搭配合作,形成連接關系,或以物體A為中心,物體B是物體A的附著物或搭配物。該語義特征也直接促成后起詞語“搭子”的形成。

關于“子”的含義,郭作飛提出“子”歷經實詞虛化的過程,以其本義“嬰兒”等虛化為漢語名詞詞綴,名詞詞綴“子”在先秦的時候就已出現。例如:“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保ā吨芤住ど辖洝罚?]中古之后,“子”已經作為一個名詞詞綴常接在名詞之后使用,比如“胡子”“例子”等詞。曾麗晶、高群提出傳統“X子”的組合形式有“名詞+子”“動詞+子”“量詞+子”等形式。[2]“搭子”即動詞“搭”與名詞詞綴“子”結合而成,中心語義主要體現在“搭”字上,類似構式的詞語還有“剪子”等。

(二)“搭子”的起源

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CCL檢索顯示,古代漢語中一共有18處語料記錄了“搭子”一詞,其中最早的“搭子”出現在戚繼光的《練兵實紀》中:“每車圍幔一條……麻擁子十條,麻搭子共二十條……”該文第一次出現“搭子”一詞,原文中的“麻搭子”指的是“馬搭子”,也作“馬褡子”,即披在馬身上的大型褡褳。據語料統計分析,古代漢語中的18處“搭子”,其主要用法有以下兩種。一是“搭子”作為名詞使用,通常會在其前接上定語成分,比如吳承恩《西游記》中的“一把抓著頂搭子”。此處“搭子”即作為單獨的一個名詞使用。其二是“搭子”作為獨立的量詞使用,常放在名詞之前,修飾后面的中心詞?!按钭印弊鳛榱吭~時還可以在其前面接上數詞,比如明代小說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中的“他門前路西墻根底下,掃除了一搭子凈地”。此處“搭子”的功能是作中心語“凈池”的計量單位。類似的用法還有《官場現形記》中的“一搭子信”,《紅樓夢》中的“一搭子細紙”??偟膩砜?,古代漢語中出現的18處“搭子”,其中4處是第二種用法,作為量詞使用。其余“搭子”都是作為名詞使用,名詞“搭子”前常有定語成分,定語成分是該詞組的表達中心,而“搭子”一詞更多地符合前面所說的語義特征,即表示某物的附著、連接或搭配成分。

二、“X搭子”的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檢索的“搭子”一詞繼承了古代漢語的用法,常用作名詞,偶爾也作量詞使用。從檢索結果來看,21世紀前常出現“搭子”作名詞獨立使用,其前不出現任何修飾成分,只指前文出現的某物的“搭子”,表示在某一方面與自己交好的社交對象;此外較多出現“X搭子”的結構,但此時X僅限于表示能夠有固定搭配的、人們腦海中有共同認知的某物。這一時期常出現“門搭子”“錢搭子”“牌搭子”“馬搭子”。直到2010年之后,少許文章中才出現“路搭子”“飯搭子”“話搭子”。如:“相近的出行路線、出行時間,則讓劉澤與曉雪后來成了固定的‘路搭子,各自都能行個方便?!薄八麄兗仁菍W習上的好伙伴,也是平日里生活中的‘飯搭子?!保ā度嗣袢請蟆?,2017)21世紀20年代后,更多的網絡“X搭子”出現,比如“夜宵搭子”“旅游搭子”“觀影搭子”“酒搭子”“茶搭子”等。2022—2023年,“X搭子”的用法廣泛出現在網絡上,各種能夠表示搭配、陪伴、適合自己交往的社交對象,都可以采用“X搭子”來稱呼。比如網友戲稱貓為“廁所搭子”;嘲諷電視劇《曾少年》中的人物角色“楊澄”有不同的“飯搭子”“話搭子”。2023年,今日頭條給出“搭子”的明確定義,所謂“搭子”指的是因某一共同興趣愛好或共同需求而結合成的新型社交關系,比如“午覺搭子”“奶茶搭子”“準時下班搭子”。這種新型社交關系淺于朋友、重于同事,主打垂直細分領域的精準陪伴,合拍的搭子默契、輕盈、無負擔。2023年12月4日,“搭子”入選《咬文嚼字》編輯部“2023年十大流行語”?!癤搭子”的語義從最開始指某一具體物品的搭配,演變為泛指能夠陪伴自己、與自己在某一方面交好的固定的社交對象,到最后演變為指稱因共同興趣愛好或共同需求結合成的新型社交關系下的社交對象。

三、“X搭子”的生成機制

(一)老詞賦新義

“搭子”一詞早有明確記載,一出現便展示出其產出詞組的強大能力,先是嘉靖時期戚繼光《練兵實紀》中“麻搭子”的出現,后又不斷地產生“錢搭子”“被搭子”“燈搭子”。到了近現代,“牌搭子”廣泛使用?!癤搭子”產生后,語言中“X搭子”一詞便從未中斷過。從20世紀到21世紀,“X搭子”一直保持著其原有的含義和用法,具有明顯的附著、搭配、連接等語義特征。21世紀20年代后,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語言信息的傳播也有了新途徑,互聯網信息以快速、高效、經濟、廣泛的特性促進語言文字的快速傳播、發展與創新。在這樣的條件下,“搭子”一詞重現生機,“X搭子”在網絡語言中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幽默詼諧的風格、低難度的創新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在2023年達到了該詞匯使用的高峰期,賦予其新的含義。原來的“X搭子”指的是附著或搭配著物體A的物體B。而新時代熱詞“X搭子”則指具有某一共同興趣愛好或共同需求而結合成的新型社交對象?!癤搭子”這一表達方式并非近年產生的新詞,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語言傳播途徑的更新,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二)模因論

模因論是基于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一種新理論?;谏镞M化的最小因子——基因,模因論提出了人類社會文化傳播的最小復制因子,即模因。[3]1976年,牛津大學動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出“模因”。[4]作者以基因通過遺傳而進行繁衍的方式推導出人類文化傳播領域的“模因”?;蛲ㄟ^遺傳進行繁衍發展,而“模因”通過不斷地模仿而傳播發展,屬于文化傳播的基本單位?!澳R颉币辉~剛傳入中國時,有學者將其譯為“仿因”“謎米”等。國內學者何自然將其譯為“模因”,突出“模因”是與基因繁衍相似的模仿現象。何自然指出meme(模因)在拼寫上模仿的是gene(基因),從詞源上講源于希臘語genea(種族)。meme(模因)這個詞匯的產生,本身就是模因現象,通過語言復制傳播的模因就是語言模因。[5]

語言模因按傳播的力度可分為強勢和弱勢兩類。弱勢的語言模因,傳播力度較弱,通常被模仿傳播的次數和范圍都十分有限,并且很快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人遺忘,甚至自行消失。與之相反,強勢的語言模因被人們廣泛地模仿傳播,在一定時期內流行起來甚至固定下來。[6]“X搭子”以其固有的積淀,從20世紀的“牌搭子”“飯搭子”等詞的出現,到如今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傳播方式不斷更新、信息化普及以及虛擬化溝通等條件的加持下,以極快的方式不斷地復制、傳播和發展起來,各種創新“X搭子”不斷出現,比如“吐槽搭子”“摸魚搭子”等?!癤搭子”以簡潔明了、詼諧幽默、復制性強等特點,直接促使其成為語言傳播中強勢的語言模因。

何自然根據復制和傳播的類型把語言模因分為基因型和表現型兩大類?;蛐椭浮皟热菹嗤问礁鳟悺钡膫鞑シ绞?,表現型指“形式相同內容各異”的傳播方式?!癤搭子”即屬于表現型傳播方式。原本較早時期常用的“牌搭子”,逐漸通過更換其中的內容X,從而表示在不同方面具有共同愛好和相同興趣的社交對象,比如“路搭子”“觀影搭子”“話搭子”等。張麗在《網絡流行語的模因論解讀》一文中還進一步提到,表現型模因傳播方式還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同形聯想嫁接”和“同構異義橫向嫁接”,“同形聯想嫁接”指的是形式上保持不變,但因為嫁接到不同的場合而導致大家產生相應的聯想,從而有了不同的意義?!巴瑯嫯惲x橫向嫁接”是指語言結構和形式保持不變,但信息內容改變了,用其他詞匯代替,意義也隨之變化?!癤搭子”這一模因即屬于張麗所提出的“同構異義橫向嫁接”。

(三)概念隱喻理論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中,喬治·萊考夫和馬克·約翰遜從認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隱喻是人類對社會生活中若干方面的認知經驗用形象的喻體去映射說明另一不同范疇的認知活動。[7]隱喻的概念關系是通過Y去理解X,強調兩者的相似性。比如“吃瓜”原本指將成熟的瓜果吃進肚子里,是一個接受食物的過程。后來“吃瓜”成為網絡用語,指的是對八卦新聞、熱點時事等好奇、圍觀并討論和發表意見的行為,即人們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過程。隱喻以抽象的意象圖式為基礎,從一個具體的、比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源域”(Source domain),映射到一個抽象的、不太熟悉的、較難理解的“目標域”(Target domain)。[8]在網絡用語“吃瓜”中,“吃瓜”是“源域”,“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過程”是“目標域”。

“X搭子”一詞原指某物X的搭配或附著物品,比如“麻搭子”“牌搭子”“燈搭子”。而2023年流行語“X搭子”指的是具有某一共同興趣愛好或共同需求而結合成的新型社交關系下的社交對象。這屬于概念隱喻理論中的本體隱喻,即指人們將抽象的感情、思想、狀態、心理活動等無形的概念看作是可以量化、具體化和范疇化的有形的實體。[9]在流行語“X搭子”中,“搭配與附著的某物”是人們熟悉的“源域”,“新型的社交對象”是新產生、新用法的“目標域”。從具體的“麻搭子”“燈搭子”到抽象社交關系下的“路搭子”“話搭子”,“X搭子”的語義變化是概念隱喻理論下語義泛化的結果,又因其可復制性強和受網絡語言傳播速度快的影響,得以廣泛傳播、使用和創新。

四、“X搭子”的句法結構和語義表達

(一)“X搭子”的句法結構

“X搭子”的古今用法一致,詞性為名詞,在句中通常作主語和賓語。比如:

(1)飯搭子離職了,感覺上班沒了動力。

(2)我在前公司有飯搭子、劇本殺搭子、迪士尼搭子、陰陽搭子、住宿搭子……來了新公司這些都沒有了,簡直度日如年。

例(1)中的“飯搭子”在句中充當主語成分;例(2)中的“飯搭子”在句子中充當賓語成分。

“X搭子”的結構穩固,由X與“搭子”構成,X作為其中的變量,能夠由名詞充當,比如“話搭子”“牌搭子”“路搭子”“廁所搭子”。除此之外,X還能由動詞詞組充當,比如“吹牛搭子”“觀影搭子”“讀書搭子”“摸魚搭子”。構成“X搭子”的動詞詞組X只能由“動詞+賓語”的組合結構構成。無論X由名詞充當還是由動詞詞組充當,“X搭子”這一新詞內部的句法結構都是屬于定語修飾中心語的定中組合。

(二)“X搭子”的語義表達

社交軟件Soul發布的《2023年輕人搭子社交報告》表明,近九成年輕人知曉“搭子”社交,人均2~3個搭子是主流,說明“搭子文化”已經廣泛地影響人們的工作與生活。

年輕人找到不同的“搭子”,開始于對某個活動的共同參與,終止于合作的結束,“搭子”關系是不需要特意維持的實用性友誼,人們不用花太多時間和精力就可以收獲一起追求共同愛好的朋友。傳播學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比作剝洋蔥,“搭子”式社交則在剝洋蔥中保持著心照不宣的禮貌——并不需要剝開彼此的內心,還可以憑自己的興趣愛好擁有毫不費力的快樂。

從個人層面上來說,人作為獨立的個體,需要享受獨立空間的同時,也屬于社會群體的一員,即人需要朋友,但朋友的親密會給獨立的個體造就朋友式的壓迫感。而“搭子”在一定程度上便解決了這樣的沖突。在當代年輕人的工作生活中,“搭子”能夠滿足人們的淺層親密需求,簡化了人際關系的社交程序,減少了交往的成本,也滿足了自己傾訴、陪伴的欲望。

從社會層面來看,如今的社會已脫離了幾十年前傳統的鄉土社會,人們不再長時間留在同一個地方居住和生活,也很難建立小范圍長期交往與融合的好友關系??旃澴嗯c高效性的工作與生活造就了流動社會,人們不再追求長期穩定深入的關系,轉而在多元和復雜的個體之間尋找彼此相似的交集點,在陌生人與好友這兩種關系間的空白處建立起“搭子”這樣彼此親近但仍保留距離感的新型社交關系?!按钭印笔降纳缃魂P系促進新型社交關系的進步與發展,人們不再局限于深交朋友的負擔與壓力之下,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尋找到一種和諧融洽、輕松自在的社交關系。

五、結束語

通過探究得出,網絡熱詞“X搭子”在原有詞“搭子”的基礎上不斷衍生與發展,“X搭子”作為舊詞,在新媒體的發展下重現生機并蓬勃發展;同時在“模因論”與“概念隱喻理論”的影響下,“X搭子”依托互聯網的便捷高效特性,產生了新的語言意義,指的是具有共同愛好或興趣的新型社交關系下的社交對象。這種社交對象淺于朋友、重于同事,讓個體建立小范圍、短時間的社交關系,既能夠滿足人的社交需求,又不會造成朋友式的負擔與壓力。

參考文獻:

[1]郭作飛.漢語詞綴形成的歷史考察:以“老”“阿”“子”“兒”為例[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50-56.

[2]曾麗晶,高群.新興羨余結構“X子”的語言形式及其修辭功能[J].保山學院學報,2023,42(4):76-83.

[3]張艷云.國內模因論研究綜述[J].今古文創,2020(23):83-84.

[4][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M].盧允中,張岱云,陳復加,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5]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54-64.

[6]張麗.網絡流行語的模因論解讀:以“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2,6(22):58-61.

[7][美]喬治·萊考夫,馬克·約翰遜.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M].何文忠,譯.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8]梁恒綺.網絡用語“吃X”的結構特點及語義的生成機制[J].今古文創,2023(6):128-130.

[9]劉大為.流行語的隱喻性語義泛化[J].漢語學習,1997(4):33-37.

作者單位:成都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模因隱喻語義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語言與語義
《活的隱喻》
模因視角下的2017年網絡流行語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基于模因論的英語論文寫作探析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基于模因論的英語聽說教學實驗研究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