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網絡新詞語的考察與分析

2024-04-12 11:53陳嘉嘉
名家名作 2024年3期
關鍵詞:造詞新義詞語

[摘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在利用網絡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網絡新詞語也隨之產生。通過對大量網絡新詞語的考察與分析可以發現,網絡新詞語主要是通過“諧音造詞”“縮略造詞”“舊詞衍生新義”“仿造舊詞”等四種方法創造出來的。這些新的網絡詞語在一度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者的心理活動,順應了時代潮流,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僅在網絡上迅速流行,還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慣用詞匯。但是,網絡新詞語在彰顯其獨特個性和時代性的同時也具有不規范性,因此需要提出相應的對策規范網絡用語。把近年來新出現的網絡新詞語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其產生的方式、特點來達到更好地規范網絡詞語的目的,希望為整個網絡新詞語的研究做出貢獻。

[關? 鍵? 詞] 網絡新詞語;類型;特點;規范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網絡技術的成熟,人們的生活已經和互聯網息息相關。人們可以利用網絡做許多事情,如瀏覽、接收、傳遞信息;搜集資料;交友等。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溝通為前提,而溝通離不開語言,于是在人們頻繁交流的過程中網絡用語應運而生。為了標新立異,人們不滿足現有的詞語,便創造出了網絡新詞語。這些新詞語富有潮流性和趣味性,很快便在網絡上流行起來。由于有的詞語深入人心,在媒體上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交流中備受青睞。

所謂的“網絡新詞語”就是在網絡交談時創造的,在網絡上使用,并且是新出現的詞語。①這些詞語產生于網絡、流行于網絡,但又不局限于網絡。很多的新詞語已經撕掉了“網絡用語”的標簽,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用詞匯。

二、網絡新詞語產生的方式

網絡是人們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它極大地影響了語言的使用,也為新詞語的產生創造了環境。網絡新詞語的造詞方式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 諧音造詞

網絡詞語中利用原有詞匯的諧音構造新詞是一種普遍的造詞方法②,這種造詞法是摹聲方式的一種演變,它指利用象聲詞,或指根據外來詞和方言詞,利用某個音同或音近的語言成分代替現有的詞語,從而創造出新詞語的方法③。這一造詞法體現了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語言使用過程中追求經濟性的原則。

“集美”是由“姐妹”一詞的諧音演變而來。這個詞源于網絡上某主播口音較重,在直播時將“jiě mèi”說成“jí mei”?!凹馈边@個詞最早是指福建的集美地區,而后因網絡效應在生活中迅速流行開來,代指“姐妹”,成為女生間的友好稱謂。從詞義上看,“jí mei”之所以會變成“集美”并被大眾接納,不僅是因為諧音效應,還與這個詞的含義相關?!凹馈笨刹鸪蓛刹糠帧凹敝浮熬奂?,“美”指“美麗”“向上”等。進一步引申,“集美”寓意“集中美好”“集中向上”。這個諧音詞多用在一些非正式的場合中。這種新奇的、形象化的表達,既豐富了日常交際,也真實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二) 縮略造詞

網絡詞語追求經濟省力、簡潔便利、表達準確,而詞語的縮略正好符合網絡詞語的要求,簡潔明了卻又別具一格。例如:“新職人”是2023年的熱點詞之一,是具有特定專業技能和經驗背景、從事新興職業的人的簡稱。網絡上對這個群體的認知是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和職業背景,對世界有著自己的認知和判斷的人。這個縮略造詞其實也反映了社會的發展趨勢和風向。社會上不斷涌現的新興職業,如AI工程師、整理收納師、寵物殯葬師等,衍生出一批年輕化、高學歷、高收入,在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新職人”一詞應運而生?,F在“新職人”一詞更多地表達一種精神——“愛自己,愛生活,愛世界”。

又如“吃瓜群眾”,其本是一條公路新聞的概括。一個記者去采訪一個老伯,老伯表示自己當時在吃西瓜,什么都不知道。之后便有人在新聞里評論:我只是一個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來笑稱自己的圍觀心態。后來在網絡論壇中,一些“不發言只圍觀”的普通網民被人們稱呼為“吃瓜群眾”。人們樂于以“吃瓜群眾”自嘲或互嘲,表示一種不關己事、不發表意見僅圍觀的狀態。

(三) 舊詞衍生新義

舊詞衍生新義是指借用漢語原有的詞語來表達新義或增加它的用法①,主要有兩種情況:舊詞新義和舊詞新用。

1.舊詞新義

舊詞新義指詞語在原有詞形和詞義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意義,且這一意義比較普遍地在語言中使用,一般是給原詞增加了比喻義和引申義,或改變語詞的原義②。

例如“套路”,漢語中本有“套路”一詞,指編制成套的武術動作,如少林拳套路;也指成系統的技術、方式、方法等,如改革新套路。但網絡流行語中的“套路”,其“套”不是“成套”“成系統”的意思,而是指“圈套”“老套”?!疤茁贰狈褐附涍^精心編制的用來迷惑人的說法或做法,甚至詭計、陷阱等,如“騙子行騙的套路就是恐嚇,讓人心生恐懼,從而聽其擺布”。有時也指人們早已習慣或約定俗成的處理各種事情的手段、方式、方法等,如“記者采訪的套路大家都很熟悉”。

又如“工匠精神”,原指工匠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但在社會化的進程中,“工匠精神”不再單指木匠這一行業,而是成為普遍追求,即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2.舊詞新用

舊詞新用指改變原詞的語法功能、使用范圍或語用色彩。

例如“搬磚”,原是搬運磚塊的意思,現在是指收入較低、重復機械的工作。

又如“小目標”,目標是個體或集體所期望的成果,而小目標則是比較輕易實現的成果。但“一個億的小目標”在網上引起熱議后,網友紛紛表示“小目標”不再是輕易實現的“小目標”了,而是普通人難以達到的“大目標”,多含譏諷和自嘲的意味。

(四)仿造舊詞

仿造舊詞是創造網絡新詞語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要求仿造詞與被仿造詞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且只能改動其中的某一個字或者詞。例如“吃土”,“吃”一般指把東西送進口中咽下或依賴某種事物生活,如“吃飯”“吃皇糧”。但自從雙十一購物節火爆后,不少網友開始用下個月只能“吃土”來表達購物后生活超支的窘境。于是,“吃土”成為網友表達“口袋里沒錢”的新寵。

仿寫詞語是根據現實的需要進行改造的,而且改造之后的詞語更加符合新事物、新現象的要求,能更加準確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面貌。

三、網絡新詞語的特點

網絡新詞語的產生從根源上來說是一種詞匯的演變現象,與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網絡新詞語的產生、發展、傳播,直接反映了人們的生活面貌。當現有的詞匯不能滿足人們表達情緒上的需求,新的詞語便不斷催生出來,以迎合人們的情感需要。

(一)形象直觀,幽默詼諧

強烈的表現力和幽默感是網絡詞語的特點之一。近兩年來產生的網絡新詞語在結構上更加靈活,不拘一格。例如,“i人”“e人”是指性格特征不同的兩種人。這兩個詞是從“introvert”(內向)和“extrovert”(外向)中衍生出來,成為形象直觀的性格代名詞。

(二)追求簡單易懂

具象化是網絡新詞語的一大特點,一些專業領域的專有名詞很難理解,不易解釋,傳播困難,因此,人們便偏向于用一些簡單、容易的詞語代指某些專有名詞。

(三)方便快捷

在聊天的過程中,很多人為了追求打字的速度,以更快地傳遞自己要表達的意思,往往使用很多簡化的形式,長此以往,便出現了數量龐大的縮略詞。從用“3Q”表示“謝謝”到“respect”的網絡新形象“瑞思拜”。網絡新詞語的流行,既豐富了人們生活的同時,也體現出網絡用語的經濟性原則。

四、網絡新詞語的規范問題

生活能夠創造出語言,網絡新詞語體現了網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但網絡用語也呈現出參差不齊的局面。一方面,有的網絡詞語生動形象,給社會傳遞了正能量,因此受到了群眾和媒體的追捧,如“工匠精神”等。另一方面,為了標新立異,一些網絡詞語將低劣、粗俗的詞語也隨之產生,并將它們放大,使其流傳開來。為了更好地表現語言的魅力,我們要引導大家規范使用網絡用語。

第一,凈化網絡環境,倡導文明、健康上網。這要求政府和人民攜手打造良好的網絡空間。一方面,政府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網絡打擊的力度,制定并落實新標準。而網民需要加強道德意識和自律精神,對于網絡新詞語中的低俗詞語要自覺擯棄,做到不使用、不傳播。

第二,教師要有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教授、引導、監督學生使用規范用語,當發現他們濫用、錯用一些粗俗的詞語時,一定要幫助他們糾正過來。我們可以對網絡新詞語抱以欣賞的態度,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現代漢語的規范問題,要時刻將正確的字詞使用方法牢記心中。

第三,編印網絡新詞語詞典,將新出現的網絡詞語整理歸納,收納進專門的詞典中,以具有權威性和導向性的辭書對網絡語言進行正面引導和評價,為人們使用網絡詞語提供指南和參考。之前已有于根元的《中國網絡語言詞典》、商務印書館的《新華網絡語言詞典》提供參考,而現在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網絡語言面面觀》和由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網絡語言研究》及時更新和收納了更多的網絡新詞語,為人們使用網絡新詞語提供了指導。

第四,進一步規范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大眾傳媒的用語規范。通過對報刊、電視節目的規范引導人們使用規范用語。人們在主流媒體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自然而然地會提高詞語的規范程度。

另外,隨著“漢語熱”的興起,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數不斷增多。而詞匯教學是漢語學習的重要環節。詞匯作為語言的建筑材料,積累的詞匯越多,就越能順利、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網絡新詞語的教學是詞匯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部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選擇合適、優秀的教材。選用的教材不僅要注重收錄詞語的時鮮性,還要注重收錄詞語的有效性和實效性,以便留學生學以致用,把握當下熱點。國際中文教師要多關注時下熱點新聞,積累素材,以便將最新的資訊反饋給留學生。

第二,選用適當的網絡新詞語。網絡新詞語數量龐大、內容繁雜,因此,教授給留學生的網絡新詞語必須精挑細選。在選擇時,應該選擇流行時間長、認可度高、具有積極意義的詞匯。在國際中文教學中應當遵循高頻詞匯原則、常用詞匯原則選擇規范性詞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擯棄不文明詞匯。

第三,通過網絡新詞語傳播中國文化。語言既是文化的反映,也是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反映。網絡新詞語中存在大量的數字語和象形字,反映了現代網民的娛樂化傾向,在國際中文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新詞語的教學讓留學生體會中國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內涵,使他們對中國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綜上所述,網絡新詞語的規范問題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它不僅關系到本國年輕網民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態度,還影響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對網絡新詞語的進一步規范有利于推動網絡詞語朝著健康、規范的方向發展,也有助于我們凈化網絡環境,創造新的網絡社會風貌。

五、結束語

網絡新詞語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網絡詞語生動形象,講究快捷、實用和個性,給原本沉悶的語言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不僅如此,網絡新詞語作為“草根文化”的代表,還蘊含著豐富的生活共識,與以現代漢語為代表的“精英文化”碰撞、融合,共同創造了一個豐富的語言世界。

網絡世界是一個自由、虛擬的空間,人們言論自由、注重自我,為了規范網絡新詞語而使用強制性的手段無疑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研究網絡詞語的構詞規律,接收并沉淀那些已經成為文化成分的一部分,積極引導網絡新詞語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而對于“糟粕”的一部分,就讓時間來淘汰。

作者簡介:

陳嘉嘉(1996—),女,廣東韶關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中文教育。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注釋:

①③金洪賢:《網絡新詞語的生成機制淺析——以2010—2013網絡新詞語為例》,《牡丹江大學學報》2015年第6期,第14-16頁。

②張云輝:《網絡語言的詞匯語法特征》,《中國語文》2007年第6期,第531-535頁。

注釋:

①王健宇:《漢語網絡新詞語的特點和文化內涵探究》,《語文學刊》2015年第4期,第30-31頁。

②藍卡佳:《“舊詞新義”與詞語教學》,《小學教學研究》2009年第4期,第6-8頁。

猜你喜歡
造詞新義詞語
容易混淆的詞語
找詞語
舊裙新義
關于網絡新詞語中的仿擬造詞
從異解看成語新義的形成
“奇葩”一詞的發展變化及原因
一枚詞語一門靜
“壁虎”方言詞造詞理據的地域文化特征
造字?造詞?造句——論網絡語言的要素及其擅變
從2006及2007年度新詞語看“修辭轉化”造詞法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