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飾藝術在陳家祠堂中的應用研究

2024-04-14 02:11陸惠英賴彥蓉鐘云燕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裝飾藝術

陸惠英 賴彥蓉 鐘云燕

摘 要:嶺南建筑具有獨特風格和地域文化,各類建筑裝飾藝術能反映當地的生活方式、物質文化、民風民俗以及審美情趣等。從廣東省廣州市陳家祠堂建筑的歷史背景分析其結構特征,通過探析陳家祠堂建筑裝飾藝術的形式、題材、寓意,總結出裝飾藝術在陳家祠堂當中的裝飾作用及蘊含的文化內涵,為我國當代建筑設計的民族化提供豐富的資源,助力傳統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關鍵詞:嶺南建筑;裝飾藝術;陳家祠堂

嶺南位于我國南部,是南方五嶺以南地區的概稱。北回歸線橫穿嶺南的中部,該地區地形復雜,有山地、平原、臺地、丘陵,同時具有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征。從建筑文化來看,嶺南建筑文化具有多元、開放、實用的濃郁地域特色,吸收了中原、江南、粵北等地區以及海外文化精華而形成獨特的建筑風格,其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和文化傳承緊密相關。從建筑結構來看,嶺南傳統建筑結構共有三種,其一是獨特的瓦片結構,其二是沿襲南方的木結構,其三是竹結構。瓦片結構可以吸收太陽照射的熱量,其建筑材料能吸收和釋放水分,起到調節濕度的作用;木結構和竹結構是嶺南建筑的特色,不僅方便建造,而且建筑內部空間更加寬敞,通風透氣。從建筑材料來看,嶺南建筑材料豐富多樣,早期的砌墻材料主要有三合土、卵石、磚等,清代以后多用紅磚、青磚、石板等,材料的實用性與裝飾性相結合,展現獨特的嶺南建筑風格。陳家祠在建筑文化、結構以及材料上都具有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風格,又有南方建筑的鮮明特色,是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筑的代表之一。

一、陳家祠堂的基本概況

宗祠建筑是嶺南民系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祠堂又稱為宗祠、祖廟、祖祠,主要用于祭祀祖先,還可以用于辦理婚嫁、喪事、賀壽等事宜。廣州市中山七路的陳家祠最初為“陳氏書院”,最初的目的是給本地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提供一個居住的地方。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廣東四十八位陳氏鄉紳,以陳昌朝和陳宗詢為代表的全省七十二縣的陳氏宗親籌資在此興建了陳家祠。該建筑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占地面積為36 600平方米[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水土造就了不同地域的風俗文化。陳家祠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間內利用地域特有的材料,提取了代表當地特色的鮮明視覺符號融入建筑設計內,被譽為“嶺南建筑藝術明珠”。自古以來,中國空間以“中”為尊,講究對稱布局,主次分明。陳家祠的中路建筑是建筑群中等級最高的,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寬、縱深均為80米,平面呈正方形,為中國的“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院落式布局。建筑東西兩側設有東西兩廡,廡內有廂房和廊,齋和前后廂均采用了硬山頂,中廂采用了卷棚頂。中進大堂是建筑最核心部分——聚賢堂。聚賢堂采用了硬山式結構屋頂,屋頂樣式多樣、高低起伏,形成了優美的畫卷。陳家祠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中國清代傳統嶺南宗祠建筑。

二、陳家祠堂的裝飾藝術

陳家祠的裝飾藝術有“七絕”之稱。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彩繪,共同構成“三雕兩塑一鑄一畫”。陳家祠的裝飾藝術規模宏大、工藝超群、題材廣泛,不僅是民間藝術家的匠心之作,還是嶺南地區民間裝飾藝術大全集。其建筑裝飾藝術展現出民間藝術家的巧奪天工,他們在整個建筑材料上因地制宜,運用了代表當地的材料,獨具匠心。

(一)木雕

木材是我國自古以來使用較多的建筑材料之一,是雕刻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重要材料。人們將木視為有靈性的象征,認為一個建筑擁有了靈氣,就寓意著生命的繁衍和事物的朝氣蓬勃。陳家祠中的木雕以浮雕和鏤雕為主,在梁架及許多部位上都進行了雕刻藝術加工,如梁枋、斗拱、柁墩等處。陳家祠中的屏風數量極多,屏風除了作為裝飾藝術外,還兼備門的功能,因此,人們經常稱其為“屏門”,可根據空間的需要來開屏與閉屏。聚賢堂最中間位置設有十二扇木雕,各扇高為5米,寬為1.2米,規模之大為廣東之最,利用了雙面鏤空雕刻的屏風,營造了若隱若現的含蓄之美。屏風上的內容主要以歷史故事為題材,被譽為“民間藝人用木頭和鋼刀雕就的歷史故事長廊”。

(二)磚雕

陳家祠的磚雕主要分布在檐墻、廊門、山墻墀頭之上,磚雕技法獨特,雕刻如發絲般精細,也被稱為“掛線磚雕”。磚雕,顧名思義就是在磚頭上進行雕刻,是獨特的建筑雕刻藝術,可以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曾廣泛應用在民間裝飾藝術當中。至晚清時期,磚雕藝術達到頂峰。從南到北、從官邸到民居,在建筑中利用磚雕進行裝飾已經是常見的手法。嶺南磚雕和北方的磚雕存在一定的差異:嶺南磚雕立體寫實感強,雕刻手法自然靈活、十分精細;北方磚雕多為淺雕、平雕,雕刻手法渾厚粗獷,講究畫面疏密有序。磚雕是裝飾的一部分,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最初它只是出現在面積較小的區域,如作為一個小小點綴的窗花,后來出現了大型組合磚雕,主要是將東莞燒制的水磨青磚精雕細刻之后拼接而成。陳家祠中的磚雕以浮雕為主,除此之外,還將圓雕、透雕、鏤空雕等技法運用在局部裝飾上。而氣勢磅礴的磚雕非外檐墻上的六幅大型磚雕圖莫屬,分布在大門的左右兩側,最大的兩幅人物作品分別是《梁山聚義圖》和《劉慶伏狼駒圖》,寬和高分別都是3.6米和1.75米,兩旁還雕刻著不同書體的詩文,是嶺南建筑中極為少見的大型詩書畫結合的磚雕。

(三)石雕

石雕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人們在磨石具時會雕刻自己喜歡的裝飾圖案,后來演變到石構件中,造就了建筑石雕藝術。建筑石雕在嶺南地區歷史悠久,陳家祠中的石雕建筑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主要采用的是花崗巖石材,其具有耐磨、耐腐蝕、耐風化的特性。陳家祠中的臺基、臺階、垂帶、柱礎以及柱子上的月梁都采用了精美的石雕裝飾藝術。嶺南氣候潮濕,為防止木柱被雨水腐蝕和蟲蛀,木柱子下面都使用了石柱礎。其上也采用了石雕裝飾藝術,樣式繁多,有竹節形、圓球鼓形、楊桃形等。陳家祠的大門左右分布著一對氣勢恢宏的石獅子,獅子口中都含著石圓球。左邊的獅子用獅爪輕撫小獅子,右邊的獅子則是腳踏石球,傲視遠方,氣勢威嚴。

(四)灰塑

灰塑在廣東民間又被稱為“灰批”。最初,灰塑具備的是建筑功能,后來演變成建筑裝飾藝術,除了具有裝飾屋頂結構的作用之外,還能防止風沙、調節濕熱以及掩飾屋頂接駁的缺陷?!盎摇本褪侵甘?,灰塑的制造需要兩種灰:一種是草筋灰,另一種是紙筋灰。南方多雨,對屋面前后兩坡校交處的正脊的防漏要求很高。陳家祠屋脊頂部粗大并分層,上層是佛山石灣的陶塑公仔,下層是立雕式灰塑,也稱“脊座”。除了正脊有灰塑外,垂脊、連廊、廊門、山墻和墻楣等也都運用了灰塑裝飾藝術,灰塑總長度2 500多米?;宜芗癸椀牟季忠埠苡兄v究,一般分為單數脊,中間的脊飾是規模最大的,被稱為“主畫”,也是最能展現主題的部分。最著名的莫屬首進庭院中的兩條連廊,羊城八景、人物故事、花鳥魚蟲,這些作品構成一幕幕有趣生動的戲劇性場面,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還是山墻垂脊前的12對灰塑獅子,通體朱紅的獅子體型巨大,張口翹尾,頭上長著獨角,呈凌空飛撲之勢,形象生動,活潑勇猛。

(五)陶塑

陳家祠的陶塑主要集中在脊飾上,采用的是著名的石灣陶塑。其以陶泥為主要原料,雕塑后燒制而成,它擁有耐高溫、耐腐蝕、久保色質的優點,很適合高溫多雨的嶺南地區。陳家祠共有11條陶塑脊飾,其中以聚賢堂上的脊飾規模最為宏大,色彩最為絢麗,制作工藝最為精湛。陳家祠的屋脊在嶺南地區可謂獨占鰲頭,陶塑瓦脊的長度達27米,高度為2.9米,加上灰塑底座的高度總共達4.26米,是目前已知的嶺南祠堂建筑中最大且最復雜的脊飾之一。高屋脊是廣東傳統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正脊有上下兩層,下層是灰塑,上層則是陶塑。最引人注目的是高脊上的一對造型獨特的瑞獸,它擁有龍頭魚尾,還有兩根向天上翹著的龍須,魚尾造型與龍須相對稱,使屋頂的輪廓更加優美。在古代,人們稱其為“鰲魚”,認為鰲生于海域,好吞火,有獨占鰲頭、防火避災的寓意。陶塑許多都是空心的,可以減輕屋脊的重量,在布局上采用了左右對稱的形式,按照比例,以多段多層次組合成型。這些陶塑中有許多人物的手和臉都沒有上釉,可以很容易分辨出灰塑與陶塑。

(六)銅鐵鑄

銅鐵鑄主要是以銅、鐵為原料鑄造出鐘、鼎、瑞獸等圖案及建筑構件,同時吸收了西方建筑銅鐵構件的做法。陳家祠的建設在清末時期,當時的廣州早已經有了海關口,因此在傳統建筑上借鑒西方建筑的特色已不足為奇。雖然陳家祠銅鐵鑄裝飾工藝為數不多,但恰到好處,聚賢堂門前的月臺上就將石雕與銅鐵鑄相結合,建造了建筑框架。民間工藝家巧妙地利用立體通透的銅鐵鑄鑲嵌在圍欄的石雕內,銅鐵鑄與石雕之間的材料色彩對比碰撞,造就了陳家祠裝飾藝術獨特風格,技法超群,構思寓意深刻,體現出嶺南民間藝人精湛技術和奇思妙想的有機結合。

(七)彩繪

中國的彩繪藝術可追溯到春秋時期,于隋唐廣為人知,至清朝進入鼎盛時期。傳統彩繪也稱丹青,人們常在中國傳統建筑上繪制裝飾畫,主要繪制于梁、天花、斗拱等木構件上。陳家祠的彩繪主要分布在大門的門板和東西廂房的墻壁上。陳家祠大門門板上繪制了4米高的兩尊門神,左邊是白臉秦瓊,右邊是黑臉尉遲恭,顏色豐富,色澤艷麗,突出門神的高大威武。東廂房墻上繪制的《滕王閣圖》和西廂房墻上繪制的《夜宴桃李圖》,人物刻畫惟妙惟肖,題材都是文人雅士,突出建筑的人文屬性。

三、裝飾藝術的文化內涵

建筑裝飾作為一種藝術形態,是一定社會、一定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念和文化觀念在物質層面的反映,帶有鮮明的時代與地域特色[2]。建筑裝飾藝術從屬于建筑主體,在滿足建筑功能、特征、性質中體現裝飾藝術的美感。建筑裝飾藝術又可以從建筑中劃分出來,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展現裝飾藝術的審美價值。傳統建筑的裝飾藝術延綿了數千年之久,通過與人的接觸,賦予其人類的情感和生命,體現創造者的意圖。

陳家祠是集嶺南歷代建筑藝術之大成的典型代表,突出了嶺南地方特色,幾乎囊括了所有傳統民間裝飾題材,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花卉果木、祥云瑞獸、名人詩句甚至名家書法等等。尤其是大門梁架上就雕刻著許多民間故事題材,其中,《三國演義》最為突出,雕刻著曹操坐在銅雀臺觀看各大將相比武的場景,突出刻畫了徐晃與許褚為爭奪錦袍比武而不相上下的情景。此外,陳家祠中只要有裝飾藝術的地方就有“?!弊?,其字體形式變化萬千,生動活潑。蝙蝠的“蝠”與“?!敝C音,象征福壽,是民間最喜愛的吉祥物之一。為了迎合人們的審美需求,灰塑藝人化丑為美,把蝙蝠塑成各種模樣,有鷹嘴蝙蝠、雞腿蝙蝠、翹尾蝙蝠,甚至蝙蝠的頭上還裝飾了龍角,其造型千奇百怪,妙不可言[3]。

祠堂是歷史的教科書,它既蘊含淳樸的內容,又埋藏了深厚的人文根基,是傳統喪葬文化中的一部分。在對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研究中,有人指出:“這些理想化傳記故事的目的并非真實地描述人物,而是為了提供一些典型的例子?!痹谖覈糯?,科技不發達,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受限,因此將很多無法解釋的事和自然現象歸為神鬼所為,長此以往,形成了對神靈鬼怪的敬仰和信奉。石獅子可以追溯到漢代,其不僅是宅門的裝飾,還象征了家族顯赫,表達保家族平安之祈愿。陳家祠門前的獅子、大門彩繪的門神等都具有辟邪、鎮宅、保平安的寓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至漢魏涌現了大批的吉祥圖案,文人書畫也促進了吉祥圖案的發展,花鳥、人物等各種各樣寓意吉祥的裝飾藝術都應用在了建筑及工藝上。陳家祠中的動物、植物、神話故事等題材的裝飾圖樣都蘊含著吉祥的寓意,體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結語

陳家祠在遵循傳統禮制文化的基礎上,承載著家族歷史、民族文化、精神風貌,集嶺南民間建筑裝飾藝術之大成,不論是在裝飾藝術還是建筑設計上,都具有重要意義。陳家祠利用了豐富的色彩、多樣化的材料以及靈活的構圖形式,蘊含了豐富多樣的民俗元素,反映著當時人們的精神狀態、審美情趣,是當時人們對文化積淀、生活環境、氣候條件、宗教信仰的有機結合,承載著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內涵。通過對陳家祠裝飾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的探析,可為我國當代設計的民族化提供豐富的資源,有助于傳統藝術的延續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巧任.論“七絕”裝飾藝術在陳家祠建筑空間中的價值及意義[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1.

[2]姜陳,吳珊,周洪濤.屋頂上的市井:嶺南宗祠建筑陶脊裝飾特征初探[J].中國陶瓷,2021(3):99-105.

[3]崔惠華.陳氏書院的灰塑裝飾[J].裝飾,2004(8):42-43.

作者簡介:

陸惠英,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與環境設計。

賴彥蓉,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與環境設計。

鐘云燕(通訊作者),廣西藝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裝飾藝術
淺談中國北方民間建筑木雕裝飾藝術
當代城市建筑環境空間中的裝飾藝術探析
中國古代陶瓷裝飾藝術探析
長袍后面的輝煌
淺談建筑材料的裝飾藝術及運用
新疆維吾爾族民間裝飾藝術中的巴旦木紋樣研究
漢畫像石的彩繪藝術探淵
淺談《提梁石瓢》的裝飾藝術與紫砂文化
“裝飾藝術”運動中建筑設計的發展
圖案設計在陶瓷設計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