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視角下“三化”作業的設計探索

2024-04-15 20:12吳芳芳林志輝
小學教學參考(數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三化度量面積

吳芳芳 林志輝

[摘 要]做作業本質上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文章以人教版教材“面積”一課的作業設計為例,通過“面積概念的本質”這一核心問題分析,設計“三化”作業,以常規化作業助力課堂、以個性化作業拓寬視野、以跨學科化作業培養綜合素養。

[關鍵詞]“三化”作業;面積;度量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08-0059-03

把握事物的結構是指根據事物內部主要構成發現其間的意義,并架構聯系使事物的結構易于理解?;趩卧暯窍略O計的“三化”作業能讓學生回歸學習本質,觸及事物的核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以提升數學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基于單元視角,圍繞“面積概念的本質”設計“三化”作業呢?

一、思考:單元視角下“三化”作業的設計

什么是面積?《小學數學》中提到,面積是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冬F代數學》中提到,面積是用以度量平面或曲面上一塊區域大小的一個正數?;诖?,教師需要思考三點:第一,學生要學什么?第二,學生應該有怎樣的學習路徑?第三,如何設計“三化”作業框架?

(一)學什么?

1.理解:面積是一個數

面積是對二維空間圖形度量的一個正數值,具有有限可加(減)性、運動不變性、正則性。面積度量的基本要素包括度量對象、度量單位、度量值??梢?,認識面積必須要先理解它是一個數。

2.體驗:度量的過程

仔細研讀、分析不同階段的數學課程標準,發現有以下幾點變化:一是強化度量過程的要求;二是降低了對面積單位的體驗;三是用小面估大面,對面積的應用要求提升??芍?,度量是面積的本質,應引導學生充分體驗度量過程,緊握本質,豐富對面積概念的理解。

3.辨別:面積與周長

對比整個幾何度量學習體系,“認識面積”一課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有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圖形的認識從一維的“線”向二維的“面”的轉化,也為后續認識三維立體圖形做鋪墊。因此,學生有必要辨別面積與周長的概念,深化面積概念。

(二)怎么學?

1.單元編排定位

縱觀整個單元,以“度量”為主線,學習二維空間度量三要素及度量換算,用統一單位體系度量面,從而拓寬度量范圍。又以度量的應用和拓展,強化學生的度量意識和能力??擅鞔_,整個單元的學習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

2.不同教材對比

通過對比不同版本的教材,可受到啟發:無論教材使用描述性定義還是概念性定義,都會經歷度量過程,使學生直觀理解面積概念,進而感悟度量的必要性。

3.學習路徑規劃

依據以上分析及對比,筆者發現按原有學習路徑教學無法使學生深刻理解面積概念。因此,應在基礎課程后增設拓展課和主題課,讓學生形成以“度量”為主線,以“初識概念—豐厚概念—深化概念”推進概念理解的學習路徑,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度量意識,培養他們的空間觀念。

(三)怎么設計“三化”作業?

立足課程視域,延伸設計多維度、高效率作業,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推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發展。即設計“三化”作業:常規化作業、個性化作業、跨學科化作業。

常規化作業是圍繞課前、課中、課后內容設計有彈性的作業內容,從而助力提高課堂效率。個性化作業是課后拓展作業,力求拓寬學生的視野??鐚W科化作業是對每個主題課所涉及的多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后的作業,跳出單一學科內容,豐富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皬椥浴卣埂稀?,多維建構作業框架,最終達到聯培素養的目標。

那么,關于面積概念的“三化”作業該如何設計?筆者基于“學什么”和“怎么學”的思考,緊抓度量本質,以“初識概念—豐厚概念—深化概念”為進階點,設計“三化”作業的框架(見表1)。

二、實踐:“面積”的“三化”作業使用

基于以上框架,認識面積概念的三個階段所對應的“三化”作業具體應如何設計內容呢?

(一)常規化作業:彈性,助力提升教學效率

關于“面積”一課,教師應該關注以下問題:學生的學習起點是什么?要引導學生學什么?學生學到了什么?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設計診斷性、探究性、評價性作業,體現“教—學—評”一致性基本設計理念。

1.課前——診斷性作業

診斷性作業是為了解學生學習起點而設計的作業。筆者圍繞“對面積的了解程度如何?”“能否運用度量的方式比較面積?”“是否混淆周長與面積的概念?”設計診斷性作業(見表2)。

筆者就表2的內容對400名學生進行了測試并統計測試情況,又以SOLO思維層次理論為基礎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學生的學習起點(見表3)。

從分析結果來看,不少學生對面積的認識處在層次0,這些學生缺乏關于面積的生活經驗,不知道什么是面積,只提供一些混亂的答案;大部分學生則處于層次1,僅僅知道“表面”或“大小”,但不能明確描述“面的大小”,且混淆面積與周長的概念;少數學生達到層次3或層次4??梢?,大部分學生對面積概念的認識不足。

2.課中——探究性作業

探究性作業設計,是在“教”的過程中嵌入“學”,凸顯“作業即學習活動”的觀點?;谡n前診斷,立足學生的學習起點,筆者將課本習題和練習本習題進行了整合,設計了三份探究性作業單,并與課堂推進相融合。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認識面積是個數—感悟度量本質—辨析一維與二維”的路程徑中發展空間觀念。具體內容見表4。

探究性作業和學生課堂學習同步,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反饋,能隨時針對學生的情況對進行補充?!白灾魈骄俊瓿勺鳂I—反饋評價”的循環反復,探究性作業能印證學生的學習效果,解決學生的學習困惑,推動學習進程,是實現主題學習目標的重要環節。

3.課后——評價性作業

評價性作業是為了解學生的學習結果、助力學生鞏固知識而設計的。繼續跟進診斷性作業中暴露出的問題,依據“面積概念—度量意識—綜合應用”設計內容,并與診斷性作業內容首尾呼應,檢測學生的困惑點是否已在課堂中解決,分析課后學生思維水平進階點在哪。筆者對照SOLO思維層次進行對比分析(見表5)。

可見,處在層次0的人數已經降為0,處在層次3、層次4的人數增加明顯。這表明課前精準定位學生的學習起點及課中探究性作業的實施,成功助推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然而,多數學生的思維水平仍有提升空間,因此需持續提供學習平臺,拓寬視野。

(二)個性化作業:延伸,拓展知識和視野

個性化作業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習“面積”后,將散點式學習進行結構化提煉。教師以繪本《公主殿下來的那一天》為教學素材,開展延伸課。課后設計個性化作業單,圍繞“我的房間有多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標準去度量房間物品的大小。從具象比較過渡到抽象圖形測量,使學生對面積概念的理解更清晰、更透徹、更深刻,提升度量的能力,強化面積度量的現實意義。

(三)跨學科化作業:整合,聯通結構培養素養

跨學科化作業類似微項目化學習,但其操作簡便,更適合中低段學生使用?;谥黝}課“面積與周長”,將“面積”與美術“椅子的設計”一課進行整合,設計以“怎么設計沙發最合理”為主要任務的作業,讓學生思考運用長度度量,還是運用面積度量來解決問題。通過綜合運用度量知識、區分面積與周長,學生的空間觀念穩步提升。

縱觀“三化”作業整體設計,是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不同學習目標,使作業與學習活動的各環節形成閉環,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提升,最終達到培養綜合素養的目的。

[ 參 考 文 獻 ]

[1] 何捷.“雙減”背景下,“課程”視角的作業設計與研制[J].中國教師,2022(1):22-27.

[2] 王月芬.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責編 黃 露)

猜你喜歡
三化度量面積
鮑文慧《度量空間之一》
怎樣圍面積最大
模糊度量空間的強嵌入
最大的面積
巧用面積法解幾何題
迷向表示分為6個不可約直和的旗流形上不變愛因斯坦度量
巧用面積求坐標
實施礦井“三化”建設持續提升煤礦機電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黨員評議工作 打造合格黨員隊伍
班級文化建設要注重“三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