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的價值意蘊與發展路徑

2024-04-16 09:39周月王曉雯
理論與當代 2024年1期
關鍵詞:全過程話語民主

周月 王曉雯

一、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的價值

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的理論名詞,也不是“一次性”、少數人的民主,而是具有深刻內涵的民主實踐,體現為深刻的人民性、領域的全面性、運行的過程性。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有利于促進民主理念和價值觀的交流與分享,更好地塑造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增進各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幫助各國人民共同思考、探索并發展符合自身國情和人民意愿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方式。

(一)創新話語體系,解構西方民主話語霸權

創新話語體系,促進民主進步。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在傳統的民主話語體系中,政治決策往往被視為少數精英的權力范疇,而全過程人民民主強調民眾參與和全方位的決策過程,以及更廣泛的公眾參與,同時提供了一種可借鑒、可復制的發展道路。這種創新使民主話語體系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更加公正、透明和包容,推動了民主的發展和進步。

解構話語霸權,提升發言能力。長期以來,在資本邏輯的驅動下,“西方中心主義”不斷被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全球擴張所形塑。這極大地阻礙了世界各國放棄零和博弈、實現互利合作的歷史愿望。一些西方大國善于通過價值理念來創造和詮釋話語,強化價值認同,并將這些價值理念包裝成“公共產品”,以此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接受。比如,西方巧妙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包裝成正義的價值,把帝國主義對其他國家的一切侵略和破壞都偽造成維護世界和平。這是一種片面的、強制性的價值觀擴展現象,阻礙了發展中國家自主探索民主發展道路的可能性。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傳播中彰顯民眾的主體性和權力,民眾參與是民主的核心要素,而不僅僅是選舉和代議制的過程?!皟蓵薄懊裰骷兄啤薄笆虚L信箱”等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具體制度逐漸被世界其他國家所關注,其中蘊含的民主理念也得到了更廣泛的肯定,中國的發言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二)展示中國民主形象,反制污名化

塑造中國形象,展現大國擔當。中國國家形象與扎實的人民民主建設互為表里。通過國際傳播,擴大國際社會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客觀準確認知,增強國際認同,對塑造中國形象、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至關重要。通過積極宣傳中國的人民民主制度和實踐,有助于塑造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體現中國作為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的大國擔當。中國始終主張國際關系應該基于平等、互利和共贏,反對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通過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廣泛傳播,中國的可信賴大國形象愈加穩固,不斷加強在國際舞臺的發聲和參與,推動國際體系的改革與完善,促進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

反對污名制裁,還原真實面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有助于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被西方媒體污名制裁的負面印象,展現中國真實形象。西方媒體在報道中國時常常存在偏見和誤導,將中國描繪成專制國家。然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與民眾的溝通與互動,在政策制定過程中注重聽取民眾的聲音,提高政策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這一實踐是中國民主化的重要體現,通過國際傳播可以讓更多國家了解中國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強調中國的民主進程,從而還原中國真實形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還有利于消除西方媒體對中國制裁的負面影響。西方媒體經常以扭曲事實的方式報道中國的政治、經濟和人權狀況,在國際社會引起誤解和負面評價。通過國際傳播,可以讓更多國家了解中國的立場和行動,從而減少西方制裁對中國形象的負面影響。

(三)豐富政治文明形態,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

豐富文明形態,推動多樣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鼓勵公眾廣泛參與政治決策,使不同文化、宗教和社會群體的聲音得以傳播。這為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實踐提供了更多展示和表達的機會。這種文化多樣性的推動豐富了人類文明的形態,并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理解。以中國為例,中國一直致力于通過宣傳和傳播中國故事來展現中國的真實面貌和發展成就。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為“中國故事”提供了廣泛的傳播渠道。通過中國的官方媒體、社交媒體、電視、報紙和互聯網等平臺,中國有機會向全球觀眾和讀者展示其文化、歷史、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成就。這有助于塑造外界對中國的認知,并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中國的價值觀、發展模式和政治體制,推動全球政治思想的碰撞與交流。各國之間可以對全過程人民民主進行探討,分享不同的政治理念和制度設計。這種交流模式促進了全球政治思潮的發展與進步,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形態。

提升對外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通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中國可以更全面地向國際社會介紹自己的政治體制和社會治理模式。這有助于國際社會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決策背后的理念和價值觀,從而為國際合作提供更多共鳴點。同時,中國在全球問題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氣候變化、全球健康、和平與安全等。通過國際傳播,中國可以更好地傳達其對這些挑戰的態度和政策,參與國際合作,以解決全球性問題。這不僅提升了中國的國際聲譽,還有助于擴大中國在國際決策中的話語權。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的實踐

(一)在外交中傳播民主理念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倡導將實事求是、主動宣傳作為打開對外交往局面的基本途徑。這一觀點對今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國外交仍具有重大的實踐價值。來自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老牌國際媒體仍然占據著全球傳播渠道的主導地位,國際傳播的 “主流媒體”對國際輿論有著重要影響。國際傳播的功能、主題、內容和渠道等要素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國際傳播的效果需要有新的發展和突破。在此背景下,中國積極利用外交渠道,向其他國家傳播人民民主的經驗和理念。通過高級別的外交交流、國事訪問、峰會論壇等形式,中國的領導人就人民民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進行闡述和解釋,推廣中國人民民主的實踐經驗?!巴饨蝗藛T既要政治過硬,又要本領高強”,作為“意見領袖”的外交人員與專家學者們在外交工作中始終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出發點、以黨的領導為關鍵點、以創新對外宣傳手段為著力點、以構建對外話語權為落腳點。南非獨立在線新聞網站(IOL)就曾發表評論文章,稱贊中國在外交平臺上展示了一種不同的民主模式,這種治理模式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回報,將推動中國獲得更大的發展。

(二)在對話中發揚民主精神

要在國際上傳播人民民主,就必須改變當前“他塑”的局面,扭轉“西強我弱”的國際傳播模式。 通過“自己說”在國際環境中傳遞中國的正面形象,克服當前國際傳播能力與中國國際地位不匹配的問題。在新時代背景下,人民民主在國際傳播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國際傳播的機制和方式,更加注重傳播的實效性,構建融通中外的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我們需要更新傳播方式,了解國外不同受眾的習慣和特點,順應國外受眾的思維和語言習慣,促進國際社會更深入、更客觀、更真實地了解和認識中國。中國積極通過對話來主動溝通世界,支持聯合國及其相關機構等國際組織倡導和宣揚人民民主原則,積極與各國及組織進行友好對話。中國積極參與人權理事會等平臺,為推動人民民主發聲。同時,中國也支持并參與地區性和全球性的論壇、研討會、交流活動,例如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為國際社會提供展示和推廣中國人民民主經驗的機會。

(三)在理性中戰勝質疑挑戰

由于各國價值觀念的差異、國際話語體系的不平衡、國家利益競爭的存在,“中國威脅論”“中國霸權論”“中國傲慢論”的論調此起彼伏,給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帶來許多困難。國內國際環境越復雜,斗爭越激烈,中國越是要發出自己的聲音,講好自己的故事,讓世界更多了解中國國情、歷史和文化。中國堅決應對其他國家傳播不正當價值觀的挑戰,回擊對中國人民民主制度的錯誤理解和偏見言論。與此同時,中國在國際上宣傳人民民主的經驗,注重在國際輿論場和社交媒體平臺上釋放正面信息,充分展示人民民主制度的優勢和成就,旨在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民民主制度的了解和認同,推動世界各國共同致力于實現公平正義、尊重人權、公民參與的發展目標。國際社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正在認清西方自由主義民主異化的事實,進而對其給予有效的回應和批判。當前,“全過程人民民主”具備良好的國際傳播條件,應進一步提升對外傳播水平,加大力度講好“中國式民主”實踐故事,掌握國際話語斗爭主動權。

三、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的困境

(一)西方話語霸權的挑戰

西方國家高度集中的媒體控制權以及發達的傳媒技術賦予了他們在國際傳播中的話語霸權:引導全球輿論、主導國際議題并將自身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傳播到全球范圍內。這意味著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國際傳播中可能會受到西方話語霸權的影響與限制。

“非正當”輿論的攻擊。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來自西方的不正當輿論攻擊。少數西方輿論媒體散布虛假信息以扭曲人民民主,或者傳播錯誤的信息從而影響國際輿論對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看法。利用社交媒體平臺、采取技術手段,如網絡攻擊、信息泄露等手段,以獲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敏感信息或者干擾其主流傳播平臺的正常運作。輿論攻擊是西方話語霸權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數字傳媒技術愈加發達的今天值得我們格外重視。

“非公平”規則的限制。中國始終主張國際社會的公正與平等,并且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以規則為借口的限制,始終致力于與其他國家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關系。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促進共同發展和互聯互通,不僅造福中國,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更多合作機會和發展空間。在國際事務中,中國支持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持國際法治原則,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機制,為構建一個更加公正、合理和平衡的國際秩序作出了貢獻。

“非客觀”觀念的闡釋。西方國家用自己的觀念闡釋中國的民主制度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這種闡釋往往基于各自國家的價值觀、歷史經驗和文化背景,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和誤解。西方國家普遍認為民主制度和人權是基本的政治價值和標準,將其作為評判中國的重要依據。他們對中國的政治體制、言論自由、民眾參與度等提出批評,認為中國在這些方面存在缺陷。另外,一些西方國家在闡釋中國的表現時,可能將其置于地緣政治角度,將中國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或者威脅。他們可能關注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區域影響力擴張等方面,傾向于將中國的行動解讀為對西方利益的壓制或挑戰,其所帶來的誤讀也是影響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全過程人民民主自身傳播能力不強

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自身建構能力不強。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話語建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必須看到不足之處。自我建構能力不足是制約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話語建構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國式現代化國際話語建構過于依賴國際話語內容,忽視了外部話語體系的建構。目前,中國式現代化國際話語的內容過于依賴現代化的政治話語,主要依靠對黨和國家現代化態度、政策和主張的刻板理論描述,未充分融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來。中國式現代化國際話語權的“政治—學術—生活—文明”四重維度的話語體系尚未架構健全。因此,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話語難以以學術的、有效的、全方位的話語回應國際社會的誤解和抵制,無法突破國際社會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成見,國際話語對外傳播的效果大打折扣。

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傳播內容的創新能力不強。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巨大成就相比,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話語的內容尚未與成就同步發展。目前,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話語的內容顯示出話語建構的滯后性。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話語內容方面,缺乏全面描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新穎概念、詞匯和術語。在政治和學術話語方面,對外宣傳的話語內容中缺乏對“中國特色”的拓展和深化。話語層面解釋力和創新力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話語的表達力和宣傳力。

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傳播平臺渠道建設不強。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傳播平臺發展十分有限,與西方國際言論平臺的差距尤為突出。以美國為例,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美國媒體集團就開始活躍于國際舞臺,將媒體產業從國內服務轉向國際拓展,成為傳播平臺建設的領導者。然而,中國不僅缺乏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跨國媒體,而且在構建外部媒體隊伍時,也存在業務重疊、競爭激烈等內部整合不足的問題,主流媒體在國際化進程中受到諸多制約,缺乏活力。中國話語的傳播途徑不多,傳統媒體是主要來源。由于美國政府對在美華語媒體機構的打壓,華語傳統媒體在西方的報道水平不高,使得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內容較難融入西方主流社會。話語的傳播渠道不暢,中國很難“講好中國故事”,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

四、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的路徑

(一)夯實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的實踐基礎

建立有效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機制。中國始終秉持“天下大同”的崇高價值理念和“民胞物與”的平等正義思想,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以“同舟共濟”的責任擔當與其他國家交流合作。加強國家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加深彼此的了解,促進人民民主理念在國際社會傳播。不同國家之間應加強外交渠道的建設,建立起高效的對話和合作機制。通過外交交流、高層對話和國際會議等平臺,不同國家可以分享經驗,討論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共同的解決方案。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并加強對國際組織的支持。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離不開國際組織的支持,積極參與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參與國際組織的工作,可以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價值觀在全球范圍內的認可與傳播。鼓勵民間組織、學術界和媒體等進行跨國交流與合作,促進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舉辦國際研討會、學術論壇和文化交流活動,通過民間渠道推動不同國家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合作;鼓勵不同國家的媒體開展合作與互動,共同推動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建立國際媒體聯盟或合作機制,促進媒體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報道,增加多樣性的聲音和視角。

客觀對待西方輿論的影響。面對意識形態差異,中國始終堅持尊重各國主權,尊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化、宗教和發展道路選擇。不強行推行一種特定的意識形態,而是主張多元共存、平等對話,充分尊重和包容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睂嵺`表明,“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全過程人民民主”持積極開放態度,我國依托“一帶一路”倡議與共建國家互助共贏,詮釋了守望相助、共同繁榮的交往準則?!耙粠б宦贰惫步▏沂俏覈卣箛H話語空間的廣闊天地,宜加大對外宣介力度,進一步擴大成果、打開局面。同時,仍有少數西方媒體持刻意回避、觀望與懷疑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影響力的體現,我們也應客觀對待、保持警惕。

(二)增強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的內在動力

構建科學話語體系,傳播好中國聲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哲學社會科學大國,研究隊伍、論文數量、政府投入等在世界上都是排在前面的,但目前在學術命題、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學術標準、學術話語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還不太相稱”。因此,構建與當前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成就相稱的科學話語體系是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必要前提??茖W話語應以客觀事實和科學理論為基礎,排除主觀偏見和個人情感的影響。要通過對國內外重大事件、重大問題的深入研究,形成中國的立場和觀點,并與國際社會進行對話和交流。構建中國自己的學術話語體系,特別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是改變中國學術話語薄弱現狀的突破口,也是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中國需要合理吸收西方理論體系,積極與國際學術話語體系對話,為形成國際先進學術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需要依托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結合中國國情,不斷選擇和完善中國的學術理念和方案,不斷深化中國學術話語體系的內涵,將中國方法論與學術話語體系建設相結合,形成國際認可的中國特色學術話語體系。創新國際話語內容,凸顯出“中國特色”。由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現實國情、風俗習慣和文化意識的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和利益訴求。在國際社會中,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在價值取向上應求同存異,明確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戰略,更加全面、清晰地展現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核心價值觀念??梢酝ㄟ^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中國價值觀以及宣傳中國的發展成就,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的優秀傳統和現代化進步。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組織中外藝術家通過交流演出、展覽和工作坊等活動,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國際教育機構設立中國文化課程,推廣中國傳統文化、語言和藝術,培養更多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學生;通過國際媒體平臺,用多種語言發布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以及顯示中國現代化進步的文章、視頻、照片等內容,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和認知。

提升國際話語媒介傳播能力,彰顯出中國價值。話語媒介作為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的重要依托,對我國現代化國際話語表達效能的發揮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加強對外傳播媒介建設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國際傳播內容突出中國特色的重要措施。加強國際傳媒平臺建設,建立具有廣泛影響力和專業性的國際傳媒平臺,包括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新聞網站和社交媒體等。通過增加國際頻道、多語種報道等方式,擴大海外受眾和讀者的覆蓋面。培養和組建專業化的外宣團隊,包括外語專家、傳媒人才和文化大使等,提高傳播內容的品質和聲譽。這些專業團隊可以深入了解外國受眾的需求和文化背景,準確把握對外傳播的重點和策略。在重要國際城市建立海外媒體中心,為海外記者提供先進設備和便利條件,增加對中國的報道和宣傳。同時,可以與外國媒體合作,積極與外國媒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開展聯合報道、新聞交流等活動,加強雙方在新聞傳播領域的合作與互信。

通過加強對外傳播媒介建設,可以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更好地傳播中國的聲音和理念,突出中國特色,促進國際間的理解和友誼。

(三)提升基于民主形象的敘事策略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國對外傳播的重要內容。通過增強基于民主形象的敘事策略,提升中國民主形象,可以更好地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民主制度的優勢和價值,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民主制度的認同和支持。

價值形象:“人民需求導向”與“優良生活導向”相結合的新型復合民主價值。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民需求導向”與“優良生活導向”相結合的新型復合民主,強調在各個環節和階段都要充分體現和滿足人民的需求,同時追求人民的優良生活。政府通過優質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同時,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為人民創造優美的生活環境。隨著全過程人民民主自身豐富發展,在國際傳播過程中,其價值形象不斷提升,中國民主制度的優勢也將進一步彰顯。

制度形象:全面廣泛、程序規范、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首先,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改進基層民主管理方式、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一系列措施都證明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此前一切民主都不具備的獨特優勢,加強傳播力度,讓良好的制度形象深入人心,讓全面廣泛、程序規范、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獲得越來越多的認可與支持。

政黨形象:人民作主、黨的領導有機統一的良政善治。通過建立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推動黨內民主建設、擴大群眾的民主參與;建立健全居民議事、調查研究、社情民意征集等機制;加強反腐敗斗爭、提高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和公平性等行動提升政黨形象,這些行動符合人民愿望,在國際傳播中必將受到世界人民的認可。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建構具有時代特色的政黨形象,需要加強制度保障、強化主體力量、擴大傳播勢能,全面塑造人民作主、黨的領導有機統一的良政善治。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傳播問題,本質是在以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為主流的國際社會中拓寬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空間問題,如何在文明新形態語境下拆解政治認知藩籬,賦予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意識形態色彩較強的話語敘事以感染力,從而消除戒備、化解分歧、凝聚共識,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未來國際傳播過程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發展理念的國際認知研究”(項目批準號:21YJC710093);山東科技大學黨的二十大精神研究專項課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際敘事研究”(項目批準號:ESDZX-2203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周月系山東科技大學副教授;王曉雯系山東科技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余爽悅

猜你喜歡
全過程話語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民主立法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土建工程中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有效應用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讓創新貫穿深化醫改的全過程
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價控制探討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話語新聞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