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再發風險因素分析與預防性護理對策

2024-04-17 01:11王佩佩周愛華
齊魯護理雜志 2024年5期
關鍵詞:吸煙史分級血流

張 花,王佩佩,周愛華*

(1.山東省立第三醫院 山東濟南250031;2.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 )

急性心肌梗死(AMI)屬于心血管病中一類危重癥,指的是因心肌持續以及重度缺血缺氧所致急性心肌壞死,患者常存在強烈、持久胸骨后方疼痛感[1]。近年來,國內每年新增加的AMI患者數量超過50萬,中老年群體屬于疾病高發人群,同時發病人群在逐漸年輕化[2]。伴隨醫學技術不斷進步,AMI治療方法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患者的病死率大幅度降低[3]。日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依舊是臨床治療AMI的主要方式,將心導管技術當作基礎以疏通狹窄或者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緩解患者的心肌缺血、缺氧等癥狀[4]。但PCI術后有40%AMI患者心功能的恢復狀態較差,易引起不良的心血管事件,使疾病再次發作[5]。據有關研究顯示[6],PCI術后的疾病再發和患者年齡、基礎疾病、生活方式、心功能等多項因素有關,明確AMI患者PCI術后再發有關風險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預防干預措施,對減少再發、改善患者預后意義重大[7]。為此,本研究主要探討AMI患者PCI術后再發的各類風險因素,提出相應的預防護理對策?,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98例AMI患者PCI術后的臨床資料,結合術后有無再發分為再發12例,無再發8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內科學》第9版[8]中有關AMI的診斷標準;②PCI術后隨訪顯示AMI再發;③均由相同一組醫務人員開展PCI術,且順利完成手術;④臨床資料無缺失者。排除標準:①存在損傷性AMI者;②罕見病所致肺動脈硬化性AMI者;③肝、腎等其他臟器存在功能受損者;④存在溝通或認知障礙者;⑤術后未完成隨訪者。根據術后有無再發分為再發組12例,無再發組86例。

1.2 資料收集 患者PCI術后均隨訪4年,評定治愈出院后1個月內有無AMI再發現象,收集臨床資料,主要包含患者的性別、年齡、生活方式、合并癥、術前AMI心臟功能分級(Killp分級)、術前左室射血分數(LVEF)、病變支數、血流分級、用藥依從性等。

1.3 評價指標 ①吸煙:每日吸煙≥5支,同時持續時間達1年。②飲酒:每日白酒攝入量>100 g,啤酒攝入量>1000 ml,同時持續時間達1年。③Killp分級:Ⅰ級代表不存在顯著心力衰竭;Ⅱ級代表左心衰,肺啰音出現在<50%的肺野中,產生奔馬律或者心律失常,伴肺淤血癥狀;Ⅲ級代表肺啰音出現在≥50%的肺野內,也能產生急性肺水腫;Ⅳ級代表心源性休克,存在不同程度和階段血液動力學有關障礙[9]。④病變支數:冠脈直徑的狹窄程度>50%代表是病變支,只有1支冠狀動脈存在狹窄是單支病變,≥2支則是多支病變[10]。⑤血流分級:0級是冠狀動脈完全阻塞,不存在任何的血流;1級是存在部分血流經過,但冠狀動脈遠端無血流;2級是冠狀動脈阻塞遠端存在血流充盈現象;3級是血流能至冠狀動脈遠端,同時充盈和排出均正常[11]。⑥用藥依從性:采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量表(MMAS-8)進行評估,量表包括8個條目,滿分為8分,<6分為依從性低,≥6分為依從性高[12]。

2 結果

2.1 影響AMI患者PCI術后再發的單因素分析 見表1。

2.2 自變量有關賦值表 見表2。

表2 自變量有關賦值表

2.3 影響AMI患者PCI術后再發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歸顯示,年齡≥60歲、吸煙史、糖尿病、術前Killp分級Ⅱ~Ⅳ級、術前LVEF≥40%、多支病變、用藥依從性低均是PCI術后AMI患者再發的風險因素,OR值均>1。見表3。

表3 影響AMI患者PCI術后再發的多因素分析

3 討論

PCI為AMI患者常用治療措施,經研究證實效果滿意[13]。與以往溶栓治療相比,該項治療措施能將阻塞冠狀動脈開通,使術后的復發缺血、再次梗死以及再次閉塞概率下降,進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14]。據有關研究表明,AMI患者PCI術后,其早期AMI再發概率能下降3%,同時AMI位置也是影響術后梗死再發的一項重要因素[15]。本研究發現,98例AMI患者中,12例術后出現再發,再發率是12.24%,高于孫瑜[16]研究結果,原因可能和不同研究中的樣本數量、術后隨訪時間存在差異有關。

3.1 風險因素分析 分析影響PCI術后AMI患者再發的主要因素,發現年齡≥60歲、吸煙史、糖尿病、術前Killp分級Ⅱ~Ⅳ級、術前LVEF≥40%、多支病變、用藥依從性低均是PCI術后AMI患者再發的風險因素,OR值均>1,由此得出下列結論。①年齡:老年患者PCI術后更易復發,考慮原因為年齡較高的患者對于疾病和手術耐受度較低,手術會給其機體帶來較大損傷,術后的恢復速度較慢,再加上患者常存在各類慢性病,均增加PCI術后的再發風險。②吸煙史:存在吸煙史者,其PCI術后的再發率更高,分析原因為煙草燃燒生成的煙霧內有一氧化氮、尼古丁等成分,被機體吸入后會引起機體或者組織缺氧癥狀,造成冠脈痙攣和血液黏度增加,使膽固醇類物質的沉著進一步加劇,進而對冠狀動脈硬化起到促進作用,使術后再發率升高[17]。③合并癥:糖尿病者PCI術后的再發率較高,因為血糖持續處在較高水平,易引發血管內皮受損,伴隨病程的不斷延長,機體的內環境產生相應改變,包含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同時心血管系統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出的激素、化學物質等能影響到內環境平衡,二者之間可互相促進,使心血管系統產生器質病變。④術前Killp分級:Killp分級能較好反映出患者的心功能,同時分級越高代表心功能越差;故術前Killp分級高者,PCI術后病情更易再發。⑤術前LVEF:LVEF能較好地反映血管內的血流狀態,術前LVEF≥40%說明冠狀動脈存在部分或者重度阻塞,同時血管壁存在損傷,術后易產生支架中血栓,造成心肌梗死再發。⑥病變支數:一般PCI術僅能解決罪犯血管或者犯罪部位,對于其他梗死血管和位置未開展介入處理,就多支病變者來說,PCI僅能解決威脅到生命的疾病,無法將潛在的危險消除,同時阻塞血管常處在左前降支的近端和左主干閉塞,此處血管供應心肌范圍較大,產生缺血后能引發前壁、后壁廣泛心肌缺血缺氧,使疾病再發[18]。⑦用藥依從性:PCI術順利開展并不表示疾病已經治愈,術后仍需給予調脂、抗凝、抗炎等治療,若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不佳,也會直接影響其術后恢復,增加其疾病再發率。

3.2 預防性護理對策 ①PCI術后的再發有關預警評估:結合上述危險因素自行編制出AMI患者PCI術后再發有關風險預警表,量表內涉及年齡、吸煙史、合并癥、術前Killp分級、術前LVEF、病變支數、用藥依從性,按照自變量賦值表進行賦值,其中合并癥每合并1項疾病,則增加1分。由護士結合量表對患者開展評估,得分高,則再發風險高,需要術后加強監測。護士結合得分劃分成低風險(0分)、中度風險(1~3分)及高度風險(≥4分)共3個等級,分別采取綠色、黃色和紅色標記,低風險者由護士或者護師進行護理,中度風險者由≥5年的年資較高護師進行護理;高風險者由主管護師或以上進行護理。②術后案例教育加思維導圖引導:護士合理選擇2例或以上PCI術后再發的AMI案例,講解案例的基本情況,如術后再發時間、再發癥狀、再發處理措施等,經對比首發和再發治療花費、恢復時間及預后等,確定再發治療的難度,加強風險防控有關意識,時間為30 min。③護士將AMI患者PCI術后再發風險防控當作1級主題,將再發心肌梗死有關風險因素以及防控護理當作2級主題,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依據案例分析有關風險因素和作用機制,并將此作為依據擬定護理方案,主要包含風險預警評估、用藥及生活管理和心功能康復鍛煉等,現場演示護理方法,確定護理配合有關要求,時間為30 min。

綜上所述,AMI患者PCI術后的風險因素較多,主要包含年齡≥60歲、吸煙史、糖尿病、術前Killp分級Ⅱ~Ⅳ級、術前LVEF≥40%、多支病變、用藥依從性低等,需要臨床強化有關預防性護理,通過健康指導和藥物干預等有效防控措施,以降低術后再發率。

猜你喜歡
吸煙史分級血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控分析
超微血流與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腎臟病腎血流灌注中的應用
如何篩選肺癌的高危人群?
COPD合并活動性肺結核患者的危險因素及臨床特征探析
分級診療路難行?
分級診療的“分”與“整”
胎球蛋白A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病風險的相關性分析
BD BACTEC 9120血培養儀聯合血清降鈣素原在血流感染診斷中的應用
分級診療的強、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級診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