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行為干預聯合家庭參與護理在精神發育遲滯患兒中的應用

2024-04-17 01:12張繼紅葉陽陽
齊魯護理雜志 2024年5期
關鍵詞:發育分數情緒

金 偉,張繼紅,葉陽陽

(信陽市中心醫院 河南信陽464000)

精神發育遲滯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育障礙,通常指患兒智力和行為表現低于同齡兒童平均水平,這些患兒智商可能比正常兒童低較多,同時可能在語言、社交和情緒方面存在困難[1]。該病患病率為1%~3%,且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由于癥狀可能難以被識別,因此,很難及早診斷[2]。目前,該種疾病治療方法包括專門的康復訓練計劃、教育服務和藥物治療[3]。這些患兒通常需要獲得更多關愛和關注,故對護理干預需求較大。然而,常規護理在精神發育遲滯患兒中往往忽略患兒的個性化差異,缺乏個性化教育和康復計劃,且未針對患兒特殊需要提供充分的支持[4]。心理行為干預是一種以認知、情感和行為為重點的治療方法,通過改變個體認知和行為,達到治療目的。目前,心理行為干預已被廣泛運用于多種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治療中,包括抑郁癥、焦慮癥、創傷后應激障礙等[5]。此外,心理行為干預還被應用于慢性疼痛、心理生理障礙、艾滋病中[6]。家庭參與護理是指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合作,共同制訂并實施護理計劃、監測狀況、提供康復教育和心理支持的護理模式,包括對患者健康狀況的監測、用藥和治療計劃的實施、機械器械的維護與感染控制、患者安全與舒適、康復護理及相關教育等方面。在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癌癥和神經系統疾病等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實施家庭參與護理,提高康復效果。2023年1月1日~5月1日,我們對52例精神發育遲滯患兒實施心理行為干預聯合家庭參與護理,為其獲得更理想的干預效果提供意見?,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收治的104例精神發育遲滯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精神發育遲滯患兒;②年齡3~10歲;③能夠理解本研究內容及目的,愿意參加該研究并由家長或法定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智力障礙或精神疾病史患兒;②存在先天性畸形、神經系統疾病、代謝疾病等特殊情況;③資料不完整患兒。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2例。觀察組男28例、女24例,年齡3~6(4.44±0.75)歲;智商48~61(55.17±2.68)分。對照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3~6(4.50±0.78)歲;智商49~62(55.35±2.64)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包括遵醫囑使用腦神經營養藥物及鎮靜劑、健康教育、行為指導、心理干預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行為干預聯合家庭參與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行為干預:a.心理認知健康教育。入院后護理人員分析患兒個人情況,向患兒及家屬介紹精神發育遲滯相關知識與治療情況等,糾正其錯誤認知,并及時答疑解惑。b.行為護理干預。通過鼓勵性語言溝通,提升患兒依從度,采用繪畫、做游戲、講故事等形式,鼓勵患兒參與文娛活動,通過獎勵機制提高患兒積極性,以提升其生活自理水平。c.個性化心理支持。依據患兒性格與特點制訂對應的干預指導,針對抑郁、孤獨患兒,通過做其感興趣的事情激發活躍度與欣然感;針對情緒不穩定的患兒,囑家屬給予陪伴并盡量滿足其需求。②家庭參與護理:a.成立家屬參與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與考核;b.囑家屬全程參與干預,與家屬共同監測患兒每個階段的病情變化,觀察患兒精神狀態、行為、日常能力、睡眠狀況等,要求家屬督促患兒定時用藥且規范用藥;c.在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告知家屬分散患兒注意力,減輕其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兒依從性;d.康復師依據患兒發育特點及疾病表現制訂個性化訓練方案,包括感覺、直覺、運動、語言溝通等訓練,要求家屬知曉并能夠掌握訓練要點,輔助患兒共同參與訓練,糾正錯誤姿勢,監督訓練進程。

1.3 評價指標 ①精神發育異常程度:采用采用格賽爾發育量表(Gesell)評估兩組護理前后精神發育異常程度,包括適應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大運動能力、精細動作行為5個部分,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發育異常程度越輕。②心理狀態:采用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量表(SCARED)和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DSRSC)[7]評估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SCARED用于評估患兒焦慮性情緒障礙,共41個條目,采用0~2分3級評分法,分數與焦慮呈正向變化。DSRSC用于評估患兒抑郁情緒障礙,由18個條目構成,采用0~2分3級評分法,分數與抑郁呈正向變化。③智力水平:采用韋氏幼兒與兒童智力量表(IQ)[8]評價兩組護理前后智力水平,包含12個條目,初試分數為粗分,將粗分轉化成量表得分,分數=10+(X-M)/SD×3,而后轉化為IQ,IQ=100+(X-M)/SD×15,總分55~145分,分數越高表示智力水平越佳。④日?;顒幽芰?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9]評估兩組護理前后日?;顒幽芰?包含著裝、衛生、活動能力、行為能力等14個條目,總分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兒日常生活能力越強。⑤生存質量:使用兒童生存質量評定量表(PedsQL4-0)[10]評價兩組護理前后生存質量,包括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3個部分,分數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存質量越好。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Gesell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Gesell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SCARED、DSRSC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SCARED、DSRSC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護理前后IQ、ADL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IQ、ADL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護理前后PedsQL4-0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前后PedsQL4-0評分比較(分,

3 討論

精神發育遲滯病因復雜,常見原因包括基因異常、頭部受傷、出生前感染、母親在懷孕期間使用藥物或飲酒等。此外,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健康保健和教育機會缺乏,均可能影響兒童的精神發育。因此,對該類患兒進行有效護理至關重要。

吳超華等[11]在研究中發現,將家庭參與式護理聯合個體化延續護理應用在早產兒體格生長中效果理想,能夠有效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Gesell評分高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這是因為心理行為干預可以針對患兒存在的行為問題,提供行為技能訓練,幫助其逐漸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提高適應、社交、大運動等方面。護理人員針對患兒存在的社交障礙,提供社交技能訓練,幫助其與他人更好地溝通和交往,促進其社交能力的提高。家庭是患兒成長發育最重要的環境,家庭成員參與護理可以增強患兒家庭支持,建立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提供情感和物質支持,有助于患兒更好地適應生活和學習。通過心理行為干預聯合家庭參與護理,可以幫助患兒建立積極的情緒狀態,增強其自信心,有利于促進其精神發展的良性循環,達到改善精神發育異常程度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SCARED、DSRSC評分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可能因為精神發育遲滯患兒容易感到無助、沮喪和焦慮,可以通過心理行為干預提高患兒的認知水平,幫助其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問題來源,減輕其焦慮情緒。由于存在多方面的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患兒往往會感到失落、無趣和缺乏自信心。心理行為干預通過鼓勵患兒積極參與治療活動、提高自身技能,增強自信心和掌控感,從而緩解患兒抑郁情緒。另外,家庭成員對患兒情感和物質支持,可以增強其自信心和安全感,從而減輕負性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IQ、AD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究其原因:心理行為干預可以提高患兒認知水平,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治療內容。家庭參與護理能夠使干預措施得到更具體、全面的實施,提高治療效果。該方式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如游戲、音樂等,促進患兒大腦神經發育,提高患兒學習和記憶能力,從而提高智力水平。家庭參與護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患者自理的良好習慣和行為規范。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PedsQL4-0評分高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這是由于心理行為干預聯合家庭參與護理可以幫助患兒掌握更好的自理技能,如穿衣、洗臉、刷牙等,從而提高其自理能力,有助于改善患兒身體健康狀況,降低發生生理、情感功能障礙風險,提高其社交水平與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對精神發育遲滯患兒采取心理行為干預聯合家庭參與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患兒適應水平,緩解負性情緒,提升其智力水平及日常生活質量。但本研究還存在不足之處,如納入患兒數量有限且納入分析類型的指標少,在今后將會針對性改進。

猜你喜歡
發育分數情緒
分數的由來
無限循環小數化為分數的反思
可怕的分數
孩子發育遲緩怎么辦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算分數
刺是植物發育不完全的芽
中醫對青春發育異常的認識及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