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深度學習角度談高中地理教學方式轉變

2024-04-18 05:26林碧珠
高考·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轉變高中地理深度學習

林碧珠

摘 要:高中地理這門學科綜合性較強,是部分學生高考的必考科目。由于學科知識特點,高中地理一度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對于學習文科的學生來說也是挑戰性比較大的一科。傳統的教學主要采取的是填鴨式教學法,在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和地理思維方面,效果差強人意。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高中地理,提升地理素養,轉變教學方式就非常有必要。

關鍵詞:深度學習;高中地理;教學方式;轉變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深度學習的理念也得到了廣泛傳播,并已經在很多學校開始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深度學習主要是講通過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法,使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具備處理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夠通過對知識的融會貫通,掌握舉一反三和創新的能力。另外,跟傳統學習過程不同,深度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它更多的是學生主動探索的過程,學生觸類旁通基礎上消化成自己的知識,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獲得成就感。

一、高中地理教學現狀

高中地理除了需要學生背誦記憶之外,還需要學生有扎實的歷史知識儲備、數學計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等,對于文科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導致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習沒有信心或者不感興趣。高中地理的學習需要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考查的比重相對不大,導致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習重視度不高,投入地理上的時間相對較少。

部分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方法使用的還是記憶和背誦,對于深度的理解和認知能力欠缺。高中地理不僅僅考查概念和規律,還要考查學生推理、計算以及空間想象能力,所以,不建立在理解基礎上的背誦,很難提高學習效果。

但是,部分高中地理課堂仍然采用單一的教學法,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述過多,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意識不足。而且過度重視考試方法和考試重點內容的教學,忽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和對知識領悟能力的培育,導致教學成果不佳。

二、從深度學習角度轉變高中地理教學方式的意義

高中地理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應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地理知識體系,并能夠從地理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1]。鑒于當下高中地理教學現狀,深度學習正好可以解決高中地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因此,深度學習對于高中地理教學和學習而言,不僅僅是新課標改革深化的要求,也是廣大師生對地理教學和學習的必要需求。

深度學習可以為高中地理教學方式的轉變提供新思路和理論參考,對建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及教師教學反思都有幫助。深度學習的實現需要理論結合實踐,并且需要學生自主思考,實現對知識的融會貫通,這給學生高中地理的系統化學習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教學方式轉變的探究

(一)教學過程注重學科交叉

高中地理是自然與人文兩個領域知識的結合,沒有綜合素質的基礎很難完成高中地理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前查找交叉學科資料,不僅培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也復習了其他科目的知識,同時降低課堂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學生通過自主查找資料過程,知識總結和提煉能力、知識融合的能力等都會得到提高,這也有助于學生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情境式教學

地理知識又多又雜,在教學中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很難高度集中精力去理解。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從不同的情境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新高考中題目都是以真實情境為背景,所以情境的創設對高中課堂中學生實現深度學習至關重要。情境的創設遵循真實性、針對性、啟發性等原則,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共鳴,應內容簡潔明了、重難點突出,貫穿教學始終,學生的思維就會發生碰撞,形成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2]。例如,高中地理中有關地貌形成與特征的教學,大篇幅的文字介紹很容易讓人產生反感,如果教師為學生找到每個地貌的代表性實景視頻,讓學生自己描述視頻中地貌特征,對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必然是事半功倍。

例如,在《常見地貌類型——風沙地貌》一課教學中,引入西北地區風沙的視頻,從視頻中讓學生生動形象地認識風沙地貌中的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并對成因進行了初步探討,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探討熱情和求知欲。對于自然活動對地理的影響,可以為學生播放科普視頻,或者帶學生參觀地理博物館,讓學生能夠直接觀察地殼運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環?;顒?,讓學生認識環境保護和地理的關系,培養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再如,在講授《植被》一課時,可以嘗試對校園的植被進行調查,在觀察、記錄、整理、分析數據中學會深入思考問題,分析植被生長差異的可能原因,強化學生對植被和環境關系的認識,對影響植被的自然因素認識更加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在校園綠化中的意義。在《工業區位因素》授課中,可以以本土的企業福耀玻璃廠為情境,貫穿課堂始終。首先簡單介紹了福耀玻璃廠的基本情況,通過觀看玻璃廠車間生產玻璃的視頻,引導學生歸納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呈現福耀玻璃廠在美國建廠的新聞,展示福耀玻璃廠全國分布圖和世界分布圖。然后進行探究:為了供應美國玻璃市場,福耀集團在中國、美國建廠的區位優勢分別有哪些?學生分組熱烈討論,對于是否去美國建廠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最后展示福耀玻璃廠董事長曹德旺先生的采訪視頻,比較各自的區位條件,總結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整堂課以本地企業為背景,真實有效并引起共鳴,引發學生思考,整個探究活動過程從簡單到復雜,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達到了深度學習的目的。課后還有同學意猶未盡,自己上網搜集資料提出了更多獨特的看法。當然圍繞真實情境展開的課堂探究中更要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維的養成,良好的地理思維是解決地理問題的關鍵。

(三)應用問題教學法

深度學習要求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能力,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對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并無好處。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實踐表明采用問題教學方法對于學生達到深度學習目標有很大幫

助[3]。學生在課前帶著教師給的問題查找資料,對于不懂的地方也提出問題,并通過課堂學習來答疑解惑,學習以后根據自己想要深度學習的內容提出問題,在教師引導下獲得答案。每一次提問題和找答案的過程都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在自主學習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構建自己的地理學科知識體系。問題的設計要科學,必須符合課標要求,不能漫無邊際,夸夸其談,除了科學表達之外,還得注意問題本身對思維培養是否存在價值,是否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水平。一般來說問題的設計應該以已學的知識為基礎,逐步引導學生探索新的知識,在問題與問題之間形成思維鏈,層層遞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主完成探究,做到深度學習。

例如,在《交通建設的影響因素和意義》一課教學中,以鄉土地理為主,喚起學生的熟悉感和興趣點。以福建龍江為例,通過對宋橋、元載大橋、觀音埔大橋的背景知識學習,從時空角度分析影響交通建設的因素,設計一系列問題鏈:1.為什么宋橋橋墩建成舟形?2.龍江古橋自建成以來面臨哪些不利自然條件?3.與古橋相比,元載大橋的優勢有哪些?4.元載大橋的建設對龍江古橋有何影響?5.觀音埔大橋建成給福清帶來哪些影響?6.通過建設時長、資金、橋梁的規模等方面的比較,影響現代交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一系列問題過后,課堂情緒高漲,學生之間的討論熱情空前,沒想到把身邊熟悉的事物搬到了地理課堂上,更加激發了學習興趣,并迸發出一系列的問題。然后趁熱打鐵,介紹港珠澳大橋,讓學生開闊眼界了解國家的建設水平,也設置了一系列問題:跨海大橋彎曲起伏的原因?為什么要建海底隧道,一橋到底不行嗎?港珠澳大橋建設給港珠澳地理帶來的積極影響?整節課以問題鏈串連起來,通過時空對比,理解交通建設的影響因素和意義。在課堂上組織小組討論并且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等,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提高深度學習效率

牢記學生是課堂主體,尊重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探究,對已學知識進行記憶、理解、質疑、重組,再形成個人的獨特思想意識和觀點,達到深度學習目標[4]。

例如,在講授“解決沙特阿拉伯水資源短缺的措施”相關內容時,采取了小組探究法,將班級進行分組,學生可以應用所學知識很好地解決問題。對于如何運用所學洋流知識設計運輸冰山的路線,對學生來說則是難點,但該問題卻能讓遠而空的洋流變得近而真實,通過小組探究,學習的知識得到實踐應用,實現深度學習目的。首先創設了問題情境,提出了本節課的核心又具有挑戰性的教學主題——能否利用南極冰山來緩解阿拉伯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呈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即了解南極冰川的儲量、分布等狀況以及阿拉伯的國內水資源利用現狀,進行分組探究:你是否同意,說明理由。設置一系列小組探究問題:1.為減少南極冰山消融,提高冰山的利用率,設計冰山輸送線路時需要考慮運輸速度,在輸送過程中可以利用哪些洋流?2.根據洋流的季節變化,什么季節運輸更合適?并將冰山的輸送路線繪制到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上。整節探究設計將核心問題分成了若干個具體問題,活動情境由簡單到復雜,問題由淺顯到深入,形成問題鏈,對學生思維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5]。學生還可以以辯論的形式就“可不可以利用南極冰山”這個問題展開探討,促使學生參與熱情高漲,開始從多方面尋找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深入辯論使他們體驗到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影響,引導學生從理解、遷移走向思辨、深度學習。整堂課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教師深入小組內部,對學生存在的相關疑問做出適當的解答,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生通過反復探究,實現了深度學習的目的。

(五)借助現代技術手段促進深度學習

在大部分地理教學中,無論是觀察圖表還是實驗過程,教師通常沒有布置具體詳細的觀察任務,學生對地理現象和地理原理沒有辦法深入理解。原因可能是教師對地理學科原理理解不深刻,關注其他地理性而忽略了科學性,也可能是過去受到地理課堂的限制和地理教學手段的限制,只有較少學校擁有地理專用教室,而像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科的學生,人手一套的實驗器材,更是少之又少。隨著智慧教室的建設,信息技術的進步,地理課堂的教學形式多元化,教學手段多樣化。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撐,做到地理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也變得更加全面而便捷,學生學習地理原理更加直觀有趣,地理課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自主發現自然現象并加以解釋,學習效果得到極大的

提高。

例如,在《洋流》一課教學中,在講述“洋流概念”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利用Earth Null School(又被稱為全球大氣可視化模擬網,能夠實時展現全球洋流、大氣運動等數據平臺)展現墨西哥灣暖流實時狀況,通過改變時間對比佛倫利達半島距離等手段,引導學生深度觀察洋流的特征,自主得出洋流概念。這樣學生對洋流概念的理解更為深刻,特別對“常年”“大規?!薄胺€定”的特征的領會,形成新的發展區,為后面洋流影響機制的推導形成良好的學習基礎。因此對概念、地理想象的把握是學好地理原理及其應用的根本。當學生面對“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無從下手,尋找其中的規律,并繪制成洋流模式圖就更加困難,學習依然是停留在表面,做不到深度挖掘。教師課堂上應用全球大氣可視化模擬網展示各大洋洋流實時情況,引導學生繪制模式圖。通過應用現代技術引導學生觀察和繪制,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解決問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為開展深度觀察和深度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

信息技術可以用在中學地理的大部分知識點的講授,比如地形地貌、水循環、天氣系統等。例如,在《常見地貌類型》一課講授中,可以以長江為例,介紹河流堆積地貌和侵蝕地貌,在課堂中充分利用谷歌地圖展示長江流域各地貌,學生不僅如身臨其境地觀察不同地貌,還能通過對比,對已有的感官知識進行重新整合,喚醒學生的課堂靈動性和多維思維,做到高質量的深度學習。

結束語

高中地理除了對學生的歷史、化學、物理、生物、數學等基礎有要求,同時還需要學生掌握查找資料、數據統計分析、建立模型等能力,因此想要學好高中地理必須激發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深度學習的理念跟高中地理教學目標不謀而合,所以在教學中以深度學習理念來推動教學方式的轉變,不僅可以更好地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識體系,值得廣大師生共同探索和實踐。本文僅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層面,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和課堂觀摩課案例,淺談了深度學習的一些教學方式,未來能否有更多具體教學策略,還需一線地理教學工作者一起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商中亮.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滲透深度學習思想的教學策略探究[J].高考,2021(1):29-30.

[2]杜冬.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深度教學探究[J].高考,2021(1):45-46.

[3]劉海強.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教學路徑[J].智力,2020(19):159-160.

[4]趙強.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中地理教學方式轉變研究[J].讀寫算,2019(18):40.

猜你喜歡
轉變高中地理深度學習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轉變及對策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試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關于會計職能轉變若干問題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