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視域下圍棋融入國際中文教育之探究

2024-04-25 11:58馬旎
現代語文 2024年2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動地展現出一個民族的生活、情感、知識、信仰等精神內涵,具有獨特的魅力。圍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但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并未受到足夠重視。首先闡述圍棋豐厚的文化內涵及其體現出的非遺價值,在此基礎上,探討圍棋融入國際中文教育的必要性。同時,在非遺視域下,就圍棋融入國際中文教學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應對策略。通過圍棋這一文化載體與以棋會友的交流方式,不僅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可以提高國際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增強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圍棋;非遺價值;國際中文教育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不斷碰撞、交融,學習中文在海外已蔚然成風,中國文化也以其獨有魅力而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是一個國家最具民族代表性的優秀文化傳統,對于維系社區傳統、凝聚民族認同、促進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僅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生動體現[1](P26-27)。近些年來,非遺在國內課堂的探索已取得顯著成效,但走進對外漢語課堂的力度還不夠。同時,很少從非遺視域的角度來講授相關課程,學生很難體悟出隱藏在物質載體背后的知識、技藝、信仰等精神內涵。

圍棋文化不僅是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凝聚著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精神、智慧與品格。同時,具有典型非遺價值的圍棋,在國際中文教學中可以發揮引領作用,是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渠道。本文結合非遺的具體特征,闡述了圍棋豐厚的文化內涵及其體現出的非遺價值;并在非遺視域下,探討圍棋融入國際中文教育的必要性。通過這一個案研究,使“看不到的文化”(主觀文化)與“看得到的文化”(客觀文化)相結合,探究物質載體背后的精神文化,消除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刻板印象,增強文化認同,并進一步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世界范圍內的繼承與傳播,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

一、圍棋的文化內涵與非遺價值體現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經過千百年來發展與積淀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它的傳承與發展關乎文化血脈賡續和民族復興偉業。圍棋作為具有典型特征的非遺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凝聚著中國古典哲學智慧,長期以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人格形態和價值觀念等,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緊密相聯。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

周耀林等學者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它記錄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征,蘊藏著所屬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類各民族的寶貴財富?!保?](P247)可以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所強調的是物質載體背后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它是一個國家文化身份的象征,反映了民族精神與民族品格。作為最具文化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出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獨特魅力,它所體現的活態性、傳承性、民族性、共通性等特征,被賦予了歷史感、認同感,并且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從而呈現出一個真實、完整、立體、鮮活的中國,并反映出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價值觀念與精神內涵。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審美價值、和諧價值、教育價值、經濟價值等,承載著歷史見證、文化傳承、教化育人、社會聚合等功能,對傳承千年技藝、延續歷史血脈、提高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軟實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產。

(二)圍棋與中國文化

圍棋,在古代稱為“弈”,相傳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琴、棋、書、畫”中的“棋”,指的便是誕生在中國的圍棋。圍棋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與寶貴的財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積淀。

1.圍棋與思想文化

圍棋的發展和華夏文明緊密相連,與《周易》、儒家、道家、兵家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一定意義上說,它是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完美體現?!吨芤住繁蛔u為“群經之首”,它最根本的哲學理念便是平衡觀。由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則倡導“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他認為,任何事物都講究度,既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理想的“中和”狀態——即“和諧”。而圍棋的本質就是“和諧”,雙方在對弈時,為力求每一步棋都達到最佳狀態,就要考慮到大小、高低、虛實、緩急、攻守、死活;如果只考慮眼前利益,不顧及全局局勢,平衡便會遭到破壞,也就無法達到“和諧”狀態。同時,圍棋的棋子數目相同,地位平等,可以下在任意位置,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的“人本精神”和“仁愛精神”[3](P87)。相對而言,棋道的“道”更多地是指道家之“道”,圍棋的黑白二子象征著陰陽兩極,而只差一子則象征著陰陽轉化。圍棋的中心點稱為“天元”,其位置和意義與太極八卦圖中的“太極”完全相同。先手與后手、急所與緩手、俗手與妙手、局部與全局等,無不體現著辯證法的魅力。還需指出的是,圍棋與古代軍事思想也密切相關,不少軍事家都是圍棋高手,棋盤相當于戰場,兩方對弈就是排兵布陣,古代兵法中的“圍魏救趙”“欲擒故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計謀,在圍棋中都是屢見不鮮的著數。

2.圍棋與書畫文化

在古代,“琴、棋、書、畫”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衡量風流儒雅的文化藝術修養標準,因此,中國的圍棋文化資源異常豐富,圍棋自然也成為文人墨客在詩、詞、歌、賦和小說、繪畫中吟詠、描寫的題材。在中國文藝百花園中,亦保存著大量與圍棋有關的神話傳說、成語故事、詩詞歌賦等。比如,唐代杜甫《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楚江巫峽半云雨,清簟疏簾看弈棋?!彼未醢彩镀濉つ獙蚴聰_》:“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边@些詩句或寫觀棋情境,繪聲繪色,或以棋為喻,抒發人生哲理。又如,古代名畫東晉顧愷之的《水閣會棋圖》、唐代周昉的《圍棋繡女圖》等,也以圍棋為題材[3](P86)。同時,還產生了許多與圍棋相關的成語,如“觀棋爛柯”“舉棋不定”“棋逢對手”“人生如棋”“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等。古代不少棋手都有很高的文學素養,他們以棋會友,以棋入文,在對弈過程中往往會配上一盞清茶,與自然融為一體,這也是圍棋被稱為“手談”“忘憂”的一個主要原因。

3.圍棋與禮儀文化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圍棋與禮儀文化自然密不可分?!捌宓离m小,品德最尊?!笔终勛怨啪褪茄攀?,必須遵守相應的禮儀和規則。入座禮、猜先禮、開局禮、執子禮、落子禮、收子禮、認輸禮等,都是對中國禮儀的完美詮釋??梢哉f,禮儀貫穿了一盤圍棋的始終。對弈之前,雙方握手以表尊重;年幼者請年長者抓子,年幼者猜子;男士請女士抓子,男士猜子。對弈之時,保持安靜,坐姿端正,輕拿輕放,落子無悔。對弈結束,雙方友好復盤,互道感謝,握手再見。這些禮儀都充分體現了尊敬師長、謙遜有禮、誠實守信的中華文化傳統。

4.圍棋與哲理人生

中國傳統文化素來以大局為重、以集體為重,注重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反應在圍棋上就是“氣眼”。圍棋勝負的標志就是所占地盤之大小,而欲想占領地盤,就必須至少有兩口各自獨立的“氣眼”?!皻庋邸本褪亲约旱幕顒涌臻g,對方不得侵入,象征著中國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發展,就必須擁有根據地。而要有根據地,就必須有回旋的空間。這與我國傳統農業社會的思維方式如出一轍:想要保有地盤,就要使地盤聯成一片;要想地盤不失,就必須以所有城池作為依托。一顆孤立的棋子,作用極為有限,易被吃掉,但聯系在一起便勢不可擋。這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視整體、重視全局的體現。如前所述,圍棋還體現出深刻的辯證思維,如中腹與邊角、厚棋與薄棋、虛勢與實地、進攻與防守、舍棄與取得等。這就要求棋手應運用唯物辯證的思維方式,正確處理對弈中的各種矛盾,特別是要抓住關鍵矛盾和具有大局觀念。作為一種高級智力游戲,圍棋的競技性很容易形成勝負心。如果我們持一種享受比賽的態度,就能在棋藝的爭奪之中看淡得失、超脫輸贏,就像蘇軾《觀棋》所說的“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就此而言,我們應以平常心看待世事紛紜,勝負都付欣然,圍棋如此,人生亦然。

(三)圍棋的非遺價值體現

王文章指出:“多種多樣的功能決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精神價值、科學價值、審美價值、和諧價值、教育價值、經濟價值等多方面的價值?!盵4](P70)這里主要對圍棋所具有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進行闡述。圍棋是伴隨著華夏文明的發展而來的,上古時代堯造圍棋,春秋戰國已廣為流傳,兩漢時期是圍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唐宋時期是第二個高峰。圍棋就是在這時傳入了日本、朝鮮等國家,翻開了圍棋交流史上的重要一頁。這是圍棋所具有的歷史價值之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歷史文化見證,蘊藏著所屬民族的精神特質、文化心理、情感智慧等。而圍棋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高度智慧,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緊密相聯,具有豐厚的文化內涵。這是圍棋所具有的文化價值之體現。圍棋是一種益智類游戲,能夠增強棋手的邏輯能力、大局意識、專注力、意志力等,培養他們沉穩平和的品格與謙恭有禮的品德,《孟子·告子上》中的“弈秋教棋”,已很好地說明了圍棋的教育價值。當代社會,越來越多的學校開設了圍棋課程,將技藝與文化相結合,圍棋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價值愈加彰顯。

與此同時,非遺所具有的活態性、傳承性、民族性、共通性、多樣性等文化特性,在圍棋上的體現也尤為突出。其中,活態性是非遺最重要的一個特性。所謂“活態”,可以理解為它的文化內涵是通過人的活動表現出來并傳達給受眾,而且會在傳承過程中不斷發展創新。圍棋就是通過棋手之間的對弈,展現出中國古典哲學的和諧、辯證等觀念,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在傳播過程中,一些國家或地區接受了圍棋,并且對它進行了相應的改造創新。這都充分說明了圍棋是一種活態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性,是指它具有被人類集體、群體或個體一代接一代享用、繼承或發展的性

質[5](P33)。圍棋從上古時代流傳至今,技藝傳承是支點,文化傳承是核心,通過棋手之間的對弈盡顯中國智慧。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無形性,它是以一種變動的、抽象的和依賴于人的觀念、精神的存在,是一種抽象的文化思維[5](P35)。圍棋也是通過棋盤棋子和棋手對弈等有形的物質載體,來展現出高超棋技中的哲學觀念、思維方式、人生理念以及特有的民族精神和心理。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族性,是指某項非遺是該民族所獨有的,并被打上了該民族的烙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民族的思維、情感、審美、智慧、技藝、創造力等。圍棋就鮮明地表達出中華民族所獨有的哲學思維方式,以及“勝固欣然,敗亦可喜”的人生態度等。不僅如此,非物質文化遺產還具有文化多樣性,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區域,其形態會發生一定程度的變異。比如,圍棋傳入日本后,經過漫長的發展,日本在近現代逐漸創立了一套完備的競技制度,并在二十世紀初對當時發展緩慢的中國圍棋予以反哺。再如,圍棋傳入歐洲之后,現在每年都會舉辦圍棋大會,棋手來自全球各地,與傳統比賽不同的是,它包括計時賽、雙人賽、超快棋賽等一些趣味性比賽,被稱為“歐洲圍棋嘉年華”??傊?,圍棋文化不僅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文化多樣性,它不僅是中國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的珍貴遺產。

二、非遺視域下圍棋融入國際中文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來看,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比較注重文化技能的培養,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相對而言,對中國民俗風情、人文精神的介紹則缺乏全面的文化關照。當然,技能的培養也是不可偏廢的,不過,僅僅依賴于技能學習的話,學生則很難領悟到中華深層文化的精髓,會導致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從而產生交際障礙。而立足非遺理念的文化教學,是將其活態性、傳承性、民族性、多樣性等特征,作為動態文化向學生講授,挖掘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基因,呈現出其博大精深的文化面貌。圍棋作為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非遺價值,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緊密相聯。將它融入國際中文教育之中,有利于國際學生消解刻板印象、消除交際障礙,增強文化認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在當今全球化浪潮的沖擊下,一些西方人士先入為主地形成圍棋起源于日本或韓國的認識。因此,借助于國際中文教育這一平臺,還可以促進非遺的傳播,使圍棋這一文化瑰寶逐步走進國際學生的內心世界,促使他們對中國文化保持濃厚興趣,并愿意為之進行積極主動的宣傳。

(一)融入圍棋活態性特征,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國際中文教學以語言技能學習為主,即使是文化教學,也大多集中于理論闡述或技能傳授。這樣的教學方法,既未能動態地向學生展示活態的文化,也未能將技能與其背后的文化內涵相結合,以致于學生在一時新鮮之后便失去學習動力,喪失學習熱情。非遺的活態性理念強調的是精神的傳遞,通過人的活動傳達出深厚的文化內涵,并要與時俱進,以創新驅動發展。就此而言,將圍棋文化融入國際中文教學時,必須要有師生、生生互動。比如,在講解棋盤棋子的時候,學生要緊緊跟著老師的行動走,眼睛盯著棋盤,手拿著棋子,輕聲落下,學會行棋方法,認真體會對弈感受。同時,教師還要將棋盤設計所體現的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概念解釋給學生,并告訴他們這副棋盤就相當于一個小世界,每一個棋子相當于一個士兵,由對弈者統領士兵來打贏這場戰爭。這就把技能與精神結合起來,以此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他們繼續探索的欲望。

(二)融入圍棋民族性特征,掌握中國深層文化

在文化學習中,國際學生首先感知到的是表層文化,如街道、建筑物等物質文化遺產;在學生進入到高級階段之后,之前所接觸到的表層文化,已不能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為了更好地融入社會,要引導他們理解中國的深層文化,即在民族文化中起主導和定型作用的那部分文化,如價值觀、道德觀、思維方式、民族心理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一種抽象的文化思維,圍棋則是“看不到的文化”(主觀文化)與“看得到的文化”(客觀文化)形式的完美結合,通過人們的現實創造與表現,向世人展示和傳遞出中華民族胸懷天下、寬厚包容、以人為本、追求卓越、勤勞智慧、情趣高雅、熱愛生活、親近自然的文化品格和民族精神[6](P178)。無論是物質層面棋盤棋子的設計,還是精神層面的思維方式、禮儀規則,圍棋都彰顯出鮮明的民族性。高級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行棋技巧的過程中,也可能會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地理解中庸之道、禮儀之道、君子之道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這將有助于學生消除文化障礙,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融入圍棋多樣性特征,構建文化交流平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個人類文化多樣性的根基、源泉和生態場。有些非遺項目在動態傳承的過程中,還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跨越了民族的界限,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引起強烈共鳴甚至是改革創新。在國際中文教育中,弘揚非遺保護理念,有利于構建多元文化交流平臺,傳遞世界多元共存的文化價值觀,讓中國民族特色文化成為世界共享的文明,不僅能促進中國文化的新生與繁榮,也會為人類文化的多元化建設作出相應的貢獻[7](P53)。比如,圍棋在對外文化交流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唐代傳到朝鮮、日本等亞洲國家,逐漸形成了中、日、韓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作為中國文化精粹的圍棋文化不僅在亞洲國家廣為傳播,在當代世界也逐步普及開來,并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作為文化交流的載體、溝通的橋梁,圍棋更容易被國際學生理解與認同,從而進一步促進中國非遺的傳播與發展。

三、圍棋融入國際中文教育的思路和策略

圍棋體現出典型的非遺特征和價值,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理應成為國際中文文化教學的重要內容。下面,我們就結合目前的文化教學現狀,對如何將圍棋融入到國際中文文化教學中,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應對策略。

(一)加大圍棋文化教學研究力度

目前,在國際教育文化教學中,關于茶文化、書法文化、剪紙文化的課程設置較為豐富,教材也層出不窮。相對而言,圍棋文化的課程設置就比較簡單,有的只是文化體驗活動中的一個環節,適用于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圍棋教材更是寥寥無幾。如果有系統的圍棋文化教材作為支撐,有健全的圍棋文化課程體系作為保障,伴隨著從棋盤棋子物質層面的講解到對弈環節精神層面的傳授,在這一過程中,不但學生的棋技會不斷提高,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組織編寫教材時,還可以從非遺角度切入,闡述圍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涵,使學生通過圍棋這一載體認識非遺、了解非遺,增強文化認同。因此,應加強圍棋文化在國際中文教育中的研究力度,從非遺角度編撰圍棋文化教學教材,增設與之相應的圍棋文化課程,為圍棋教學奠定扎實的文化根基和理論根基。

(二)利用圍棋豐富的文化資源開展教學

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文化內容所占的比重是有所差異的。就初級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漢語水平較為薄弱,這時,應以圍棋體驗為主,可以在語言課程中適當穿插淺層圍棋文化知識的講解。到了中高級階段,學生的漢語水平有所提高,這時,可以開設圍棋選修課程,對圍棋文化進行系統講解。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滿足深層交流的需要,也可以利用圍棋豐富的文化資源,在語言課程中融入有關圍棋文化知識的傳授,如“舉棋不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等,將它們所蘊含的精神內涵與人生哲理講授給學生。特別是在高級階段的文化課上,可利用學生的好勝心以及提高棋技的愿望,通過講授行棋的具體技巧,來著重闡述棋藝運用背后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如攻與守、進與退、棄與取等辯證思想。亦可以與茶文化相結合,學生一邊下棋一邊品茶,通過這種方式,來真切體會“勝固欣然,敗亦可喜”這種曠達超脫的人生姿態,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在教學方法上,圍棋課程要注意運用綜合互動教學模式。在面對不同民族/國家背景的學生時,彼此之間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應以多元文化互動的方法、平等交流對話的方式,使學生主動親近中國文化、積極理解中國文化。比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向學生提問:其母語國度有哪些非遺文化項目,并請他們談談對某一項非遺文化的了解;接著,請日、韓學生闡述圍棋在他們國家所代表的意義,在這一基礎上,老師逐步引導對比與中國有什么異同。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從自己所熟悉的角度出發,愿意去了解和學習非遺文化;二是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構建平等交流的文化平臺。

(三)利用非遺數字化豐富教學手段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非遺數字化逐步成為一種普遍的非遺傳承手段,非遺數字化教學也將成為未來常見的教學模態,將這些無形的文化較為直觀地、全面地展現出來[8](P1)。比如,可以利用視頻來導入圍棋起源故事——“堯造圍棋,丹朱善之”,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借助專業圍棋軟件“丹朱課堂”來進行圍棋規則的講解。這時,屏幕上會顯示出棋盤等,觸碰點擊,便會出現黑、白二子對弈的場景。同時,面對高級階段的同學,可以結合PPT講解有關圍棋的成語、詩詞等,以貼合生活的圖片動畫為主。課下,同學們也可以通過圍棋軟件進行PK,或者是人機對弈,或者是定期舉辦文化沙龍、圍棋比賽??傊?,通過豐富多彩的圍棋文化活動,將非遺內容以靈活的形態展現出來,從而降低留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難度,幫助學生了解非遺背后的文化內涵,并為非遺的海外傳播拓寬道路。

(四)加強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圍棋教師的培養

從非遺角度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代代流傳的,并且必須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實現有效傳承。也就是說,技藝傳承是支點,文化傳承是核心,而非遺傳承人則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就國際中文領域內的圍棋教師來說,并不是要把老師培養成專業選手,而是通過培養圍棋教師來豐富文化教學內容,使更多國際學生了解圍棋、熱愛圍棋,提升圍棋文化在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關注度。一方面,可以依托圍棋這一載體,增強學生對深層文化的理解,提高其跨文化交際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國際中文教育這一平臺,擴大圍棋的國際話語權、影響力,秉持“以棋會友、以棋養德、以棋啟智、以棋怡情”的原則,在“對弈、對話、對接”中講好圍棋故事,講好非遺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綜上所述,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記錄了并反映出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審美情趣、價值觀念與精神內涵,是全人類各民族的寶貴財富。作為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圍棋身上亦體現出典型的非遺價值,凝聚著中國古典哲學智慧,長期以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民族心理等,是國際學生了解、理解進而認同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非遺視域下,將圍棋文化融入到國際中文教育中,挖掘隱藏在物質載體背后的知識、技藝、信仰等文化觀念,有利于消除國際學生對中國文化輸出的刻板印象,加強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共同繪就一幅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新畫卷。我們堅信,從長遠來看,中國圍棋文化必然會憑借自身的獨特魅力而獲得更多國際學生的關注,中國圍棋文化也必然會在國際中文教學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魁立.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J].河南社會科學,2007,(1).

[2]周耀林,王三山,倪婉.世界遺產與中國國家遺產[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張孝平,畢亞旭.圍棋文化的啟迪[J].體育文化導刊,2006,(3).

[4]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修訂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5]宋俊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征芻議[J].江西社會科學,2006,(1).

[6]阮靜.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對外漢語教育[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

[7]常峻,黃景春.“非遺”保護理念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傳播與應用[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8]李雨航.非遺數字化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Go into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a Ni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China)

Abstract: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ividly show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of a nations life, emotion, knowledge, belief and so on, which has uniquechar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hinese Go embodies Chinese classical philosophy and accumulat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 has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but has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In view of this, by studying th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Go and i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alu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Go into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trategies on integrating Go into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cultural identity, reduce cultural suspicion and dispel cultural prejudice. Through Go, Chinese culture can be spread naturally and effectively, and friends can use Go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Go;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value;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作者簡介:馬旎,女,青島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研究
現今社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探索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繡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探析
“非遺”圖像——淺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圖片拍攝
芻議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護
唐山皮影在新媒體網絡中的傳播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推動沈陽市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