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教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三同”作文教學的路徑

2024-05-01 05:07郁偉
語文建設·下半月 2024年3期
關鍵詞:教學路徑作文小學語文

郁偉

【關鍵詞】義教新課標;小學語文;“三同”作文;教學路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義教新課標”)頒布后,在“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要求上,我們經過思考與實踐,摸索出小學語文“三同”作文教學的有效路徑,在“教人求真”的過程中引領學生通過“求真”和“學真”,在新課改中開展“真教學”?!叭弊魑慕虒W通過“同學、同享、同生”的路徑,讓作文課堂上的師生最終走向共同學習、共同討論、共同生長,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這里的“同學”特指在習作過程中的共同學習,“同享”特指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同生”則是師生、生生一起在作文訓練中走向生命,最終實現走向兒童、走向語文、走向成長、走向生命的語文生活。[1]

一、創新學習方法,在“同學”中積累經驗

義教新課標在對“學習情境的創設”建議中指出:“教師應利用無時不有、無時不在的語文學習資源與實踐機會,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等相關經驗……”[2“] 三同”作文教學牢牢把握“作文與生活”的聯系,指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學習,在觀察中感知,在探索中思考,在感悟中表達,在積累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的過程中實現對“三同”作文的個性化解讀。

1.在觀察中感知,強化知識積累

在觀察中覓得作文素材,在觀察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3“] 三同”作文教學努力引領學生在觀察中感知生活,在“同學”的整合認知中強化知識積累,為寫作練習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

例如,在寫日記的練習中,對于有關“掉牙齒”的生活記錄,應以生動真實的筆觸,自然地對牙齒掉落的過程進行細致描述,這里沒有過多的情感表達,只是將生活經歷呈現出來。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生活,表達個性化的感知:一是自然展示生活經歷。學生以敘述的手法將生活經歷以“紀實”的方式呈現出來,這里的寫作要求言簡意賅,真實自然。二是生動展現生活細節。有的學生對生活中的某個細節進行生動描述,如餐桌上的“辯論會”,抓住生活的瞬間,并進行描寫放大。三是集中表達生活感悟??勺寣W生對某個節日進行有針對性的寫作,集中表達節日感想和生活感悟。

2.在探索中思考,促進思維發展

“三同”作文教學引領學生邊探索邊思考,讓學生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從多個維度分析和探究問題。

例如,在“二十年后的家鄉”的習作練習中,“同學”視角下學生的探索從多個維度進行個性化的表達。有的學生從科技發展的角度去思考家鄉未來的變化,有的學生從經濟發展層面展示家鄉未來的富饒美麗,還有的學生從生態層面展示家鄉未來的綠色生活。

3.在感悟中表達,增強審美體驗

文貴于情,情來自體驗?!叭弊魑慕虒W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賦予習作練習以“美”的靈性,讓學生在感悟中表達,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

例如,在“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習作練習中,學生對繽紛多彩的世界有著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表達時,可以讓其結合自身的審美體驗,彰顯不同的認識,在“同學”中實現對世界的多元化認知。一是從生活中感悟,二是從自然中感悟,三是從情感中感悟。在“同學”的過程中,學生從不同視角強化審美體驗,提高了審美能力。

二、開展交流互動,在“同享”中相互理解

“同享”,即教師要在義教新課標的引領下積極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引導其圍繞共同的目標,在融洽的氛圍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打上“同享”底色的作文教學,應是師生相互交流、碰撞啟發,使聽、說、讀、寫各項能力得到全方位訓練的作文教學。

1.立足于文本進行交流,完整表達思想觀點

義教新課標指出,“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文化積淀與發展的過程”[4]。小學語文“三同”作文教學要立足于文本,在“同享”的學習、理解中品析語言文字的奧秘,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完整表達思想觀點。

例如,在“筆尖流出的故事”習作練習中,學生立足于文本,交流單元閱讀中對想象的探究,通過召開故事會,完整表達思想觀點?!巴怼敝饕獜囊韵聨讉€方面進行交流:一是故事是否跌宕起伏,富有吸引力;二是情節發展是否合理;三是情感表達是否真摯自然,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在交流中充實作文的內容,使思想觀點的表達更加完整,使情感的抒發更加真摯。

2.立足于生活進行交流,清晰表達個人感悟

真實生活情境下的交流能讓學生有表達的欲望?!叭弊魑慕虒W要在“同享”的過程中立足于生活進行交流,讓學生清晰地表達個人感悟。

例如,在“ 讓生活更美好”的習作練習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立足于生活進行交流,緊抓“ 更美好”這個關鍵詞,選取生活中的某個場景、某個片段、某次經歷,在清晰表達個人感悟的過程中,補充和完善作文。學生在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中表達個人對生活的認知和體驗。

3.立足于思想進行交流,準確表達真實情感

小學語文“三同”作文教學要立足于思想進行交流,在真實的學習中強化情感體驗。

例如,進行“那一刻,我長大了”習作練習時,主要圍繞三個維度進行交流:一是“說”。學生在朗讀或者介紹自己作品的過程中,把握作品的精髓,突出要表達的情感。二是“品”。通過師生互動品析,在交流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品析語言文字的奧妙。三是“悟”?!拔颉钡倪^程也是生生互動下對作文進行個性化品析的過程。

三、豐富活動形式,在“同生”中相互成就

“同生”是在“同學、同享”的基礎上,豐富活動形式,引領學生共同成長。

1.參加實踐活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義教新課標指導下的小學習作教學的“源頭”在于生活,在于實踐。因此,教師需要引領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在知行合一的過程中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的寫作過程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層面,而應在實踐活動中深入了解、全面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是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文化遺產所蘊含的豐厚的文化底蘊,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二是在實踐中認知。這一認知過程是學生融入個人體驗進行實踐探究的過程,是跳出書本學語文的過程,也是在“做中學”的實踐過程。三是在實踐中表達。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個性化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要注意思想存真、內容求真。

2.開展調查研討,獲得多元化的文化體驗

“三同”作文教學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調查研討、自主探究。

例如,寫作“家鄉的風俗”習作練習,學生以此為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在分組合作探究中獲得多元的文化體驗。一是藝術體驗。從藝術的角度,融入美術和音樂學科知識。二是文化體驗。

從文化和審美的角度感受家鄉風俗的魅力。三是情感體驗。要使作文具有厚重感,就要使作品“血肉豐滿”,這就需要學生融入自身的情感體驗,厚植家國情懷。

3.分享研學成果,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生”理念引領學生在分享研學成果的過程中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在互動學習中推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例如,“多彩的活動”習作練習,通過學習重陽節這一傳統節日,引領學生融合多學科知識,在分享研學成果的過程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是理解“孝”文化,二是分享“孝”文化,三是傳承“孝”文化。多彩的活動以“孝”文化為核心,在多種呈現方式中既體現對“孝”文化的認識,又凸顯對“孝”文化的傳承。

四、推進成果展示,實現合作共贏

“三同”作文教學要在成果展示中引導學生相互成就,實現合作共贏,享受學習和成長的收獲。

1.表現日常生活,在記錄見聞中呈現學習所得

“三同”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表現日常生活的過程中,以記錄見聞的方式呈現學習所得,在成果展示中實現合作共贏。

例如,在“有你,真好”的習作練習中,學生所呈現的日常生活可以在互動學習中進行適時整合,在此基礎上對作文進行再加工。

2.呈現文學體驗,在文學創作中展現閱讀成果

小學語文“三同”作文教學要求學生在個性化的文學體驗的基礎上,展現不同創作維度的閱讀成果。例如,在“我的拿手好戲”的習作練習中,先引導學生體會寫“拿手”的具體內涵,再引領學生從文學創作的角度探究不同藝術手法下呈現出來的不同效果,在閱讀別人作品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認識。

3.表現學科整合,在研學報告中彰顯探究成果

“三同”作文教學要在推進學科整合中豐富作品的內涵,可以通過撰寫研學報告的形式呈現探究成果。例如,在“推薦一本書”的習作練習中,可引導學生在整合各學科知識和特色的基礎上,以研學報告的形式對推薦的這本書的文化、思想、藝術等方面進行解讀。

總之,義教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三同”作文教學根植于生活實踐,立足于文本,在堅持求真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在“同學”中厚植文化底蘊,在“同享”中強化文化體驗能力,在“同生”中深化文化探究能力。

猜你喜歡
教學路徑作文小學語文
婦產科臨床護理教學路徑的建立與應用研究
人文精神關懷下的德國音樂學教育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強化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